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地理 | 苏轼在南京的踪迹

南京文化地理 | 苏轼在南京的踪迹

()
中文名:
南京文化地理 | 苏轼在南京的踪迹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后(1084年),他奉诏赴任汝州团练副使,第一次路经南京(金陵); 1094年6月9日,苏轼赴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任途中二过江宁; 1101年被赦从流放地北归,5月份三至金陵,并决定归居常州,同年8月24日因病

宋朝名人推荐

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后(1084年),他奉诏赴任汝州团练副使,第一次路经南京(金陵);

1094年6月9日,苏轼赴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任途中二过江宁;

1101年被赦从流放地北归,5月份三至金陵,并决定归居常州,同年8月24日因病辞世。

拜访王安石,清凉寺寻解愁情,走过的每一处都留下当时当日苏轼复杂的心绪感受。

东坡画像,相传为李公麟所画

一、蒋山

蒋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

《初学记》卷八引《丹阳记》载:“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追逐盗贼,死于此,三国吴孙权为立庙于钟山,(孙)权因祖讳(孙权祖父名钟),因改称蒋山。”

钟山改名蒋山,背后还有一传说故事。

东晋时期干宝所撰《搜神记》卷五记载,蒋子文即蒋歆,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他嗜酒好色,但常常认为自己“骨相清奇,死后为神”。汉末为秣陵尉,追逐强盗至钟山脚下,被击中头部而战死。到了东吴初年,有官吏看到蒋子文骑着白马走在大路上,拿着白羽扇,左右的侍从都和生前一样,吓得赶紧逃跑,蒋子文却追上去说:“我是这里的土地神,来保佑万民。你可以宣告百姓这件事,让他们为我立祠。否则,这里将有大难。”此后不久,就接连爆发瘟疫、虫灾、火灾,直到孙权派人封蒋子文为中都侯,并为其立庙于钟山下,灾害才停息。民间传说,蒋子文后来被改封到阴间,成为十殿阎罗的第一殿秦广王。

后来还有记载,多场战役的胜利也与蒋歆乘白马暗中显灵相助有关。后人遂将蒋歆显灵的水塘命名为白马塘,塘边建白马祠,扬州、高邮均建白马庙,以祀蒋歆。

六朝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到蒋王庙祭祀求福,六朝建都的南京也自然而然留下了白马村、蒋王庙等遗迹,留作为地名保存至今。

同王胜之游蒋山(1084年)

北宋·苏轼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①荆公宅已为寺;②鸟爪:山峰名。在今南京钟山。王文诰辑注:“王注厚曰:‘山有鸟爪峰。’次公曰:‘《高僧传》:志公生于鹰窠,手类鸟爪,死葬于此山上。’”

《江宁新志·卷一》“白鹭遗踪”

二、赏心亭、白鹭洲

赏心亭为宋代金陵胜迹。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书画》中记:“至金陵,择城之西南隅旷绝之地,建赏心亭,中设巨屏,置图其上,遂为金陵奇观。”

赏心亭名声大振,离不开这张《袁安卧雪图》。清代袁枚所修《江宁新志》记载了2种说法,一说是该图为宋代丁晋公谓(丁谓)家藏,另一说则是丁谓赴职金陵前,辞别宋真宗之时,真宗拿出八幅《袁安卧雪图》赠与丁谓,说:“卿到金陵,可选一绝景处张此图。”

赏心亭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至民国时已损毁殆尽。

白鹭洲,《江宁新志》中载,“古白鹭洲在古江宁县西三里,近南岸,周回十五里。”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曾绘制“金陵四十八景图”,其中之一就是“鹭洲二水”。

历史上的白鹭洲实际并非一处。苏轼词中,位于秦淮河口至毛公渡中的蔡洲就被称作了白鹭洲。

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1084年)

北宋·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

翩然欲下还飞去。

三、半山寺

半山寺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内海军指挥学院东北角,亦称半山园。

《新京备乘》中载:“在上元县东北,为宋王安石故宅。在(建康)城东七里,距钟山亦七里,此为半道,故名。元丰七年,安石请舍为寺,(宋神宗)赐额“报宁(禅寺)”,故亦名半山寺。明时皆入禁中。”半山亭的庭院中有两棵桧树,相传为王安石亲手栽种。“清陶文毅公重建,咸丰癸丑毁于兵。同治间,江宁留守魁果肃公玉,仍即故址而复兴之。宣统间,端忠愍公方重修。”王安石因新法被废悲忿离世,相传亦埋葬于半山寺内。

苏轼与王安石见面不多,缘分却深。在京任职时,苏轼坚持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乌台诗案”发生后,已经退隐的王安石和弟弟王安礼仪为苏轼极力辩解、上书宋神宗,对当时苏轼免死而贬黄州起了极大作用。到了南京,苏轼前往拜访王安石,同为文人的二者惺惺相惜:“苏轼欲王安石言天下之弊事于朝廷以救治之。安石劝轼重修《三国志》。轼为安石言精、神、动、静之理,安石称叹。论文赋诗,彼此倾慕,相约卜邻。”见面后,苏轼作王安石的和诗《次荆公韵四绝 》。

王安石因新旧两派不和而辞官退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南下,一句“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道尽了两位文人政客的人生愁绪。

王安石原诗: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次荆公韵四绝 其一(1084年)

北宋·苏轼

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

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次荆公韵四绝 其二(1084年)

北宋·苏轼

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次荆公韵四绝 其三(1084年)

北宋·苏轼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次荆公韵四绝 其四(1084年)

北宋·苏轼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

(自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半山寺原为宋王安石故居,元丰七年舍为寺宇。明代因靠近宫城北安门,划为禁地而废。清道光年间再建,同治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宋陆游《入蜀记》卷二中记载:“归途过半山,少留。半山者,王文公旧宅,所谓报宁禅院也。自城中上钟山,此为中途,故曰半山。”

半山亭(1084年)

北宋·苏轼

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

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

四、天庆观

天庆观即朝天宫。根据《新京备乘》记载:朝天宫地即古冶城,相传为吴夫差铸剑处。晋建冶城寺,杨吴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苏轼有《天庆观诗》。”

明洪武间,天庆观重修,改名为朝天宫,此后重大朝贺、百官习仪都在此地。清乾隆二十一年,朝天宫大修,从之前走九曲山路才能走到变成重门直达,前为三清殿,后为大通明殿,栋宇崇深,规制巨丽。

“二十九年,皇太后发帑重新,乃为金陵道观之最。旧有《道藏》,陈雪峰尝就录音义,咸丰乱作,悉成灰烬。同治四年,李文忠公就其旧址,改建孔庙,江宁府学宫附焉。详曾文正公《江宁府学记》。”

书子由金陵天庆观诗

元丰三年四月,家弟子由过此留诗,七年七月十六日,为书之壁。

兴废不可必,冶城今静祠。

松声闻道路,竹色净轩墀。

江近风云改,庭深草木滋。

孤坟吊遗直,铭暗闵元规。

清代袁枚修《江宁新志·卷一》载“石头古渡”

五、石头城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广州路西端。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主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又有石头城之称。

水龙吟·雁(1084年)

北宋 · 苏轼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

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六、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江苏南京鼓楼区清凉山上,始建于南朝,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寺内建筑屡毁屡复,佛殿为清末所建。清凉寺是南唐金陵首刹、法眼宗祖庭,也是禅宗五家七派之中,祖庭尚未恢复的道场。

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出自于清凉寺。根据明代翟汝稷《指月录》记载,金陵清凉寺有一泰钦禅师,法号为法灯,自小性格豪逸,还不爱遵守寺院纪律,大家都看不起他,只有法眼方丈对他十分器重。有一天,法眼方丈问众和尚说:“老虎脖子上系了个金铃铛,谁能解下来?”众和尚答不出来。正这个时候,泰钦从外面游玩回来,法眼方丈又问了一边,泰钦禅师回答说:“谁系上去的,谁就能解下来!”

此外,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清凉问佛”。

清康熙年间的《金陵名胜图》载,清凉山又名小九华,相传为地藏菩萨驻锡地。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前来清凉山礼佛者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据说仅供香客休息的进香茶棚,从大中桥一直摆到清凉山,此一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荣盛况。

1094年6月9日,赴英州知州任途中,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迨、苏过与苏迈遵母命将一幅阿弥陀像供奉于金陵清凉寺,苏轼作赞,并赠诗和长老。

结发妻子王弗病故后,苏轼娶王闰之为妻。王闰之崇佛,曾对苏轼说:“如果我有一天死了,你要用家中的钱请人绘阿弥陀像,供奉到金陵清凉寺去。”王闰之于1093年去世,苏轼父子此行便是来履行承诺。

赠清凉寺和长老(1094年6月9日)

北宋 · 苏轼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氎巾。

张梦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