文 |《那些年》悦悦 “1449年”、“土木堡” ,这两个关键词构架起了一个特殊的时空战场。在那里,发生了一场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战争—— 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争,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被俘的明英宗、被杀的宦官王振 (一说自杀)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蒲氏人”做了什么,朱元璋为什么对“蒲”姓恨之入骨?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元朝国祚仅97年,皇帝却有10多人?真相太混乱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清平乐:宋仁宗的伤,恰到好处地成全了,四个女人所有的情谊。
《大宋宫词》重现澶渊之战 李少红揭秘拍摄细节
文 |《那些年》悦悦
“1449年”、“土木堡”
,这两个关键词构架起了一个特殊的时空战场。在那里,发生了一场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战争——
土木堡之变
。这场战争,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被俘的明英宗、被杀的宦官王振
(一说自杀)
、生命在战场上戛然而止的60多位明朝大臣,还有更多没有在历史的硝烟中留下姓名的将士……
明英宗率领20万大军出征瓦剌之前,谁都不会想到这场战争会以这样惨败的方式收场。当然,也没有人会想到这场战争将改变明朝的国运。
武将的陨落
明朝开国以来,皇帝们多以武力稳固天下,一代又一代的武将们也凭借战功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然而,在土木堡一战中,一向强势的武将勋贵集团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明英宗的亲征大军在出发后一直都没有和瓦剌主力在战场上直面作战。大军抵达大同后,听说了前线明军大败的消息,指挥者王振认为不应和瓦剌直接对抗,所以极力劝说英宗率师回京。回军途中,因为王振的指挥混乱,明军还是被一路追击的瓦剌军队赶上了,情急之下只得仓促应战。
王振先派出一队人马阻击瓦剌。很快,这队人马在也先的凌厉攻势下全军覆没。
紧接着,王振又派成国公朱勇出征。这位朱勇可是来头不小。永乐初年,朱勇因为父亲的恩荫得以承袭成国公。虽然开始有“拼爹”之嫌,但是他很快用战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永乐年间,朱勇跟随明成祖北征蒙古;宣宗时,他追随刚刚登基的朱瞻基成功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朱勇还常常到边境巡视,很有斗争经验,在以往和蒙古军队的交战中也颇有胜绩。
这一次,瓦剌主力追来,朱勇领命殿后,带领的是四万精锐,其中还有相当力量的骑兵。凭实力,朱勇本无惧和也先一战。然而,他却在这场意义重大的战斗中“失手”了。
明军进发到鹞儿岭时,监军刘僧在没有探明敌方虚实、没有弄清楚地形、明军也没有摆开军阵之时,就指挥军队贸然前进。朱勇因为担心刘僧出岔子,仓促率军跟进,结果中了瓦剌的埋伏。激战之后,明军大败,朱勇战死。
让人扼腕叹息的还有
英国公张辅
。张辅堪称明军中战神级的人物,他一生叱咤疆场近半个世纪。跟随英宗出征时,张辅已经是古稀之年。虽然无论在朝廷中还是在军中,张辅都很有威望。但是,这次出征过程中他却迫于王振的压制,始终
“默默不敢言”
,根本无法施展军事才能。最后,这位赢了大半辈子的老将战死在乱军之中。
军中名将的陨落,在战场上对明军的士气是极大的打击。而经此一役,明朝廷中武将的整体力量也一蹶不振。
文臣的折损
在这场战争中,明朝的文臣同样损失惨重。因为明英宗决定出征的时候,带走了朝廷大臣的半壁江山,其中不乏尚书、内阁首辅这样的高级官员。
随行的户部尚书
王佐
是永乐年间的举人,永乐、宣德年间他都在户部任职。正统年间,他逐步晋升为户部尚书。王佐办事能力极强,精通理财之道,所以无论是督理军饷、管理盐税还是整顿纲纪,他都有可圈可点的政绩。尤其在战事频繁、耗费巨大的时期,全凭他的精打细算和合理调度,才保证了国库收支的平衡。
兵部尚书
邝埜
是永乐年间的进士,正统十年
(1445)
晋升为兵部尚书。在军务问题上,他很有先见之明。当时明朝的边疆不安宁,邝埜便请求朝廷广泛选拔智勇双全的良将,以备不时之需;意识到瓦剌也先的势力逐渐坐大,他上奏朝廷增加边防兵力,加强巡视,提前做好防备;他还请求废止京城士兵修建城池的劳役,让他们集中精力应付紧急情况。
还有内阁的新生代首辅
曹鼐
。他是宣德年间的状元。正统年间,他经由杨荣、杨士奇的推荐,进入文渊阁任职,参与机要事务。在三杨相继因年老退出朝政后,文渊阁就基本上交由他来掌舵了。
可以看到,这些大臣中大都经历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是一批有才学、有经验、正当年的股肱之臣。而且在正统年间,他们的职业生涯都处于巅峰期,在朝廷中说话很有分量。
但是,在整个亲征的过程中,他们对明英宗的建议和劝说却总是以碰壁告终。
出征之前,朝中大臣就对皇帝亲征有异议。邝埜曾上疏说:“也先入侵,一个边将就足以制服他们。陛下作为一国之主,怎能不珍重自己。”然而英宗根本不听。
在行军途中,大臣们仍然努力劝说英宗回銮。王振知道后大怒,竟然惩罚邝埜、王佐两位尚书随大营行军。在行军途中,邝埜坠马受了重伤,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城治病。邝埜却说:“皇帝仍在行军途中,我哪里敢托病不跟随呢?” 曹鼐认为皇帝关系到天下安危,因此大军不应该再轻率前进,然而他的上书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哪怕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瓦剌追兵将至。为了安全,邝埜反对大军驻扎在土木堡,却还是被王振反驳了回去:“迂腐的儒生怎么懂得用兵之事?再说者处死!” 邝埜力争说:“我为国家百姓说话,害怕什么?”说完他却被王振叱令左右拖了出去。
从始至终,这些朝廷重臣的合理建议都没有被明英宗采纳。从这个角度看,土木堡之变的失败也实在难以避免。只是可惜了这些大臣,最终葬身在了土木堡。明朝的领导班子也因此塌了一半。
精锐部队的覆灭
除了文臣武将之外,明朝的精锐部队也受到了重创。
明英宗出征时,紧急召集起来的主要是京军二十万人
(号称五十万)
。这些京军平日的任务就是
“内卫京师,外备征战”
,都是从各处选拔出来的精兵良将。而且,其中还包括了三大营的将士。这三大营
(五军营、三千营与神机营)
可不容小觑,据说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始建于明成祖时。三大营战术先进、还装备了火炮等热兵器,战斗力十分强悍。反观来势汹汹的瓦剌,据说事实上的精锐部队是2万多人。因此,无论是比拼军队的体量,还是军队的素质,明军和瓦剌作战都不至于惨败。
怎奈明军仓促出战,一方面战备不足、后勤不继,另一方面在明英宗和王振的混乱指挥下失误重重。再加上前面几场交战中,明军次次惨败、节节败退,让明军军心极为不稳。以至于最后在土木堡决战时,明军“竟无一人解甲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基本上都是坐以待毙的状态。
当初,明英宗率领军队亲征瓦剌时,既有百官相随,又有数十万的精锐护驾。然而,这一仗打下来,明朝赔了皇帝又折兵,大军去的时候是浩浩荡荡的阵仗,归来时人员已经零零散散不成建制。最重要的是,文臣武将、守卫军队的大量减员让明朝元气大伤,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无兵可战的境地。
所以,这也给了也先集结兵力直击北京城的机会。虽然大明王朝在于谦的指挥下奋力度过了生死危机,但是被伤了元气的大明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