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
中文名:
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未满十岁就沦为人见人嫌的政治牺牲品,也让年幼的朱见深心里充斥着害怕和恐慌。在整个景泰朝,唯一在乎他并愿意守护他的人,只有比他大17岁的蝼蚁 -- 宫女万氏。 因此在万氏陪伴、呵护下长大的朱见深,对万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感激、有尊重、有

宋朝名人推荐

未满十岁就沦为人见人嫌的政治牺牲品,也让年幼的朱见深心里充斥着害怕和恐慌。在整个景泰朝,唯一在乎他并愿意守护他的人,只有比他大17岁的蝼蚁 -- 宫女万氏。

因此在万氏陪伴、呵护下长大的朱见深,对万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感激、有尊重、有依赖、也有迷恋 …… 朱见深登基后有个怪癖 -- “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不是万氏武艺高强,而是宪宗视她为自己的守护神,只要她在身边就有安全感。

虽然朱见深用情至深,但是他却不能让自己的感情获得圆满。因为他还在做皇太子时,他的父皇就为他选定了嫡妻而且还指定了三人(吴氏、王氏、柏氏),互为替补。

注:明英宗为朱见深选了三位太子妃人选,一是预防正式成婚前女方出什么变故,其二英宗可能也察觉了朱见深对万氏的感情,防他日后在皇后之事上“折腾”。

天顺八年,嫡后吴氏既不满意丈夫专宠万氏,又不能理解他的特殊感情,只得迁怒于万氏的“狐媚”(万氏容貌实际很差“貌雄声巨,类男子”),找茬把万氏打了一顿。

宪宗在盛怒之余,也发现了一个弥补万氏的机会。不过宪宗此举也间接的把自己的挚爱推进了“深渊”。

万氏的身份让她很难被直接册立为皇后,因此宪宗想等万氏诞下子嗣后“母凭子贵”,仿宣德旧例晋升为皇后。基于这个念头,宪宗以吴氏靠其父贿赂宦官入宫为由,废黜了吴氏皇后名号并打入冷宫,为后续扫清障碍。

注: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从出身、经历上来说和万氏没什么大区别,都是宫女,也都是从皇帝幼时就陪伴身边。硬要说区别只能说孙氏容貌更佳、相对(皇帝)更年轻。

不过宪宗的“小九九”被前朝的官员们看得很清楚,为防皇帝“误入歧途”,专宠万氏引发外戚干权。公侯勋贵、内阁重臣们屡屡奏请宪宗赶快重新立后,不得已的宪宗只得册封当初的替补之一王氏为后。

注:朝臣担心外戚专权,倒不是无的放矢。宣宗、英宗、代宗三朝均有后宫干政的事例或者说传统。宣宗驾崩前遗命“大事白皇太后(张氏)行”;英宗即位到张氏驾崩前,皇朝就是张氏说了算;土木之变后,孙太后又在册立皇太子、扶立朱祁钰、夺门之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皇明祖训》明确要求“立嫡”,因此宪宗刻意冷落中宫,不让嫡子诞生以免日后成为万氏和她孩子的障碍。

成化二年正月,万氏为宪宗诞下皇长子,大喜的宪宗立即晋升万氏为皇贵妃。然而这个孩子在当年就不幸夭亡(尚未被赐名),如果他能顺利成长,宪宗很有可能会效仿祖父让王皇后上表“自废”。

此后两年为了让万贵妃再生皇子,宪宗几乎以万氏寝宫昭德宫为家,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眼见皇帝在专宠万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前朝的官员们坐不住了。各种谏章纷纷飞来,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溥恩泽以广继嗣”。受朝堂以及血脉延续的压力,宪宗开始宠幸其它嫔妃。不过宪宗还是觉得万氏有机会诞下皇子,因此他也继续冷落中宫。

成化五年六月,贤妃柏氏(当初的三替补之一)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宪宗和朝臣围绕万贵妃的斗争也开始公开化了。

礼部奏:“《春秋》子同始生即书于策,重国嗣也。皇上即位六年于兹。天下臣民、宗藩亲王仰期圣嗣,非一言矣。国家根本,端在于此。宜诏天下,用慰人心。”上曰:“姑置之。”
《明宪宗实录》

礼部奏请将皇次子诞生的消息昭告天下,宪宗明白这是在为册封皇太子做铺垫,因此直接予以拒绝,为万氏争取时间。

成化七年,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孙贤正式上表请立朱祐极为皇太子。为表示自己不是贪图拥立之功,孙贤同时请求致仕。宪宗对册立之事不予回应,但是批准孙贤致仕的要求。不过作用不大,因为孙贤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将册立之事公开化。

当年七月二十日,群臣以英国公张懋为首集体上表,“以承宗社之统,以隆国家以万万年之福”请立朱祐极为皇太子。宪宗以“建储乃国之大事”目前皇子年幼为由拒绝,表示等他长大一点再说。

次日,张懋等再次联名上表,称朱祐极虽年幼,但先帝英宗也是在不满周岁时就被册立为太子。还是应顺天意、安天下民心,立朱祐极为皇储。宪宗以立储事关国本,等皇子进学之后再议为由予以拒绝。

二十二日,张懋等人第三次就立储上表。指出自太祖以来,各先帝都是在即位之初就确立皇储,宪宗和列祖列宗相比已经晚了太多了,希望宪宗“念祖宗垂统之重,鉴臣民属望之深”,早立皇太子。

但是这个理由本就牵强,如果不是土木之变,宪宗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才会被英宗立为太子。因此宪宗本打算以不予理会的方式冷处理予以拒绝,但是一个重量级人物皇太后周氏(宪宗生母)也要求宪宗尽快立储,重压之下的宪宗不得不接受朝臣的奏请。

上览表毕,乃赐敕以谕之曰:“览表具悉,卿等再三以建储为言,词明理正,援引切当,忠爱至矣。钦承皇太后圣训亦谓兹事重大,宜从众望,不可固拒,今特允所请。其令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明宪宗实录》

周太后站出来表态主要是基于三点原因。

其一,周太后本人并不喜欢万氏。万氏身份卑微、容貌不佳,岁数还跟周太后相仿,作为“婆婆”能喜欢上她才是个怪事。因此周太后也希望能打压一下万氏,不让自己的儿子太“沉迷”其中。

其二,古代讲究“事不过三”。一旦宪宗第三次拒绝,他和朝臣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很可能被“固化”。双方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长期斗争下去,甚至沦为“为争而争” (参见万历朝的争国本)。

其三,宪宗和朝臣之间的裂痕本来就很大了。之前宪宗为帮助自己生母争夺皇后待遇已经和朝臣闹了几场了,尤其是成化四年的“哭门”事件。如果在册立皇太子上双方再起大的冲突,周太后担心双方矛盾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注:关于宪宗和生母争夺皇后待遇的内容,如有兴趣可查阅前作“明宪宗生母周氏,离皇后一步之遥的太皇太后”

虽然立皇太子的事情落下帷幕,其后万氏至死也未能再次生育,晋封皇后更是无从提起的事情,但是朝臣们却就此“恨”上了万氏。在“尊上”的传统下,皇帝不会“犯错”,谏言的朝臣们也不会错。因此皇帝的“错”,以及和朝臣冲突的锅只能由奸佞和女祸们来背。

万贵妃也不是一下子就变成“妖妃”的,她形象的变化也是历史中“抹黑”的典型代表。

万氏起初的形象还是挺知书达理的。例如后世诟病万氏大肆封赏父兄,但万氏父亲(万贵)的官职一直都没有超过柏贤妃的父亲柏珍。儿子夭亡后,礼部奏请丧葬从简,万氏没反对也没闹。

到弘治朝修撰《明宪宗实录》时,万氏的黑料就多了起来。除了常规的说她专宠、奢靡、魅惑皇帝外,开始给她攀附祸害嫔妃的罪名“孝穆皇太后以妃(万氏)之故,孙居西内数年而崩”。到了正德朝修撰《明孝宗实录》时,万氏又开始有了戕害宪宗子嗣的嫌疑。

皇贵妃万氏专宠,生皇子輙薨,贤妃柏氏生皇子祐极,立为皇太子未久亦薨 … 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逊于西宫 …
《明孝宗实录》

这一时期之所以把这些说得这么含糊,因为很多当事人尚在,没法直接“黑”。

首先孝宗生母纪氏原本就不在皇宫,而是在西内(在紫禁城外西北方向)负责清点仓库。其次如果纪氏真是万贵妃害死的,孝宗不为生母报仇还有脸做人么?别说什么万氏不在了,起码株连家族本就是当时的刑罚之一。(孝宗登基后既没有翻万贵妃的“旧账”,也没有处置她的家人)

至于戕害皇嗣,怎么解释朱祐极能活到两岁被册立为皇太子?说万贵妃安排太监张敏溺杀刚出生(成化六年)的朱祐樘,又解释不了张敏为啥明知皇太子在世,还要说“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么逆天的话。

不过时间可以冲淡这些,到了万历朝,大学士于慎行在听了一个宫中老宦官讲的故事后,就把万氏戕害宪宗后妃、皇嗣的事儿给实锤并录于《谷山笔麈》。后经清初毛奇龄的“再加工”,万氏一代“恶毒妖妃”的形象得以在《明史》中定型。

荒唐么?明朝的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就嘲讽过于慎行,“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

注:“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里的“齐东野语”,指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但是千年来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让掌握话语权的部分文人就爱听这样的,也爱信这样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