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以分权制衡实现中央集权,扫除皇权专制潜在阻碍

赵匡胤以分权制衡实现中央集权,扫除皇权专制潜在阻碍

()
中文名:
赵匡胤以分权制衡实现中央集权,扫除皇权专制潜在阻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将那些对皇权有潜在威胁的元勋将领们全部免除职务。 在巩固皇位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央层面,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削弱宰相地位,弱化宰相权力。 在地方层面,由文人担任知州,取代

宋朝名人推荐

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将那些对皇权有潜在威胁的元勋将领们全部免除职务。

在巩固皇位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央层面,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削弱宰相地位,弱化宰相权力。

在地方层面,由文人担任知州,取代节度使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同时设置通判以牵制知州,还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

在赵匡胤的“外科手术式”改革下,终于结束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进一步集中。

杯酒释兵权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兵不血刃地夺取后周政权,逼迫柴宗训禅位,建立北宋。

不过作为靠政变上位的武将,赵匡胤心里想的是如何避免“黄袍加身”发生在自己身上,苦思冥想之际,赵匡胤找来宰相赵普商议。

赵普一针见血地指出兵权是一切症结的根本,只有将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才是保证皇位永固的最佳窍门。

于是赵匡胤继位之初就陆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禁军的控制,不容任何人越过他发号施令。

在皇位稍稍稳定后,961年七月,赵匡胤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向在座将领大吐苦水,说自己寝食难安,担心黄袍加身之事再次上演。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为了避免杀身之祸,通通跪下身来,恳请赵匡胤给他们指明一条生路。

赵匡胤则趁机提出让他们放弃兵权,辞职回乡,多置良田美宅、歌姬舞女,做一个快活的富贵翁,并许诺与他们联姻,保证一生荣华富贵。

石守信等人见赵匡胤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而且当时赵匡胤已牢牢控制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感恩戴德。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借坡下驴,罢去他们的禁军职务。

至此赵匡胤当年在后周共事并参与陈桥兵变的结义兄弟彻底退出。

不过赵匡胤倒也讲究,他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

不得不说,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在不伤及君臣和气的前提下,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元勋将领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

在解除元勋亲贵职务后,赵匡胤对禁军进行改组,领兵权被一分为三,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同时选择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赵匡胤成功实现皇权对军权的掌控。

分割相权,“军民财”三权分立

赵匡胤掌控禁军兵权后,将矛头指向宰相,当时的宰相已不再是三省长官,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北宋建立头几年,宰相职位只有赵普一人,为了防止赵普擅权,赵匡胤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由三司使掌握,宰相仅掌管民政。

其中: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三司使统领盐铁、度支、户部,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

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即政府、枢府,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相对应,宋代政治体制为二府三司制。

为了进一步遏制已被削弱的相权,赵匡胤还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

同时,为了防止“二府”权力膨胀,赵匡胤建立学士院,设翰林学士若干人,为皇帝起草诏书,学士还侍从皇帝的顾问,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对国事的建议,用以牵制宰相。

而枢密院则与三衙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却不能直接掌握军队,通过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实现二者相互制约,维护皇权的目的。

另外,赵匡胤在礼节上取消了唐代宰相“坐而论道”的制度,宰相只能站立奏事,这样就使宰相失去百官所不可企及的待遇,宰相地位大为下降。

而赵匡胤通过制度设计和礼仪改革,极大打压了宰相权力,皇权达到了历朝以来新的高度。

削弱地方,以文制武

对于赵匡胤来说,驻守地方的藩镇将领才是真正的威胁,为了避免重蹈唐朝灭亡的覆辙,赵匡胤决定大力削弱地方势力,尤其是军权。

首先,赵匡胤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驻守京城,另一半戍守各地,京城驻军可以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

当然,如果京城有事,各地方也有足够的实力联合勤王,这样就形成内外军队互相制约的局面,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赵匡胤就可以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

其次,赵匡胤实行更戍法,无论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

通过定期频繁的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格局,导致将领再也不能同士兵融合,也无法在军队建立自己的声望,更没有同朝廷皇帝对抗的资本。

赵匡胤的改革改变了自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藩镇节度使大权独揽的局面,地方将领再也无法统帅地方发号施令。

除了消除地方军队割据隐患外,赵匡胤还通过削权、断财、收兵等三项措施强干弱枝。

一是削弱节度使行政权,赵匡胤把节度使驻地外兼领的州郡——支郡直属京师,压缩节度使影响范围,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员,主管地方民政事务。

这些文官三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

对于一些五代以来盘踞一方的势力较大的节度使,赵匡胤故伎重演,再次拿出“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其逐一罢免。

在以知州制衡节度使的同时,赵匡胤又设置通判掌管粮运、赋税、诉讼以及监察,分夺知州权力。

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或节度使任意一方把持,实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二是断其钱财,赵匡胤在各地设置转运使,将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都要送到京城,不得占留,使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

三是上收军队,赵匡胤对地方军队仍不放心,于是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公元965年八月,赵匡胤下令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送到京城补入禁军。

这样一来,中央禁军就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小结

从960年宋朝建立,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消弭元勋功臣危害皇权的隐患,为集权改革铺平道路。

然后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用枢密院、三司和平章政事与宰相互相制衡,大力削弱相权,又通过削夺节度使军权、设置知州、通判打击地方割据。

赵匡胤仅用五年就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专制一方的藩镇问题。

此后赵匡胤澄清吏治,劝课农桑,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恢复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不过赵匡胤的过度强干弱枝造成北宋军事实力偏弱,冗官冗兵现象严重,对外战事胜少败多,妥协退让,至此汉唐雄风一去不复返,不得不说这是民族的遗憾。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