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际上,大明王朝有为数众多的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为了自己的牌位能够进太庙而煞费苦心。可是哪怕皇帝本人有遗诏,并非“元配”的中宫皇后还是进不了太庙。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代皇后的谥号。 从帝谥:明代皇后的最高荣耀 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然而实际上,大明王朝有为数众多的皇后、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为了自己的牌位能够进太庙而煞费苦心。可是哪怕皇帝本人有遗诏,并非“元配”的中宫皇后还是进不了太庙。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明代皇后的谥号。
从帝谥:明代皇后的最高荣耀
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后来说,“从帝谥”都是判断一个皇后地位的基本标准。什么叫从帝谥?举个简单的例子,西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死后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他的元配吕氏死后的谥号就是高皇后,这里的“高”就是所谓的“从帝谥”。
汉武帝刘彻在位之时,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被逼起兵造反,兵败自杀。而卫皇后也不得已自杀以明志,武帝驾崩后,新皇帝也没有给她上谥号。直到太子之孙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后,才为曾祖母上了一个独立谥号“思”,称思皇后。
东汉以后,皇后的谥号从单纯的“从帝谥”变成“从帝谥+独立谥”。举个例子,比如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谥号为明德皇后,即明(从帝谥)+德(独立谥)。
一直到宋朝,皇后谥号大抵都是如此规律。然而此时“从帝谥”的标准并不算严格,比如晋武帝司马炎,元配皇后杨氏的谥号是“武元皇后”,继后杨氏的谥号是“武悼皇后”,都可以用那个“武”字。到了元朝,皇后只有独立谥号,比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察必皇后,谥号是“昭睿顺圣皇后”,和忽必烈的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没有什么关系。
等到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一心恢复汉唐旧制,那么明朝皇后的谥号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大明皇后的标准谥号
蒙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随即册立王妃马氏为皇后。马皇后是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后,也是后世历代皇后的楷模。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十日马皇后崩,八月二十日朱元璋为老妻上谥号曰“孝慈”,称孝慈皇后。这个很好理解,皇帝依然在世,已故皇后自然谈不上“从帝谥”。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出十日朱元璋驾崩,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为祖父上谥号为“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马皇后从帝谥为“孝慈高皇后”。
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变化,因为皇后谥号变成了独立谥+从帝谥。朱元璋的谥号虽然很长,但最关键的那个字是最后“皇帝”前面的那个“高”字。所以马皇后的谥号就是孝慈(独立谥)+高(从帝谥)。朱棣篡位之后,为了抬高自己的正统地位,将朱元璋的谥号从13个字增加到17个字:“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又将马皇后的谥号增加到13个字:“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朱棣驾崩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为他上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当时也和马皇后一样给了一个两个字的谥号“仁孝”。现在朱棣谥号确认之后,仁孝皇后的谥号也改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简称仁孝文皇后。至此之后,13个字就成为后世明朝皇后的标配。
仁宗驾崩后,继位的宣宗朱瞻基为他上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自孝慈高皇后、仁孝文皇后以来,仁宗皇后张氏是第一个比皇帝活得长的皇后,死后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废后能不能有谥号?
宣宗驾崩后,继位的英宗朱祁镇为他上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皇后孙氏谥号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但是在宣宗这儿,出现了两位“从帝谥”的皇后。
当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皇太孙妃并不是后来的孝恭章皇后孙氏,而是山东济宁人胡善祥。至于孙氏,虽然和朱瞻基算是青梅竹马的爱情,但却只是皇太孙嫔。仁宗继位后,朱瞻基进封皇太子,胡氏进封皇太子妃。等到朱瞻基继位,胡氏也顺理成章被册封为皇后,孙氏则为贵妃。
然而朱瞻基和胡氏成婚多年,虽然有过两个女儿,却始终没有儿子。就在这个时候,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下皇长子朱祁镇。为了确保这位皇长子成为无可争议的皇太子,胡皇后被迫退位,让孙贵妃成为皇后。
胡氏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十一月去世,当时孙氏已经成为皇太后,在她的打压之下,胡氏不但没有获得谥号,甚至只是以妃嫔礼进行安葬。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崩,后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金山。—《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不过等到孙太后一死,她的媳妇明英宗钱皇后就提出要恢复胡氏的皇后封号。钱氏当然有私心,因为她也没有儿子,深怕自己布胡皇后的后尘。而明英宗为了杜绝皇太子朱见深生母周贵妃的僭越之心,同意了钱皇后的建议。
最终胡氏的谥号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虽然和孙氏13个字的谥号相比,胡氏9个字的谥号略显寒酸。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标准的独立谥+从帝谥的谥号,恭让章皇后之中的“章”字,是多少皇后奋斗了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严格意义上来说,胡氏不算废后,因为她是主动退位,真正的废后是没有谥号的。
皇帝生母能否从帝谥?
英宗驾崩后,继位的宪宗朱见深为他上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正如上文所说,新皇帝生母并非钱皇后,而是周贵妃。由于宪宗是大明王朝第一个以庶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他的嫡母钱氏和生母周氏之间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名分之争。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钱氏去世,周氏全力以赴阻止钱氏和英宗合葬,目的自然是不想让钱氏“从帝谥”,更进一步不想让她祔享太庙。
这不单单是一场名分之争,更将对后世皇帝嫡母和生母的地位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文官集团同仇敌忾,全力以赴对周太后的野心进行阻击。最终钱氏仍然得以从帝谥祔享太庙并与英宗合葬,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但是文官们也付出了代价,日后周太后去世之后,也可以拥有和孝庄睿皇后一样的待遇。
宪宗驾崩后,继位的孝宗朱祐樘为他上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为祖母周氏上尊号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礼部按照当年的承诺,为周氏上谥号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睿皇后”。
这位孝肃睿皇后恐怕没有想到,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孙儿朱祐樘否决了这个谥号。最终周氏虽然可以与英宗合葬,但谥号被改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不但“睿”被取消了,名号也从皇后变成了太皇太后,祔享太庙自然更不可能。
孝宗的做法,虽然对不起祖母,却符合礼法。周氏既然没做过一天皇后,死后自然也不能被追谥为皇后。当然孝宗并不是探照灯只照别人,他自己的生母明宪宗纪淑妃的谥号也只是:“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
继后能否从帝谥?
孝宗驾崩后,继位的武宗朱厚照为他上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武宗的嫡祖母,宪宗的继后王氏去世。上文说过宣宗孙皇后其实也是继后,但她可以“从帝谥”为孝恭章皇后。那么王氏作为继后,能不能从帝谥呢?
宪宗的元配皇后吴氏,婚后一个月就被废黜,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去世。据说当时大太监刘瑾建议以庶人之礼将其安葬,遭到了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的强力反对。最终明武宗一锤定音,将吴氏以皇妃的礼仪进行安葬。这样一来,宪宗继后王氏自然可以从帝谥为:“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武宗驾崩后,因其无嗣,由其堂弟兴世子朱厚熜入继大统,并为皇兄上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作为明朝最折腾的皇帝,朱厚熜一改历代先帝的深情人设,前后共册立了三位皇后。
元配陈氏,落第老生员陈万言之女,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被册封为皇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陈皇后有孕,朱厚熜却当着皇后的面和顺妃张氏打情骂俏。陈皇后气性很大,一怒之下动了胎气,最终因为小产在当年十月不幸去世。朱厚熜对陈皇后余怒未消,赐了一个恶谥:“悼灵”。
当年十一月,朱厚熜下旨册封顺妃张氏为皇后。这位嘉靖皇帝当真是无情之极,要知道此时距离悼灵皇后去世尚不足三个月。仅仅过了六年,张皇后就因为“侮肆不悛”的理由,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初六日被皇帝废黜。两天后的正月初八日,朱厚熜下旨册封德嫔方氏为自己的第三任皇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经过礼部尚书夏言的据理力争,悼灵皇后的谥号被改为“孝洁”。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皇后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方皇后之死,是否真的如野史所说是朱厚熜坐视宫中失火将其烧死。嘉靖皇帝给这位第三任皇后上了一个不错的谥号:“孝烈”,接下来准备再做一件惊世骇俗之事,让孝烈皇后神主牌位先到太庙给他自己占位置。
朱厚熜靠着“大礼议”,一步一步把亲爹兴献王朱祐杬的名号从“叔父兴献大王”变成“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再到“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以睿宗的庙号祔享太庙。
明朝太庙是九庙制度,也就是正殿之中只放九块神主牌位。睿宗祔庙后,太庙中的九块牌位如下: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睿宗朱祐杬和武宗朱厚照。
朱厚熜虽然现在是胜利者,但他也知道老爹那个所谓的“睿宗”有多水,他老人家一直担心自己一死,睿宗的牌位就会被扔出太庙。现在孝烈皇后去世,机会来了。朱厚熜先是要求将方皇后的葬礼按照“元后”的标准进行操办,接着便提出孝烈皇后应该升祔太庙。
太庙的位置已经满了,太祖和成祖又是百世不祧,现在孝烈皇后代表朱厚熜进太庙,只能把血缘关系最疏远的仁宗牌位移出正殿,放进祧庙。经过大礼议的打击,文官们在皇帝面前早已不堪一击,略作抵抗便败下阵来,不得不同意将仁宗牌位挪走。
己卯,诏议孝烈皇后升祔礼。时礼部以孝烈皇后忌辰祭礼未定,请上裁。上曰:“奉先殿未设后位,朕已前虑矣。尔等执泥弄文,不思大义。虽主祔庙庭,视朕犹闰位。然今正礼,必奉迁仁宗主。奉先殿设后位,即朕庙次乃可耳。礼部其即会官从正归一议闻。”—《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六》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驾崩。他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孝烈皇后在太庙中的牌位,表示方皇后就是元后,应该从帝谥。但是文官们忍了嘉靖皇帝那么多年,现在一朝翻身做主人,谁还拿他的话当回事。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新继位的裕王朱载坖(即明穆宗)同意了礼部官员的建议,将孝烈皇后的神主牌位迁出太庙,而以孝洁皇后祔享太庙。
孝烈皇后虽曾正位中宫,然非元配。今先已祔庙,又奉孝洁皇后同祔。则二后并配,非祖宗旧制。若因孝烈皇后先祔而遂使孝洁皇后不得升祔。则舍元配而祔继配,亦非祖宗旧制。—《明穆宗实录卷二》
当年二月,朝廷为为孝洁皇后上谥号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孝烈皇后上谥号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可怜孝烈皇后正位中宫十多年,又为朱厚熜在太庙之中抢占了十多年的位置,最终还是要让位于元配陈皇后。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能不能“从帝谥”,有的时候不是礼法层面,而是政治层面的斗争。比如上文提到的宪宗生母:孝肃太皇太后周氏(明世宗即位后将其改谥为孝肃皇后),当年既然有祔庙的约定,现在如果做不到,何妨像“恭让章皇后”胡氏那样,给一个9个字的谥号“孝肃贞顺康懿光烈睿皇后”呢?反正胡氏也没有祔庙。
但是文官们就是不肯,为什么呢?还不是宪宗在位期间把他们打压得太狠么?明世宗方皇后同理,先帝心心念念要让孝烈皇后祔庙,文官们为什么不肯?是因为世宗对待他们,比宪宗还狠。好在继位的明穆宗守住底线,没有把他祖父睿宗的牌位挪走。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