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总序 | 宋朝的立国形势 作者:邓小南 2018-07-01·阅读时长8分钟 401662人看过 这一讲,将由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老师,为我们拉开宋朝美学的序幕。邓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父邓广铭曾师从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先生。本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曾巩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宋朝,原来你有两幅面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徐渭熊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作者:邓小南
2018-07-01·阅读时长8分钟
401662人看过
这一讲,将由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老师,为我们拉开宋朝美学的序幕。邓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父邓广铭曾师从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先生。本讲共分为三小节,将分别从宋朝的立国形势、文化风气以及士人对意境的追求几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宋朝。
总序 | 宋朝的立国形势
16.9MB
00:00
18:25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宋朝美学”十讲。我是邓小南。本讲作为开篇,我们简单谈谈“宋朝历史再认识”。
我想大家对于宋朝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为什么需要“再认识”呢?一是因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反思”的学问,对于历史的观察需要不断深化;另外也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大概没有另一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面临着两种极端的认识。有的批评它“积贫积弱”,有的强调它“繁荣辉煌”。这也让我们看到,宋朝是一个丰富复杂而且处于变迁中的时代。
中国古代帝制大致延续了两千年,宋朝处于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中段。宋朝前期的统治中心在北方的开封,因此被称为北宋;北宋灭亡后,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至杭州,史称南宋。两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大约320年的时间。当我们谈起这段历史时期时,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这一时期是创新与因循并存的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制度建设都有突出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强烈挤压,面临严峻挑战,战略政策应对有诸多失误的时期。
▲《辽、北宋时期全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金、南宋时期全图(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
对于宋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定位,中外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都有高度的肯定;同时对这个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产生的突出问题,也有严肃的讨论。
我们从赵宋王朝的立国形势开始讲起。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赵宋一朝,我想基本上可以用“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八个字简单概括。
上个世纪中期,针对赵宋王朝的整体国力,学界一直有“积贫积弱”的批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痛感宋朝是“积贫难疗”、“积弱不振”;后来许多教科书也沿用这种说法。这样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特征。
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始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赵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王朝,用宋人的话来说,“天下大势分为南北”,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一直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之并存。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各主要王朝里面积最为狭小的;到南宋的时候,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作为宋金之间的边界,更是偏安一隅。
▲《中兴四将图》南宋 无款(旧题刘松年)
中国历史上的10-13世纪,是北方民族活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再体现为统一大业的领导权,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上。
如果把10-13世纪的南北对峙放在亚欧大陆的视域中观察,我们会看到:中原王朝视为边缘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上其实是处于中间地带、衔接部,多民族在这里交汇混居;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北方民族,恰恰是当时连接南北大陆带、驰骋于东西交通道的核心力量。这样的外部环境,给宋朝的历史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深刻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整体格局之下,中原地区对外贸易交流的重点地带转向东南沿海,出现了我们经常讲到的“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从考古发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贸易物品已经不再是丝绸,而是大量的瓷器,也有一些金银器、铁器乃至书籍等等。前些年从广东阳江海域出土的“南海一号”上面的物品正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遗迹中的宋瓷
宋朝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这一时期有非常开阔的研究空间。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有辉煌的成就,也痛切地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并不是三百年太平,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朝的民众、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自己的精神寄托与生活情趣。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韩世忠的《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既有征战中壮怀激烈的慷慨悲壮,也有承平时往事如烟的慨叹与闲情。在这个时期,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宋徽宗
说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并不仅仅是从战争和政权对峙的角度看。我们从黄河流域的气温变化曲线中会注意到,北宋、南宋之交,正处于气温的明显低谷期。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国家一定程度上仰仗农业税收,如果无霜期明显缩短,农业收成势必减产,这样对于朝廷的财政命脉肯定会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当传统上生活的地带持续寒冷、干旱时,他们便会往更加温暖的地方迁移,这种民族大迁徙会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摩擦、冲突甚至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对中原王朝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是“天时”的一面,再来看“地利”的一面。东汉以后黄河曾经长期安澜,唐代百姓安居乐业,大规模农田开垦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唐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宋朝接续了这样一种局面。当时黄河向北摆动夺海河口入海,两宋之交由于人为因素,黄河曾夺淮河口入海。这两者之间的广阔区域曾经沦为黄泛区,农业主产区深受其害。
在忧患中前行
在“天时、地利”不利的情况下,宋朝的经济仍然有长足的进步。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其著作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中认为,在中国中古的这段时期,发生了“经济革命”。国内很多学者也有类似的论述,比方从传统农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有所谓的“绿色革命”;从面向大众的商业网络的形成来看,有“商业革命”;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的出现来看,发生了“货币革命”;另外从城市形态、都市面貌的改变来看,又有“城市革命”;与此相关的,还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技术完善带来的“科技革命”。我个人以为,称“革命”并不合适,这些发展,都不是颠覆性的变化,而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演进;但我们也确实注意到,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突出的进步。
▲《中兴瑞应图》南宋 无款(旧题萧照),以宋代昭信军节度使曹勋所编故事为内容而绘制的长卷式连环图,是用来歌颂宋高宗赵构即位时的“上天祥应”之作。
▲《中兴瑞应图》中的宋军重骑
宋朝军事力量的不振,历来受到诟病。有学者指出:“纵观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役,……宋的军事失败基本上都发生在宋发动的进攻战役方面,而宋在境内抵抗来自辽、西夏、金、蒙元进攻的防御战,则宋军多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宋朝整个战略架构中最脆弱、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从和平突然转取攻略这一个环节。”这种军事上的被动情形,与宋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朝廷重点防范内部变乱,而对外消极防御,这种战略格局导致了宋朝军事上的长期被动。
宋朝所处的时期,气候及自然条件并不好,外部压力十分沉重;宋朝士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王安石在《万言书》中批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以及朱熹警示的“内忧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为策”,等等,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鲜明体现。
“立纪纲”与“召和气”
宋朝政治局面相对保守谨慎,“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研究者普遍认为,宋代朝政“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开明的”。
宋朝是一个崇尚平稳、注重微调的时代。“立纪纲”与“召和气”,是赵宋统治政策与措置的关键两轴。“纪纲”其实就是法制、法规,就是制度;所谓“和气”,在宋人心目中,是一种交感于天地阴阳之间、自然运行的和谐雍睦之气。这两轴的交互作用,构成为当时的政治基调。
相对来说,宋朝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能够积极对国家政事发表意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的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的精神。
▲宋代科举考试图
对于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近代以来的一些国学大师有过明确的评价:
上个世纪初期,启蒙主义思想家严复先生曾经说:“古人好读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勾勒了华夏文化的发展脉络,他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国学大家钱穆先生比较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指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几位先生的说法,都关注这一时代的变迁,包括人心、政俗之变,文化盛衰之变,以及古今社会之变。这也提醒我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注意长期历史进程中的演进。
总体上看,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不是古代史上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在两宋三百年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宋朝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有关宋朝立国形势的内容我们就先介绍到这。下一节,我们来看看宋代的文化风气,谢谢!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