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心存远志,修身养性

诸葛亮:心存远志,修身养性

()
中文名:
诸葛亮:心存远志,修身养性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他辅助刘备,使蜀汉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割据。“汉室复兴”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存续。五次北伐,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一生的志向。在家庭教育

三国名人推荐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他辅助刘备,使蜀汉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割据。“汉室复兴”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存续。五次北伐,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一生的志向。在家庭教育上,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心存远志,奋发有为,经世济民。

01

诸葛亮诫子

五十四岁时,诸葛亮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品格高尚的人,要以静心来养身,以节俭来养德,不追求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封家训,是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既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汉室复兴”梦想的一种深深寄托。

这样的家训诫言还体现在他对外甥庞涣的谆谆教诲上,《诫外甥书》云: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封家书教诲外甥要树立高远志向,要仰慕前代贤人,节制情欲,抛弃疑虑,明确成为贤才的志向,要忍受屈辱,丢弃杂念,广泛请教,摈弃吝啬猜疑,这样即使名位低下,又怎能损伤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为世所用呢?接着从反面论证了“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的后果,即如被世俗困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于凡夫俗子之列。

02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如何做到淡泊呢?淡泊,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清心寡欲,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分力。在生活上,诸葛亮要求自己清静养性,甘于淡泊,不奢侈浪费,不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在思想上保持宁静。诸葛亮治家向来以清净节俭为宗旨,他在《答李严书》中说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清人张澍对此深有感慨:“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

老子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又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诸葛亮正是从道家学派的宁静、俭德等思想中汲取营养,融合变通成为自己修身进德的品质和家训精神。不同的是,道家重在养性,而诸葛亮则重在济世。诸葛亮的主静思想,并非静止的、不动的,与世隔绝的思想,而是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关注点在实践行为上。他认为有些人由于“不接世”,就不能奋发有为。总之,诸葛亮淡泊名利,以静修身,由静立德,实际上是为了治国安民,也就是他在家训中强调的“志当存高远”。

03

志存高远,学以广才

志向大小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志向不凡。这个志向,即诸葛亮一直坚持的“复兴汉室”。《出师表》中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刘备弥留之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悲感交集,泪流满面跪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当李严劝他进爵称王时,他感慨道:“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为了实现自己的“高远之志”,诸葛亮“学以广才”。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除此之外,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同时,诸葛亮于隆中读书,不拘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观其大略”。在隆中时,诸葛亮耕读之余,喜弹唱《梁父吟》这一故乡齐地的民歌,表达他的志向。现在隆中的武侯遗迹中,有一处为“梁父岩”,相传就是诸葛亮吟诵《梁父吟》之地。

此外,诸葛亮在《又诫子书》《与兄瑾言子乔书》《与兄瑾言子瞻书》等家书中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和侄子们的期盼之情,希望他们修身养德,勤学好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他在《又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饮酒要合于礼仪,既要有利于沟通感情,也要有益于身体,不能过度。

《与兄瑾言子乔书》是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谈诸葛乔的教育问题。诸葛乔为诸葛瑾次子,后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亮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与诸将子弟一起在山谷中运输粮草等军用物资,与大家荣辱与共。《与兄瑾言子瞻书》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表达了诸葛亮对诸葛瞻“聪慧”“早成”的隐忧,唯恐他成不了“国之重器”,故起名为“思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04

诸葛亮家训影响

诸葛亮的家书中有四个核心观念:“静”“俭”“学”“志”,这些观念也是历代家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静是一种定力,是修身养性的前提,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诱惑或艰难抉择,都不能放弃这种定力。但静不是目的,不是无所作为,静是为了学习,为了思考,为了能够淡泊名利,为了能够树立远大志向。俭是一种美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对财富的无度追求,对奢靡的无限向往,都会导致精神与毅力的丧失,是失德的表现。学是一种态度,《荀子·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世上没有天才,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时光飞驰,不努力学习终究会悲守穷庐,如同枯叶一样飘零。志是一种境界,没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沉湎于享乐,放任其性格,是绝不可能做到以宁静淡泊的心态来学习的。

这几个观念相辅相成,如果做不到“静”“俭”“学”,那么,志存高远就无从谈起;做不到“志”,更不会有定力、不奢靡、勤学习、淡名利。

诸葛亮的子孙辈在其家训思想的影响之下,个个德才兼备。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他才思敏捷,崇尚节俭,品学兼优。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早年教育,对他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葛瞻十七岁时,任骑都尉,后累官至军师将军、尚书仆射,为百姓所爱戴。蜀后主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今甘肃文县南)小路入川,诸葛瞻率领诸路军马至涪(今四川绵阳东)停驻,其先头部队被魏军打败,他只好退军驻守绵竹。此时,邓艾又遣使送信给他,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诸葛瞻看了信件以后大怒,后来,他率兵迎战魏军,战败死于沙场。诸葛瞻死得十分壮烈,成就为一个忠烈人物。诸葛亮长孙诸葛尚亦忠君报国之士,为国捐躯。诸葛亮次孙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为官受到称誉。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西晋陈寿向晋武帝称道诸葛亮云:“其声教遗言,皆经世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在当代社会,他的家训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等种种诱惑面前,我们更需学习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传承其“志存高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以广才”的思想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