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原文】(可跳过原文看解析) 时赵王年十岁,上忧万岁之后不全也;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上乃以昌相赵,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寡妇携子面圣,还拿出一样东西,朱元璋:孩子封王吧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不敢造次,他谋反时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嘛?
汉高帝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原文】(可跳过原文看解析)
时赵王年十岁,上忧万岁之后不全也;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上乃以昌相赵,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夫。
【译文】(可跳过译文看解析)
当时赵王刚十岁,高帝担心自己死后他难以保全;符玺御史赵尧于是建议为赵王配备一个地位高而又强有力,平时能让吕后、太子及群臣敬惮的相。高帝问:“谁合适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正是这样的人。”高帝便任命周昌为赵国的相,而令赵尧代替周昌为御史大夫。
【解析】
这段材料,最大的亮点在于,周昌和赵尧的职务任命。
周昌被外派去赵国给刘如意做相国,这是典型的降职。
而赵尧迅速提拔为御史大夫,成为朝堂中仅次于丞相、太尉的人物。
赵尧是谁?之前又是干什么呢?
参考《史记》中的记载。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
赵尧当时很年轻,官职不过是看管符玺的御史。
这么一个小官,连跨数级别,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这提拔用坐火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种迅速提拔,很多人都想要。
但是,想要提拔面临三个大问题。
其一,空缺问题。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没有空位子,就算你能力再强都没用。
其二,阻挡问题。你想升职,你上面还有人压着你呢,尤其是隔着一级的上级,天然属于竞争者。
其三,归属问题。就算你费尽心思把你的上级搞走了、让职位有空缺,你怎么保证你能填坑?
所以,这段赵尧的故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1.贴近刘邦
上面这一段材料,太单薄,还是要用《史记·张丞相列传》中的相关记载来补充。
前面说赵尧的官位,这个位置有个优势,容易接近刘邦,能在刘邦面前混个眼熟。
很多有才干的人默默无闻,输就输在这里,有本事、有成绩,但是领导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就想不到,遇到事情就用不上。
赵尧并没有在这个位置被动的混脸熟,而是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方式,这个在《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记载,《史记》有。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赵尧主动点破刘邦心思,让刘邦眼前一亮。
这里重点有两个,其一赵尧主动,不是刘邦问他。
其二,赵尧直接把刘邦的心思给摸透了,一语中的。
这才是赵尧厉害的地方,一是胆子大敢去说,二是能真正的说到目标心中。
很多有本事的人做事,就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超出本职之外就不管,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一样。
这里要学学赵尧,
手头上的事要做好,但是更要关注领导关注、重视什么,尝试往这边去靠拢。
2.送周昌走
如果其他情况下赵尧想要顶替周昌的位置,会怎么办?
告黑状?收集黑材料?
大多数人想到的也是如此。
这么做不是不行,只不过风险极大。
其一,通过这种阴暗的手段把周昌搞下去,刘邦敢不敢、愿不愿意用赵尧这样的人?
其二,周昌属于沛县功臣派之一,用这招把他搞走了,其他人会不会报复?
所以,赵尧并没有从攻击的角度去撬动周昌。
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
基于刘邦担心赵王刘如意的问题,赵尧建议给赵王找个能保护他的人。
然后又围绕这个位置,提出了几个相应的要求条件。
最后,一筛选,落在周昌头上。
甚至可以说,这些条件要求,就是特意为周昌定制的。
刘邦再结合周昌为了保太子时的态度,也认同周昌是个好人选。
于是,周昌要挪窝。
赵尧的操作,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极难复制。
但是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却很简单。
你能把你的领导送走、送上去,远比把你的领导拉下马难度更小、风险更低、相对的潜在收益更大。
3.权衡计算
周昌走,位置空,人心动。
排在赵尧前面的,至少还有九卿以及一批高级官员。
怎么轮都轮不到赵尧。
但是,刘邦却点了赵尧,这是为什么?
看《史记·张丞相列传》这段记载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这有三个点。
其一,刘邦细细看着赵尧,内心必定有思考。(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其二,刘邦说,没有谁能比赵尧更合适。(无以易尧)
其三,赵尧之前有军功。
刘邦思考其实就是利弊权衡,而最后的结论说赵尧最合适。其实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一来,之前周昌在废太子上的态度,让刘邦意识到,新的御史大夫必须是完全听自己的,这样才能够起到监察百官的作用。
二来,赵尧年轻,未必能够压的住,把他提上来,他必定会紧紧抱住刘邦大腿。
三来,赵尧本身有功劳,提拔他也能说的过去。
但是反过来看这三点,又能总结出其他东西。
一者,上级提拔一个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合适,而是因为提拔这个人对自己更有利。
二者,提拔的这个人必须要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绝不可能提拔个二五仔上来。
三者,提拔一个人,上级其实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意见,需要有一个过得去的借口来堵别人的嘴,并不是说权力越大就可以为所欲为。
【启发】
赵尧例子的可复制性太低,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规则其实还是很有参考意义。
在职场中,升职加薪谁都想要。
但是怎么升上去,才是关键问题。
升上去,不过是你选对路子之后,必然的结果。
靠阴谋诡计把领导拉下马肯定不行。
靠埋头干事等上级发现提拔,肯定也不行。
所以,综合的来说,要做好4件事。
其一,能够提拔你的上级,必须知道你,并且知晓你有能力、有本事、能把事情干好。这里注意上级区别于领导,这里的领导和你差一级或半级,他压根没有权限无法提拔你,但是上级可能是大你好几级的,他能够在你的提拔上有决定权。
其二,用尽全力把你的领导送上去。你的领导也是人,他也想升职。你把他送上去了,一来你是得力干将,他投桃报李说不定会把你提拔起来。再一方面,你有能力让上级高升,这种高级人才,谁都想带在身边,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
其三,权力上必须要服从,这是绕不过的一关。
其四,平时做好掩饰、人设打造工作,让升职的时候,别人挑不出大毛病。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