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1424年,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64岁了。 从31岁起兵造反,42岁登基以来,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之一。 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亲自守卫国门,派郑和远航大西洋,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力贫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寡妇携子面圣,还拿出一样东西,朱元璋:孩子封王吧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不敢造次,他谋反时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嘛?
01
公元1424年,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64岁了。
从31岁起兵造反,42岁登基以来,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之一。
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亲自守卫国门,派郑和远航大西洋,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能完成的。
八方来贺,万邦来朝,在朱棣的帝国时代是真的实现了。
64岁了,这时候的朱棣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从身体上从脑力上来说,是应该歇歇了。
毕竟这几十年来,朱棣似乎都没有能好好地睡过一个安生的觉——毕竟这一切得来的如此的的艰难,甚至要背负着天下人的唾弃,谁知道会不会这一切又在一个梦中醒来就没有了呢?
可是,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让他轻松——蒙古的小毛贼在安生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耐不住寂寞,开始在大明的边境惹是生非了。
朱棣是一个不轻易将自己辛苦得到的东西拱手让人的人,何况这些小毛贼曾经一次又一次被自己打得屁滚尿流?
卧榻之侧,岂容有一只小老鼠上蹿下跳?
没说的,打,亲自去打。
02
这已经是朱棣第五次率领大军出征了,从这一点上来说,朱棣是令人敬佩的——不服我就打你,打得非让你服为止,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何来感觉幸福的子民?
朱棣带着一起出征的人有张辅——名将张玉之子,杨荣——三杨之一,时称“东杨”,阵容是全明星豪华型的,因为朱棣知道自己这一次再不彻底把这些小毛贼收拾干净了,以后估计不会再有机会了。
只是朱棣没想到,自己的大军竟然连蒙古人的影子都没看到,这些已经当初吹牛逼要恢复蒙古帝国的家伙早已经沦落成为了打家劫舍的土匪流寇,在得到朱棣亲率大军前来的消息后早就望风而逃了。
大军在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反复搜寻,却连敌人的气味儿都闻不到,然而这时候朱棣的身体却发生了变化——在出征之前,朱棣的身体就不怎么好,长时间的鞍马劳顿,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怎么能吃得消?
杨荣提议赶紧班师回朝吧:粮草也没办法保证,老板的身体又是这样,不回去咋整?难不成住在这儿跟这些混蛋继续躲猫猫?
张辅的意见则是:好不容易来一趟,连敌人的汗毛都没薅下来一根,咋瘠薄好意思回去?要不你们先回去,我带人继续往沙漠里头找,一定把这一小撮坏分子揪出来。
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人都抬着眼望着朱棣:老大,咋整,你说句话。
朱棣看了看身边这两个人,他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好人,好员工,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朱家的公司,叹了一口气,朱棣望向远方缥缈的草原轻轻的说:回去吧!
这声音听起来无比的无奈,又无比的疲惫。
累了,他也是真的累了——从少年时候就跟着父亲的那一班手下打天下,青年时期背负着骂名靖难,当上皇帝之后还继续远征蒙古,刀头舔血的日子固然快意,但到了这个岁数,是真的意兴阑珊了。
争来夺去,自己亲手打造的这一个帝国,能带走吗?
回家!
03
只是,朱棣没想到,谁都没想到,他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也许上天已经打算让这个戎马一生的人在征途中结束自己辉煌的一生吧?
榆木川,初秋,草原上略显萧瑟。
朱棣终于没能支撑到北京,与军营中病逝。
明朝十六帝,没有死在京师而是客死他乡的唯朱棣一人也,朱允文不得而知,就算是挂在南京。
也许,以这种方式作为人生最后的落幕,是对这位传奇的帝王最好的致敬吧?
作为帝国的掌舵者,朱棣牵挂的事情一定很多,这也是他急着要班师回京的原因。
可是现在不能回去了,朱棣肯定有很多话要跟身边的人交代——接班人就交给太子吧,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让自己这个忠厚的儿子来继承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这件事嘱托给了杨荣,杨荣对太子一向忠心耿耿,是值得信任的。
交代完了家国大事,几十年来的往事一一涌上心头:自己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事儿,无数的人,做过的事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然而,经过的那些人却是不能不去想的,毕竟总有一天还要在那一个世界里相遇的。
敌人将就不用说了,太多太多了,自己这一生有朋友吗?
也许有吧,但好像也只是他们把自己当朋友,自己有那他们真心当朋友吗?
姚广孝算吧?
算,一定算,如果自己这一生只有一个朋友的话,那一定是他。
如果没有他,这个神奇的和尚,自己一定不会拥有这传奇的一生。
还有谁?还有谁?
夏原吉,夏原吉,夏原吉是朋友?
也许他不算是朋友,但是他是真正爱着自己的。
嗯,没错,夏原吉是爱我的,真心的爱我的。
【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
04
夏原吉是谁?
为什么朱棣在临终前还心心念念不忘的说出这句话?
夏原吉,湖南湘阴人,字维喆,明初杰出的政治人物,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也算是风头出尽。
不过这时候的夏原吉还正在监狱里服刑呢,大漠草原里发生的这些事他压根就不知道,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现任老板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评价竟然是如此赤裸裸的暧昧。
夏原吉在朱棣时期官至户部尚书,在这个位子上干了二十多年,是大明帝国名副其实的财务总监。
能把帝国的“钱袋子”交给夏原吉,也足见朱棣对他的信任。
而事实上夏原吉也没有辜负老板的期望,干的非常的出色。
夏原吉是一个有心人,凡是各地的户口啊府库啊税收啊的数目,他都用一个小本子家的清清楚楚装在身上,随时的拿出来看一看。
有一天,老板问他:原吉啊,你是管钱的,你给我说说我这仓库里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多少粮食啊?
这能难得住他吗?
都在脑子里装着呢?
回答的滴水不漏,老板很高兴,从此后更加器重他。
当时刚刚靖难结束,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然而革命成功了,跟着老板一起创业的兄弟们总得给点表示吧?
谁都不知道夏原吉怎么样有本事能弄来钱,把这些封赏功臣,分封藩王的事情安排的妥妥滴,没有让老板费一点心。
光是这样就算优秀了吗?
当然不是。
大家知道,朱棣在位的时候可是干了不少大事的:
八十万大军讨伐安南;
派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
把首都从南京搬到北京。
这哪一件事不要钱?
哪一件事不是要大把的银子?
可是这些事儿统统没有难住夏原吉,
【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就连朱棣都很佩服他,曾经当着百官的面夸奖他和另外一个叫蹇义的官员说:这俩人是我爹留给我的宝贝啊,你们也别特么学那些什么千古名臣,你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啊!
【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05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终究还是惹恼了老板,无端的惹来一场横祸。
迁都北京之后,朱棣差不多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和北面的蒙古人打仗上,并且每次都是亲自带兵。
刚开始很多人都劝朱棣不要轻易打仗,这些人有些是近臣,有些是医官,劝说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连年征战,将士们也都很疲惫需要休息;
有的说皇上你身子要紧犯不着跟那些小毛贼置气;
还有的说粮草不够,歇几年再打他们也不迟,又跑不了的。
作为骨干,夏原吉处于对公司的热爱,对老板的负责也加入了劝谏的队伍。
作为财务总监,夏原吉深深的明白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过征安南,下西洋,迁新都这几件大事之后,其实帝国的国库已经很空虚了,军队和老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真的不能再穷兵黩武了。
另外,夏原吉也知道朱棣的身体其实并没与表面看起来那么结实,要深入漠北,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不测?
可是,就在大家都觉得朱棣会听夏原吉的劝谏的时候,朱棣发怒了。
也许朱棣生气的原因是恼火夏原吉你作为我的亲信,掌管着我的钱库,难道你不明白我的心意吗?
我是真的喜欢打仗吗?
我还不是想要让咱的帝国更强大,让周边的小屁孩儿们放老实些么?
你不仅不支持我,还跟着他们一起扯我的后腿?
一怒之下,夏原吉就遭了秧,官被抹了,家也被抄了,人被丢到大狱里去了。
好好反省去吧。
06
可是,事实证明,夏原吉是对的,他是真心的爱着朱棣的,因为他更爱的是这个帝国,更爱的是这个帝国的人民。
两次的远征,都因为:
【以粮尽引还。已。复连环出塞,皆不见敌】
终于在最后一次,朱棣也因为:
【出塞已久,人马俱劳,虏地旱寒】
病倒在班师的途中。
在最后的时光里,朱棣终于明白了,但是却晚了。
在说出:
【夏原吉爱我】
这五个字之时,朱棣其实已经承认了夏原吉是对的,也许算是对夏原吉的一个道歉吧?
然而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儿子朱高炽留下这样一个人才:夏原吉是个好人,他是冤枉的,你要好好的用他。
当朱棣驾崩的消息被杨荣悄悄地传递到北京的时候,太子朱高炽:
【走所系,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太子令出狱,与议丧礼。】
朱高炽登基之后,不仅让夏原吉官复原职,还觉得对不起他,又加封少保,兼太子太傅,食三禄。
夏原吉坚决不接受,再三推辞之后接受了二禄,朱高炽又送了他一块银章,上面刻着四个字:绳愆纠缪。
以后你还要继续发扬敢于直言纳谏的作风,看见谁做的不对,你就给我怼。
而夏原吉也确实是个忠心耿耿的好员工,不仅服务了朱高炽,还又继续服务了两个老板,这在大明的历史上也算是个奇迹了。
当然,奇迹是创造的,而夏原吉毫无疑问是一个拥有创造奇迹能力的人。
他的这种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从骨子里的:
【忠君爱国】
虽然现在这个词听起来很可笑,但却是不可置辩的真理——一个人如果不能热爱自己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有勇气冒着被革职被抄家被砍头的风险,做出这样的举动?
不过
对于朱棣来说
夏原吉会搞钱
才是看家本领
会赚钱,
在那个时代,都是硬通货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