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看三国的时候,又想起了我思考很久的事情,那就是蜀汉卧龙凤雏两人的战略谁的更好?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多,那到底两人谁更胜一筹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看法,我们不说谁对谁错,毕竟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个人的看法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事实上还有下半句,只是无人敢提
大家好,今天,我看三国的时候,又想起了我思考很久的事情,那就是蜀汉卧龙凤雏两人的战略谁的更好?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多,那到底两人谁更胜一筹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看法,我们不说谁对谁错,毕竟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个人的看法是,凤雏庞统的战略更胜一筹,为什么呢?请各位听我细细道来,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指教:
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好与坏
首先是卧龙诸葛亮,隐居庐中自比管仲,行的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事 ,羽扇纶巾恣意潇洒,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之事,刘备慕名而来三顾茅庐,孔明以隆中对之策规划许以刘备天下三分有其一,刘备心悦诚服,以孔明为上宾相请出山,孔明感刘备赤诚,遂许以驱驰,自此,茅庐闲置,孔明满怀希望和信念,随刘备出山战天下,似龙归大海,猛虎出山,鸟入山林,九州五岳天下四海,从此都成了卧龙腾冲翱翔之地。
(1)趋于完美,又过于理想主义
然而,隆中对之策真的就那么好吗?或者说真的就那么适合刘备吗?其实不然,或者说对于刘备而言,隆中对一开始就错了,我认为隆中对虽好,但得看给谁用,对于刘备而言,隆中对更多的是理想主义, 似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脱离了现实。如果是对于曹操而言,有此隆中对之策,那无疑是让曹操有了出奇制胜的底牌。
诸葛孔明(网图)
虽然后来刘备的一切都是在按着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在发展,也确实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但是这个格局如昙花一现也如一道枷锁,让刘备的实力达到最低的同时,也让刘备终其一生只能在川蜀蹦哒,其余地方却无法染指半分。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造成的,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刘备不顾劝阻执意讨伐东吴造成的,可是荆州的失去真的实因为关羽的大义吗?刘备执意要讨伐东吴,仅仅是为了給关羽报仇吗?我认为不是,而且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隆中对的局限性和过于理想主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2)隆中对的策略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据有荆州益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和诸绒,利尽南海,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从荆州出宛洛,自领一军入关中。
首先我们先看看这个据有荆州益州的依据是什么,其一无外乎就是刘表刘璋暗弱,不能守土,而刘备又是汉室宗亲,擅长打亲戚排黑吃黑,所以让他把这一点继续发扬,而且此时的东吴因为需要一个名分大义,所以刘备可以用大汉皇叔的名分和东吴联合,引为助力夺取荆州益州,而这一点也确实做到了。
(3)与东吴矛盾的形成
可问题是做到之后呢?蜀汉的实力已经对东吴造成威胁了,而且从荆州沿着水路而下,可以直插东吴腹地建康,这是对东吴致命的威胁,这种情况下,东吴还能让你占据荆州?那跟在自己的头顶悬着一把利剑有什么区别?换作是你,你愿意把自己的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让别人随时都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吗?当然不会,所以,从关羽镇守荆州开始,东吴的小动作就没有断过,而且一次比一次动作大,到最后等到各种小动作做完之后文的不行,那自然就要来武的了,和曹魏联合也就成了必然选择,与关羽自负不自负没关系。
周瑜(剧照)
而诸葛亮彻底忽略了这一点,这也注定了他的隆中对行成的成果是昙花一现,因为他太想当然了,不是说你愿意联合东吴,东吴就乖乖跟你联合的,所谓的联合是利益相关,占领着荆州不还就是在侵害别人的利益,还要让别人跟你合作,没有这样的道理。
(4)实力不够,运气来凑的蜀汉
再一点就是诸葛亮所谓的占据荆异二州完全脱离了现实,是典型的空想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蜀中的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这种地势别人不容易进来,自己也注定不容易出去,就造成了和荆州无法形成战略纵深,做不到及时有效的相互支援,使得荆州成了一座孤城,偏偏蜀汉实力还最弱小,荆州的兵力更是少的可怜,这种情况下荆州这种战略要地,人人都想抢夺,能守住才怪,这就像是一只大肥羊在狼窝里,那些饿狼还能忍得住吗?
刘备(剧照)
当时的荆州关羽一方力量太过弱小,又得不到相互支援,偏偏位置还处在南来北往的风口上,能扛得住狂风暴雨的袭击才怪了,除非蜀汉和曹魏一样有强大的兵力,那么荆州即使成为一座孤城,只要兵力雄厚,也是可以坚守的,但是没有,而这些现实都是被诸葛亮忽略的,他一味的忽略现实只按自己的方案来,也不看看符合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一味在那里执行隆中对,而一旦出现变故,他又无法将变故拉回自己规定好的轨迹上,注定失败,所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之策是一篇精妙无比的理想文章,但是对上刘备的现实实力,就是漏洞百出,注定只能昙花一现。.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为曹操准备的,因为只有曹操的军事实力才能完美的执行隆中对,但是曹操没来,而刘备正好来了,所以诸葛亮把隆中对的关键位置改了几个名字就成了给刘备的策略,不然的胡解释不通为什么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策略会如此严重的忽略刘备的现实情况。
刘备伐吴到底对不对?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如果不是刘备后来执意讨伐东吴,蜀汉实力不减弱,还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我想说刘备的这种行为站在刘备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没有错的。
首先,刘备一直是以仁义之名安身立命的,但是如果面对自己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死如果无动于衷的话,会失尽人心的。
其次,荆州是作为隆中对战略实现的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把荆州夺回来,那么才能继续执行坚持已久的隆中对策略。
魏延(剧照)
最后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魏蜀差距太大,蜀汉对上曹魏那就是拿鸡蛋碰石头,没有胜算,而且对上曹魏的时候东吴还会时不时的背刺,不断的给自己放血,导致后方不稳,这是大忌,自古以来都是先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一心对敌,否则就是有致命的威胁,而且东吴也确实不可能看着蜀汉成功的,他会不断的进行骚扰牵制,达到三国平衡,所以说,刘备讨伐东吴,一来可以消除后顾之忧,而来壮大自己,一旦成功消灭了东吴,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也壮大了自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缩小自己和曹魏的差距,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是没错的。
隆中对的矛盾之处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隆中对前后矛盾的,明明东和孙权,却偏偏占据荆州不还结下大仇,明明实力不够,却偏偏占据荆州这种守不住的战略要地一下子得罪两个强大的势力,导致损失惨重,而这种损失注定是要讨回来的,不然后面的一切无法执行,而且会失去人心,所以只能打,但偏偏实力不够打不过,注定只能逐渐消亡,又回到了原点。这就是隆中对的矛盾之处。
诸葛孔明(网图)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曹魏和东吴配合的让你实现了隆中对的策略,那又如何?因为隆中对的最终格局就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一统天下,这就是他的局限性,对于一统天下,诸葛亮说的是待天下有变,什么是天下有变?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但问题是要是没有大乱呢?要是曹魏也像汉朝一样强大几百年呢?这种情况诸葛亮没有给出任何策略,很明显,待天下有变,就是听天由命的意思,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只是达到三分天下的格局,后面的一统天下已经超出他的能力掌控了,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正是这个意思,诸葛亮的才能只能达到三分天下。
庞统最纯粹的军事谋划
我们再说说庞统的策略,庞统的策略是主张放弃荆州还给孙权换取实际好处,收缩防御减少防守压力,集中力量向西北攻取雍凉。
(1)庞统与诸葛亮行事风格的区别
说实话,我本人是最赞成庞统的策略的,因为庞统的策略是根据刘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把刘备的力量最大化的有效发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现实角度出发,与刘备的情况是非常契合的,而且格局也高,从开盘谋划就站在统一的角度去谋划的,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因地制宜,与实际结合,而不是理想主义,脱离现实,建立空中楼阁。
庞统(剧照)
而且两人的出发点也不同,诸葛亮的隆中对谋划都是属于政治格局,与各方联合生存,借助外力太多,最终也受限于外力。而庞统是从军事角度谋划,几乎每个步骤都是通过自身实力去实现的,不受外在太多因素条件约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稳定因素,庞统是个纯粹的兵家,顶级的军事家。
(2)庞统的策略优点在哪里?
为什么说庞统的策略最好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起初,荆州对于刘备而言就是一个跳板的作用,通过这个跳板壮大起来夺取益州为根据地,而东吴也乐得刘备壮大,多一个对付曹操的帮手,所以让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拿到东吴的胜利果实的荆南四郡为根基。
可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其实力比起东吴已经差不了多少了,而且刘备占据的荆州已经威胁到东吴,那么此时的东吴对刘备就是防备的同时拿回荆州消除隐患了,如果刘备不给,那必然是势成水火消耗实力,而蜀汉毕竟实力不如东吴,因为地势原因,蜀中无法及时支援,东吴在付出一些代价后必然拿下荆州,甚至和曹魏转头合作对付蜀汉,到时候刘备得不偿失损失惨重。
庞统(剧照)
所以说在刘备拿下蜀中以后,荆州就是累赘的存在,虽然荆州是个好地方,但是以刘备目前的实力守住不现实,反而会与东吴结下死仇导致自身实力受损,再加上蜀汉本就是实力最弱,既要防守蜀中还要镇守荆州,力量过于分散,容易被人各个击破,得不偿失。
(3)庞统的具体策略
还不如把荆州百姓迁入蜀中,发展蜀中的千里沃土,要知道,蜀中典型的地广人稀。然后再以荆州为条件换取东吴出兵牵制合肥一带的曹魏大军,东吴一定会同意的,因为荆州必须拿回,只有拿回荆州才能解除别人的威胁,也能构建完整的长江天险防线。而通过军力作战抢回荆州与牵制兵力相比,自然是牵制兵力基本上没有损失,东吴自然也愿意。这一招,彻底踢开了曹魏和东吴联合的可能,也加强了蜀汉和东吴的联盟,一石多鸟,一举多得。
蜀汉的军政分工
(1)诸葛亮主政大后方
然后蜀中以诸葛亮坐镇后方治国理政,大体施政方针为:诸葛亮监国理政,黄忠镇守国都统领禁军,马谡王平关兴张苞等人为大将领军攻占南中地区,把南中地区人口进行不同地方的迁徙融合,让南中地区彻底融合,整个蜀中成为有效统治区域,要知道,之前蜀中的有效统治区域只有成都平原一带,一旦彻底融合
诸葛亮(网图)
南中地区,蜀中有效统治区域就达到了106万平方公里,哪怕放到现代,也是数一数二的领土大国,这么大的土地面积,以当时的农业水平养活千万人口不成问题,更何况蜀中本来就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大粮仓,积极开荒屯田,发展鼓励生产,奖励生育,利用蜀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命令少量精锐士兵把手险关要地,如此下去,不出二十年,蜀汉的国力最起码翻几倍不成问题。
黄忠(网图)
(2)昭烈皇帝刘备御驾亲征
在军事方面,由刘备御驾亲征出征雍凉,法正为谋主,马超为先锋大将,关羽张飞为左右将军军中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和赵云负责粮道安全押运粮草。
刘备(网图)
国内的安排就不多说了,谁都能想明白,那么为什么军事上这么安排呢?首先,自古以来,皇帝御驾亲征是提升士气的不二法门,刘备御驾亲征,必然士气高昂,战力飙升,增加胜算,法正为谋主,是因为法正在庞统死后就一直是刘备的军师谋主,军事水平绝对在诸葛亮之上,就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是亲口承认法正对刘备的影响力不是自己能比的,可见法正的军事实力有多强。
(3)马氏家族在西凉的影响力
而马超为先锋,是因为这次出征的地方是雍凉,马超在这个地方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世代居住西凉,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马家影响力根深蒂固,这也是马腾能迅速取代董卓在西凉的统治成为西凉第一大军阀的原因之一。
(4)马超的个人能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超,马超超强的战力带领三千骑兵曾经打的西凉三十六羌抬不起头,对马超奉若神明,尊为神威天将军,马超在西凉当地的统治力是深入人心的。
马超(网图)
曾经有人问了我一个白痴的问题,他说,既然马超那么厉害,那他被曹操打败后为什么不逃回西凉而是选择投靠张鲁?说实话,听着有点儿好笑,感觉问这问题的人有点儿智障,如果马超当时能讨回老巢,那还算是失败吗?而且马超再强,但当时形势比人强,西凉即使对马超再怎么佩服尊敬崇拜,面对曹操的大军控制 也没有施展的余地啊。所以说别拿这个反驳马超在西凉的影响力,没意义。
(5)马超的作用
而现在,如果以马超为先锋出征西凉,首先马超熟悉当地地形地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西凉之地曹操占领不久,人心不定,而马家在西凉世代经营,必然是有不少心腹之人在此地的,再加上马超曾经的威名煽动,响应马超的人必定不少,到时候里应外合占领西凉问题不大,到时候再通过马超号召当地人民反抗曹操,西凉之地民风彪悍,从小善其善射,上马就是现成的弓骑兵,步站拿起武器就是精锐,和蜀军相互配合下守住西凉不成问题,到时候在与汉中成为掎角之势守望相助,便能彻底限制住曹操的步伐,干着急没用。
马超(网图)
亲征后的发展
然后稳定下来,到时候蜀中和西凉共同发展,不出数月,就可以利用西凉彪悍的民风和马家的影响力拉起一只数万的汉羌混杂的西凉铁骑,而蜀中的军力发展必然也不会闲着,山地精锐步兵也会不断的训练出来,实力绝对会空前增强。
我之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总觉得马超有点儿可惜,就因为马超之前曾经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刘备心有防备,马超几乎被雪藏了,担心反叛,导致马超四十五岁就郁郁而终,在凉州一带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实际上大可不必防着马超,首先,马超人品没那么差,只要你不负他,他绝不负你,其次,如果马超再背叛了刘备,那和吕布有什么区别,那样的人,天才之大也不会有他的容身之处的,西凉之人也不会再敬佩他的,马超不可能不明白,所以,真的没有必要防着他。
马超(网图)
等到占领西凉后稳定发展几年,到时候关中和洛阳之地那就是嘴边的肥肉,没有任何悬念,凉州之地居高临下,到时候利用这种有利地势十万西凉铁骑虎扑关中洛阳,那就是摧枯拉朽,谁能抵挡?而且汉中还可以出兵向长安,也可以出兵宛城,而宛城之后就是洛阳,再加上合肥那边东吴的牵制,司隶之地实无论如何守不住的,而占领了关中和洛阳之后,中原之地的豫州还能久存吗?要么蜀汉一家吞吃,要么和东吴瓜分,总之就是实力大增,到那会儿,徐州之地也危险,可以说是三面合围,一面是从西边扑过来的蜀汉铁骑,一面是从扬州发动的东吴步卒,一面实从南面海上来的东吴水军,徐州必失。
(1)曹魏陌路,东吴的抉择
孙权(网图)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曹魏就大势已去了,核心之地基本上没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时候曹魏不会和东吴联合吗?东吴此刻必然是感受到了蜀汉的威胁的。但是没用的,此刻的东吴哪怕明知道这一点,也不可能和曹魏联合的,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曹魏大势已去,蜀汉占领关中洛阳之后,面对虎牢关和函谷关,曹魏是无可奈何的。但是蜀汉却可以依据险关地势逐步蚕食东吴的,这是东吴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只能选择和蜀汉继续联合消灭曹魏,在这个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疆土,加大筹码。
(2)一统的格局,明朗的局势
刘备(网图)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想不用我说什么,大家也能看出,蜀汉必然一统天下。东吴陆战不是对手,而水战,以关羽为首的荆州系武将都是专家,要知道,当年的刘表时期,荆州水军天下第一。现在的关羽等人也不会比当时的水军将领蔡帽张允差到哪里去的。所以说蜀汉一统就是必然的。
卧龙凤雏的终极比较
说到这里,就能看出,庞统的策略比诸葛亮的高明多了,庞统的策略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最适合他的,从实际出发,一步一步壮大,而诸葛亮的策略过于理想化,相比于庞统的策略就有些华而不实了,似空中楼阁,看似完美无缺,实际上与刘备的实力和真实情况格格不入,所以造成了刘备后期一系列的矛盾,就像有个伟人评价过诸葛亮的隆中对一句话,他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从开始就错了。
诸葛亮(网图)
而且格局不同,庞统的策略从开始就是以一统天下为目标而制定的策略,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是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分天下之后是待天下有变,也就是听天由命而已,文章看似完美,是篇好文章,可是对于刘备的真实情况而言,可行性太低了,俗话说得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以注定了诸葛亮的不成功。可惜的是刘备当初没听庞统的,不然早就一统天下了。
庞统(剧照)
也许会有人说,你说的太绝对了,又没有真的尝试过,谁知道能不能成功呢?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就刘备的真实情况而言,如果庞统的策略都不能一统天下,那就只能说他的命该如此了,因为庞统的策略就是最适合刘备的,但仍然做不到一统的话,那只能说他没有这个命了。最起码庞统的策略没有明显的问题和漏洞,从实际出发,不是诸葛亮的策略能比的。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