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蜀汉的灭亡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这些偶然稍微错失,那么蜀汉就很可能不会灭亡。 然而,多个偶然性叠加在一切,那么就成为了必然。 1. 魏国群臣不支持伐蜀 262年,掌握曹魏朝政的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蜀汉仅刘备刘禅两位皇帝就灭亡,而东吴却延续好几代,他们都是谁
袁绍看热闹,关羽不忘本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其实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蜀汉的灭亡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这些偶然稍微错失,那么蜀汉就很可能不会灭亡。
然而,多个偶然性叠加在一切,那么就成为了必然。
1. 魏国群臣不支持伐蜀
262年,掌握曹魏朝政的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
他的判断没错,当时蜀汉内部却是出现了许多问题。
吴国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返回后,曾向吴景帝孙休报告:“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明哲保身,苟且偷生)。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以为至安也;安突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蜀汉最直接的问题是问题是姜维北伐失败。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北伐,但在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走。
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大将军之职而立右大将军阎宇,甚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绪也同意。姜维上书后主请求杀黄皓,但刘禅认为黄皓不过是个宦官无足轻重,所以不肯。姜维感到黄皓此时权势熏天,所以不敢回成都,在沓中屯垦。
此时,蜀汉朝政腐败,主和派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连老将廖化都反对北伐。可以说姜维成了蜀汉唯一的主战派。
真是得到了这样的情报,司马昭才决定伐蜀。
但遭到了曹魏群臣的反对,甚至连长期与姜维作战的邓艾也数次上书称未到伐蜀时机。只有司隶校尉钟会鼎力支持,并与司马昭一同“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邓艾为什么反对?大概是他在与姜维的战斗中胜负参半,对蜀军将士的战斗力有着比较直接的了解,更认为有姜维在,蜀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防守有余,但进攻不足。
尤其是进攻汉中然后再图益州,一路山川阻碍,运粮极为不便。如果被蜀军占据险要之地,稍有不慎就会重蹈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结果被击败的败局。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长期与蜀军交战的邓艾认为蜀军并没有伤及元气,所以不宜轻易伐蜀。
钟会之所以同意,完全是因为钟会是个野心家,他想趁这伐蜀之机统帅大军,掌握了军权,来实现自己个人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了这样。
攻灭蜀汉之后,钟会居然要造反,挑战司马昭,结果被魏军将士杀死。
此人志大才疏,充其量是个加强版的马谡。
在此之前,钟会虽然随军打仗,但都是充当军师出谋划策,当时的人也把他比作张良。
也就是说他从未以统帅身份独自领兵作战。
可以说司马昭伐蜀属于一意孤行。
如果他见群臣反对,扛不住压力,心思动摇,便会打消这个念头,蜀汉就不会灭亡。起码不会在263年灭亡。
蜀汉存亡真是在他一念之间啊。
只不过司马昭这种野心勃勃的枭雄权臣是根本不会在意旁人的看法的,所以他才会下定决心伐蜀。
司马昭之所以要灭蜀,其主要原因是想通过灭蜀来增加自己的声望,为篡魏做准备。
群臣或许看不到这一点,或者看到了便劝阻他伐蜀来企图延缓他的野心。
只有司马昭的心腹钟会识破了司马昭内心的秘密,所以便迎合他,支持他伐蜀。
如果说司马昭伐蜀失败了,那么他本来就掌握了曹魏朝政,对他也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充其量不过是死了数万魏军将士而已。这些人都是野心家的炮灰,司马昭根本不在乎。
而如果伐蜀成功,司马昭声势将更高,距离篡魏的目的也就更进一步。
2. 钟会大军无法攻克剑阁关,一度想要撤兵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伐蜀,其中主力是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魏军进展神速,所向披靡,汉中的蜀军或被击败,或者投降,或者困守孤城。魏军很快就几乎占领了汉中全境,继续南下攻打益州,但却在剑阁关下被蜀军阻挡。
剑阁关是通往四川的主要通道,地势险要,道路狭窄,两侧深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无法攻克剑阁关,就无法攻入益州。
魏军攻关不克,困顿在关城之下,再加上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魏军因粮食不继,军心动摇,钟会无奈便与众将商议退兵。
如果不尽早撤兵,那么当年曹爽战败的局面将会在钟会大军身上重演。
姜维就曾预测:魏军“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蜀汉似乎又看到了继续存在的希望了。
只可惜这时候出了个bug,就是邓艾。
邓艾长期在关陇一带与姜维作战,对这里的地形地势相当熟悉,所以就提出了一条奇计,就是偷渡阴平。
邓艾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如果姜维调兵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兵少势孤,魏军主力趁此时机进攻,就比较容易攻破;若把守剑阁关的蜀军不增援涪,魏军攻破涪,一来可以切断姜维后路,或者与剑阁关外的魏军夹击守关的蜀军,或者继续南下攻打成都。
结果邓艾偷渡阴平,一举灭蜀。
世事难料,当初反对灭蜀的邓艾,竟然成了灭蜀之人。
如果没有熟悉关陇一带地理环境的邓艾,那么魏军恐怕这次会跟曹爽一样,大败而回,劳师动众,结果一无所获。
魏灭蜀是历史的必然,而一连串的偶然,或许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必然。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雍正帝他有几个皇后呢?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有两个皇后,一个是他心中的朱砂痣纯元皇后,一个就是面甜心毒的继皇后乌拉那拉氏。那么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到底有几个皇后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雍正帝共有几位皇后?她们的命运又如何?其实在正史中,雍正是皇子之后再成为王爷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