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侁为何能被苏轼盛赞为好官?

鲜于侁为何能被苏轼盛赞为好官?

()
中文名:
鲜于侁为何能被苏轼盛赞为好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1079年7月末,时任湖州太守苏轼因涉嫌讥讽王安石变法和含沙射影攻击宋神宗的“乌台诗案”,遭御史台“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般从湖州逮捕押送回京。消息传出,与苏轼有过诗文唱和的文官们如遭雷击,惶惶不可终日,避之唯恐不及。 唯独扬州太守鲜于侁(

宋朝名人推荐

公元1079年7月末,时任湖州太守苏轼因涉嫌讥讽王安石变法和含沙射影攻击宋神宗的“乌台诗案”,遭御史台“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般从湖州逮捕押送回京。消息传出,与苏轼有过诗文唱和的文官们如遭雷击,惶惶不可终日,避之唯恐不及。

唯独扬州太守鲜于侁(shēn)一身正气,在"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状况下,依然坚持准备亲自探望途径扬州的旧友。亲友劝告他:“您与苏轼相知日久,您应该先把与他交往的书信诗词烧个干净!否则,必将惹火烧身!”鲜于侁大义凛然回答:“‘欺君负友,吾不忍为!’我如果因忠义而遭朝廷处分谴责,那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他奋不顾身前往押解苏轼之处请求见面,先遭钦差拒绝,又因此举遭政敌检举,被贬任至西京主管御史台。

苏轼曾盛赞鲜于侁“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真正做到了为官者视为畏途的"三难(难在上对朝廷不枉法、中对亲友不徇私、下对百姓不伤害)。”

鲜于侁为何能得到苏轼高度赞誉?

(一)辗转升迁

鲜于侁“性庄”,考取进士担任闲职期间,适逢“天下旱,诏求言。”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进言探究旱灾发生的内外因素,且条分缕析当今数条政策过失。因文章观点鲜明且立论有据,被朝臣赏识并得以升任黟县(今安徽黄山黟县)县令。

黟县土豪汪氏“富而狠”,用钱买通历任县令为黑后台横行乡里,是个一跺脚就让黟县地震的狠角儿。鲜于侁上任后,汪氏依然横行霸道,触犯刑律而遭逮捕。鲜于侁审查卷宗时,县衙大小官员集体下拜请求:“黟县之前数任县令,皆因收受贿赂而最终身败名裂。汪氏却倚仗金钱开道毫发无损,依旧横行霸道。现在他触犯法律自投罗网,您如果不严加法办,只恐遗患无穷!”

鲜于侁大怒,命令严刑拷打汪氏,汪氏终于认罪伏法,由此震慑得其他黑恶势力销声匿迹。经过他数年治理,黟县终于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鲜于侁也因政绩显著,升任绵州(今四川绵阳东)通判。

绵州地处蜀地左部,因天高皇帝远,此地官吏贪污成风。大到不择手段搂钱,小到将公家柴炭、蔬菜、瓜果等物资都明目张胆往家搬。鲜于侁正人先正己,“一切弗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感召下,“郡守以下效之。”

某县令乱作为,以各种名目拘押数百名囚犯。鲜于侁奉命前去整治,他举重若轻,“数日,空其狱。”适逢“神宗诏求直言”,鲜于侁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应诏陈十六事。”宋神宗“爱其文”,在近臣力荐下升任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判官。

(二)利州爱民

朝廷颁布施行助役法,诏令各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朝廷交纳助役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好大喜功,确定每年上缴税金四十万。鲜于侁据理力争:“利州民贫地瘠,二十万到顶了!”李瑜不答应,二人各自将意见上报朝廷定夺。宋神宗充分肯定鲜于侁建议,并让主管农业的官员将各路税金统一确定为二十万,将李瑜降职处分,升任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

因长期从事地方工作,鲜于侁对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苦难体会尤为深刻。早在朝臣们一致看好王安石并期待他入朝拜相时,鲜于侁就认定王安石是沽名钓誉讨好皇帝之辈,为此多次警告同僚:“此人如被重用,‘必坏乱天下!’”

王安石创青苗法,于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向百姓贷款,民间又称青苗钱。利州路百姓因青苗钱利息过高,“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不愿向官府借贷。鲜于侁同情百姓疾苦,听之任之。王安石闻讯勃然大怒,令专员前往利州路明察暗访,气势汹汹质问鲜于侁为何不主动发放青苗钱?鲜于侁理直气壮回答:“青苗法明确规定,百姓愿意借贷,官府自然发放;利州百姓自己不愿借贷,岂能强迫他们?”

鲜于侁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上书议论时政,结尾处意味深长道:“如今,令人忧患的只有一件事,使人叹息失望的还有两件事。至于其他因违背治国之理而招致百姓怨愤的事情,就不再具体列举!”这段话,“其意专指安石。”王安石恼羞成怒,在宋神宗面前不遗余力诋毁鲜于侁。宋神宗却不以为然:“侁有文学,可用!”王安石不甘心:“陛下从何得知他文才出众?”宋神宗道:“有章奏在!”王安石见宋神宗如此为鲜于侁撑腰,“乃不敢言。”

镇守利州的武将周永懿倚仗朝中权贵“贪虐不法”,前任转运使“使者畏其凶,莫敢问。”鲜于侁调查清楚他的罪行后,“捕械于狱,流之衡湘”,得到利州百姓交口称誉。

鲜于侁所在的利州转运司府衙距家乡阆中不远,亲朋故友关系错综复杂,都想投靠他捞点儿好处。鲜于侁在任职九年间,严于律己,既不违背原则,又尽可能满足亲友们的合理要求,由此被苏轼称赞为“中不废亲。”

(三)救火队长

鲜于侁刚转任京东西路运副使,便遇到黄河在澶渊决口。朝廷议论倾向于不加堵塞,任其泛滥。鲜于侁忧心如焚:“东州之地聚水洼地仅有两个湖泊,夏秋雨多时尚且泛滥成灾。如果任由黄河水倾注其中,当地百姓就只能变鱼了!”他奋笔疾书“作《议河书》上之”,被“神宗嘉纳。”宋神宗将东西两路合为一路,任命鲜于侁为转运使。

鲜于侁针对王安石等打压不同政见者现状,积极发挥举荐权力,力荐苏轼兄弟等坚守正道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贤才为官。宋神宗非常欣赏他的正直无私,特意任命他出任扬州知府,且语重心长嘱咐他:“广陵(扬州)是重镇,很久找不到合适的治理贤才。现在朕亲自选派您到广陵,希望您将此地治理成为模范区域!”鲜于侁到任不久,就因不避嫌请求探望苏轼而遭政敌弹劾调任。

宋哲宗即位后,鲜于侁得以重用。他因宋哲宗尚年幼且未亲政,多次语重心长劝谏宋哲宗重用贤臣,详细说明君子与小人此消彼长之理,让宋哲宗由此领悟亲贤远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还针对科举选士发表意见:“科举考试,毫无疑问是选取贤士的不二法门。尤其本朝,更是借此发掘人才。但是王安石当政期间,因生怕考生诋毁其新政,竟然废除科举!臣建议大力搜罗贤才,打通言路,尽快恢复科考以选拔人才!”

朝廷因京东地区被王安石死党吴居厚把持期间,百姓被赋役所困,民不聊生,将其罢免,任命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京东“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司马光由此感叹:“以鲜于侁之贤,本应在京辅助朝政!只是京东地区受害已久,民生凋敝,朝廷只能派他前去救火!如果朝廷能得到百十个鲜于侁这等贤才分布天下,何愁江山不稳!”

鲜于侁完成救火任务回京后,多次上表建言,希望朝廷废除大理寺监狱、“许两省、谏官相往来”、大力消减靠举荐而非科考入仕的官员、严格出官制度、京东盐必须通商、恢复三路义勇军编制、“罢戎、泸保甲以宽民力。”这些建议得到朝廷认可,“事多施行。”不久,鲜于侁“卒,年六十九。”

(四)文学造诣

鲜于侁儒学造诣极深,曾“著《诗传》、《易断》”,深受儒学名家推许。他“作诗平澹渊粹,尤长于《楚辞》。”他曾模仿楚辞风格创作《九诵》,来表达对周公及孔子等九位先贤的景仰之情。他甘冒奇险探视苏轼,正表现出其铁骨铮铮!苏轼对《九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风格接近屈原与宋玉,且“自以为不可及也!”

纵观鲜于侁一生,真正做到了为官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奉公守法、公私分明、正气凛然,本该是为官者的底线。鲜于侁扬州探视苏轼,不知打了多少为官者的脸!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近百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