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只能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却能手起刀落

为何同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只能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却能手起刀落

()
中文名:
为何同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只能杯酒释兵权,朱元璋却能手起刀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赵匡胤之所以选择用“杯酒释兵权”这样温和的手段,而没有用朱元璋那样激烈的手段,是因为他没有朱元璋这样的能力。 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朱元璋这样的能力,不仅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和他开创宋朝当皇帝的方式息息相关。 朱温篡唐而立梁之后,开启了五

宋朝名人推荐

赵匡胤之所以选择用“杯酒释兵权”这样温和的手段,而没有用朱元璋那样激烈的手段,是因为他没有朱元璋这样的能力。

赵匡胤之所以没有朱元璋这样的能力,不仅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和他开创宋朝当皇帝的方式息息相关。

朱温篡唐而立梁之后,开启了五代十国这一乱世,这一乱世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武将篡位。

拿后梁唐晋汉周这五代来说,后梁的开创者朱温本是唐朝武将,因手握重兵而代唐;后唐奠基者李克用原是唐朝河东节度使,亦是手握重兵,所以他的儿子李存勖才得以开创后唐;石后晋敬瑭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可也因为手握重兵,以燕云为代价,最终在“父皇帝”的帮助下成功取代了后唐;后汉刘知远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亦以手中重兵而称帝;郭威原是刘知远的托孤大臣,可最终也掀了后汉的桌而建立了后周。

后周传到世宗柴荣手上之后,柴荣凭自己的雄才伟略已经为后周打下了统一江山的基础,只可惜天不假年。

柴荣不幸病逝之后,皇位传到了后周恭帝的手上,因为恭帝年幼,时为后周禁军统帅的赵匡胤便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学起了刘知远、郭威等人,以手中兵权来迫使后周恭帝禅位。

由此可见,当时武将以兵权篡位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谁有兵权谁就坐江山,这种行为几乎成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化”。

赵匡胤虽然坐上了皇位,他也曾经是禁军最高统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绝对地掌控禁军。

可是任由开国功臣继续掌控兵权的话,又会危及到老赵家的位置,毕竟黄袍加身这戏码谁唱不是唱?

所以,赵匡胤必须得想办法来收回兵权,将兵权彻底地掌控到自己的手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当然是一杀了之。

可赵匡胤的皇位还没有彻底稳固,他能够用得了这个办法?显然不行,他要真敢这么做的话,他手下的将领绝对会拧成一股绳来推出另一个代理人。

于是,赵匡胤只能选择“杯酒释兵权”,这实际上也算是一次等价交换,赵匡胤用富贵来换取兵权。

朱元璋所处的时代不同于赵匡胤,朱元璋打下江山的方式也不同于赵匡胤,所以朱元璋的手段可以更激烈。

因为,朱元璋完全能够镇得住场面。

赵匡胤是摘了柴荣培养出来的果子,他一开始只是禁军将领推出来的一个代理人,后期才慢慢巩固了皇位。

可是朱元璋却不是,朱元璋从一个小兵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地崛起,他在军队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影响力和威望,几乎没有人能够威胁得了他,赵匡胤在这一点上就远远不如朱元璋。

朱元璋敢指着武将的鼻子说,赵匡胤却未必敢。

不过,朱元璋铲除对老朱家具有潜在威胁的人也并非手起刀落这么简单,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到底也是手下人给了他把柄,他才有机会那么做。

朱元璋不仅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是一个政治天才,赵匡胤不论是在军事上也好,还是在政治上也罢,都不如朱元璋,这也是赵匡胤只能用“杯酒释兵权”这种温和手段的原因。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相权对皇权的掣肘,所以早在李善长为相之时就有了废除丞相制度的念头,可是他一直压在心里,一直到胡惟庸案爆发之后,他才趁机废除了丞相制度,赵匡胤根本没有这种手段。

所以,赵匡胤和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的方式才会如此不同,这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所导致的结果。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