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造反,他擅长运筹帷幄,后勤保障,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他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将领,所以朱元璋称李善长为汉朝萧何,并赏赐了丹书铁券,让他免于两次死刑,然而即便如此,已经77岁高龄的李善长,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曾巩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李善长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造反,他擅长运筹帷幄,后勤保障,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他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将领,所以朱元璋称李善长为汉朝萧何,并赏赐了丹书铁券,让他免于两次死刑,然而即便如此,已经77岁高龄的李善长,依旧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又怎么会坚持要杀77岁的李善长?
李善长和胡惟庸
李善长是安徽濠州(今安徽定远县)的定远人,比朱元璋年长十四岁,与朱元璋也算是同乡。李善长从小就喜欢看书,聪慧过人,《明史》中对他的评价是:“少时有智谋,学律家之语,谋略多。”
李善长在朱元璋崛起之初就投靠了他,从那以后,李善长就一直在帮朱元璋扫清天下,李善长提议朱元璋要像汉朝皇帝刘邦一样,要宽宏大量、知人善任、不嗜杀。
后来朱元璋出征,李善长在后方负责朱元璋的后勤,不管形势如何恶劣,李善长都能为朱元璋的军队提供补给,李善长可以说是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时候,曾经将李善长比作萧何,帮助刘邦打下了汗马功劳。
大明开国后,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左丞相,又赏赐了一张丹书,让李善长的后人世袭韩国公爵之位,还饶了李善长和他的儿子两次被处死。朱元璋对李善长宠爱有加,李善长又有免死铁卷在手,但李善长怎么也没想到,免死铁卷竟然会害得他丧命。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的时候,靠的是淮西的老乡,李善长,徐达,汤和,这些淮西的人都是从淮西来的,他们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对淮西人的奖励也是极高的,到了明朝,朝朝之中,有一半以上的功臣都是淮西人,朱元璋上朝的时候,几乎有一半都是淮西人,所以朝会就像是乡里的人在开会一样。
朱元璋登基后,向淮西的同僚许诺,要与他们共享荣华富贵,于是朱元璋便将最好的封地分封给了淮西勋臣,对淮西勋臣也是极好,于是时间一长,很多淮西勋臣以为有了皇帝的同僚做靠山,便会变得趾高气扬,这种骄纵和无法无天的行径,让朱元璋很是厌恶。
在明朝开国之前,李善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策划过许多重要的事情,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谋士,因为他也是淮西人,所以淮西的许多官员都对李善长刮目相看,称呼他为军师,所以更有说服力。
而在明朝立国后,朱元璋更是将李善长称为大明开国功臣之首,并将其与萧何相提并论,被册封为左相府,李善长在大明可谓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而且他在淮西也颇有声望,故而自明立国以来,淮西勋臣们便以李善长为首。
不过李善长的声望并不高,淮西勋臣们都是抱团取暖,对反对他的人都是群起而攻之,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刘伯温出身浙东,最不喜欢的就是淮西勋臣的所作所为,所以被淮西的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李善长对刘伯温更是深恶痛绝。
刘伯温在李善长的带领下的淮西勋臣集团排挤,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淮西勋臣集团李善长却敢将刘伯温这个开国功臣排除在外,朱元璋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不过朱元璋暂时还能容忍。但是胡惟庸的案子,却让朱元璋对淮西的大臣们更加的怀疑和不满。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任宰相,在他死后,朱元璋废黜了宰相一职,此后就没有了宰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亲家,两人的关系很好,李善长年事已高,在明朝成立没多久便请辞官,然而李善长却在暗中支持胡惟庸,将淮西的大臣都聚集到了胡惟庸的身边,于是胡惟庸便成了李善长的代言人,执掌朝政。
胡惟庸因为善于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后来胡惟庸成为了宰相,掌握了实权,许多淮西大臣见胡惟庸顶替了李善长的位置,便纷纷投靠了胡惟庸,其实李善长和胡惟庸与淮西的大臣们关系匪浅。
当然,像徐达、汤和这样的人,对胡惟庸的态度还是比较冷淡的,只有一些头脑简单的将领,和胡惟庸关系密切。徐达不但和胡惟庸划清了界线,而且一再告诫朱元璋,不要再利用胡惟庸,因为他是一个善于拉帮结派的人。
胡惟庸不久便骄横跋扈,与淮西大臣勾结,徐达一句话,朱元璋便立即警惕起来,朱元璋知道胡惟庸勾结淮西勋臣的危险,极有可能使他失去权力,将来连太子朱标也会受到威胁。
所以,朱元璋在1380年,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他的亲信,胡惟庸全家九族,这就是历史上的胡惟庸案,但朱元璋对胡惟庸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是处死了胡惟庸和他的部下,淮西勋臣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惩罚,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对淮西的官员,包括李善长,都是仁慈的。
但朱元璋下令处死李善长,灭他满门,朱元璋就是要借此机会,将胡惟庸的案子扩大,给淮西的官员一个教训。
李善长得罪朱元璋
李善长的死,其实就是朱元璋要利用胡惟庸的案子,来对付淮西的大臣,李善长本来是可以活下来的,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和淮西的官员不同,因为他对朱元璋的帮助很大,但李善长本身就有问题,朱元璋也不能容忍他。
自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对李善长赞不绝口,称他为“汉萧何”,李善长心高气傲,觉得朱元璋不如他,所以才会如此的嚣张跋扈。
李善长当年之所以能结识胡惟庸,完全是因为他哥哥李存义的举荐,李善长的哥哥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便是胡惟庸的外甥女女婿,也就是李存义和胡惟庸的亲家,两人的交情极深,李存义向李善长推荐胡惟庸,这也是李善长看中胡惟庸的原因。
胡惟庸遇刺五年,即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存义与其子李佑被揭发与胡惟庸走得很近,被认为是胡惟庸的爪牙,然而朱元璋并未对李善长下手,因此念在李善长的情分上,并未对李存义、李佑等人进行追责,只将李存义、李佑两人革职,安顿于崇明。
李善长做错了事情,朱元璋看在他哥哥李存义的份上,饶了他一命,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进宫向朱元璋道谢才对,可是李善长没有进宫谢恩,似乎朱元璋就应该宽恕他的兄长,这让朱元璋很是不爽李善长,可见李善长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派。
李善长也不是头一次显露出这样的傲气了,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许配给了李善长之子李祺,临安公主和李祺成亲后,朱元璋病重,李祺这个女婿并没有进宫看望朱元璋,李善长这个女儿的亲家也没有进宫看望朱元璋,如果是一般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李善长却没有这么做,这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更加失望了。
之后李善长被御史台弹劾,朱元璋便以此为借口,削了李善长一千八百石年禄,朱元璋也算给了李善长一个下马威,但李善长并不以为意,甚至觉得自己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自己不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朱元璋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这就导致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不满,朱元璋一直将李善长和萧何相提并论,到了后来,朱元璋已经不叫李善长为萧何了,也不叫大明第一大功臣了。
朱元璋宽恕李存义后,徐达死后,朱元璋特地在祭文中称徐达为大明第一大功臣,并将此殊荣赐给了一向小心谨慎的徐达,这也可以说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再次警告,但李善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没有收敛。
皇帝的宽容,从来不会被人高估,皇帝的耐心远不如普通人,李善长在1390年的时候,就已经77岁了,他觉得自己的府邸还不够大,所以他决定继续扩大自己的府邸。
所以李善长找到了信国公汤,借了三百名士兵,帮助自己扩建了自己的府邸,唐河是个聪明人,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很骄傲,经常喝醉了酒,被朱元璋训斥了好几次,所以在明朝成立之后,他就明白了不能让皇帝怀疑,所以他一直都很低调,直到最后,他才能成为淮西为数不多的功臣之一。
李善长向汤和求援,一向谨慎的汤和立刻意识到,不管李善长要做什么,他都要将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因为他不能擅自调动军队,朱元璋一定会怀疑他。所以李善长一离开,汤和就进宫向朱元璋汇报了此事。
李善长借钱扩建府邸的事情,立刻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因为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如果他要扩建府邸,可以直接向朱元璋请示,但他没有去找朱元璋,而是去了自己的老部下汤和,也就是说,李善长人虽然已经退了,但他还在暗中控制自己的部属,这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怀疑和反感。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宽容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没过多久,李善长的侄子丁斌就被发配到了边境。
李善长为了给侄儿丁斌求情,特地进宫请求朱元璋原谅丁斌,这可把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朱元璋暗暗骂道:“李善长,你这李善长,你扩建府邸不来求我,私底下向汤和借兵,现在又来求我饶恕你侄儿,你把我朱元璋当成什么了?”
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训斥李善长,说他罔顾国家法律,绝不会放过丁斌,朱元璋还亲自审问丁斌,要严惩不贷。
丁斌之前被李善长引荐为胡惟庸的秘书,此时见朱元璋动了真火,便主动拉着叔叔李善长一起参与胡惟庸的案子,以求保全自己。
于是丁斌便主动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关系,并且常常贿赂李善长,胡惟庸在谋反朱元璋之时,曾数次联系李善长,劝说他协助自己谋反朱元璋,但都遭到李善长的反对,最终胡惟庸派李善长的哥哥李存义出面劝说,李善长对李存义说:“我年纪大了,待我过世,诸位保重。”
丁斌的一番话,让朱元璋勃然大怒,原来李善长早就知道胡惟庸要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上报,朱元璋便派人将李存义带回了大殿,李存义说的和丁斌的情况大同小异,这让李善长和胡惟庸的阴谋得到了证实。
李善长的仆人卢仲谦,因为冒犯李善长,所以就站了起来,揭露了李善长隐瞒胡惟庸与北元的联络人冯绩的事情,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愤怒,朱元璋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李善长的地方,可是李善长却让他失望了。
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关系曝光,朱元璋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发现胡惟庸不但和北元有勾结,而且还和日本人有勾结,这让朱元璋勃然大怒,对淮西的李善长等人也动了杀心。
李善长虽然有朱元璋赏赐的不死丹书铁券,但丹书铁券是朱元璋亲自签发的,朱元璋说了算。
在古代,星辰变化代表着灾星的降临,所以钦天监会第一时间给自己算一卦,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钦天监则推算出了皇帝会有血光之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的官员为他挡灾。
朱元璋就这样将自己的责任推到了李善长的头上,不死的丹书铁券并没有说不能为皇帝赴汤蹈火,所以朱元璋的手段很狠,李善长的丹书铁券对他来说也是无效的。
朱元璋以避祸之名,将77岁的李善长处死,而根据李善长和胡惟庸的阴谋,朱元璋只是将丹书铁券交给了李善长,让他免死,免得李善长和他的儿子被处死,李善长的亲人也不会幸免,所以朱元璋毫不留情,将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都杀了。
朱元璋也履行了李善长的遗愿,让他饶了李祺一命,朱元璋这一手棋打得很好,没有违背“免死丹”的规矩,杀了李善长和他的家人,也让他的女儿免于丧命。
就这样,李善长一家人,只剩下李祺这个朱元璋的女婿,还活着,其他的都被灭门了,李祺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还是把李善长从韩国公爵的位置上撤了下来,李祺和他的后代,也不能继承李善长的韩国公爵之位。
李善长的死,牵连到了很多淮西的开国元勋,比如陆仲亨,赵庸,唐胜宗,费聚,这些人都被牵连进去,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也被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的案子在朱元璋的推动下,涉及到了三万多人,朱元璋甚至写了一本《昭示奸党录》,将李善长定为叛徒。
其实李善长和胡惟庸的交情虽然不错,但他并不一定会插手,因为他对朱元璋的忠诚度更高,甚至有人怀疑胡惟庸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又或者是朱元璋利用这个机会,屠杀了所有的功臣。
李善长的死,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死法实在是太过冤枉,当时的御史解缙和王国用,在李善长被杀后一年,就向朱元璋告状。
解缙、王国用以为李善长是大明开国最大的功臣,又与朱元璋联姻,他现在是当朝宰相,为什么要帮胡惟庸谋朝篡位,即使胡惟庸死了,李善长的位置也不会比现在好,所以这件事情,任何人都会想办法解决,李善长犯不着冒着与胡惟庸同流合污的风险。如果朱元璋因为天气变化而将李善长处死,那就是滥杀功臣,这种行为很可能会让朱元璋的民心受损,解缙与王国用的办法就是朱元璋吸取李善长的教训,别再滥杀功臣。
以朱元璋的暴躁脾气,两人很可能会被处死,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朱元璋沉默了很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指责解缙和王国用,从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大概是默认了自己害死了李善长一家。
虽然解缙和王国用的奏章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停止屠杀,而是继续屠杀,朱元璋还制造了一起“蓝玉案”,杀死了很多开国功臣,其中就有蓝玉。
李善长之死的反思
李善长的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朱元璋的大明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淮西勋臣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猖狂,越来越猖獗,淮西勋臣集团的首领李善长,必然会被朱元璋追杀。
朱元璋拿李善长和萧何相提并论,李善长和萧何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萧何能从刘邦手下活到现在,他的情商和智慧都是一流的。
李善长则是个外开内忌,喜欢争权夺利,喜欢勾心斗角,自明朝开国以来,他就被功绩冲昏了头脑,一直以为朱元璋赐下了丹书铁券,朱元璋也不敢对他下手,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若是他能有徐达、汤和这般的谦逊,也不会被处死,更不会被处死。
参考资料:《明史》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