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梦想看曹操、刘备和孙权 ——《一代枭雄曹操》代序 作者 田孟礼 纵观曹操的一生:“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精神营养。若没有这些非常之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官渡之战,袁绍输得憋屈,全拜这二人所赐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事实上还有下半句,只是无人敢提
从读书·梦想看曹操、刘备和孙权
——《一代枭雄曹操》代序
作者 田孟礼
纵观曹操的一生:“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这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精神营养。若没有这些非常之精神营养之源,断不可造就曹操这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手不舍书。在那时,不外乎以《诗》《书》《礼》《易》《春秋》,以儒学,还有司马穰苴、孙子的兵法,一言而总,曹操“能明古学”。明者,通达,阐扬也。古人讲究琴棋书画,以修身养性。曹操与“妙操音律,善鼓琴”的大学者蔡邕,与善围棋的冯翊、山子道、五九真、郭凯“皆与垺能”。垺者,等同也。曹操可谓琴棋皆善。至于书呢?毛笔书写是古代读书之人必须具备的,而书法与写字则判若乾坤。曹操与当时弘农郡章草大家张芝、张昶兄弟俩相比,而”亚之”。曹操还常与钟繇、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名家论书说道。尤其曹操得善八分书闻名于时的梁鹄,喜之不尽,他将梁鹄的八分书,尝仰悬帐中细细品玩,魏国宫殿题署,皆梁鹄所书。由是观之,汉中褒谷口那“衮雪”二字,难道还疑魏王曹操所书吗?正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策划,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戚鑫主编的《三国志文化展》所指出的:“衮雪”石刻隶书横排,堪称隶书之典范。……且为曹操唯一存世事迹。清代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中对“衮雪”评价为:“昔人比魏武(曹操)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原石刻于1971年因修建石门水库迁至汉中市博物馆。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营养,是营养非常之人的胸怀、胆识和智慧的精神之源。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一边拼搏于沙场,平定割据,化乱为安,兴师办学,实现统一;一边竭力收揽四方名士,文学人才,一时彬彬大盛。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号称“三曹”,与建安“七子”及蔡琰,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风格独特,形成“建安风骨”,创造了一个很辉煌的建安文学时代。曹操留下二十二首诗,他的《薤露行》《蒿里行》以挽歌直面当时社会割据战乱现实的黑暗可怕,何进误国,董卓殃民,百姓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后世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龟虽寿》《短行歌》最为历代传诵。晋朝王敦常在酒后呤咏“老骥伏枥”四句,用如意敲壶打拍子,壶口都敲缺了。这些诗都是能歌能舞的,是曹操随征战,登高而赋。他东临碣石山,北上太行山,晨上散关山,游君山到王母台。眼光、胸怀、诗情何其非常。从登山的情怀,到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脱身出“人的觉醒”,深藏着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老骥长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建安风骨是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慷慨悲歌,但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思绪情感。曹操在文学上开创了一个“人的觉醒”的非常时期——魏晋风度。这正是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情驰神纵的非常之处。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亲手挥毫书下154道令文,三分之一篇皆有典故,还整理、汇纂成《兵法接要》,其序仅153个字,引用《论语》《尚书》《易》《诗》《司马法》,涉及黄帝、商汤、周武、夫差、偃王等九个古人。这不正是传统文化的非常之营养,营养了曹操的非常之处。
还可以举出曹操的非常之处,他对妻妾、子女、律令严要,曹操妻卞王后,“菜食粟饭,无鱼肉”。为约束妻儿遵守礼度以及生活还下了《内诫令》。曹操对自己的儿女“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赵温因提拔曹丕,遭罢免。曹操他自己非常节俭,衣被皆用十年,都是岁岁“解浣补纳”,继续穿戴。面对东汉厚葬之风,曹操以薄葬取替厚葬,在其《曹操集·遗令》里彻底映射出他对数百年厚葬之风的唾弃,流出一股新清先进的非常之生死观,当然,这也与董卓、袁绍盗墓有所启发。面对死亡,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一反东汉繁浩的丧葬制度,一切从俭,只准哭十五声,那平静、淡定、家常的遗言,留下了非常之人的非常之家国情怀。
不得不说的是,曹操的人才观。从初平三年(192),曹操就向汉灵帝上《陈损益表》提出“用贤任能”,到建安十五年(210)的《求贤令》,冲破两汉经学笼罩下的迂腐、沉闷、无进取的人才观,喊出“唯才是举”的石破天惊的非常之人才观。他似乎抛弃了道德底线,只求“吾得而用之。”他数次提到陈平虽有盗嫂不齿之德,却能帮刘邦夺取天下。与“唯才是举”的人才观,还有《举贤勿拘品行令》,更是一语道破。这是一种打破藩篱,冲破沉闷的矫枉过直的非常之举。他的《求言令》更显其非常之非凡,要求他身边的诸椽属治中、别驾,每月“各言其失”。言其失,就是说真话,说不足,说失误,不准说好听的,不准颂扬,不许吹捧。曹操他将亲览所言其失,以应对割据的复杂局面,以及内部反曹势力,制定相应的对策。这难道不是非常之人的非常胸怀,非常胆识和非常智慧吗?
如此非常之说,意在言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或“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后者是前者的补充,都未言其读书、习武之事,不仅不事生产,而且好飞鹰走狗,任侠放荡。在这里放荡是任侠的同义重复。司马迁称“游侠”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这是言曹操任使意气,好行豪侠之事。但对少年时的曹操说“权数”,难解其疑,无权何数;然而,少时的曹操由叔父曹德管教,他的贪玩,无节制,叔父多次言于他父曹嵩。一次,曹嵩将回来,曹操闻知,假装中风,以此威胁叔父,给父亲看。后来,曹操谈起这件事,说:“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这是曹操失爱于叔父,为蒙蔽父亲,逃避惩罚,是少时曹操的恶作剧,是童心未泯,与心机有关,与权数无缘。曹操在人微贱时,曾潜入中常侍张让室内,张让发现后,曹操“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以此展示他的“才武绝人”。张让见曹操逾墙后,说曹操“博览群书,特好兵法”。综合三处记载看,曹操少年时机警,好玩,却没有脱离博览群书与习武,这可能才是真实的少年时的曹操。不过,这时的曹操与汝南人王俊很好,曹操“特爱(王)俊;(王)俊亦称公(曹操)有治世之具。”当曹操微贱时,桥玄看见他惊异地说:“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曹操常感其知己。长乐少府李膺也在曹操“微时,异其才。”他在临终时,对儿子说:“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还嘱咐儿子说,张邈与我友好,袁绍是你的外亲,即使这样也不要依附他们,一定要归附曹操。后诸子从之,免于世乱。司空府何颙,初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桥玄曾指路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子将是当时著名的“月旦评”,且显赫与世,当时选拔士人要得到他的赞许。曹操曾用“卑辞厚礼”求个好评。许子将看不起曹操,不愿回答他。于是,曹操寻得机会,胁迫许子将,不得已对曹操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道出了曹操的才略和不同寻常的非常之处。
如此非常之说,意在看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非常之不同处。刘备也是“非常人也”,即不是平常的人。他虽是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但从汉景帝之死到刘备已有三百年之久,要攀上血缘关系也可能是鬼话。目的只有一个,揭起汉室后代的虎皮大旗,引人注目,凝聚号召力。当然啰,刘备的父亲官至范县令,其父早亡,家道破落,却不得不与母亲以织席为生业。刘备少年时,虽未好好读书,但其心志很高,憧憬称王,过皇帝瘾。说他家房屋东南篱笆外,有一棵槡树,枝繁叶茂,四散铺张,如同小车盖,往来人怪异而称此树“非凡”。后来刘备与同宗小伙伴在树下游戏,说:我要乘一辆有篷盖的天子车。他叔父听到后说,不要胡说,要遭灭族的。年到十五,刘备上学,同叔父的儿子、公孙瓒在卢植门下读书,资费由叔父资助。但刘备却是:
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备少时对读书没有兴趣,热衷养狗喂马,还爱穿戴漂亮好看的服饰。且不说他家境不好,是叔父资助上的学,这样一来,刘备在文化底蕴、精神营养层面上,就远不及曹操。所以,陈寿一语中的,说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刘备只好半生东附西依,先归公孙瓒,后附曹操,再投袁绍,袁绍官渡大败,又奔刘表,二十多年来,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好的是,刘备“好交结豪侠”,以关羽、张飞为主的核心团队没有分裂,百折不挠,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在张松、法正的私谋之下,不顾同宗同族夺了刘璋的地盘,拥有益州。刘备虽有“知人待士”、“英雄之器”,却达不到曹操的“不念旧恶”,“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的非常之人的英雄器宇,即胸怀、胆识和智慧,这就是缺少非常之精神营养的差别。
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攻濡须口,出兵攻占水中沙州失利。孙权数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乃乘船观曹营。曹操令弓箭手放箭,“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为诱使曹军出战,又乘轻船,从濡须口入曹军水寨。曹军诸将请战,曹操不许,令军中森严戒备,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船行五、六里,回还时奏起军乐鼓吹。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者,孙权也。他十五岁时,被吴郡太守朱治察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又举为秀才,出任阳羡长,代行奉义校尉,即随兄孙策征战。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害,年仅十八岁的孙权袭位,在张昭的辅佐,周瑜、程普、吕范的拥戴下,稳住了宝座。后来,孙权劝吕蒙读书时说:
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兵家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这里,可知孙权也是酷爱读书,惟不读《易》。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这也就不难理解孙权稳居江东,不图天下的深层原因,当然,还有他哥哥临终前,让孙权佩戴自己的印绶,说:“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牢记哥哥的遗嘱,竭诚站稳江东,鼎足生存。孙权“惟不读《易》”,这是与曹操在接受传统文化上的最大差别,也正如孙策临终前还说出了他们弟兄之间的差别,“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这也符合孙权“惟不读《易》”的读书之缺。孙氏五兄弟,唯孙权状貌奇伟,方颐大口,目光炯炯有神,时人认为“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刘备到京口初见孙权,大为感叹,觉得“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古人以骨相论贵贱,虽为迷信之说,但一个人的非凡气度,通过读书的内在气质,访谈举止可以活脱出来,以察其人的修养和人生经历。陈寿说孙权是“英人之杰”,即人中英杰。他胸襟豁达,好侠养士,处事果断,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兵败长坂,走投无路,此时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想一举踏平孙权。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权决意联刘抗曹,赢得了赤壁之战的大捷。然后,他又不顾周瑜、吕范等亲臣的反对,借荆州与刘备。这是让刘备为挡箭牌,以保全江东。这时孙权年仅二十九岁,展示出他的豁达气度和智慧。到建安十九年(214),孙权索要荆州,双方剑拔弩张,恰逢曹操平张鲁,得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遣使求和,孙权又于谅解,遂中分荆州,也为保全江东。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败亡,孙权全据荆州,达到据江东,实现鼎足而立。这是孙权借荆州“以保江东”的一着妙棋。曹丕称帝,孙权不急于立国,依然上表臣服。刘备称帝后,孙权最后称帝。他后发制人,大智若愚,藏有不变的鼎立江东的密码:“惟不读《易》”所缺失的图变进取的宏伟英雄气。
如此非常之说,是为看清曹操、刘备、孙权对读书和理想的非常之不同处曹操:博览群书,能明古学,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刘备:不甚乐读书。
孙权:惟不读《易》。
这就是曹操为什么有别于刘备、孙权,成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精神文化的非常之处。孙权在劝吕蒙读书时,曾言曹操说他“老而好学”。从中可看出,用一生来博览群书与不甚乐读书和惟不读《易》的非常之不同处。曹操目光远大,有前瞻性,举关东义兵,讨伐董卓,虽败赢得声誉;刘备目光短浅,东投西靠,半生没有着落;孙权立足江东,不求图变,这就是三个人最大的非常之不同。
三个人年轻时都有梦想追求:
曹操:欲为一那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刘备:想成王,乘羽葆盖车。
孙权:十八岁袭哥哥之位,铭记“以保江东”。
曹操实际,想在仕途上官达郡太守,建立美名而已。刘备梦想大于天,一步想当皇帝,结果半生落荒,没有立足之地。孙权现实,牢记哥哥的遗嘱,立足江东,保土安民。结果呢,曹操三十岁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奋斗拼搏三十余年,使其三分天下有其二,依然效法周文王;刘备虽最终称帝,是与人私谋同宗同族,赶走刘璋,占夺益州,地盘狭小;孙权相对保守,却守住了江东。看来,读书和理想可成比例。但不读书,或不甚爱读书,只会是“心有天高,命如纸薄”。刘备称帝仅二年,便病逝永安宫。这就是三个人非常不同之处。
如此说不同,不是说刘备、孙权的人生不成功,他们三个人的人生都是成功的。只是三个人读书和青少年立志的志向,由于家境、生活各不相同,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各自的不同性格。曹操可谓官二代,刘备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孙权是少年得志,十八岁顺利接班。曹操要摆脱“阉宦”之后的耻辱,洗白自己,独自走上一条奋斗拼搏之路,练就“超世之杰”的雄才大略;刘备虽不甚爱读书,这是他的选择,他的自由,却历经半生磨难,最终还是实现了他当王称帝的梦想;孙权是顺利接班,牢记哥哥传位时的遗嘱,保住了江东,他的选择也是成功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曹操、孙权都是举孝廉出身,曹操二十岁任北部尉,后迁顿丘县令,又任济南国国相(等同郡太守);孙权十五岁任阳羡县长,十八岁接班;刘备虽在卢植门下读书,学完未得到卢植的品评推荐,应看作学得不好。刘备二十岁在“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下,“由是得用合徒众。”刘备是用商人的钱,聚合了一伙徒众,起点低,没有好平台,一开始就和商人搞在一起,商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刘备半生没着落,左依右附,颇有商人习气。
他们三个人,曹操最大,刘备小曹操六岁,孙权小曹操二十六岁,小刘备二十岁,都在同一时代经历着各自的人生。他们三个人三种不同人生经历的成功,都是有意义的。相对地说,曹操所呈现出的家国情怀、运筹演谋,人文诗情等等,超出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他最后十年虽逼宫,但依然征战不停,依然治理国家,依然信守他建安十五年(210)的“承诺”,即“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到死没有践踏自己的诺言,超越这条底线。刘备,是同宗同族的叔父资助上学,但最后没法了,只得夺了同宗同族刘璋的宝座,自己成了王称了帝,圆了少年时的梦。看来,在权力面前,同宗同族也是靠不住的。孙权顺利接班,虽年少,但他没有伤害原有老臣旧将的利益,没有胡折腾,宝座就完全保住了,他以不变应万变,保土安民,鼎足江东,最后称帝,孙权的人生也是成功的。至于他的晚年乱杀功臣,则另当别论。
三个人的成功,大小不同,意义非凡,最后都应了董卓的一句话:“刘氏种不足复遗。”实质上,董卓这句话,就是东汉末年,历史是怎样将刘氏种一步步演出历史舞台的。当然,刘备就算是刘胜十八代孙,但已不能号令天下,虽形成三国,半个世纪后便归晋,刘氏种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没有再遗传下去。
这样非常之说,非褒曹而抑刘、孙。曹操“性忌”。造成滥杀无辜,令人发指,诛孔融,斩杨修,杀崔琰,都以言论罪,或腹诽心谤之罪,实属冷血和妄明古学;曹操杀董承,董承女为贵人,且有身孕,也惨遭诛杀,杀伏后实属残无人性。曹操在其征伐生涯中,屠城记载,史不绝书,如两度屠彭城,屠柳城、兴国、抱罕、河池等,官渡大捷之后,坑杀袁军降卒七、八万;他曾颁布“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法令。他逼死荀彧,令人不齿,于理曹操每每在最危急关头,荀彧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帮他渡过难关,化解危机;于情他俩还是儿女亲家,为达私欲,曹操不顾念其理其情。曹操曾下令说,出军行径麦田,“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然而,他的马腾入麦中,却这样说:“制法而自犯,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曹操的“自刑”,就是割发代刑。还有他枕姬以睡,姬见他睡得正酣,到时未叫,曹操醒后就棒杀其姬,草菅人命,残忍不齿。尤其是,在征战中粮食不足,曹操对管粮的说,可以用小斛。后军中将士吃不饱,说他欺众,就对管粮的说:“借你的人头,以平息事态。”于是,斩了粮官。这种酷虐变诈,丧失人性的恶事,令人愤怒而咋舌。曹操在对待名医华佗,实属“性忌”,最令国人遭恨的是,华佗连他的宝贵医书也没有遗传下来。如此等等,不再赘述。
曹操性格复杂多变的“性忌”,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一样复杂多变,往往难以通透其深,也就各持所见了。殊不知“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当时社会必须通过无数血与火的凶残来开辟曹操他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必然留下无数令人冷齿的事来。这样一来,又往往表现出曹操性格中的二重性,或复杂性来。曹操自西迁汉献帝都许,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更多的则是那个乱世中的某种需要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精神风貌。他挟天子都许,却不守在汉献帝身边,而是通过荀彧守尚书令达到以令诸侯,或“奉辞伐罪”;他挟天子却不篡夺其皇位,犯那个时代最大的谋反篡位之罪,相反,他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借人头以平军乱,敢于直面对要人头的人讲;他割发代刑,虽做样子,却做了,有的连样子都不做,又能怎样?他敢于破坏东汉以来重节操伦常的价值取向,用才性胜过节操;达到“唯才是举”,勿拘品行,从而取代一本正经而更加虚伪的观念伦常。这样一来,曹操必然成为后世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的一个非常之历史人物。后世人都承认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孰不知,政治家需要信仰的定力,曹操是一位坚定的让国家统一的信仰者和具体实践者。所以,他就能一往直前,稳操胜券。他又是文学家,文学家允许自己风流,多了几个女人而已。他是军事家,一生打了五十多场仗,还手不舍书,登高必赋。他信仰坚定而兼风流,且取得北方的统一,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难以分清面目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定信仰和身临其境的战争实践,做过头的事肯定是有的,也肯定令后世读书人不齿,当属正常。后世读史人,没入当时的虎穴之境,怎么知道其境其人的险恶呢?曹操可能做了他该做的事。如棒杀枕姬,若其姬真误了曹操的军国大事,陷入生死危机,曹操该不该棒杀呢?后世读史人,不知当时其境之何况,只看他棒杀弱女子,便是一桶愤愤和不齿,更不能用《三国演义》为扬刘抑曹,将一切丑恶和无知无慧的龌龊事猬集曹操一身,去混说历史上真实复杂的曹操。若是这样,岂不反慧为童了吗?若是这样,又怎能看清那种混乱现象的后面,存在着一种伟大深刻的东西,那就是曹操要防止分裂,实现统一。
建安七年(202),曹操回到故乡谯县,也是他的精神故乡。他漫步在故乡的大街上,由于战乱割据,见不到当年的旧人,为生民百遗一的悲惨状貌,感到凄怆伤怀,无限悲痛地下令说:“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上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岂止百年,近乎千年来,一直评说不绝,曹操其魂早已有灵了吧!灵的显出原形: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还有一名叫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生于公元155年。他的家世,用袁绍的话说,父亲曹嵩是“乞丐携养”。指曹嵩原为弃儿,被一乞丐拣收,后让宦官曹腾收养。“操赘阉遗丑”,说曹操就是大宦官曹腾之后代。曹腾以宦官历安帝、顺帝、质帝、桓帝四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他凭借养父的庇荫入仕途,自司隶校尉而大司农,又大鸿胪,最后花“钱一亿万”,买官至太尉。但“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曹操的家世也便成了一个谜,不知为何家之子,有人说来自曹腾本家,有人说过继自夏侯氏家。所以袁绍没有给曹操留一点脸面,在世人眼里曹操依然是地位微贱,与朝廷高官要员的豪门不能等同,只能列入寒门素族。东汉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士族控制了选举,士族多谋士,寒门出武将。祖宗没法选择,造化全靠自己。少时的曹操前面已说过,那就从二十岁说起,看他是如何手不舍书,知常达变,修齐治平,奋身出命,虽一生三起三落,却一步步成为一个坚定的让国家统一的信仰者和具体的实践者,练就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作者简介】田孟礼,文化学者,当代作家。著有《陆游天汉魂》《读史记说汉中》《读三国志说汉中》《天汉集史》等,电视纪录片《汉水汉中》(与他人合作),十二集纪录片《汉魂汉脉》,以及论文入选1997年中央文献出版社《诗雄与雄诗》,2005年论文入选人民出版社《陆游与越中山水》等,此外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篇,主编出版《略阳县志》。新著《古褒国与褒姒一兼说褒姒与秦国的诞生》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即将出版。现为中国陆游研究会会员,陕西理工大学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汉中市文化名市建设顾问,省作协会员。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 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胡丽岚 罗茹
本期审核:田也,责编:天辉,序号:2865
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刘邦其实是周朝人。他于周赦王59年,即公元前256出生在沛丰邑中阳里。也许当时没有人能想象到刘邦这一介布衣日后居然能灭秦建汉,但是刘邦是怎么灭秦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年轻时的刘邦并没有什么志向,做事我行我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