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存在,到底对大清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多尔衮的存在,到底对大清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
中文名:
多尔衮的存在,到底对大清帝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清朝崇德八年,叱咤风云的皇太极去世了,他的儿子福临成为了大清新一代的掌门人。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了满清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头目”。 也正是在多尔衮的正确领导下,清朝出现了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的想法。 这样的政治目光和政治远见,在所有的满

清朝名人推荐

清朝崇德八年,叱咤风云的皇太极去世了,他的儿子福临成为了大清新一代的掌门人。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了满清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头目”。

也正是在多尔衮的正确领导下,清朝出现了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的想法。

这样的政治目光和政治远见,在所有的满清贵族中都无人能比。

如果要说谁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的最大功臣,多尔衮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存在。

哪怕是骄傲如乾隆皇帝,都承认多尔衮的功劳。

“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

这些都能说明多尔衮当年的辉煌,无论是其他哪个非常有权势的满清贵族,都不能和巅峰时期的多尔衮对比。

睿亲王的“睿”字,对于多尔衮来说绝对是最合适的。

清朝初期,权力最大的就是掌管八旗的亲王和郡王们。

这些人当时一共有七个人,分别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还有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穎郡王阿达礼。

其余六个人虽然在某一时刻曾经辉煌过,但比起多尔衮来说,还是要逊色不少。

作为皇太极时期盛极一时,位列四大亲王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礼亲王代善,此刻已经年逾六十,进入“耳顺”时期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虽然廉颇他老人家年老了还愿意带兵打仗,但代善可没有那个心思。

由于资历最老、年龄最长,而且手里还握着两个红旗,所以皇太极对他是又爱又怕。

代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皇太极的信任,因此遭到了他的威胁和打压。

屡遭挫折的代善因此看清了红尘和俗世,不再愿意过多地过问朝政和军国大事。

在皇太极统治后期,代善就已经退出了统治圈,皇太极去世后,他就更成了个“不管世事”的“孤家寡人”。

郑亲王济尔哈朗,作为仅次于代善的皇太极时代二号人物,深受皇太极的信任。

图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但他的权力都主要来自于叔父皇太极的信任,他本人在朝堂上的根基很浅,皇太极去世后,阿济格基本上也弄不了什么大浪花了。

而且他虽然带兵打仗的能力出色,军事能力杰出,但在政治上却有点单纯和幼稚。

他的政治能力和治国手段远远比不上多尔衮,因此虽然皇太极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和多尔衮一同作为辅政大臣,但多尔衮略施小计就把他踢出了政治中心。

他的下场比济尔哈朗还要惨,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不服多尔衮,屡次想与多尔衮争权,最终被多尔衮诛杀。

至于阿济格和多铎,这两个人一个是多尔衮的亲大哥,另一个则是亲小弟,三人同样都是一母同胞,平日里关系极好,特别是多铎,他本人和多尔衮好到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

这两个人带兵打仗的时候是“巨人”,但搞政治,玩阴谋诡计,却和“侏儒”差不多,阿济格作为“莽夫”的典型代表一直都被满清贵族嘲笑。

多铎在多尔衮的纵容下,治理江南结果闹出了许多“暴力行径”。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人的政治能力和多尔衮比起来确实有些逊色。

但是只有“更逊色”没有“最逊色”。

要说“更逊色”的还要属穎郡王阿达礼,他老人家之所以能够进入统治阶层完全是沾了父亲萨哈廉的光。

皇太极对萨哈廉很是信任和重视,因此阿达礼也被皇太极寄予了厚望。

只可惜阿达礼和现在的许多“坑爹富二代”一样,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代表。

前边的几个人好歹还能算得上是一个“莽夫”,阿达礼则是个“废物”。

阿达礼本人不仅在政治上非常“短视”,而且领兵作战能力也很欠缺,没有军功。

但阿达礼本人却不自知,在他的不自量力之下,卷入政治漩涡中心的阿达礼最后落得个“身死道消”的悲惨下场。

综上所述,掌握朝政大权的这些人,除了多尔衮之外,要么已经无心权力,要么就多少有点“能力欠缺”。

和他们比起来,多尔衮确实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多尔衮的政治眼光之长远,连皇太极都只能望其项背。

皇太极统治的最后时期,他本人也有了和明王朝议和的想法。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清贵族们已经不再想要继续战争了,于是主动向崇祯皇帝移交了“议和协议”。

而与之相对的,当时正好是“松锦大战”的战后时期。

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以几乎碾压的姿态战胜了明朝军队,并趁机占领了宁远外地辽东大部以及山海关。

而明王朝这里的局面就有些惨烈了,在大败而归之后,清王朝内部的矛盾也被激化,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开始遍地开花并最终无法收拾。

但就在清王朝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他们却选择了议和,并主动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抛出了“橄榄枝”。

哪怕议和条件也彰显了诚意,并没有许多苛刻条件。

但明朝华夏正统观念浓厚,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定下的“将士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国策,让崇祯皇帝不得不慎重。

再三考虑之下,崇祯皇帝还是拒绝了“割地求和”的条款,为大明保住了最后的“底裤”。

在这里我们还要从大清王朝的视角解释一件事情。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和以及日薄西山的明王朝议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努尔哈赤有着相同的观点。

他们的眼光都放在了辽东地区,还有整个东北上了,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灭亡明王朝,成为“中原之主”。

努尔哈赤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明王朝的认可,而皇太极比他更进一步,希望和明王朝成为“兄弟之国”。

但由于明王朝的“正统观念”,加上明成祖祖训,所以这两个人一直没有如愿以偿,只能持续不断地骚扰大明。

皇太极哪怕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并朝鲜,却仍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胁迫朝鲜对自己称臣,为的就是获得明王朝的尊重。

后来满清八旗兵虽然屡次入关,但也都是为了“抢劫”罢了。

当时的满清贵族们对他们的现状都很满意,特别是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土地,都让他们非常欣喜。

在满清方面,想要迫切与明王朝作战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被迫投降或者主动投降的汉臣。

这些人包括尚可喜、孔有德等人。

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五十岁了,早已失去了年轻时期的“激情与冲劲”,他只想要把满族人自己的问题处理好。

因此,皇太极本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灭掉大明王朝,更没有想过一统天下。

但皇太极的猝然长逝给了这个王朝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多尔衮的上台。

多尔衮本人极具野心,并且远光超前,他对于建立大一统王朝、统一天下有一种非常强烈地渴望。

当然,除了多尔衮之外,我们也并不是说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能力。

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多尔衮这么长远的目光,他们虽然屡次率兵入关,但都是为了“抢劫”,增加自己的财富,却没有想过把这些土地都变成自己的地盘。

多尔衮和他们所有人都不一样,这个自幼丧母的可怜人有一种很深的不安,他迫切想要和土地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因此,多尔衮的上台,才给了满清在中原崭露头角的可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多尔衮,大清王朝的建立不知要推后多少年,甚至可能不会再有大清王朝。

而是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从而再次与满清形成对立之势。

但这些历史幻想随着多尔衮的正式“上台”化为了泡影。

大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大明王朝正式成为了历史上的过去。

多尔衮瞅准这一时机,为大清王朝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为“天下太平”了,于是便开始了“奢侈享乐”。

由于李自成的部下俘虏了高圆圆,本来想要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反目成仇,并且与多尔衮达成秘密协议。

这里笔者还要给大家多说一句,那就是吴三桂在这次“谈判”里其实真的很丢人。

多尔衮给出的条件很苛刻:

1.不借兵给吴三桂,但允许吴三桂投降。

2.除了自卫部队以外,其余所有军队带上一众火器,支援山海关。

3.坐山观虎斗,等到李自成与吴三桂两败俱伤之后,多尔衮才命令部队进攻。

就这样,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大败而归,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得到的“大明皇宫”,就这样被多尔衮几乎“兵不血刃”地接收了。

接收北京城之后,多尔衮再一次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眼光。

倾全族之力入关,并以北京为新首都。

多尔衮入京稳定之后,立刻派人把顺治皇帝接到了这里,并宣布定都北京。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继承明王朝的“政治遗产”,毕竟清军一开始入关打的口号就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

另一方面,多尔衮这么做也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他们可以凭借“政治优势”,做到号令天下,并且更好地统一全国。

随着顺治皇帝的入关,关外的满族人民以及之前的汉族流放、投降人员也纷纷进入了北京城。

这些人日后逐渐分散在了全国,成为了清王朝统治得以有效进行的最大保证。

但对于入关的满族来说,他们的势力仍然很不稳定。

因为汉族人的反抗能力仍然非常强大,而满族人并不具备压制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获得人心,多尔衮给予了明朝官员很高的优待。

只要大明官员前来投降,不仅给他们官复原职,还给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彰。

这一套措施不仅极大减小了清朝的征战难度,并且让清朝体系快速摆脱了“原始化”,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官僚体系。

在军事上,多尔衮还创建了“绿营”,专门接纳大明的军队以及南明的降军。

这种入旗的奖励,极大地瓦解了南明政权的统治基础。

左良玉、刘泽清、刘作良等人纷纷投降,据不完全统计,“绿营”军队巅峰期甚至达到了六十余万人,这些人后来在灭亡南明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安抚百姓,多尔衮重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人,减轻百姓负担、轻徭薄赋,让大清王朝有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这是多尔衮的巅峰,也是他最光辉的时刻。

之后的多尔衮逐渐在成就中迷失了自己,并且变得日渐刚愎自用。

“六大弊政”的出现是多尔衮统治的末日,也让多尔衮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出于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自信以及以往胜利喜悦的冲击,多尔衮逐渐失去了之前的耐心,并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错误,“六大弊政”就是他的最大代表。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多尔衮对汉族地区实行了非常严苛的统治措施,其中包括: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投充法、禁关令以及屠城等。

这些措施残酷而又无情,极大损害了汉族人民的利益,并且让他们不得已加入了反抗的序列。

一些八旗已经攻占的南方城市纷纷反抗,让大清再一次陷入了混乱。

面对反抗,大清实行了非常残酷且强硬的镇压措施,包括“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等在内的一幕幕人间惨剧开始浮出水面……

为了平息动乱,清王朝经历了入关以来最大的困难。

随着南明永历政权和郑成功势力的扩大,多尔衮再也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可能。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死在了喀喇城,因为多尔衮之前的刚愎自用、藐视皇权,所以他死后受到了顺治皇帝的报复。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多尔衮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明史》《大明历》《明书》《战国策》《清史稿》《晚清血泪》《太平天国》《曾国藩家书》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抗好援晨,又称抗好援晨活动或者抗好援晨和平,是20世纪50年月初发作的晨陈和平的一全体,仅指中国国民意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含中国国民收援晨陈国民抗击好国侵犯的人民性活动。 晨陈半岛的*** 1945年8月8日,依据俗我塔协议,苏联对于日媾和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