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朝的外戚将领,西汉有卫青、霍去病,创造了收复河西封狼居胥的壮举,成为华夏武将对外反侵略战争的最高荣誉。即便汉武帝后期颇具争议的李广利也有攻克大宛,平定西域之功劳。 进入东汉,汉明帝到汉和帝时期又出现两名外戚将领。他们和西汉的著名皇后窦漪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蜀汉仅刘备刘禅两位皇帝就灭亡,而东吴却延续好几代,他们都是谁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论汉朝的外戚将领,西汉有卫青、霍去病,创造了收复河西封狼居胥的壮举,成为华夏武将对外反侵略战争的最高荣誉。即便汉武帝后期颇具争议的李广利也有攻克大宛,平定西域之功劳。
进入东汉,汉明帝到汉和帝时期又出现两名外戚将领。他们和西汉的著名皇后窦漪房有血缘关系,他们的名字就是窦宪和窦固。
上图_ 窦固(?~88年),字孟孙
窦固的战绩
58年,窦固以监军的身份,跟随马武一起出击羌族。经过激战,4万汉军打败羌族部队。
72年,耿秉建议进攻北匈奴。72年十二月,汉明帝任命窦固为奉车都尉,积极备战准备进攻北匈奴。
73年,汉军兵分四路进攻北匈奴。窦固的军队在天山打败北匈奴的军队,斩杀匈奴1000多人,又在激战中追杀匈奴到蒲类海,收复哈密地区的伊吾。为下一步汉军收复西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74年,窦固、耿秉等将领率领汉军14000多人出发,进攻车师国。经过激战,汉军斩杀敌军数千人,收复车师国。东汉在西域的形势进一步好转。
上图_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
窦宪的战绩
89年,窦宪率领汉军10000多人在杭爱山和匈奴部队展开激战。匈奴大败损失惨重。窦宪继续指挥汉军猛烈追击匈奴,直至乌布苏诺尔湖。汉军斩杀匈奴13000多人,俘获匈奴人口20万。窦宪和班固来到燕然山,命班固做铭文纪念。燕然勒石由此而来。
汉军打败北匈奴后,窦宪让自己的属下去劝北匈奴单于效仿呼韩邪单于归汉的经历向汉朝称臣,以求匈奴子民的平安。北匈奴单于派出其弟弟来到洛阳,向汉和帝进贡。
但汉朝和北匈奴的关系并未彻底稳固。到91年,窦宪任命任尚等将领率领汉军再次出兵进攻北匈奴。经过激战,汉军歼灭北匈奴5000多人,北匈奴遭到了汉朝的毁灭性打击。
上图_ 东汉版图
窦宪和窦固两位将领为何能收复西域,平定匈奴?
第一,东汉骑兵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
东汉骑兵战斗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半装具骑兵的完善。
根据《武库永始十年兵车器集簿》的记载,中国最早的半装具骑兵在西汉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记载的武库当中马用甲的数量达到了5300多套。东汉时期,半装具骑兵进一步完善,东汉时期骑兵的马甲能保护马匹的头部和前胸,而头部和前胸恰好是马匹相对薄弱的身体部位。
虽然东汉的骑兵没有出现重金属的马铠,但对匈奴作战,半装具重骑兵已经相当足够了。没有马铠的重骑兵很适合汉军骑兵的长途奔袭,比如公元91年汉军反击匈奴的战役,汉军连续行军5000里,这显然不是全装具身披金属马甲的重骑兵所能做到的作战距离。
汉军的对手匈奴并没有大量的重装步兵作战,半装具骑兵让汉军在对付以骑兵为主体的匈奴军队的作战中显得游刃有余。达到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上图_ 汉代的青铜矛、铁矛
2.进攻武器的改进,东汉的骑兵淘汰了长戟,大量使用骑兵用的长矛。在进攻作战中,长矛使用灵活更加的锋利,能在骑兵追击作战中直接刺杀匈奴骑兵的后背,达到直接杀敌的效果。
3.坐具的改进,东汉时期的骑兵马鞍比西汉时期的马鞍更加稳定,上面加装了鞍桥,这使得东汉骑兵在骑马乘坐出击打击敌军的行动中,更加稳定,不太容易从马上跌落下来。
防护的提升,进攻武器和坐具的改进,让东汉骑兵获得了更加强劲的战斗力。而这支东汉骑兵部队的出现,让窦宪和窦固的手中有了一支生力军,帮助他们取得斩杀匈奴,收复西域的胜利。
上图_ 汉朝出土的骑兵俑
第二,窦宪和窦固的对匈奴作战当中不光有汉军嫡系部队的参战,还有少数民族部队,比如羌族和南匈奴部队的支持。
根据《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的记载,“卢水羌胡万二千骑”。这个“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就是羌族的12000多骑兵。说明窦固指挥的汉军是一支汉军嫡系部队和羌族骑兵联合作战的军队。羌族作为少数民族,在骑射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根据《后汉书·卷二十三》的记载:“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北军五校是汉军的嫡系部队,而这段史料里面再次出现了羌胡骑兵。证明,羌族骑兵在东汉的军队中长期承担对匈奴作战的任务。
上图_ 用弓弩射击匈奴骑兵的汉军
根据《后汉书·卷二十三》的记载,窦宪和耿秉各率领汉军4000多人的嫡系部队骑兵,以及南匈奴左谷蠡王的1万多骑兵从朔方出发展开行动。南单于在屠河屯兵,率领1万多骑兵出满夷谷。邓鸿指挥的8000羌族骑兵和左贤王的1万多骑兵一起行动。
窦宪指挥汉军进攻匈奴的作战中,得到了南匈奴左谷蠡王、左贤王军队的支持,以及羌族骑兵的支持。
此时的南匈奴已经向汉朝称臣,成为汉朝的“盟军”。南匈奴自然比汉军更加熟悉匈奴的战术,尤其是匈奴作战的弱点。那么在南匈奴的配合支持下,汉军部队势如破竹,一次就斩杀北匈奴13000多人。
上图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第三,正确的运用汉军骑兵连续突袭长途奔袭的战术。
只要有后勤的支持到位,汉军就能大踏步向前开进。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汉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行军2000里,和匈奴左贤王部激战歼敌7万人。长途奔袭这个战术在霍去病的不断运用下日渐成熟,成为汉军对敌作战非常成熟的一种战术,带有“骑兵闪击战”的色彩。
在东汉追击匈奴的战斗中,汉军同样使用了类似的战术去打击匈奴。
比如,窦固的汉军长途奔袭,在天山打败了北匈奴的军队,斩杀匈奴1000多人。随后,汉军又在窦固的指挥下继续追击,在蒲类海再次打败匈奴。汉军的连续追击让匈奴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上图_ 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窦宪的汉军抓住北匈奴不敢和汉军正面决战的弱点,指挥汉军在北匈奴单于王庭附近的杭爱山展开激战。窦宪的汉军直接插到了杭爱山,打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斩杀北匈奴13000多人。在杭爱山的战斗结束后,汉军没有休息而是继续追击,追击敌军直至乌布苏诺尔湖。这就堪比汉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追击匈奴残部到狼居胥山,最后到达瀚海。窦宪等于复制了霍去病的漠北决战。
公元91年,汉军出击北匈奴的战斗,也是从居延塞出发在金微山打败匈奴,汉军连续行军5000里。将汉军长途奔袭的作战长处发挥到了极致。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战场决胜者006:重骑兵千年战史 》 吉林文史出版社 龙语者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兴修水利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