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分裂后南匈奴南下归附,光武帝刘秀将南匈奴迁于河套 匈奴自冒顿单于时期崛起,便成为了两汉北部的重要威胁,汉高祖刘邦北伐失败后对其采取和亲政策,历经汉高祖刘邦、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四代积累,这才于汉武帝时期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三国演义里眼泪最多的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句句诛心啊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三国中有4大“汉贼”,都是谁,他们最终下场如何
以演义为依据,蜀汉五虎上将围殴项羽,有几层胜算?
解析东汉战争:刘秀脱离更始帝,扫平河北流寇,争夺天下
汉武帝“巫蛊事件”死了多少人?
流民一怒汉难安,东汉时期的流民问题,为何如此尖锐?
三国:真正的虎将只有三个半,1个成虎,2个成神成圣,半个成皇帝
跨越2243年的秦简出土,秦始皇暴君形象反转,文物上还刻了啥?
夷陵之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政治决策?真相是什么?
“方说曹操,曹操就到”,事实上还有下半句,只是无人敢提
关羽不满黄忠的封赏,为何对魏延的封赏沉默不语?你看魏延干了啥
三国毫无忠实度五大将军排行,三姓家奴吕布仅第二,第一无人不服
匈奴分裂后南匈奴南下归附,光武帝刘秀将南匈奴迁于河套
匈奴自冒顿单于时期崛起,便成为了两汉北部的重要威胁,汉高祖刘邦北伐失败后对其采取和亲政策,历经汉高祖刘邦、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四代积累,这才于汉武帝时期拉开了汉匈百年战争的序幕。
汉武帝时期,西汉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先后收复河南地区和河西走廊,匈奴大败后被迫迁居漠北。然而汉朝也因连年用兵而国力损耗严重,因而汉武帝以后便暂停了对匈奴的用兵,而远避漠北的匈奴则趁机休养生息,实力得到了一定恢复,然而之后又爆发五单于争立,匈奴在内乱之下实力再度大为损耗。
南匈奴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后,为了迅速恢复国力,对匈奴采取通好政策,但双方关系实际上并无明显改善。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而发生分裂,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其中被匈奴留居漠北,而南匈奴则南下向汉称臣。
光武帝对于南匈奴的归降选择了接纳,并将其安置在河套地区,汉朝则设置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并每年给予其一定粮食、丝帛等物资,南单于则协助东汉政府共同讨伐北匈奴。
都说光武帝不打匈奴,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除了接纳南匈奴之外,光武帝为人所诟病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没有听从大臣建议趁机攻打匈奴,此事虽是事实,但却并未考虑到东汉当时面临的形势。
建武十七年(41年),大将军军臧宫和马武一起上书刘秀,“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 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 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恒、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 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 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
臧宫和马武提出的“趁虚进军”并非没有道理,当时的东汉经过十余年的治理,的确已经有了一战之力,而且当时辽东边境的乌桓已经归顺东汉,再加上匈奴内部天灾人祸不断,局势对匈奴极为不利。然而光武帝刘秀却并未同意出兵,这又是为何呢?
卢芳割据势力示意图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的东汉虽有一战之力,却并非出兵的良机,原因有三:一是内部并不稳定,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郡蛮人叛乱,不久武陵蛮人也发生叛乱;建武二十五年(49年),辽东貊人侵扰边境。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轻易动兵。二是没有取胜把握,东汉初期,北部卢芳在匈奴的支持下经常袭扰东汉边境,东汉虽然曾先后多次与卢芳和匈奴援军交战,却是败多胜少,始终没能消灭卢芳,因此刘秀其实并没有击败匈奴的把握。三是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刘秀虽然在建武元年(25年)便已经称帝,但实际上直到建武十二年(36年)才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久经战乱的国家急需要休养生息,而消灭匈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刘秀自然不愿轻启战端。
因此,并非刘秀不愿攻打匈奴,而是当时的东汉并不具备开战的条件,此时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分化、孤立匈奴,为以后彻底将其消灭打下基础,而这想必也是刘秀接纳南匈奴的其中一个原因。
少数民族内迁是个长期过程
刘秀虽然接纳了南匈奴,但当时南匈奴南迁的不过四万余人,而五胡乱华时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主力南迁,均是光武帝刘秀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看五胡乱华的主要力量,匈奴、鲜卑、羯、氐、羌都是什么时候南迁的。
1、匈奴:除了光武帝刘秀接纳的四万南匈奴之外,匈奴还有几次更大规模的南迁。例如东汉永元元年(89年),匈奴再起战端,北匈奴单于大败逃走,在汉军的追击下被俘杀一万三千多人,另有多达二十余万人归附汉朝。
2、羯族。羯族在两汉时期臣服于匈奴,因此有一部分羯族人随着匈奴东迁后在蒙古草原征战,之后又随着匈奴南迁,逐步内迁至上党武乡一带。
曹操
3、氐族:氐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西戎,一直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其曾在西汉至三国时期经历过两次大规模迁徙。第一次发生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氐族人反叛,汉武帝派兵镇压后,一部分氐族人迁徙到酒泉郡,另一部分则迁徙至关中水、陇山之间。第二发生于三国时期,由于氐族生存在曹操和刘备两大集团之间,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氐族于是趁机崛起,在武都地区形成四股势力,分别是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下辨等地氐帅雷定等七部、河池附近氐王窦茂。建安十六年(211年)阿贵、杨千万等随马超反曹操,阿贵最终被夏侯渊所灭,一部分随马超入蜀投奔刘备,另一部分则投降了曹操,被曹操分别安置在扶风、美阳,以及天水、南安地区。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窦茂率众抵抗,被曹操攻灭。后来,曹操担心氐族为刘备所用,于是命雍州刺史张既迁徙氐族五万余人于扶风、天水二郡。
4、羌族:羌族源于古羌,周朝时期便有大量羌人融入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的义渠国便是羌人所建,后在与秦国的170余年战争中逐渐融合,另一部分则依旧居住在甘肃、青海一带。此后,西北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分为越嶲羌、广汉羌、武都羌等。汉朝时期,羌人已经分布极广,部落繁多。为了隔绝匈奴和羌人的联系,汉王朝除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之外,归附的羌人也开始大量内迁,分为东羌和西羌,其中东羌居于塞内而与汉族杂居,从事农业生产,逐渐步入封建社会;而未进入中原的西羌则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例如分布在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市南部的白马羌,分布在今甘肃武都市的参狼羌,分布在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安市一带的青衣羌,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冉駹羌等。
5、鲜卑:鲜卑早期受匈奴压制被迫退保鲜卑山,直到匈奴分裂战败之后,鲜卑这才开始崛起,并趁势占据草原。在鲜卑首领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分裂为三部分,分别是云中、雁门一代的步度根集团;代郡、上谷的轲比能集团和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的东部鲜卑。三国时期,轲比能集团兼并其他鲜卑各部,最终统一漠南鲜卑,开始对曹魏北部形成威胁。青龙三年(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各部再度分裂为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而秃发部和乞伏部也先后从鲜卑分裂出来,并开始内迁中原。其中,秃发部由塞北迁居到河西,而乞伏部则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综上所述,导致五胡乱华的少数民族内迁,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且主要源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时期的长期战乱影响,由于中原人口锐减,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不足,曹魏、西晋不仅允许匈奴内迁,甚至对此采取积极鼓励,乃至招诱措施,从而使得大量北部游牧民族内迁,并就此造成汉人比例下降。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宋真宗死后,刘娥临朝称制,她是最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女性,但刘娥始终没有跨出这一步。刘娥连龙袍都穿了,说她不想当皇帝也不可能。但刘娥竟然可以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种意志力的确非常人所有。刘娥不称帝说明她是在为大局着想,不然到时候刘娥一方肯定会和宗室起冲突,内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