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付不效; 二,专恃欺隐; 三,以市米则资盗; 四,以谋款则斩帅; 五,纵敌长驱; 六,顿兵不战; 七,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八,兵薄城下; 九,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那么这九条罪名,究竟是莫须有,还是却是存在,或者说是为了处斩袁崇焕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曾巩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一,托付不效;
二,专恃欺隐;
三,以市米则资盗;
四,以谋款则斩帅;
五,纵敌长驱;
六,顿兵不战;
七,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八,兵薄城下;
九,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那么这九条罪名,究竟是莫须有,还是却是存在,或者说是为了处斩袁崇焕,而被无限放大的呢?
实际上从总体来看,袁崇焕也的确是犯下了不少错误,但不管怎么说都是罪不至死。也就是说袁崇焕是被冤杀了的。
下面就来仔细分析这九大罪状。
一,托付不效
1627年,年仅17岁的朱由检登基为帝,便为崇祯皇帝。魏忠贤被铲除后,袁崇焕便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这些官职,这些职务,放到现在那就是国防部部长、军委副主席,并统领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一切军务,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员。
权力、地位都有了,袁崇焕也想着做出一番成绩来报答崇祯皇帝。那时候明朝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东北方向的后金,于是袁崇焕便在1628年7月进京,还向崇祯皇帝保证,将在5年内彻底铲除后金,平定全辽。
崇祯皇帝被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说动了,不仅同意了袁崇焕的计划,还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并加太子太保,国家能调动的一切资源都优先提供给袁崇焕,可谓是给予了厚望。
但可惜的是,袁崇焕面临的对手是皇太极,皇太极直接绕过袁崇焕的防线,借道蒙古,竟然还兵临北京城下,这可把崇祯皇帝给气的,说好的五年平辽,结果后金的军队都打到京城来了,这还让崇祯皇帝怎么相信袁崇焕?
但仔细分析,这条罪名是不成立的。
一方面五年未到,时间仅仅才过去3年。
另一方面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是绕开袁崇焕的防线,从蓟门一带杀入关内。在此之前袁崇焕先后两次上书崇祯皇帝,希望崇祯皇帝能加强蓟门的防守力量,结果崇祯皇帝就是不相信,也没有丝毫动作,这才导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
但作为皇帝,崇祯怎么可能会承认错误呢?于是袁崇焕就成为那个背锅的了。
二,专恃欺隐
这条罪名,实际上是4条罪名。
“专”——专断独权;
“恃”——有所依仗而有恃无恐;
“欺”——仗势欺人;
“隐”——对上峰有所隐瞒。
这四条罪名,有的是确有其事,但更多的是鸡蛋里挑骨头。
所谓专断独权,有恃无恐,仗势欺人,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袁崇焕毕竟身处前线,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取得战争胜利。特殊情况下就要有特殊手段,如果在战争时期还讲究民主,那将会贻误多少战机?
也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增加军队的战斗力,袁崇焕就必须保证前线的一切事务都是以他的意志来运行的。否则的话各有各的想法,那这仗还怎么打?
然而在“隐”这一条,不说袁崇焕对与错,但他是真的隐瞒了一些事情。就比如抗旨卖粮,矫旨杀毛文龙。不过要记住的是,满桂将军是在保卫北京城的时候被后金军队杀死,结果被皇太极造谣,说是被袁崇焕杀死的。
三,以市米则资盗
袁崇焕之所以卖粮食,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朝廷的军饷迟迟没有到位,手下的士兵们又吵闹着要军饷,这让袁崇焕在无奈之下,只好让军队一边打仗,一边经商。
就这么的,袁崇焕从南方运来粮食、食盐、瓷器、丝绸等等卖给蒙古人。虽然这一举动保障了军队的军饷,但尴尬的是,蒙古人一转手,又把这些东西卖给了皇太极。
严格来说,这是整个明朝的悲哀。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作为军人的袁崇焕也不会想着去经商做买卖,更何况他这也是为了保证前线军队的稳定。否则的话前线将士迟迟没有得到军饷,万一发生哗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因此如果真的要追究,那也不应该只追究袁崇焕,还得追究崇祯皇帝的责任。但是,谁让崇祯是皇帝呢?
四,以谋款则斩帅
这件事情说的是袁崇焕被皇太极所贿赂,从而杀害了毛文龙。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袁崇焕自始至终是站在后金对立面的,他所考虑的都是如何消灭后金。
只不过当时的崇祯皇帝已经被皇太极的反间计所欺骗,这才给袁崇焕安上这个莫须有的罪名。
五,纵敌长驱
这说的是“己巳之变”。
袁崇焕抵达前线后,多次打败皇太极,给了皇太极不少压力。皇太极也意识到,想要从正面打败袁崇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干脆绕开袁崇焕的防线,绕道蒙古从蓟门杀入关内,并兵临北京城下。
前面也说过,在这之前袁崇焕先后两次上书崇祯皇帝,希望崇祯皇帝能加强蓟门的防守。如果崇祯真的按照袁崇焕的做法来做,怎么可能会发生“己巳之变”?
更何况皇太极又不是从袁崇焕的防线正面突破的,结果追究责任的时候却都是袁崇焕的错了。
六,顿兵不战
这还是讲的“己巳之变”的事。在这件事情上袁崇焕做的的确是不对,因为当袁崇焕率领大军抵达北京城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投入战斗,反倒是站在一边进行观望。
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的考虑,袁崇焕的这一做法都是不对的。明明手握大军,却看着百姓和友军们被后金军队屠杀,不管站在什么角度,这一罪名都是成立的。
七、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北京城被后金军队包围,驻扎在全国各地的明朝军队都纷纷赶往京城救援杀敌,而这个时候各路援军的总指挥,便是袁崇焕。
毛主席曾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意思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抢先灭掉敌军的一部分。然而袁崇焕明显就没有毛主席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他不仅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反击,反而是遣散各部,让各路援军各自为战。
在这种力量被分散的情况下,自然是无法对后金军队造成严重打击。也因此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这一条罪名,也是成立、合理的。
八、兵薄城下
这条罪名,就是因为上一条罪名所导致的。袁崇焕在遣散前来救援的各路军队后,无疑是让京师的守护部队雪上加霜,他们的伤亡也因此进一步扩大,在这场京师保卫战中,最大的功臣满桂,也因此战死在北京城下。
也就是说袁崇焕的这一条罪名,也是成立的。
九、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这条罪名的意思是,袁崇焕偷偷带着后金的议和使者,坚持要带兵进入北京城。
这条罪名,很大程度上是崇祯皇帝想多了,但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是不妥。
袁崇焕想要带领后金的议和使者进入北京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带兵京城呢?
虽说袁崇焕很有可能是为了加强北京城的防守力量,但是对于刚刚经历过生死危机的崇祯皇帝来说,他就像是惊弓之鸟,此时看到袁崇焕坚持要求领兵京城,崇祯皇帝难免会会怀疑,袁崇焕是要武力发动政变。
更重要的是,后金军队已经撤退,那袁崇焕为什么不领军追击,反倒是非要带兵进城呢?也因此崇祯皇帝的怀疑,也是情有可原。更何况袁崇焕还要带后金的议和使者入城,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怀疑,袁崇焕是不是和后金达成了什么协议。
一番分析下来,崇祯皇帝给袁崇焕定下来的这九条罪名,有的是确实如此,但有的却是莫须有。但不管怎么说,袁崇焕罪不至死,更何况那时候正是用人之际,即便有罪,那也应该让袁崇焕戴罪立功。
但已经对袁崇焕失去信任的崇祯皇帝,哪还会想那么多?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处斩袁崇焕,绝对是弊大于利。
事实上也证明了,袁崇焕不该杀。如果袁崇焕没有被杀的话,即便他无法挽救大明王朝,但至少也能延缓崇祯煤山自缢的时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