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期的苏轼就已经才华横溢,当时他年仅二十岁,已经是文采斐然。在考试的时候,他挥毫泼墨,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阴差阳错之下,他竟然屈居第二。原来,由于考官看到的卷子上没有姓名,主考官欧阳修仅仅通过文采和文风,以为这篇卷子是他的朋友—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曾巩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威武的秦桧,还是背着江洪的秦桧,游戏里游戏外都是力量的影子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年轻时期的苏轼就已经才华横溢,当时他年仅二十岁,已经是文采斐然。在考试的时候,他挥毫泼墨,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阴差阳错之下,他竟然屈居第二。原来,由于考官看到的卷子上没有姓名,主考官欧阳修仅仅通过文采和文风,以为这篇卷子是他的朋友——当时的才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欧阳修刻意将这张卷子评为第二,导致苏轼遗憾错过了状元。
即便如此,他在试卷上展现出的文采是无法忽视的。苏轼写作时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打动人心。尤其是在说到罚罪的问题时,他也呼吁执法者要怀有哀怜之心,以免导致有人无辜受戮。
为了阐述这个问题,苏轼引用了上古时期的一段故事。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什么意思呢?
尧,大家都知道,是古代的圣君。皋陶(yáo)是发明刑罚的人,因此在古代是刽子手这个行业的祖师爷。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这段故事的意思就是:尧帝在位的时候,皋陶是他的大臣。当时有人犯了大罪,该判死刑。皋陶说:“这个人该杀。”尧帝说:“饶了他吧。”两个人分别多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意思很简单,皋陶作为执法者,当然要有法必究,执法必严。而尧帝作为仁君,自然要爱护子民,争取宽恕的机会。他们都是圣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如果后人也能效仿他们这样的精神,法律就更加完备了。
这个故事确实很有说服力,也为苏轼的这篇文章加了分。不过,当时的阅卷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故事从哪来的呢?
要知道,这位阅卷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文学家梅尧臣,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和欧阳修并称为“欧梅”。梅尧臣能有这样的学问和成就,自然也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然而,在看到苏轼引用的这一段故事时,他也有点蒙圈了,因为他从来没读到过这个故事。
可是,梅尧臣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给这名考生扣分啊,万一后来有人说出来这个故事的出处,不仅显得他梅尧臣没读过这本书,还会因为自己“没文化”坑了一名考生,说出去可是个笑柄啊。于是,他糊里糊涂地判了试卷,并没有因此而扣分。
等到考试结果公布时,考生的名字也得以公布。梅尧臣这才知道,这张试卷是由一名叫苏轼的年轻考生作答的。这一下就好办了,梅尧臣终究是个大学问家,有着不耻下问的精神,于是就找到了这位学生,问道:“你在试卷里引用的那个典故,出处在哪里?”
苏轼说:“出自《三国志·孔融传》的注释里。”
于是,梅尧臣回到家中,翻出自己家的《三国志》,认真阅读关于孔融的故事。读着读着,他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原来,《三国志》裴松之的注释里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说是曹操灭了袁绍之后,占领了袁绍的府邸。在这座府邸,他得到了一位美女,就是甄姬。甄姬花容月貌,并且从小就被人预言未来大富大贵。
按理说,甄姬作为俘虏,曹操怎么安排都行。但甄姬毕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已经有名分了,而且又是一个女人,如果贸然夺走,传出去不好听。
这个时候,孔融(就是让梨的那位)安慰曹操说:“这有什么的?当初周武王灭了商纣王之后,就把妲己赐给姜太公了,你这点事算什么?”
曹操听了之后,非常开心,打消了顾虑,于是把甄姬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也就是后来的甄皇后。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曹操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从来没听说过周武王把妲己赐给姜子牙这件事。他本人又号称博学多才,不好意思问,就躲在房间里到处翻阅典籍。翻来翻去,他也没找到这个典故的出处。
后来,曹操实在忍不住了,找到孔融问:“你当初说周武王把妲己赐给姜子牙的故事,到底是哪本书里记载的?”
孔融微微一笑,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翻译过来就是:看到今天你要做的事,我胡乱猜的!
曹操也微微一笑,没说什么。当然,后来孔融就是被曹操杀死的……
读完这个故事,梅尧臣恍然大悟,原来苏轼这小子说的话,并非典故在这本书里,而是要用孔融那一句“想当然耳”。也就是说,苏轼这个典故也是自己编的!
关于这个故事,历史记载中有不同的版本。上一个版本的对话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国志》里根本没有《孔融传》,只有关于孔融的零星记载,苏轼说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在其他版本中,还有欧阳修的参与,他也对这个故事很有疑问。
有的版本更加简单,在被梅尧臣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苏轼回答得简单利落:“为啥非要有出处呢?按照尧帝和皋陶这两个人的品性,我推测出有这么一段对话。”听到苏轼这么说,梅尧臣大惊道:“这小子不仅善于读书,还能活用书中的知识,未来他的文章必定独步天下!”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苏轼用的这个技巧,我们曾经也用过。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大家都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考试的加分项。有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名人名言,就有学生自己瞎编。老师虽然没读过,但也不敢确认这句话是学生编的还是仅仅因为自己没读过,于是不得不给分。
我有一位同学更厉害,不仅利用了这个技巧,甚至每次把自己编出的“名言”都安在列宁身上。而且,他还要写列宁的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不仅有了“名言”,还能凑不少字数……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