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的生殉非同寻常,满清在历史上虽然有生殉的传统,但是,都是安排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阿巴亥有三个儿子,而且还是大妃,哪有让大妃殉葬的道理? 而且努尔哈赤诸妃,如侧妃博尔济锦氏、伊尔根觉罗氏、叶赫那拉氏等都是善终。至皇太极死时,不论中宫皇
韩慕侠
方伯谦
薛蟠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凄惶,一人独葬?
她是人人追捧的民国神秘女神,收情书到手软,史学家:他是个男人
同治帝驾崩的时候,有没有遗诏或指定继承人
清朝有个地方每代皇帝都去,唯独雍正一直不去,乾隆说出了原因
清朝的“御赐黄马褂”到底有什么作用,穿上它真能“免刑免死”吗
甄嬛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他的名字而落榜,结果他推翻清朝自己当总统
已经过了婚龄,李鸿章自己做主将22岁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中年鳏夫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什么要求年秋月卸甲不为兵?
吴三桂率清兵关门,不料引狼入室,最终落入清军手中
孝庄复原图曝光,这才明白皇太极为何不爱她,多尔衮却宠她一生
被易中天大骂,被称为“牛皮廯”,只因乾隆此事做得比秦始皇还绝
多尔衮的存在,到底对大清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太监总管李莲英陪伴慈禧53年,守孝百日才离宫,死后身首异处
她与奶奶一起嫁给乾隆,奶奶受宠成为皇后,而她最后却孤独终老
太平天国四大天王中,他是唯一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可惜被排挤
顾景星
阿巴亥的生殉非同寻常,满清在历史上虽然有生殉的传统,但是,都是安排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阿巴亥有三个儿子,而且还是大妃,哪有让大妃殉葬的道理?
而且努尔哈赤诸妃,如侧妃博尔济锦氏、伊尔根觉罗氏、叶赫那拉氏等都是善终。至皇太极死时,不论中宫皇后,还是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还是那些无名号庶妃,无一人相从先帝于地下。顺治帝死时,虽有一名贞妃从殉,但也不过一庶妃,而且从当时文献记载看,贞妃的从殉,出于皇室意料,显然是自愿从死,不愿苦熬内宫的寂寞岁月。
而阿巴亥的生殉则不同,她既是地位高贵的“国母”、又有幼子尚未成年,更何况阿巴亥殉葬的时候,所谓的“帝遗言”,只是从皇太极等人的嘴里说出来的,并没有文字证据。
所以,阿巴亥无疑是被逼殉主。
既然是被逼的,阿巴亥为什么不反抗呢?她完全可以用“口说无凭”为由,拒绝执行所谓的“遗言”啊?可能很多人会说她不具备反抗的条件,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阿巴亥的势力并不弱。
一、硬实力方面
在政治上,当时的后金采用的是八旗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办法,来处理国家大事,即以八旗旗主分权统治的制度;在经济上则“予定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之”。而且从努尔哈赤做出这个决定的1620年(当努尔哈赤废掉代善的太子之位时)到努尔哈赤去世的1626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这个“国策”已经被固定下来。
而议政的八贝勒除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位权力最大的大贝勒以外,还有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四位小贝勒,其中阿巴亥的儿子就占了三席,在“议会”中的声音并不弱。
在军事上,当时八旗人马中,皇太极掌握两黄旗,代善掌握正红旗,阿敏掌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掌握正蓝旗,所余镶红、正白和镶白三旗旗主,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在他们分别只有19岁、12岁和10岁的时候,就成为拥有一旗、与诸兄弟并驾齐驱的旗主。
从纸面上的实力看,阿济格三兄弟的实力一点都不弱。唯一可虑的是多尔衮和多铎年龄过小、威望不足。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更是只有13岁。不过当时的阿济格已经22岁,年龄不小了,要知道当时的皇太极也只有25岁,所以年龄并不是关键。
二、大义名分
阿巴亥是大妃,努尔哈赤去世后,如果在中原王朝那里,她就相当于是皇太后。作为太后,是拥有巨大权力的。虽说满清这种权力不明朗,但阿巴亥无疑具有大义名分,甚至是努尔哈赤“遗诏”的解释权。
综合来看,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所掌握的力量已经足以对抗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如果阿巴亥再以国母之尊下嫁给其中一个,那么其他五位旗主谁不畏惧?谁又敢不服呢?
既然阿巴亥握有这么一副好牌,为何最后还落得个生殉的下场呢?这怪不得任何人,只能说是阿巴亥缺乏政治智慧,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阿巴亥犯了三个错误:
一、过早站队
在努尔哈赤生前,阿巴亥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和代善有不正常的男女关系。
据《清史》记载,努尔哈赤庶妃代音察曾向努尔哈赤告状说:“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与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而且大福晋ー日两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想是有什么事商议。大福晋自己也两三次深夜出宫院。”
这件事使努尔哈赤震怒,但他处理得非常冷静。他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罢免了代善的太子之位,提出八旗和硕贝勒“共议国政”。虽然后来努尔哈赤实在离不开阿巴亥,又把她召回来重任大妃,但这件事无疑在努尔哈赤的心中种下了一根刺。
如果阿巴亥只是一个无所求的普通大妃,她的做法好像没有太大问题。
女真族历来就有父死子娶庶母、兄死弟娶嫂的传统习俗,努尔哈赤自己就从死去的族兄那里继承了嫂子衮代为大福晋,而且他也公开表示过他死后由代善继娶阿巴亥。现在,阿巴亥出于未来地位的考虑,提前向身为储君的代善传情,表达自己的倾心爱慕,为将来做准备,也在情理中。
但阿巴亥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她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有权有势的大妃,你的提前表态置未死的“皇帝”于何地?是你选择未来的继承人还是努尔哈赤?任何一位在世的皇帝都不会容忍一个权臣与太子勾结。阿巴亥无疑犯了权臣与皇储勾结的错误,自然惹得努尔哈赤震怒。
努尔哈赤虽然仅是将阿巴亥“离弃”,但未尝没有在公共场合表示过要让阿巴亥殉葬的意思,“帝遗言”也不一定完全是空穴来风。
如果是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就应该离“未来的继承人”远一些,即便是做了,也不应该明目张胆,被人抓住把柄。
二、不知道平衡之道
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临终之时,只有阿巴亥一人守在身边,当她扶灵而回时,第一时间向诸位皇子传达的努尔哈赤遗嘱竟然是“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先不说四大贝勒能不能接受这个“先帝遗命”,就说这个所谓的遗嘱合理不合理?努尔哈赤会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幼儿为嗣吗?这不是要搞乱满清的江山吗?其次,这个遗嘱让身为长子、曾经为储、四大贝勒中实力次强的代善辅政,这置代善与何地?这不是把代善向外推吗?
阿巴亥此举无疑激起了众怒。四大贝勒中,皇太极本来就因为母妃之死与阿巴亥有仇,五贝勒莽古尔泰又因为反对代善(有自己继位的私人意图),而倾向于皇太极,阿敏本来摇摆不定,现在你让他听命于一个毫无功绩的小儿,他能服吗?
阿巴亥最明智的做法应该像后来的多尔衮一样,放弃名分取实利,以待将来,比如代善为嗣,大妃辅政,甚至是皇太极辅政也比“多尔衮嗣位”要好太多,反正不能把与自己关系最好的代善推到对立面去。
所以,四大贝勒对于这个遗嘱极有默契地同声否决,反正这所谓的临终遗言没有第二人能够证明,退一步说,即使汗王真的在去世前的昏迷中说了类似的话,也只能视为乱命,不可执行。
阿巴亥明显高估了这个“遗命”的权威性。
三、未做未雨绸缪之预案
阿巴亥11岁嫁给努尔哈赤,得宠整整26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将来做好预案,但她并没有做彻底。虽然她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了三旗旗主,但并没有把他们拧成一股绳。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中,阿济格鲁莽无谋,多尔衮、多铎年幼。年幼的先不说,就说已经22岁的阿济格,阿济格此人,一向做事鲁莽,缺少谋略。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白痴,这从后来与多尔衮争权中被坑,被幽禁后掘地道、烧牢房等一系列愚蠢的行为就能看得出来。
那么阿巴亥对于自己的大儿子了解吗?知子莫若母,阿巴亥对此心知肚明。这也是她捏造努尔哈赤的遗嘱,选择年幼的多尔衮而不选择阿济格的原因。
但显然阿巴亥此举没有与自己的大儿子通气,当她向诸位皇子传达老汗王的遗嘱是“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时,阿济格的表现是“无措”,根本不知道附和。而当四大贝勒断然否定阿巴亥所说的遗嘱,又拿出所谓的“帝遗言”之时,最应该站出来说话的人阿济格却一言不发,不知道是自知无力回天还是心有怨言。
阿巴亥的谋划连自己的大儿子都没有交代,更不用说是两个小儿子了,阿济格兄弟虽然掌握三旗,但毕竟是靠母亲受宠而得汗王厚赐,与诸兄弟完全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流血拼命而的来的权势完全不能相比,如果再不拧成一股绳,形成三人联合的雄厚力量,败亡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阿巴亥虽然有一定机心,但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比起皇太极、多尔衮差远了。不过阿巴亥也不算太失败,她眼见事不可为,毅然壮士断腕,以自己的死换来自己三个儿子的平安以及满清的将来。
《清史》载,阿巴亥被逼自尽时,换上礼服,戴满珠宝,说:“我自十二岁侍奉汗王,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汗王恩厚,我不忍离开他,所以相从于地下。”给足了四大贝勒面子,说完后又请求诸贝勒照顾她的幼子多尔衮和多铎(对阿济格看样子真有意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皇太极赌咒发誓:“有我不敬兄长、不爱子侄,……天地鉴谴!”因此,后来的皇太极确实以父兄资格“善待子弟”(即小贝勒,至少是在表面上。
1951年2月11日,横乡出击战挨响。当日17时,中晨戎行6个军(意愿军第39、第40、第42、第66及国民军第3、第5军团)以曲折脱插战术,背横乡天区凸起之敌收起打击。中晨戎行正在夜间使用敌军空隙年夜胆脱插,给横乡之敌以惨重挨击。 经苦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