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
中文名:
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如果我是建文帝,我一定会遵从自己祖父的教导。 如果我遵循自己祖父的教导,燕王自然无法威胁我的。建文帝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他竟然认为朱元璋没有政治头脑。 总而言之,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都知道,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再总而言之,随便拉出个初中

宋朝名人推荐

如果我是建文帝,我一定会遵从自己祖父的教导。

如果我遵循自己祖父的教导,燕王自然无法威胁我的。建文帝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他竟然认为朱元璋没有政治头脑。

总而言之,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都知道,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再总而言之,随便拉出个初中生也知道,分封诸王会随时威胁皇帝的权力,而朱元璋竟然要分封诸王?

既然如此,建文帝自然只能靠自己了,所以朱元璋尸骨未寒,建文帝就开始对诸王磨刀霍霍了。

其实呢,如果削藩真的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朱元璋为什么不不消藩呢?总不成,朱元璋不希望建文帝坐稳皇位吧?

如果我是建文帝,在人们教唆我削藩时,我一定会仔细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为什么会分藩?为什么在生前,不帮自己去削藩?如果把这个问题思考通了,自然就不会犯后来的错误。

许多人习惯性的认为,朱元璋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所以建文帝上位必须马上削藩;否则就会危险之极。通常是因为我们上中学时,历史书上有几个片段,太深人心了。

其实呢,那些历史片段,都是断章取意罢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我们通常只看到秦始皇、李斯强调分封的弊端;

却没有看淳于越和王绾的话。

淳于越说,如果不分封诸王,那一旦有田常之类的人出现,谁来帮助皇帝呢?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王绾说,如果不分封诸王,一旦关东有事,谁来帮皇帝防守呢?

丞相绾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后来事实证明,淳于越、王绾的担忧都成了现实。因为,秦始皇尸骨未寒,他的子女就被李斯、赵高屠杀的干干净净。当然了,秦始皇尸骨未寒,整个天下就砖崩瓦解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刘邦取得天下后,才恢复分封制。对于刘邦分封诸王,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无非是因为我们只看到晁错所说的,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问题是,我们却常常忘了,刘邦死后,吕氏权势薰天,却只能让刘氏夺回权力;周勃、陈平如虎如狼,却只能任由文帝摆布,就是因为刘邦分封了诸王。事实上,周勃、陈平等人让文帝到长安当皇帝时。文帝都非常害怕,因为他实在没有信心驾驭周勃、陈平。但是他的亲信告诉他,现在天下还是刘氏的天下,有强大的刘氏皇族在,周勃、陈平不敢把你怎么样的?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文帝才敢到去当皇帝的。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原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硃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分封诸王绝不是简单的开历史倒车,而废分封制,也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代表了先进的政治思想。

后来,晋武帝统一天下,分封诸王,结果晋帝国在诸王内讧中灭亡了。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再一次告诉我们,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而且后果很严重。问题是,我们却常常忘了。后来,东晋、南北朝的帝国,大都是分封诸王的;虽然说,分封诸王的弊端,谁也知道,问题是,不分封诸王的弊端,身在局中的人,都也知道。更主要的是,拒绝分封诸王的帝国(常常只是诸王力量比较弱),常常灭亡的更快,因为老皇帝一死,他的儿子们,通常都被人成群结队的拉去杀头。

甚至而言,一直到了李世民时代,也是大肆分封诸王的。李世民分封诸王的势力有多大,我们只要看这样一段文字就可以知道了。

真正可悲的还在于,李世民分封的诸王势力这么大,但是因为他对诸王做了种种限制,所以面对屠夫一样的武则天,那是让差点屠杀殆尽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李氏民的子孙里,有许多人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亲孙子,大唐帝国肯定就此灭亡了。因为,面对武则天的屠刀,整个李氏皇族毫无抵抗之力。

如果李氏皇族的力量再大一些,会怎样呢?大约武则天是没有机会了,因为李氏皇族力量够大,武则天敢那样嚣张,恐怕也就是西晋贾后的命运。

反过来说,如果西晋诸王势力就李唐那样弱,贾后也未必没有机会成为武则天。事实上,西晋诸王势力那样大,晋武帝死后,大晋帝国到底姓司马,还是姓贾也是有点模糊不清的。

许多人认为朱元璋分封诸王是错误的。不过是因为我们常常只看到历史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看到另一部分。换而言之,分封诸王是有很多弊端,但是在许多时候,不分封诸王,弊端更多。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诸王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大明帝国的都城在长江一线,而帝国的军事重心在长城一线。这种结果,就是政治重心与军事重心分离了,克服这种问题的简单方法,自然就是迁都。问题是,迁都是一个大工程,大明开国时国力困乏,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就只能面对政治重心与军事重心分离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分封诸王就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是显然的,帝国的政治中心在长江一线,帝国的军事重心在长城一线。不让皇帝的儿子、兄弟、叔叔坐镇长城一线,让谁坐镇呢?自己的儿子、兄弟、叔叔不可信,外人就一定可信?事实上,在曹丕儿子大肆打压曹氏诸王时,曹植就是这样说的。

植复上疏曰:“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车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也,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

当然了,后来结果也证明,曹氏诸王有可能威胁皇权,其它人同样可以威胁皇权。如果曹氏诸王势力巨大,司马懿靠什么篡位呢?

朱元璋在分封诸王时,对诸王做了众多的限制。比如,在诸王所在地,还有众多由中央政府任命、指挥的军政长官,与诸王共同管理当地;再比如,分封王了众多王爷,他们各据一方,本身就可以互相牵制。

建文帝猜忌周王,周王毫无反抗之力被流放、被关进监狱。建文帝猜忌代王,代王同样毫无反抗被废为庶人。齐王、岷王、湘王亦如是也!

会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帅兵袭执之,词连湘、代诸府。于是废肃及岷王楩为庶人;幽代王桂于大同;囚齐王榑于京师。湘王柏自焚死。

甚至于建文帝既猜忌湘王,湘王吓得全家自杀也不敢做半点反抗。

建文初,有告柏反者,帝遣使即讯。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

明初诸王对皇权威胁,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大吗?建文帝当皇帝后,磨刀霍霍欲剪灭诸王之势已是路人皆知!在这种背景下,想奢求诸藩王依旧效忠建文帝可以吗?

甚至而言,建文帝猜忌燕王(后来明成祖),燕王马上把三个儿子全部送到京城当人质。如果燕王最初真有造反的念头,会把三个儿子全送到京城当人质吗?要知道,燕王这三个儿子之所以能活着逃回出南京城,完全是侥幸之极的事;完全是因建文帝犯了掩耳盗铃的错误。

收其三子,等于授之以柄,使其发难有名;不若纵其子归藩,以示不疑,方可乘其懈怠不备而袭取之。

明初诸王畏惧建文帝已到如此地步!但,建文帝欲剪尽诸王之心,已是渐渐路人皆知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决心造反有什么稀奇的?

看建文帝削藩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要结婚了。她的父母对她说,你以后好好与丈夫过日子,这样才能婚姻美满。她的一个朋友则对她说,夫妻之间离婚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你结婚后时刻要在经济上、感情有上做好离婚的准备!这个女人认为自己朋友说的话非常正确,认为自己父母说的话非常幼稚。当然了,她婚后始终按着自己朋友教的方法行事。最后这个女人终于离婚了。通过自己离婚这件事,这个女人则更认为自己父母所说的话幼稚、而自己朋友所说的话正确了。

我以为:读史如此,还不如不读历史!

建文帝,为什么从不听自己祖父的话呢?他祖父出身农民,却给他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建文帝却显然认为自己祖父太缺乏政治远见了!于是他祖父一死,建文帝就急不可耐的去改变帝国政治格局。建文帝一心听从齐泰、黄子澄的话。于是一年之后,帝国内部大乱;四年之后皇权丧失。但建文帝到死,恐怕也认为这失败的种子是自己祖父埋下的,一切与齐、黄无关!

朱元璋问朱允玟以后如何对待自己众位叔父,朱允玟说了:我用礼仪束缚他们,如不行就削减他的封地,再不行就废他为庶人,再不行就兴兵讨伐他。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封地,再不可,则废置其人,还不可以的话,就要举兵讨之了。

朱元璋闻此说:是啊!这种方法对极了!

问题是:朱允玟当皇帝后,真是如此做的吗?

显然不是的!朱允文一当皇帝马上就急不可耐的欲图把自己的所有叔父挨个剪灭!我只是奇怪,朱允玟对自己祖父认为最可靠的、最正确的方法用也不用,却毫不犹豫的听从黄、齐那种腐儒的教唆。

难道,黄、齐等人的政治才能、政治远见真的会远高于朱元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