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南宋从立国之日起,就存在着从北宋“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积贫积弱。以积贫而言,南宋赋税剥削苛重,军费支出庞大,财政 困难重重,滥发纸币又造成物价飞涨,生民重困;以积弱而言,在前期,对金作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他被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明君,但这个国策却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南宋从立国之日起,就存在着从北宋“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积贫积弱。以积贫而言,南宋赋税剥削苛重,军费支出庞大,财政 困难重重,滥发纸币又造成物价飞涨,生民重困;以积弱而言,在前期,对金作战败多胜少,被迫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和议,金朝灭亡后,又一直受到蒙元军队的侵 扰,国土日削月腹,最终逃脱不了被攻灭的命运。二是认为南宋是一个耽于安逸、不思进取的腐败社会,不足为后世效法。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却被有意无意 地忽略了。如此“积贫”的南宋,又怎么承担起官员的俸禄开支,巨额的军费开支?又怎么能拿出“绍兴和议”和“嘉定和议”中规定的数额庞大的岁币?南宋只有 半壁江山,而境内六、七千万百姓靠什么生存的呢?临安府一天所消耗的粮食就高达3万石,如此多的粮食又从何而来呢?姑且不说南宋历朝皇帝的挥霍,如大兴土 木建造宫观寺庙等等。仅有“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解释,恐怕难以令人信服。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当年的南宋,在军事上虽然是一个弱国,但在经 济上却是个当之无愧的强国、富国。
说到南宋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考虑我国经济重心转移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 是农业大国,一直奉行“国以农为本”的治国方略,农业的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形成了两大区域,即两个重心,早 期是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后期就转移到了长江下游三角洲区域。而其转折的关键时期,就发生在五代到北宋这一阶段。
经过春秋战国和魏 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荡,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呈现衷退趋势,而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却日益得到开发。五代十国的战乱纷飞,政权频繁更叠,又进一步破坏了北方 的经济,随着金蹄践踏着北方大地,大量的人口也随着宋氏王族南渡,不仅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还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一并带入了南方,大力促进了 南方生产的发展,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此,南方取代了北方的经济地位,成为全国新的经济重心。中国经济发展南高北低的格局再也没有逆转过。江南地 区不仅完全取代了原先北方经济区所具有的地位,而且使得国家的政治中心对它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南宋与金以淮河以北,大散关以东为 界,大片土地为金所有,统治疆域虽然缩小,不及北宋的三分之二,但却控制了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加之赵氏王朝一直采取对外屈辱求和政策,虽然为此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但其内部却获得了相对安定。南宋虽然偏安,政治也不清明,但农业经济的发展态势依然存在。加上人民的辛勤劳动,南宋的农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 展。虽然我们一直以来对南宋的屈辱求和政策持否定的态度,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正是南宋国内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而“守 内”的政策又为进一步优化这个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要肯定这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这一政策,就不会有江南的内部稳定,没 有江南的内部稳定,就不会有江南经济的大发展,没有南宋南方经济的发展,也许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南方的经济的富庶,它为我们今天南方经济的繁荣奠定了 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宋时南方经济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持续到南宋,而且又进一步深化了。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宁绍平原, 那里的经济发展状况已经到了足以影响全国经济形势的地步。“上有天堂。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南方农业的繁荣,以及南方农业 在全国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南宋虽然偏安淮河以南,地域缩小,军力疲弱,政治下走向衰落,但江南、两湖、两广等地的经济却有新发展,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样的景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繁荣,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南宋的经济进行重新的思索和探讨。
南宋时,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显著进步。一是农器种类繁多,元代初年,王祯在《农书》中所记载的农具已达105种之多,明清时期所使用的农具在 南宋时都已出现。主要农具在结构上也有所改进,尤其是唐代发明的曲辕犁,到南宋时更加灵活轻便,适宜于在水田耕作。犁镌、犁壁作了分工,使犁起的熟土在 上,生土在下,有利于作物生长。使中国传统时代的犁耕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并一直沿用至今。二是农具的改善和应用。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宋代由于矿冶业、金属加工业的发展,“炒钢”、“灌钢”法的成熟等,从而使钢刃熟铁农具的创制及推广。这种钢刃熟铁农具不仅坚韧锋利,而且轻巧耐用,适应 性强。可对付蒲苇、芦根等无坚而不摧的犁刀,“其制如短镰,而背则加厚”,创制于北宋,而到了南宋初已普遍用作开荒或耕地农具。南宋因水田增多,水稻种植 面积扩大,因此在灌溉工具的改进和普及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当时水车的种类不下6种。而最为普遍的翻车,经过东汉一千多年的发展,形 成了借助风力、水力、自动翻转的筒车,这种装置在农村中已广泛使用。“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 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忙,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记录了筒车自动转水的景象以及对农业的巨大作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普及,不仅提高 了劳动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南宋农业重视深耕细作,施用追肥和“靠田”技术,以增加土壤肥力,推广复种制和稻麦杂粮套种 制,首创了早晚稻的种植,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唐代上田亩产不过二石左右;南宋江东、两浙地区的“上田一亩收五六石”,高达六七百斤提高了两倍 多。仅太湖流域的粮食就以能供给全国所需。此外,单季耕作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臻至成熟,这种耕作方式早在秦以来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就已存在了,经由五 代、北宋,以一年两熟为基本形态的复种连作制,至南宋才首先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趋于成熟,并在全国的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这一技术它向世人展示了在现代 高科技生态农业出现以前传统农业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风采。南宋江南农业的飞速发展,其原因在于一系列精耕细作技术进步的推动。稻麦复种制的普及和推广, 已成为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复种制度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正是这些技术进步的综合作用,使宋代江南在我国古代社 会期间有了前无古人、罕有来者的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有了超越历史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此外,随着大批北方人口的南移,对麦子的需求量激增,加 上政府的鼓励,南方农民开始普遍种植麦子。与北宋相比,南宋发生饥馑的次数较少,稻麦两熟制的推广可谓功不可没。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宋徽宗禁止屠狗,却又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羊肉上升到祖宗家法,备受皇室的追捧,和羊肉本身、羊的产量局限有关,这造成羊肉在宋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当然,这里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