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
中文名:
问答: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问:作为明朝历史上武运最持久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出兵漠北,在蒙古高原制造出权力真空。最起码在20年周期内缓解了北方军事压力,形成其十分短暂的战略优势。 那么,这些军事行动是否真的必要,并且为后来的仁宣之治争取到充足和平环境?是否为残酷

宋朝名人推荐

问:作为明朝历史上武运最持久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出兵漠北,在蒙古高原制造出权力真空。最起码在20年周期内缓解了北方军事压力,形成其十分短暂的战略优势。 那么,这些军事行动是否真的必要,并且为后来的仁宣之治争取到充足和平环境?是否为残酷的洪武暴虐专政体制,有过一定的正联系?谢谢!

答:朱棣的五次北伐主要是为自身利益考量,并没有任何要修正洪武祖制的意思。内敛保守的仁宣之治,则完全是透支国力后的必然消停。同样不在成祖皇帝的构想之中,且持续时间相当短暂。以至于很多粗通历史的读者,都不太清楚有这么一个中间期存在。

作为篡位者 朱棣的所有政策出发点都是要稳固集权

首先,朱棣决定北伐的主要动因是集权,而不是有任何蒙古势力冒犯到自己。早在他发动靖难之役的初期,就为保障后方安全而突袭大宁。随后又将以蒙古骑兵为主大部分精锐驻军调往南方,并在击败建文集团的内斗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作为这一系列成功操作的副产品,明初设置的大宁卫所直接宣告废弃。虽然还能排骑兵进行巡逻,但东北段防线的真空状态已初具雏形。

大宁卫的主动放弃 不过是靖难之役的小小副产品

其次,朱棣在篡位得手后还对侥幸胜利感到后怕。一方面是担心有其他藩王如法炮制,所以出台各类近乎变态的权力削弱与人生限制措施。另一方面也害怕有建文旧部不服,让自己在远离本部的南京遭遇不测。解决办法就是推动迁都,将帝国中枢重新调整到北平。同时还必须把大部分军事精锐置于眼皮底下,轻易不能让其他人参合进来。

朱棣的五次北伐 其实根本没打过什么硬仗

于是,轰轰烈烈的五次北伐行动就孕育而生。其中必然包含着建功立业诉求,但方便自己彻底集权才是根本要素!因此,在有史可查的大部分战斗中,明军的战果都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经常只能在追击中斩首不足千名对手,而且极有可能是将所遇到的全部蒙古人都算入其中。最能拿出手的成绩,就是焚毁鞑靼权臣阿鲁台的营地辎重。甚至还有两次根本不曾发生战斗,近乎领着所有人配自己在草原上搞武装旅游。

五次北伐的军事动员需求 让北平的地位迅速飙升至北京

不过,整整14年的连续出兵,终究让朱棣捞到不少好处。比如过去仅是边防重镇的北平,因军事动员需要而成为最主要的后勤物流中心,实际地位逐步抬高至比肩南京水准。从而使后来的迁都大业看着顺理成章,减去不少来自官员阶层的反对声。同时,军队因频繁作战与调度需求,进一步被皇帝自己给 “改造”、“收编”、“控制”。这么一圈弄下来,才能充分确保靖难之役的成果维系。何况在君主本人即便身处前线,也能继续用厂卫制度对内实施精准监控。如果发现有严重问题,则能立即挥师南下予以平息。这些便捷都需要有长期战备体系支撑,否则就可能因承平日久而懈怠松弛。

频繁北伐的结果 就是让更多军队精锐由朱棣亲自把控

那么,朱棣的五次北伐是否对明朝的边境形势有巨大帮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自成吉思汗时代起,整个蒙古高原就向外不停的输出人口,早已进入十分严重的空心化状态。等到忽必烈先后击败阿里不哥与海都,整个地区就仅剩下政治价值,而在综合承载力方面有明显下降趋势。结果,大批人口在蒙元崩溃后回流,直接造成区域经济崩溃。虽然还有一个符合政治正确的北元皇帝,实则已彻底进入几大势力的重新洗牌时期。换言之,连对付彼此都相当困难,根本没功夫将重心转向南方。

朱棣对鞑靼阿鲁台的频繁敲打

直接成就了瓦剌马哈木一方的顺利崛起

比如执掌鞑靼部的全程阿鲁台,向来就对明朝方面非常亲善,甚至可以说是草原上的亲明派。他的主要政策就是对明朝方面示好,全力对付西面的瓦剌部落集团。结果却沦为朱棣数次北伐的主要目标,造成汗国内部刚稳定下来的集团平衡重新崩坏。 反而是与明朝关系较浅的瓦剌部,因强敌的自动溃败而收获颇丰,进而成长为能在土木堡全歼明军主力的超级联盟。如果朱棣不是为一己私欲而牺牲鞑靼,那么草原上的均势很难被迅速重振,也就不会有后来明英宗去漠北“旅游”的丑事发生。

仁宣之治就是朱棣横征暴敛的直接对比

至于朱棣死后的20年仁宣之治,倒真是与该阶段的所作所为有关。然而,前后两任皇帝的被迫收缩,更多是因为国力被消耗太大。因为在朱棣频繁对蒙古人用兵之际,还见缝插针的派更多军队入侵越南、组织耗费严重的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彰显国力繁盛而到南北两京大修土木。这些举措要么是大把花钱,要么就是为花钱而大力敛财,丝毫没有换来多少真实收益。

除频繁北伐外 朱棣还不断派郑和船队出航

并将大量部队投入越南战场

所以,等到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上台,明朝的财政状况已濒临崩溃。他们所能做的最紧要事情,就是叫停这些吃力不讨好的 “自毁举动”。包括缓和与阿鲁台方面的关系,逐步从遥远的安南撤军,并不再派船队下西洋采购大宗商品。于是,全国经济很快出现回暖迹象,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赞颂为小型开明盛世。实则不过是花钱地方少了,每年都能有攒下盈余,几乎完全是靠朱棣的早对比。

朱棣篡位后 几代明朝皇帝都有浓郁的蒙古文化倾向

因此,出兵漠北并没有为改善明朝的边境局势,更没有为仁宣之治创造和平环境!所有出发点都基于篡位者个人需求,是为稳固内政而损害外交、经济利益的独夫之举。

一些当代读者不明所以,将之简单归纳为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轮回式冲突,却忽略了朱棣本人恰恰是明朝内部的亲蒙古派。许多明朝君主穿蒙古式服装、使用蒙古式弓箭、玩蒙古式游戏的日常生活画作,都是从燕王篡位得手后才开始的,而与亲近江南士大夫、喜欢以文人形象自居的建文帝有着本质不同。蒙古士兵在明朝军队中的实际地位,也因成祖皇帝继位而得到强化......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