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紫禁城已经是处于一片漆黑之中,皇宫外部的各个大门也已经上锁完毕了。可在这个时候,紫禁城里面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围着紫禁城跑圈,跑的时候还捶胸顿足、哭天抢地、悲愤异常。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是也。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曾巩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徐渭熊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此时的紫禁城已经是处于一片漆黑之中,皇宫外部的各个大门也已经上锁完毕了。可在这个时候,紫禁城里面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围着紫禁城跑圈,跑的时候还捶胸顿足、哭天抢地、悲愤异常。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是也。
虽然在当天晚上闹腾了一夜、也是一夜无眠。可是第二天早晨,崇祯帝依然坚持了自己17年来从未间断的一个好习惯——准时上朝面见大臣。
在见面的时刻,君臣之间已经无言以对、已经没啥用了、君臣开始互相落泪起来。没办法,此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把北京城包围的已经严严实实、已经水泄不通了。
当时朝臣们的回应是沉默和哭泣,没有一个人出来答话。由此可见,大明朝算是彻底的歇菜了、大明朝也算是到了油尽灯枯的状态了。当时应该每个人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估计很多大臣都在盘算着:如何投降李自成的事情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君臣之间属于不欢而散了。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李自成进城以后,明朝大臣们的表演让人无法直视。崇祯帝要钱的时候,大臣们都是“哭穷”;李自成后来搞了一个“催饷”活动,直接在这些明朝大臣们的身上榨出了白银数千万两。
公元1644年4月24日傍晚,崇祯帝设了一个家宴,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叫了来。在家宴期间,崇祯帝掏出了佩剑,告诉大家:事已至此、大家也只有去死、去见列祖列宗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跟崇祯帝感情极好的周皇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就自缢而亡了。崇祯帝后来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易容之后送出了城;然后掏出佩剑砍向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女儿被当场砍死、另外一个女人砍断了一只手臂。
时间来到了第二天,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打进了北京城。据说:崇祯帝在皇宫里面又再次奔跑了一圈,看看有没有大臣回来“救驾”,结果是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崇祯帝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在自己贴身太监王承恩的搀扶之下,最终在故宫后面的煤山上吊自杀——大明朝也宣布灭亡了。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任何一个生物在关键时刻选择逃生、选择求生都是一种潜在的本能。
尽管后来很多人都说什么君王死社稷的话,其实纵观整个历史来看的话——跑路才是君王们选择的常态、主动死社稷的几乎就没有几个。
君王在最后时刻或者提前跑路的那是比比皆是,例如:
西晋不行了、南迁变成了东晋;安禄山打来了,唐明皇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就跑;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咸丰帝也跑了;八国联军那一次,慈禧照样跑;后来的老蒋不也跑了……
朱棣剧照
话说回来,很多人应该知道:大明朝从朱棣开始就已经有两套班子在了——北京拥有一套正式的班底;另外在南京还有一套“备用班底”。
这样看来的话,崇祯帝跑到南京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南京还有一套现成的班底在、立即就可以稳住脚步。这种搞法起码比南宋要好混很多,赵构那是历经千辛万苦才稳住的脚步。
万一崇祯帝真的跑到了南京建立南明的话,估计结局也不会太差。大家看看:李自成后来的表现就能发现,这哥们的治理水平那是严重的不咋地。
退一万步说:崇祯帝即使无法收复故土、起码也能够跟以前的赵构一样混个半壁江山。
其实在1644年的2月份的时候,明朝内部有一个大臣叫做:李明瑞。这哥们就开始劝谏崇祯帝了,大概意思就是:现在情况不太妙、李自成的大军有点猛,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南迁吧!
那么此时崇祯帝南迁有没有问题呢?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想跑绝对能跑的掉,李自成的大军离北京城还有点距离。
当时崇祯帝给李明瑞的回复很简单,大概意思是:这个事情要绝对保密、此事不可泄、如果泄露出去半个字,你的人头必然落地。
李明瑞当时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南迁方案。
第一步,崇祯帝可以借着拜孔子的由头先跑到山东的曲阜;
第二步,派人把崇祯帝从曲阜接到江苏的淮安;
最后一步由在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派人将崇祯帝接到南京。
那么这个计划可行吗?在当时看来完全可行、完全没有问题。大家试想一下,慈禧是在八国联军快打进北京城的时候选择跑路的,不是也安然无恙的跑到了西安。
现在李自成的大军离北京城还有点距离,崇祯跑路应该更方便、更快捷、更没有问题。
可是接下来崇祯帝一个“骚操作”、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操作,算是彻底的害了自己、也害了大明朝。崇祯帝认为自己南迁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要找满朝的文武议一议、讨论一下才行。
1644年2月21日,大明朝的朝会上就开始讨论——到底要不要南迁的问题了。
当这个方案被提出来以后,立刻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很多大臣的观点很简单:不行、一定要君死社稷、怎么能跑呢?跑了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怎么能对得起大明朝几千万的黎民百姓。
很多人肯定会在心里觉得:跑路也是很正常的,反正不管是前面的皇帝、还是后面的皇帝跑路的多了去了。我认为:人还是要务实一点、打不过就跑,这其实没啥丢人的。老祖宗告诉过我们一句名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跑路不丢人,失败了才丢人。
那么如果站在明朝的大臣和士大夫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此时反对南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起码有三个理由。
一是,当时离明朝最后灭亡还有2个多月,还没有到最后时刻。另外明朝还有一支重要力量存在,那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按照士大夫们的意思:实在不行了再跑,现在还有胜利的希望。
二是,北京城在崇祯十七年间已经被围过多次了,大明朝或者说崇祯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残酷的局面。
当然了,前面围城的都是后金的军队。这些游牧民族的军队一般都是抢点东西就跑了,所以也就没有攻下北京城。这样一来,很多大臣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情、也是可以化险为夷的。
最后一个原因或者说理由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每一个中国人的脑子里面都有一个“历史性的思维”,这是啥意思呢?这意思就是:中国人把历史看的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已经完全主导了很多人的现实思考了。
例如:很多历史的典故、成语,都是大家看待现实的有力借鉴;很多人已经把历史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之中了等等。
那么在当时明朝的大臣心中也有一个历史、也有一个经典的历史教训——土木堡之变。这件事情也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明朝士大夫的血液之中去了。
关于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的事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当时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主动北征瓦剌,结果遭遇重大失败,瓦拉大军又反过来把明朝的北京城给围了。
当时整个明朝面对的局面跟崇祯帝面对的情况也差不多。当时也有些大臣就提出来:我们应该南迁、南京那里还有一整套班子在等等。
于谦后来几乎拼着一己之力,主持了北京保卫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按照历史事实来看的话,不南迁、坚守北京城是有道理的、是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
那么当时力主南迁的人又是谁呢?这哥们叫做徐有贞,也就是后来利用朱祁镇的“夺门之变”害死于谦的那个人。那么徐有贞是什么人呢?其实在大明朝的官员心中,徐有贞就是一个奸臣。
我们再回到崇祯帝主持的这个朝会上来看的话,完全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逻辑关系了。
现在谁要是力主南迁的话,那么一定就是跟徐有贞一样的奸臣;谁要是坚决主战、坚决守卫北京城的话,那么就是跟于谦一样的忠臣、一样的大英雄了。
于是乎,大部分大臣就变成了积极的、坚定的“主战派”了。
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崇祯帝的性格问题,更大一点来说就是文化的属性问题了。
我们先来假设一个场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请领导吃饭。当大家酒足饭饱之后,你提议跟领导说:要不要去洗个桑拿呢?
领导一般首先会怎么答复你呢?肯定不会说:走、正好我也有此意。当然了,除非你跟领导很熟了,你跟领导已经去过多次了、另外就是旁边没有人。
在这样情况下,领导一般都会说:不行、坚决不行,怎么能搞这种歪风邪气呢?我吃完饭还要回家给孩子辅导作业、还要给老婆买水果等等。
那么反过来思考一下:领导想不想去呢?我想只要是个正常的男领导,那都是有兴趣的。那么此时你应该如何让领导去洗桑拿呢?
其实没啥好办法,核心的办法就是:劝、死劝、连拉带拽的拖着领导去。最后领导才有可能去,当然了,到了地方领导的业务也许比你还熟、还可能会点一个比较熟悉的妹子、估计领导自己还有金卡在手。
不过领导对外表示就会说:自己是不想去的、自己也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只不过你太热情了、你非要拉着我去的——我也是没有办法才去的。
我们回到崇祯帝朝会的现场就跟“洗桑拿”的场景也差不多了。崇祯帝自己是非常想去“洗桑拿”(南迁)的,可是崇祯帝又不好意思承认或者说不能主动承认。毕竟在当时看来南迁跟逃跑没有任何区别。
在这关键时刻,要想让崇祯帝去“洗桑拿”(南迁)的话,大臣们的态度就很关键了。可是在朝会上大臣们太不给力了,他们不但没有哭着、闹着、求着让崇祯帝勉为其难的南迁;他们居然还义正言辞的反对南迁。
这妥妥的让崇祯帝无语、也让崇祯帝没有台阶下,只能硬着头皮坚守下去了。
文章写到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为啥满朝大臣都觉得不走才是对的呢?其实不要把大臣们想的那么刚正不阿、那么的视死如归。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后来李自成来了以后,明朝的大臣们所谓的气节在李自成的“武力威慑”之下,可谓是一文不值。
很多大臣不愿意南迁,其实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为了自保、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原因:
一是,崇祯帝的性格是善变的、是左右摇摆的,而且对大臣们也是非常之刻薄的。崇祯在位十七年更换了十八个内阁首辅,五十个内阁大学士。
当时大臣们其实也并不知道:崇祯帝到底是真南迁、还是假南迁,搞不好就直接丢了饭碗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臣们反对南迁就是一种最正确的选择了,反正说出来都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也无可厚非。
二是,如果崇祯帝真的南迁的话,北京的那一般大臣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南迁以后整个权力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南京变成了主、北京变成了从。大家试想一下,北京的大臣们愿意南迁的事情发生吗?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吗?
总之一句话,大明朝在一片扯皮声中、在崇祯帝的犹豫之中、在大臣们自保的心态之下,一步步错失了跑路的机会、一步步的走进了灭亡的绝地之中。
崇祯在煤山上吊的时候,留下了一句话叫做:大臣误我、致失天下。另外崇祯在临死那几天留下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