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冰在皇宫贵胄生活,以及祭祀等方面意义重大

元明时期,冰在皇宫贵胄生活,以及祭祀等方面意义重大

()
中文名:
元明时期,冰在皇宫贵胄生活,以及祭祀等方面意义重大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元代之前冰事述要 冰事为冰之冬藏夏用等所涉及之事。元明时期冰之藏用事情,于先前诸代如先秦、两汉、唐宋等相比有不同之处。欲明元明时期诸状,需先对此前历代冰之所涉诸事做一简要梳理。 藏冰、用冰等事,先秦即已有之,其所涉及,并且人专司其事。季冬

宋朝名人推荐

元代之前冰事述要

冰事为冰之冬藏夏用等所涉及之事。元明时期冰之藏用事情,于先前诸代如先秦、两汉、唐宋等相比有不同之处。欲明元明时期诸状,需先对此前历代冰之所涉诸事做一简要梳理。

藏冰、用冰等事,先秦即已有之,其所涉及,并且人专司其事。季冬行藏冰,因该时为一岁之最寒之故。而藏、出行祭享司寒之礼,所用之物中黑牡即指黑羊,租黍指黑色之草,桃弧、棘矢则为禳除凶邪之用。开冰之后,行荐冰寝、庙之事,有敬重鬼神之意。后颁冰,即赏赐冰于众人,赐冰之后,遂行宾客、丧浴用冰诸事。

涉冰诸事至于两汉,和先秦有很大不同,记载多为对典籍藏冰诸事之解释,如毛亨、何休所注等。西汉时,冰事有惠帝四年三月“未央宫冰室灾”之记载,为西汉皇室藏冰之证明。同时,考古发现长乐宫中亦有凌室遗址。不仅如此,秦汉之时君王行宫也有凌室藏冰之事可知西汉时期皇室藏冰场所已有多处,藏冰供应皇室使用无疑。而西汉涉冰记载也仅至此,并无其它。

而刘宋时期涉冰诸事有较为完备记载。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丙戌置凌室,修藏冰之礼”所定之礼依先秦故事。季冬之月凌室长率山舆取冰于深山穷谷之地,以黑牡、柜属祭司寒,后纳于乐游苑之凌室。仲春出冰祭祀司寒,如藏冰时故事。启冰后先荐新寝庙,天热时,消暑及膳食皆用冰以御温气,自立夏至立秋,臣下丧葬皆有冰可用。由制度可知,南朝宋所定藏冰相关事宜皆同于先秦,所制定依据先秦礼制无疑,取冰于深山穷谷,固阴组寒之地及祭祀司寒等事之实行,重新恢复了先秦藏冰之实。

至南朝宋时,涉冰诸事自秦汉以后始有明确的记载。于此之外,南北朝时期之北方,北魏规定管辖之下诸州皆须置冰室以藏冰,藏冰盖为解暑所用。但藏冰数量或仍然较少,乃至有皇室求冰而不可得之状。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十月有藏冰之举,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孟冬祭司寒藏冰,开冰之祭俟冰室成即行之。这一时期藏冰所涉诸事并不依旧例,较为随意。两宋藏冰、开冰并祭祀司寒、荐新用冰等诸冰事大体同于唐代。祭祀司寒、开冰及荐新之事,宋代立国之始皆取四月为之,后改,同唐代二月之例。大臣丧葬给冰,同于唐代给冰之制。

其中冰之所藏除供给使用外,尚有他意。“藏冰、启冰,亦圣人辅相调燮之一事耳”,同时,此调燮之事较上述礼节所体现之意义,并不为轻。藏冰、发冰等在春秋时被认为有调變阴阳功用。其事于国为大,故于书中存其事。冰之藏用非仅为供人事使用,行藏冰之事于阴阳之调燮有密切关系,此等意义之赋予,使藏冰、用冰本身脱离具体事务而神圣化,如先秦之记载,后至于南朝刘宋,藏冰、开冰及祭祀司寒等相关礼仪幵始重新见于史料,冰所代表调燮阴阳意义被重新重视,后隋唐沿袭而行,至于宋代,藏冰等不再严格遵循礼制所规定及隋唐旧事而行,藏冰被寄予之调燮阴阳意义在宋代表现并不明显。而金代则并无祭祀司寒之事,藏冰所具有调燮阴阳之作用不复出现。

总之,藏冰、用冰等涉冰事先秦典籍中有所记载,其后历代多有实行。隋唐时,藏冰等事得以完全实行,所含礼制意义也进而得以彰显。然至于宋金,涉冰诸事并未得以完全遵循,所具有之意义进而呈现弱化趋势。同时,两宋时,社会生活中涉冰记载增多,趋势明显。

元明藏冰

元明之时藏冰同样存在,今详举此两代之事以说明之。另关于藏冰所在,历代史料中有凌阴、凌室、冰室、冰井、冰窖、冰窨、雪窨、冰厂等不同名称,然上述诸名称使用时期不一。据笔者翻阅相关史书,冰室及凌室的使用记载一直存在;冰井一词所用时期自南北朝以降,止于宋金,元明以下,不见记载;冰窖,则自明以后开始使用,之前少见;冰窨自南宋以下见于记载;雪窨则主要见于宋、元两代;明代以后,冰厂开始出现在史籍之中。

元代藏冰

鉴于史料原因,元代藏冰事情记载较少,同时缺乏关于元廷藏冰详细记载,但通过它方面相关记载,亦可窥元廷藏冰事宜。知大都兴圣宫东有凌室六问,此为元代大都宫廷藏冰地点之记载。关于兴圣宫情况,史载兴建于武宗至大元年、在元代主要供皇太后及后妃使用。大都宫城内之凌室记载中房间大小不详,但从该凌室位置来看,功能为供应兴圣宫所用无疑。就史料记载和研究情况来看,兴圣宫规模很大,内部所居住人员应不在少数。同时,兴圣宫举行不少朝会、佛事及宴饮事是元代中后期皇室及朝廷活动一重要场所,包括冰在内,耗费物品必然较多。

元大都宫阙有大内、兴圣宫和隆福宫三大建筑群,隆福宫在元代主要为皇太子居住场所,规模和兴圣宫相若,而大内是大都主要宫城,为皇帝所居住。地位较之兴圣宫和隆福宫更为重要。同时大内规模之大,远胜其它两处宫城。就地理位置而言,大内、兴圣宫、隆福宫分居太液池三端,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因此,比拟兴圣宫藏冰情况,其它两处宫室也当有藏冰所在,并且规模应不低于兴圣宫情况。

藏冰主要针对阜室供冰,然宫廷藏冰场所是否兼供朝廷所需用冰,目前不详。马祖常任职枢密院期间,有官冰和官曹夏季供冰之事,即说明时有朝廷供应冰雪之事,可知元廷有夏季供应官员冰雪之衙门,所用冰雪为司职衙门自行收藏。

明代藏冰

明代藏冰记载详细,就史料分布情况,本文将明代藏冰分为朝廷、宫廷及地方藏冰事,逐一叙述。

明代朝廷藏冰事:洪武年所定藏冰事;朝廷冰害在正阳门外;内官监负责掌管冰窨;藏冰由礼部、锦衣卫或工部、户部合作执行等事。同时,清代正阳门至天坛中有大冰窖胡同,和明代藏冰凌阴或有一定关联。据以推之,明代朝廷藏冰之凌阴在由圜丘至正阳门之间。而明代荐新等祭祀事需用冰,冰窨设立于此,方便祭祀。另明代朝廷取冰于“凿池二十区”,所设立之规模如何,不可得知,但此二十区所能提供冰之数量,定不在少数。

外冰窨大致在正阳门与太庙之间方位。而于里冰窨具体地理位置,可做一简单推断。明代内府太监刘若愚有《酌中志》一书,该书对于明代皇城内诸多建筑有详细的记载,由其文可推知内冰窖之位置。而明代朝廷藏冰数量,已不可考,但从参与藏冰人员数量上可知晓一二。里冰窨藏冰须征用“旗军二百七十余名”,有众多人员参与其中,取冰数量应不在少数。山于冰之应用范围很广,“凡每岁四月初一闩起、至九月终止。一应供上膳港、并祭祀品味、俱用冰。於内外冰窖取进”,故须以大量藏冰做支撑,明代大臣陆深曾提到京师有藏冰至多的情况‘,明末熹宗奶妈客氏在夏季于大凉棚中“冰无算”,皆为藏冰数量众多之证明。

而且除了朝廷藏冰外,各地方王府自行藏冰,以供己用。还有明代军队及地方也有藏冰事情的记载。军队自行收藏冰雪,以供来年人事之用。明代中军都督府“每年十二月、督令各门官军、及时打冰藏用。至明年五六月发冰。”所记载即为此事,此外,明代团营有“(军士)修冰害”冰的记载。地方上面,除了地方藏冰自用外,尚须釆冰供给当地藩王。除此之外,就民间冰之藏用情形而言,多发生在京城及江南地区。总之,元明两代朝廷及地方皆有藏冰以用的记载,且收藏冰雪数量不在少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