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
中文名:
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明太宗实录》记载:“ 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 “不豫”指皇帝病重,“大渐”指皇帝病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临终前问

宋朝名人推荐

《明太宗实录》记载:“

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大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不豫”指皇帝病重,“大渐”指皇帝病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临终前问“燕王来未”,还问了三遍,左右却无人敢回答。对于朱元璋的这段临终遗言,历来同情建文帝朱允炆,厌恶明成祖朱棣的史学家都认为是朱棣篡位后修改《明太祖实录》时所编造。目的是误导后世之人,让他们以为明太祖朱元璋临终前有意传位于燕王朱棣。

问题是朱元璋为了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杀了多少人,铺了多少路,他会利令智昏到临终改变自己的主意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召朱棣南下呢?事实上朱棣此行异常凶险。他本人也在察觉到危险之后,逗留淮安不进,这才熬到朱元璋驾崩,随即掉头跑回了封国北平。

由晋王薨逝引发的蝴蝶效应

先把时间拉回到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三月,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在其封国山西太原薨逝,年仅41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

薨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次子秦王朱樉

薨逝

。现在再加上晋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一下子成为朱元璋在世诸子中年龄最长的亲王。

朱元璋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朱标

薨逝

后,朱元璋为了让皇太孙朱允炆能顺利登基,将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最后一批开国武勋集团全部清除,兵权则分散到了各地亲王手上。其中实力最大的,就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二王不但有强悍的三护卫官军,还分别节制山西和北平都司军事,可谓是一个恐怖的双巨头平衡体制。

《明太祖实录》记载:“

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

本来朱元璋安排已定,内有皇太孙朱允炆作为核心,接受文官集团及大浪淘沙后残留的勋贵: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及长兴侯耿炳文等人的辅佐。外有各地亲王坐镇戍边,再辅以朝廷武将相助,几年运转下来效果相当不错。换句话说,这个体系是朱标

薨逝

后,朱元璋所能留给朱允炆的最重要遗产。

天罗地网会剿燕王

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精明强干的晋王突然

薨逝

,北境双核变单核,野心勃勃而又能力出众的燕王再也无人可以制约。这样一个巨大的漏洞,朱元璋会不去弥补吗?循着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就可以发现其实朱元璋在驾崩前,已经给朱棣布置了一张天罗地网,只待他抵达南京,就可以两边一起发动。

四月初九日,朱元璋给朱棣发出一道敕书。里面说到据可靠线报,今年秋天会有数万蒙古骑兵南下袭击大宁或者开平,要求燕王加紧战备。这本来就是朱棣的日常工作,即使蒙古人不来,他自己都会主动找上门去。但是

朱元璋

话锋一转,直接就帮儿子做好了军事调动。“

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

庄德、刘真、宋晟等人,都是洪武朝末年炙手可热的大将。武定侯郭英是开国元勋,同时还是辽王朱植的岳父。到时候出兵之时朱元璋要求朱棣居住,山西、辽东两地的官军则分布在左右。在这样一个布局中,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立刻就能将燕王护卫给包了饺子。

朱棣

五月初八日,《太祖实录》记载“上不豫”。仅仅四天以后,此时最受朱元璋信任的左军都督杨文被紧急派往北平,接管北平都司及行都司兵权。朱元璋让杨文镇守北平,目的自然是让朱棣赶紧率军出塞。与此同时,镇守辽东的郭英也接到敕书,催促他立刻率领精锐前往开平一线屯驻堤备。

五月十二日,刚刚嗣封晋王不久的朱棡嫡长子朱济熺,接到了一道太祖密旨。里面没有讲到任何实际政务,老朱只是给长孙讲了一个五代之时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故事。历史上李克用死后,其弟李克宁企图造反,被李存勖所杀。李存勖是嗣晋王,杀掉了自己的“四叔”李克宁,朱元璋的意思还要说得再直白一点吗?

《太祖皇帝钦录》记载:

五月二十三日,

后军都督府差舍人孙贵赍到圣旨:‘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文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马隄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手里行。

朱元璋再次给晋王传旨,让他调庄德等人出兵。有了前面那道密旨打底,朱济熺会如何吩咐庄德等人,还需要明说么?

燕王进京,前途凶险

五月二十九日,朱棣接到一道敕书,里面先是对他夸了一番:

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是什么时候收到通知回南京的呢?就在这道敕书之中。

根据《太祖实录》中对于马皇后崩逝时的记载,从南京发出敕书,到燕王朱棣由北平抵达南京,需耗时十六天。根据《仁宗实录》中对于仁宗朱高炽驾崩时的记载,从北京发出敕书,到皇太子朱瞻基由南京抵达北京,需耗时二十二天。考虑到朱元璋在闰五月十日那天感觉朱棣应该已经赶到南京,则五月二十九日敕书中命其南下,时间上最为吻合。

事实上太祖驾崩之时,朱棣已经到了淮安。按照速度推算,他早两天就应该已经抵达淮安,但他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呢?燕王不是傻子,

太祖

之前的那番布置,就算他当时没看出问题,这一路南下的路上也应该想明白了。

太祖

会突然改变主意传位给自己?朱棣自己都不敢相信。

朱棣

过了淮安,渡过淮河,前面就是长江,过了长江就是南京。不过淮河,最坏的打算还能立即掉头北上。一旦渡过淮河,那可真成了瓮中捉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朱棣的这一犹豫,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

糊涂的建文君臣

然而对于老皇帝的一番苦心,朱允炆显然是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句“燕王来未”,把上到皇太孙,下到齐泰、黄子澄等辅政文官都给吓了个半死。由于恐惧,这些人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从朱元璋驾崩停灵到入葬孝陵,中间只间隔了七天。就在同一天,朱允炆还在奉天殿举办了登基大典。“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

朱允炆

至于朱棣,更是进退两难。进城,他不敢。北返,他理亏。但是,朱允炆君臣为燕王帮了一个忙。据

《李朝实录》

记载,“

军一人自辽东逃来,本国人也,属东宁卫。以辽东役烦逃还,言:燕王欲祭太祖高皇帝,率师如京,新皇帝许令单骑入城,燕王乃回。还兴师,以尽逐君侧之恶为名。

”至此,朱元璋临崩前针对朱棣所作的布置,最终功亏一篑。

如果朱元璋还能再多活几天,恐怕朱棣不得不被迫进京。到了那个时候,

朱元璋

可以给儿子一个名义上的辅政官职,将其软禁于南京。这样朱允炆登基之后进退自如,手上有足够多的牌可以打。若是燕王护卫胆敢谋反,则由郭英、庄德、宋晟等率兵予以剿灭。

等到篡位成功之后,该如何记录这段历史,成了朱棣头疼的事情。燕王南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好抹去。那么只能在时间上动手脚,在《太祖实录》中模糊处理朱元璋让他南下的时间,从而造成老皇帝有意改立其为接班人的错觉。等到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更进一步体会到祖父的良苦用心,于是在《太宗实录》中抛出皇太孙矫诏这样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巧妙地将大众的视线搅乱。可怜后世史学家被困在朱棣、朱瞻基祖孙所设的“迷局”之中,想当然地以为朱元璋问一句“燕王来未”就是要传位朱棣,从而只顾否定这段记载的真实性,而无视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