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代职官体系为例,探析蜀汉的官僚体制特点

以汉代职官体系为例,探析蜀汉的官僚体制特点

()
中文名:
以汉代职官体系为例,探析蜀汉的官僚体制特点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比如,东汉时期的职官体系、秩奉制度等在蜀汉都有体现,在此基础上蜀汉也有一定的改变,以保障自己政权的正常化运转,既方便刘备对蜀汉的统治,也方便对外战争的需求。 与此同时,蜀汉官僚制度的特点相比于东汉末年,精简机构删削很多官职减少对财政的开支

三国名人推荐

比如,东汉时期的职官体系、秩奉制度等在蜀汉都有体现,在此基础上蜀汉也有一定的改变,以保障自己政权的正常化运转,既方便刘备对蜀汉的统治,也方便对外战争的需求。

与此同时,蜀汉官僚制度的特点相比于东汉末年,精简机构删削很多官职减少对财政的开支也是一大体现。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蜀汉政治场上的官僚职位。

一、蜀汉职官上的发展与延续

刘备入主巴蜀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内部就形成了一套官职体系,只不过没有将之拿上台面。

曹丕篡汉刘备也称帝,这一时期他就开始完善自己的官僚体系,把东汉王朝那一套官僚制度发展成了蜀汉的职官体系。

当时,刘备把东汉末年的太傅、大司马、太常卿、光禄勋卿和少府卿等官职搬到了蜀汉体系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的需要,刘备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丞相、太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镇北将军等。

可惜的是,刘备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持续了几年便去世了,随即后主刘禅继位。执政期间刘禅也对蜀汉的官场不断完善,先后设立了大将军、卫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安南将军等。

蜀汉未建立时期,其官僚体制因东汉国祚还存在,所以刘备并没有进行大力的改变。东汉被曹魏取代之后,蜀汉就成为了东汉的延续(也可以说是正统),刘备便有了改变体制的道义。

官僚体制改变之前,蜀汉的官僚机构多是以处理内部事务为主,没有正规的三公九卿制度。官僚体制改变之后,蜀汉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体制,公卿制度、将帅制度一步步得以完善。

刘备执政时期,蜀汉实行的官僚制度虽然有部分职位是多余的,但为了表示自己是汉朝正统所以依然保留了东汉独具特色的职位,多余的职位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历史的大势皆是削弱相权、臣权,以极大限度地加强皇权,蜀汉自然也不例外。后主刘禅曾向曹魏的官僚制度借鉴,在朝廷中央设立了中书机构、尚书郎等职位,进一步分割了相权的影响力。

从某个角度来说,中书机构、尚书郎等职位的设定是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前身,蜀汉延熙年间、景耀年间这一种制度基本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层次。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废除了延续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但其实早在后主刘禅对职官制度改革时丞相就被罢黜了(某种程度上罢相),通过中书机构和大将军录尚书事制度来管理朝政、管理军事权力,以达到分权制衡、巩固君权的目的。

历朝历代中央职官制度都是一个政权的关键所在,蜀汉建立后延续了东汉的官僚制度,同时又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说明了蜀汉政权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化。

不过,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国家大事皆被皇权揽于一身,一旦执政皇帝是一个无能的人,那么文武百官想要改变大局也是无能为力,蜀汉最后的灭亡多少有这一层因素。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蜀汉继承的汉制多为公卿制度,这一部分官僚职位虽然位置、名望比较高,但大部分都是名誉上的摆设,使蜀汉作为东汉正统延续的招牌,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

二、蜀汉官僚制度内部存在的矛盾

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权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曹丕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篡汉自立的,所以它的官僚制度基本是延续了东汉朝廷的班底。

东吴虽然不像曹魏那样有着正规、完善的官僚制度(东汉存在时东吴还没有自立,名义上不具备制定官僚制度的资格),但是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代人的经营,东吴其实和真正的独立政权没有什么区别。

孙权称帝完全可以把新的官僚制度建立在旧的政权之上,同样具备相当稳定的性质,然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却不不具备前两者的稳定因素。

刘备虽然是皇族血统,但他崛起于微末之间,蜀汉的天下也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人物支持才得以建立起来的,刘备身边势力集团的划分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就是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集团,这一类人早在刘备创业之初就深受他的信任与器重,所担任的职位多为前将军、后将军等实权职位。

第二类就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荆州集团虽然加入刘备的时间晚于元老集团,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却为蜀汉立下大功,因此也是刘备依赖的中坚力量。

第三类人就是鲜为人知的东州集团,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刘璋入主巴蜀后麾下的一批人,这一群人也是支持刘备入川为政的集团,比如张松、法正和李严等人。

最后一类人就是指益州集团,也就是益州本土的官员,他们从一开始内心就不愿接受刘备,所以这一个集团的排他性非常强,再加上他们又是益州本土势力、错综复杂,刘备既要压制他们又不能压制的太狠。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刘备政权内部的势力集团错综复杂,而这就涉及到了不同势力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刘备执行政策的偏向性。

元老集团与荆州集团的冲突最早出现在赤壁之战,张飞和关羽因诸葛亮备受重信而不高兴,所幸刘备从中调和才使得两个集团的势力和睦相处。

刘备入蜀后关羽、张飞等一干元老集团先后被杀,以至于刘备不得不在荆州集团之外选择一个势力来培养,支持自己的东州集团开始得到提拔。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刘备刚刚占据巴蜀之地根基不稳,益州集团不可能鼎力支持他,东州集团虽然跟随自己的时间比较短,但他们在自己入主巴蜀时却表现出了积极欢迎的态度。

刘备入蜀、元老集团没落后,诸葛亮和刘备便开始注重调和与东州集团的势力关系,以稳定巴蜀新兴政权的稳定,这一现象甚至持续到了后主刘禅的时代。

其实蜀汉集团这么做也好那好理解,作为一个外来的势力想要在巴蜀立足,既要拥有自己的实力班底,也有拉拢一些当地的势力集团,东州集团与益州本土集团之间也存在矛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东州集团自然就成为拉拢的对象,益州集团则成为了受打压的对象,刘备把大量职位高、有实权的官职分配给东州集团。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执掌朝纲,因刘备对东州集团的拉拢导致许多人的权力超过了诸葛亮等荆州集团的人,比如法正身兼尚书令、护军将军,李严的身份比肩诸葛亮。

即使如此,诸葛亮为了稳固蜀汉内部政治的稳定依旧不遗余力拉拢东州集团,费祎、董允、吕乂、郭攸之等人皆是在此时被提拔上来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蜀汉中后期荆州集团与东州集团已经不分彼此了。

古人云“堵不如疏”,尽管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合二为一成为了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但益州本土集团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是蜀汉内部一颗不稳定的炸弹。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蜀汉政权虽然存在一定时期的辉煌,但政治上缺乏广泛性和稳定性,注定了蜀汉政权并不会长久延续下去,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三、文武不分家的特点

刘备、诸葛亮执政时期,因为时局的需要蜀汉的官职多为“文武不分家”,也就是军事和政治职位、事务融为一提,就比如诸葛亮自己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其实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与刘备早期打天下也有关系,想要得到天下必然需要马上的将军,后期即使刘备建立蜀汉,但对外扩张依旧是国家的首要战略,这就导致蜀汉“重武轻文”,大多数的官职都需要为战争服务,蜀汉官员的将军职位非常多。

这一种现象的存在既可以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也可以把军事、行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中,这也是为何蜀汉一国之力却能够抵抗曹魏和东吴两大政权。

这样一种军政分离的特点一直到诸葛亮死后才慢慢消失,当时蜀国的首要目标不再是对外战争,而是对内休养生息、与民休息,朝政大权虽然依旧集中在蒋琬、费祎等“大将军”的手里,但文臣的势力却逐渐发展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臣逐渐成为蜀汉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进一步左右蜀国的对外方针从战争转移到内部发展上来,“国小民穷,不宜黩武”八个字体现了当时的执政理念。

从刘备时期继承东汉的职官制度,到蜀汉建立后发展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公卿制度,再到蜀汉后期文武不分家的官场特点,这些皆体现了蜀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蜀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规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抗日战争中出现汉奸的原因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武则天不让养猫的原因

偌大个王宫,除了皇帝便是太监,宫女和妃子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各个朝代数量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总会有些妃子没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宠幸,至于宫女希望就更渺茫了。所以猫对她们是有特殊用处的,至少可以用来排解寂寞无聊。所以一般来说,宫里都是允许养猫的,但在唐高宗时期开始详情>>

古代女英雄都有哪些(古代的女性英雄)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