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君臣认为吴国“上下离心,莫为尽力”,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益州刺史王濬上书晋武帝“无失事机”,他说道:“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 晋武帝意动“于是决意伐吴”。 但是朝中反对意见也有。 西晋朝廷大事小事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蜀汉仅刘备刘禅两位皇帝就灭亡,而东吴却延续好几代,他们都是谁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西晋君臣认为吴国“上下离心,莫为尽力”,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益州刺史王濬上书晋武帝“无失事机”,他说道:“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晋武帝意动“于是决意伐吴”。
但是朝中反对意见也有。西晋朝廷大事小事,向来都是“异意锋起”,更别说举兵伐吴这样的大事了。
晋武帝一直宠幸的大臣贾充就“固陈伐吴不利”。
镇南大将军杜预也劝谏晋武帝早下决心,军机不可失。
“自秋已来,讨贼之形颇露,今若中止,孙皓或怖而生计,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民,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
最终,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冬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太康元年(280年)春正月,西晋军队“攻吴镇戍,所向皆克”。到了三月,“王濬自武昌顺流径趣建业”,孙皓派遣游击将军张象帅舟师万人迎战,结果“象众望旗而降”。
一时间“濬兵甲满江,旌旗烛天,威势甚盛,吴人大惧。”
这个过程中,西晋将领也出现不和谐的苗头,主要是因为争功。
灭东吴,一统天下,这是旷世之功,西晋将领都想以此装点自己的履历,有的更想第一个杀进建业,夺得头功。
伐吴之初,西晋几个兵马的部署是这样的。
“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
几路兵马加在一起,进二十余万人。
不久之后,晋武帝下诏“王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建业受王浑节度”。这等于是限制了王濬的发挥。
镇南大将军杜预倒是很大度,他下说:“若濬得建平,则顺流长驱,威名已着,不宜令受制于我”。
然后杜预给王濬写信,建议他顺流直驱建业,“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建业,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
王濬得书大喜。
与此同时,坐镇安徽的王浑,手下也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战机。
扬州别驾何恽建议王浑“宜速引兵渡江,直指建业,大军猝至,夺其胆气,可不战禽也!”
何恽让王浑抢在王濬前头攻入建业,毕竟他离建业更近。
王浑却自认为“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不想摊事,不听。
扬州刺史周浚也来劝王浑,机不可失。
但王浑不敢违背皇帝诏令,“受诏但令屯江北以抗吴军,不使轻进”,更担心失败担责,“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
此外王浑认为“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王濬受自己节制,等王濬来了,“一时俱济耳”,一起立功。
王浑的固执让何恽气极,眼面前的不世之功就这样溜走了。
何恽说道:“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成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
你想节度王濬,那是不可能的。
何恽还拿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来劝王浑:“明公为上将,见可而进,岂得一一须诏令乎!今乘此渡江,十全必克,何疑何虑而淹留不进!”
可惜王浑最终还是不听。
何恽的建议未尝没有道理,至少从事后来看,王濬根本不听王浑的节度。王浑、王濬的军队都到了建业附近,孙皓派遣使者找王浑请降,王浑遣人找王濬去讨论此事,王濬根本不理。
濬举帆直指建业,报曰:“风利,不得泊也。”
最终灭吴最大的功劳落入了王濬手中。
是日,濬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
第二天,王浑才率军过江,自然是黄花菜都凉了。
王浑因而大怒,“以濬不待己至,先受孙皓降,意甚愧忿”。
恼怒之下的王浑想进攻王濬,“将攻濬”。
好在有人劝王濬赶快把投降的孙皓等人送去给王浑,两军相斗的才算平了。
曾劝王浑先进攻建业的扬州刺史周浚此时又来劝王浑不要与王濬争功,有失体面。
但王浑依旧不听。
王浑上书皇帝说王濬“违诏不受节度”,又说“濬军得吴宝物”、“放火烧皓伪宫”。
最终晋武帝出面,“以浑为上功,濬为中功”。
王浑王濬争功不已,成为灭吴之战中的一大不光彩事迹,也反应了西晋军队一种不好的风气。平吴过程中,前方将领争功,后方的文臣也没有消停。
吴国一时间没有攻克,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只有大臣张华“坚执,以为必克”。
之前就反对伐吴的贾充上表说“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还,以为后图。”
贾充甚至要晋武帝严惩张华,“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
大臣荀勖附和贾充之言,认为“宜如充表”。
好在晋武帝的看法是和张华是一样的,“不从”。后方讨论起停战问题,可是让在前线的杜预惊出冷汗,“闻充奏乞罢兵,驰表固争”结果“使至轘辕而吴已降”。
顿时,贾充被狠狠打脸,“充惭惧,诣阙请罪”。
被天大幸福支配的晋武帝也没有怪罪贾充,“抚而不问”。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本来是“太祖”,应该被叫做“汉太祖”。但是,后世在称呼刘邦的时候,往往称之为“高祖”或者“汉高祖”,这是为什么呢?一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死后奉祀时的名号,用“祖”或“宗”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