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为罪之魁。怀贪天之功,制胁君父。定策国老以自居,门生天子而视朕。法当戮市,特大宽宥。革了职,着为民。—《明世宗实录卷八十九》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杨廷和与武宗生母张太后一起发难,迅速解决了政敌江彬等人。在明世宗从安陆来京城继位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杨廷和为罪之魁。怀贪天之功,制胁君父。定策国老以自居,门生天子而视朕。法当戮市,特大宽宥。革了职,着为民。—《明世宗实录卷八十九》
当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杨廷和与武宗生母张太后一起发难,迅速解决了政敌江彬等人。在明世宗从安陆来京城继位的三十七天里,杨廷和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俨然是大明朝的实际当家人。
按照杨廷和的想法,朱厚熜需要过继给伯父明孝宗当儿子,然而才能以武宗弟弟的身份“兄终弟及”成为新皇帝。既然如此,当时在世的武宗堂弟有十多个,论年纪大于朱厚熜的也不是没有,杨廷和为什么一定要选他呢?其实这里面还是大有玄机的。
明武宗的堂弟们
明武宗的堂弟,也就是他老爹明孝宗的侄子,他爷爷明宪宗的孙子。朱厚照的祖父明宪宗朱见深共14个儿子,当时已经去世的有8人,分别为:长子(早夭未命名)、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第五子岐惠王朱祐棆、第八子雍靖王朱祐枟、第十子(早夭未命名)、第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仍然在世的6人分别为:第六子益王朱祐槟、第七子衡王朱祐楎、第九子寿王朱祐榰、第十一子汝王朱祐梈、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和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驾崩之时,他还有多少堂弟分布在全国各地呢?我们来盘点一下。
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一脉:兴世子朱厚熜(15岁)。
第六子益王朱祐槟一脉:益世子朱厚烨(24岁)、崇仁王朱厚炫(22岁)、金谿王朱厚煌、玉山王朱厚。
第七子衡王朱祐楎一脉:朱厚燆、朱厚烃(14岁)、朱厚燫(13岁)、朱厚煐(8岁)。
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一脉:荣世子朱厚勲、福宁王朱厚熹、朱厚煦。
这里略作解释。已故岐惠王、雍靖王、申懿王和仍然在世的寿王、汝王和泾王无子。兴献王朱祐杬共二子,其中长子早夭,次子即朱厚熜。益王朱祐槟共四子,当时均已受封,益世子和崇仁王的年龄由其出土圹志考定,金谿王和玉山王不详。衡王朱祐楎共七子,庶长子朱厚燆此时尚未受封且年龄不详,第二至第四子年龄据其出土圹志考定,另三子年龄不详。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共六子,荣世子和福宁王均已受封,第三子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封惠安王,另三子年龄不详。
换句话说,当时年龄合适的武宗堂弟有这么几位:兴献王嫡次子兴世子朱厚熜,益王嫡长子益世子朱厚烨、嫡次子崇仁王朱厚炫,衡王庶长子朱厚燆、庶次子朱厚烃、庶第三子朱厚燫,荣王嫡长子荣世子朱厚勲、嫡次子福宁王朱厚熹。
杨廷和的办法是过继,古人又有长子不出继的规矩,如果再加上必须嫡出的要求,那么符合条件的就只有两人:益藩崇仁王朱厚炫和荣藩福宁王朱厚熹。身为兴藩独子的兴世子朱厚熜条件并不吻合,为何杨廷和最终选了他呢?
明代的长房继承制
明代的宗室爵位继承制度,是非常典型的长房继承制。如果亲王有嫡长子,自然是嫡长子袭封亲王。如果嫡长子死了,那就由嫡长孙袭封。嫡长孙死了,就由嫡次孙,再由庶孙。简而言之,只有嫡长子的后代全部死光,亲王的位置才能轮到嫡次子。嫡次子全家死绝,轮到嫡第三子,依此类推。嫡子死绝,轮到庶子,同样按年龄大小一个一个来。
当然有的专家不同意,认为继承顺序应该按照嫡长子、嫡长孙、嫡子母弟、嫡子庶长兄或长弟、嫡长孙母弟、嫡孙庶兄或长弟这样的次序来排。是不是觉得看不懂?我们来举一个明成祖朱棣在位之时的实际例子。
按照某专家的理论,永乐皇帝在位之时的皇位继承顺序是这样的:1、皇太子朱高炽(嫡长子),2、皇太孙朱瞻基(嫡长孙),3、汉王朱高煦(朱高炽母弟),4、朱瞻墉(朱瞻基母弟)。
可笑吗?按照这种说法,明代亲王还要之国干嘛?换句话说汉王还要之国干嘛?守在京师等他大哥和大侄子死于非命多好呀?事实上明朝从来没有发生过长子还有后代(前提是没有犯罪),爵位传给次子的例子,一例都没有。在杨廷和等人拟定的武宗遗诏之中,朱厚熜是“伦序当立”。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为什么是“伦序当立”呢?因为武宗死后无嗣,意味孝宗这一房绝嗣,鉴于宪宗并无嫡子,皇位自当传于第四子这一房。兴献王既然已死,长子又已夭折,次子朱厚熜自然应该入继大统。对于这一点,进士张璁在《大礼或问》的上疏中就曾明确指出:
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至于杨廷和等人所举的例子:西汉由定陶王成为汉哀帝的刘欣,以及北宋以濮王之子成为宋英宗的赵曙,可谓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刘欣和赵曙都是在汉成帝和宋仁宗在位之时就被收养宫中,和朱厚熜的情况完全不同。
对于杨廷和的谬论,张璁也予以了猛烈的驳斥,他犀利地指出孝宗皇帝驾崩之时,“我皇上(即指世宗朱厚熜)”尚未出生。武宗皇帝驾崩之时,“我皇上”尚在潜邸(即指安陆兴王府)。孝宗既不可能把天下托付给“我皇上”,武宗也未有将“我皇上”过继给孝宗的意思,这和西汉和北宋的的故事“大不相类”。
结语:杨廷和虽然想做权相,但是朝廷百余年的规矩他也不敢打破。何况不立朱厚熜为帝,该立谁呢?我们上文说过,符合条件的还有崇仁王朱厚炫和福宁王朱厚熹,杨廷和敢立这两位中的任意一位吗?
一旦立朱厚炫和朱厚熹为帝,二人的兄长益世子和荣世子怎么办?又置二人的父王益王和荣王于何地?杨廷和未必就没有想过朱厚熜会不听话,可他面对满朝文武的群殴,只能一个人孤军奋战。但是无论是朱厚炫或者朱厚熹登基,他们登高一呼,父兄在封国一响应,杨廷和应付得了么?所以无论是从大明的宗法制度出发,还是从新君的可控程度都发,杨廷和都会立朱厚熜为帝。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