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
中文名:
【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

宋朝名人推荐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

《项籍》是《权书》中的一篇论文,针砭北宋时弊,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思。《项籍》一文的论点是:项籍无战略考虑,故败; 论据是钜鹿之战。作者抓住钜鹿之战进行剖析,指出项籍进行钜鹿之战是战略上的大错误,“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不过是与秦将作毫无意义的拚命。由于战略错误,必然导致后来的垓下之败。项籍应置救赵于不顾,挥兵入关,占领关中,如此,章邯必弃赵救秦,那时逆而击之,既败秦兵又可遏阻刘邦先期入秦。再利用关中的战略优势,就可以直取天下。不这样做,就是没有战略眼光,必败。文章至此,已论证了项籍之败因,但作者没有到此为止,又以战略要地关中为论述对象,推论“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以战略要地为根据地,然后才能进可攻、退可守,反之,把自已摆在一个狭隘、闭塞的环境里,必然会导致失败。因此,要敢于开拓,不要拒户而守就成为这篇文章的结论。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曹操有取天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呜呼! 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用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如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 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我曾经评论过:项羽有夺取天下的才能,却没有夺取天下的考量;曹操有夺取天下的考量,却没有夺取天下的气量;刘备有夺取天下的气量,却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所以这三个人,终生都没有成功。况且,不有所舍弃,就不能主导天下的形势;不隐忍克制,就不能尽收天下的利益。所以有时可以不占领土地,有时可以不进攻城池,有时可以不成就胜利,有时也可以不回避失败——优势来了不喜悦,利益去了也不愤怒,让天下自然发展,然后缓慢地后发制人,才能有所成就。

唉!项羽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在垓下,这是非常确切的事情。我看他在钜鹿作战,就能发现项羽考虑得不够长远、气量也不大,其实后来死于垓下也都算是晚的了。正当项羽率兵渡过黄河时,沛公刘邦刚开始整顿军队向函谷关进军。假若项羽此时马上率领军队打向秦都,利用军队的锐气就可以占领咸阳,统制天下。可是项羽不懂这个道理,却只是和秦将章邯争夺短时的命运。同时,在他保全钜鹿之后,却还徘徊在河南与新安之间;等他率兵到函谷关时,刘邦早已进入咸阳几个月了。这时,秦朝民众已经归附刘邦而仇恨项羽,态势形成之后便不能勉强民众臣服。所以,尽管项羽将刘邦迁往汉中并最后定都彭城,却还是让刘邦能够东返安定三秦,随后天下大势便已经倒向汉而非楚了。楚军虽然百战百胜,又有什么益处呢?所以说:项羽死于垓下的预兆,恰是使其成名的钜鹿之战。

或许有人会问:“即便像你说的那样,项羽就一定能够占攻陷咸阳吗?”我的答复是:“项梁死后,章邯认为不必忧虑楚军,所以就转移军队讨伐赵国,开始有轻视楚军的想法,从而使得秦军的良将精兵全灭于钜鹿之战。若是项羽真的能够任用敢死的勇士,攻击秦国既轻敌又羸弱的军队,入据咸阳就很容易了。况且濒临灭亡的秦军守关,与刘邦的军队守关,谁强谁弱是可以评判的;刘邦进攻函谷关,与项项羽进攻函谷关,谁强谁弱也是可以知道的——秦军守关时,刘邦军可以攻破;刘邦军守关时,项羽军可以攻破;那么秦军守关的话,项羽军还能无法攻破吗?”

或许还有人会问:“如果项羽攻进秦都,那么又要怎么救援赵国呢?”答:“老虎刚捕捉到鹿,罴(棕熊的一种)占据了它的洞穴并且抓住了幼虎,老虎怎能不丢下鹿回去?回去以后被罴撕碎吃掉也是不言自明的。正如《孙子兵法》所说:要进攻敌方必然去援救的要害。假如项羽攻入函谷关,王离、涉间必然会放弃赵国而自救,此时歼灭秦军是必然的。这样项羽就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同时又收获占领秦国的功劳。战国时,魏国讨伐赵国,齐军出兵救赵,田忌率军急赴大梁,因此保存了赵国而攻下了魏国。宋义号称了解兵法,却不清楚这点,屯兵安阳而不进攻,还说要等待秦军疲敝。我担心秦军还没有疲敝,刘邦就已经抢先占据了函谷关。可以说,项羽与宋义都是失策。”

所以说,自古夺取天下的人,通常都会先策划所据守的地方。诸葛亮放弃荆州而迁往西蜀,我就知道他无法有大作为了,况且他也不曾面临巨大的风险——他以为据守剑门关就可确保不灭亡。但是我曾经观察蜀中的险要,其地形可坚守而无法出击,出击之后又难以有后续行动。依靠这里的话,小心谨慎地寻求自保还怕不够,又怎么能够掌控中原地带呢?秦汉两朝的都城附近都有千里的沃土和长河大山,的确可以用来掌控天下,又何必需要置身于剑门关一类的地方,然后说是天险呢?当今的富人必然居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使其财物在天下流通,然后可以收获天下的利益。有些小气的人,得到一只描金的木盒子却藏在家里,然后守住大门保护它。唉!这只是追求不丢失,而不是寻求致富。如果大盗前来,抢劫夺走了它,到头来不还是失掉了吗?

文章来源:【宋】苏洵:《嘉祐集·权书·项籍》

【专家洞见】门洪华:外部环境演变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人文化成】林清玄:《感恩之心》

【岁月流金】费正清:中国的战争行为

【海外先声】《大西洋月刊》:美国民主的危机还未结束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