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
中文名: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 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 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 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系列能臣,

宋朝名人推荐

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

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

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

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系列能臣,使得蔡京等人得以上位。而蔡京等人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靖康之难。

兄长光环下的弟弟苏辙

对北宋文学发展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那一阶段,文坛出现了难以计数的诗文大家。其中,有六人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这六人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两代,同出一家,被后人尊称为“三苏”。

三苏之中,苏轼的声名最盛,隐然当时文坛领袖,被后人称为李白之后第一诗词大家。他的光彩也远在其父苏洵与其弟苏辙之上。

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刚一出道就被哥哥的光环笼罩,兄弟两人相差两岁。十七岁那年,苏辙同兄长苏轼一起参加了科举。

这一场科举中,参加考试的有苏轼、苏辙、曾巩,主考官是欧阳修,苏洵的角色是场外考生家长,王安石此时在东京开封担任判官,宋六家齐聚京城,好不热闹。

在这场考试中,苏辙已经展现出与苏轼的不同之处。他的文章不像苏轼那样气势磅礴,而是侃侃而谈,不急不缓。

苏辙与苏轼在这次考试中双双通过,但是因为母亲去世,兄弟二人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后重回京城,参加了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是为了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考试,参加本届制科考试的众人中,只有苏轼、苏辙和王介三人达到了合格线,获得了面见仁宗,御试对策的机遇。

在这场最高级别的御试中,苏轼考中了第三等,苏辙和王介都考入了第四等。有人可能会说,以苏轼这样的才气,在考试中也只能进入第三等,那第一等、第二等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惊世之才呢?

其实,苏轼考入了第三等,已经成为宋代制科以来的“百年第一人”。因为第一、二等都属于虚设,从来不会录取。第三等一般也不会录取,除非是特别优秀的人。

在苏轼之前,能够进入制科三等的只有吴育一人,而吴育在第三等中属于三等次,和苏轼的三等又有差距。可见,苏轼被称为“百年第一人”名副其实。

而苏辙考入第四等,也足以光耀门庭。因为,在两宋三百余年间,能够在制试中登科的一共只有四十一人。

苏辙入仕与王安石变法

前文提到,苏辙在性格和文风上与他的兄长苏轼颇为不同,这一差异在两人制科考试的命题作文中,即已彰显。

苏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内敛的人,但其实比他的哥哥更有政治抱负,表现得也更为激烈,骨子里愤青的成分要超过他的哥哥。

在这次制科考试中,苏轼自称他的答卷“直言当世之故”,无所委屈但是。其中最尖锐的话,也不过是指责宋人中“不知勤”,“虚应故事”。

而苏辙的答卷语言尖锐犀利,对宋仁宗从政三十多年来的经历进行了大肆炮轰,指出宋仁宗缺乏忧患意识,“惑于虚名而未知为政之纲”;

指责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半途而废,指责宋仁宗沉溺声色之乐。还列举了历史上六个治乱之君作为警戒。

这样的文章放在明、清,妥妥是全家杀头,祸灭九族的罪过。

但是,宋仁宗不愧为仁厚之君,豁达大度。他说:我“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呢?

对苏轼,苏辙兄弟的才华,宋仁宗兴奋的说:我为我的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宰相啊!

但是,宋仁宗的宽容并没有给苏辙的仕途带来绿灯,仁宗不久后去世,其后的英宗在位四年也去世,北宋进入了神宗时代,能臣王安石开启了他的变法大幕。

宋神宗即位初年,年轻气盛的苏辙同样是赞同变法的急先锋,他曾经上书宋神宗,提出“天下之事,任人不如任势,变吏不如变法,当今之世,不变其法无以求成功。”

针对如何变法,苏辙提出了一系列成熟的革新主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他还特别提醒宋神宗,要坚持改革的信心。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苏辙也做出了充分的估计。

宋神宗颇为赞赏他的上书,将他安排到新成立的变法机构——条例司——一同推行新法。

然而,神宗时代的变法,是由大佬王安石实际主持的,王安石的很多措施,苏辙并不赞同。

他认为,王安石激进的变法,是与民争利,会挑起边衅。苏辙提出辞职,离开了变法机构条例司,退出中枢,任职河南府留守推官。

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触怒了王安石,王安石将他与他的兄长苏轼一并打入了反对变法的旧党行列。

不久,两人相继遭贬,他的兄长苏轼遭受的打压还超过了苏辙自己。

而事实上,苏轼在对待王安石的态度上,远不如苏辙这样激烈,只不过他的名气太大,被当做出头鸟,狠狠地中了几枪。

神宗后期,王安石两度罢相。他的变法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而此时,新旧党争变得日趋激烈,原来的正常政见之争演变为意气倾轧,使得苏辙对此大失所望,一度消沉。

荣登相位又连遭三贬

就在苏辙打算就此“优游卒岁”的时候,朝局又发生了变动。

1085年,神宗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罢免新党,重新启用旧党。

这一年,苏辙被招回京城,此后连续升迁,于1093年升任门下侍郎,成为实至名归的副宰相,达到了苏轼一生未曾达到的政治高度。

不过,苏辙直言不讳的性格并未改变,对当时的宰相、枢密使等人屡屡上书弹劾,对奸佞投机的小人,如蔡京等也极力打压。

这一时期,他上奏的条陈超过一百条,涉及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问题,多数均被采纳施行。

除了弹劾打压新党势力以外,在旧党内部争斗中,苏辙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对于新党和新法,不能一味地废除与打击,而应该择其有利者加以使用,对新法的部分政策进行了辩护。

苏辙没有一味迎合旧党领袖人物司马光的心意,显示了一个文人士大夫独立的政治人格。

1093年,宋哲宗亲政,准备继承父亲宋神宗的遗志,继续推行改革。面对政局可能的翻盘,苏辙上书《论御试策题札子》,列举了几个汉朝皇帝的例子,劝说哲宗不要轻易的更改政策。

这篇奏折触怒了宋哲宗,苏辙因言获罪,再次遭贬。

一年中,他连续被贬黜三次,最终落脚于现江西高安;四年后,又被贬斥到广东雷州,转年又被贬至广东循州。

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由于新党人士,宰相章淳曾经阻碍宋徽宗继位,因此遭受打压,旧党人士重获启用,苏轼和苏辙也因此获得了重返京城的机会。但是,苏轼不久即病逝。

此时,蔡京已经获得了掌控朝政的宰相权力。这样的情况下,苏辙已经没有再次翻身的希望。

公元1112年,苏辙病逝于颍昌,年73岁,是唐宋八大家中寿命最长的一位。

从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开始,新旧党争不断冲击着朝廷的稳定,一众文人在互相攻暄之时,懈怠了军事上的建设,北宋武备松弛,军事实力不断下降。

仗着澶渊之盟带来的红利,北宋尚可维持表面上的繁荣。

但是在更北方女真势力崛起之后,北宋军事上的脆弱开始暴露。

苏辙去世十几年后,女真军队攻占了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

变法原本为了强国,反对变法也应当出于对国家的考虑,而当两者之间的争斗变了性质之后,就只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伤害了。

结语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当年宋哲宗没有因为苏辙的这篇文章罢黜了那些能臣的话,蔡京、高俅之类被后世称为六贼的人也不会顺利上位。

至少,北宋的皇帝不会受到小人的蛊惑而废弛朝政。

在能臣尚在,国力尚可的情况下,迎击来自北方的女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历史上,也有人将苏辙上书导致后来一系列的变化,称为文人误国。这样的说法有一点道理。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导致后来一系列大变的原因并不在于苏辙的这篇文章,而在于苏辙的文章触怒了哲宗脆弱的神经,导致他失去了正确,理智的判断力,为后续发生了一切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