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的20年太子生涯:被弟弟陷害,被父亲打压,连饭都不能多吃

朱高炽的20年太子生涯:被弟弟陷害,被父亲打压,连饭都不能多吃

()
中文名:
朱高炽的20年太子生涯:被弟弟陷害,被父亲打压,连饭都不能多吃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朱高炽听了这句话,恐怕要疯狂点头。他老爹朱棣,更喜欢他弟弟,当初立他当太子,就不情不愿,犹豫了快2年。 好不容易当上太子,又被打压了20年,两个弟弟没事就陷害他,身边的属官为了他,纷纷进了监狱,就连想多吃一碗茶,都要被拒绝。 这太子,当得可

宋朝名人推荐

朱高炽听了这句话,恐怕要疯狂点头。他老爹朱棣,更喜欢他弟弟,当初立他当太子,就不情不愿,犹豫了快2年。

好不容易当上太子,又被打压了20年,两个弟弟没事就陷害他,身边的属官为了他,纷纷进了监狱,就连想多吃一碗茶,都要被拒绝。

这太子,当得可太艰难,太憋屈了。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朱高炽艰难的20年太子生涯,并探讨一下,他为什么最终仍能顺利继位。

01、艰难立储

朱棣靖难的时候,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留守北平,而他的同母二弟朱高煦,则跟着朱棣一路南下征战,并至少3次,救了朱棣的性命。

朱棣本来就不喜欢看起来仁弱且肥胖的朱高炽,而更喜欢这个像自己一般英勇的二儿子,看到朱高煦战功累累,更加满意了。

在浦子口之战的时候,朱棣实在打不过盛庸,都准备议和滚回北平了,又是朱高煦及时赶到,帮助朱棣扭转了战局。

见到朱高煦的时候,大喜过望的朱棣,抚摸着他的背,说了一句非常暧昧的话: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加油好好干啊,你的大哥身体不好。

这句话的暗示意味,实在是太明显。朱高煦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朱棣是在承诺立自己为继承人。

可是,朱棣在拿下南京,登基为帝之后,却犹豫了。他下了一道命令,把北平的名字改成北京,而朱高炽,就好好在北京待着吧,别到南京来了。

然而,冷落朱高炽的同时,朱棣也没有兑现承诺,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是把朱高煦也打发回北京去了,免得影响自己决策。

朱棣之所以犹豫,主要有3个原因。

  • 其一,嫡长子继承制。

明朝坚定地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更是写了一本《皇明祖训》,着重强调了嫡长子的继承权。

而朱棣,刚刚违反祖制,发起靖难,正是要向臣民证明,自己是朱元璋最好的继承人,公然违反朱元璋制定的继承法,恐怕会引起负面的连锁反应。

  • 其二,文官的支持。

打天下,靠的是武将。而治天下,靠的是文官。在立储方面,朱棣不得不考虑文官的意见。

而读圣贤书的文官,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坚定支持者,宽仁厚道的朱高炽,也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形象。所以,他们坚定地站在朱高炽这一边。

  • 其三,长孙朱瞻基。

朱棣虽然不喜欢长子,却喜欢长子的长子,朱瞻基。如果他立了朱高煦做太子,那么自己的这个宝贝孙子,可就从此出局了。

更别提,朱瞻基出生的前夕,朱棣还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给了自己一个象征帝王权力的大圭,还对自己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他相信,朱瞻基正是应梦之人。

古人都是迷信的,朱棣恐怕也会担心,如果朱瞻基最终做不成皇帝,就没法“永世其昌”了。

朱棣登基,是在1402年6月。下定决心立太子,是在1404年2月,纠结了差不多两年。

让他下定决心的,依然是长孙朱瞻基。

文臣武将在就立储之事争论不休,摆出来一堆大道理。朱棣一脸冷漠,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直到大才子解缙搬出了朱瞻基,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的表情终于松动了,轻轻点了点头。

我想,这和朱瞻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有关系。

朱棣在登基之后,立太子之前,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高煦,都在北京安安分分地待着,别想试图影响朱棣。

可是,朱高炽却有一个小小的外挂:根据明实录记载,年幼的朱瞻基是由朱棣深爱的徐皇后抚养的。朱棣一登基,就把徐皇后接到了南京,而徐皇后,身边则带着4岁的朱瞻基。

为此,朱棣还开心地抱着大孙子到群臣面前秀了一通,满意地收回了一吨的夸奖。

让他犹豫的二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宝贝大孙子天天在跟前卖萌,朱棣心里的天平,想不倾斜都难。

02、备受打压

27岁的朱高炽,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可是,他这个太子,和当年的堂兄朱标,同样都叫太子,手里的权力,却没法比。

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令:群臣至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朱高炽27岁,却只能做一些极度简单、不用动脑的简单政务,以及担任专职陪吃人员:藩王进京拜见皇帝,拖家带口的,朱棣的兄弟一辈,自然由朱棣亲自接待,而他们的小一辈,就扔给太子开饭局。

至于什么太子上岗培训,那是想都不用想。

没有朱标的太子待遇也就罢了,自己那不省心的弟弟,还成天在跟前晃悠。

根据明朝的规定,朱高炽已经被立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名分已经,那么,朱高煦就该滚去封地就藩,别在京城找存在感了。

可是,朱高煦可不愿意走。他积极地在朱棣面前蹦跶,还不断地增加护卫,陷害朱高炽的支持者。

朱棣或许是对朱高煦内心有愧,或许是想借朱高煦打压太子,对他这些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赶他走。

就连朱高炽的同母三弟朱高燧,也不老实。明明作为小儿子,皇位基本轮不上,偏要跟着二哥陷害大哥,也不知道图啥。

皇太子朱高炽,真是有苦说不出。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了5年。朱高炽的太子生涯,突然迎来新的转机。

当时是明朝初年,朱元璋虽然把蒙古人赶走了,可是却没能赶尽杀绝,蒙古人依然不时犯边,不断威胁着明朝的太平,朱元璋和朱棣,也在不断地北征。

朱棣登基之后,本来没打算自己亲自打仗,而是派了一个叫做丘福的将领,率领10万大军出征蒙古。

不料丘福不争气,轻敌冒进,打了个打败仗,自己也送了性命。

又惊又怒的朱棣,实在是信不过其他将领了,决定自己重操旧业,御驾亲征。

皇帝出征,自然要有人留下监国,处理政务,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

而这个人,只能是太子。

朱棣当然不会把多大的权力交给朱高炽,而是吩咐:大事依然报告他,小事太子自行处理。

但这对于朱高炽而言,也算是咸鱼翻身,终于拿到朝政大权了。

算算时间,从朱棣到北京做战前准备,到朱棣亲征归来,整整1年10个月,朱高炽真是过了一把大大的监国瘾。

更重要的是,朱棣在出征之前,除了留朱高炽在南京监国之外,还留了一个人在另一个大本营北京居守,处理北京的日常事务。

那个人,就是朱棣的宝贝孙子,朱高炽的大儿子,只有11岁的朱瞻基。

朱棣打算扶朱瞻基上位,也就意味着,朱高炽的太子地位,稳了。

03、步步惊心

朱棣打了个胜仗之后,先回到了北京,考察朱瞻基的居守工作。

当时朱瞻基才11岁,放在现在,小学都没毕业。就算是个天才儿童,也不可能真正处理什么国家大事。因此,他的工作,主要是由朱棣信赖的老臣夏原吉帮助处理的。

朱棣回来之后,表示对大孙子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夏原吉辅佐有功,赏钱财,赏鞍马, 下诏表彰。

远在南京的朱高炽一听,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个刷存在感的机会。夏原吉虽然在北京,可是夏原吉的母亲还留在南京啊。

于是朱高炽立刻派人去慰问了夏原吉的母亲,大致意思说:我儿子的工作做得好,离不开你儿子的辅导,你儿子的工作做得好,离不开你这个好母亲的教导啊。

这么一来,朱高炽不仅笼络了人心,也彰显了一把太子的权力地位。

更让朱高炽喜出望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朱棣就正式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了。

自古以来,太子尚在世,就册立皇太孙的案例,也没有几个。这表明,朱棣要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决心非常坚定。

同时也表明,除非朱高炽犯下诸如造反之类不可原谅的错误,否则,他的太子之位,是废不了的了。

然而,这不意味着,朱高炽的日子就好过了。

朱棣不打算换太子了,但他可没停止打压太子。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征,还带上了皇太孙朱瞻基。而朱高炽,则迎来了第二次监国机会。

朱高炽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就连生日都不敢过了,理由是:我爹在外面打仗,我怎么好意思接受你们的朝拜?

有高级将领被举报生事扰民,和尼姑私通,朱高炽表示:我知道了,但军中的事,还是让我爹回来处理。

外出办事的官员谎报灾情,残害百姓,朱高炽不予理睬:这人我爹派去的,等我爹回来再让他看看吧。

说白了,就是怕被朱棣抓住小辫子。

不过,朱高炽再小心,也耐不住朱棣就是想找茬,更别提,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弟弟。

朱棣得胜归来的时候,朱高炽派出使者前去迎接。朱棣接了贺表,没说什么,照常回北京去了。

可是过了一个月,朱棣突然想起了这件事,并且觉得,朱高炽派出的使者到得太晚,朱高炽写的贺表也不称心,真是岂有此理。

跟在朱棣身边的朱高煦,赶紧趁机进谗言,好好污蔑了一把朱高炽和他的属下。

被朱高煦撩起怒火的朱棣,当即下令,逮捕辅佐太子的官员,全部下狱。

这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二,杨士奇和杨溥。

杨士奇素来得朱棣信任,又会说话,在监狱里待了没多久就出来了。杨溥和其他几个官员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在监狱里关了整整10年,直到朱棣去世,朱高炽登基,才被释放出来。

东宫迎驾事件,是对朱高炽的一个重大的打击。

不过,此时的朱棣已经有了分寸,打击归打击,可没打算真的换太子。毕竟,朱高炽被废了,他的宝贝孙子朱瞻基也得跟着被废。

而且,朱高炽本人实在是过于小心谨慎,也挑不出什么大错来。

因此,惩罚完朱高炽身边的官员之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此后,朱棣经常精准打击朱高炽身边的人,对于朱高炽本人,倒没怎么着。

就是,第三次出征的时候,朱高炽监国的权力,比前两次都小了。

以及,朱棣开始在奇奇怪怪的地方挑朱高炽的小错误。

朱棣决心迁都北京之后,便把朱高炽召到了北京,同时下令“东宫缓行”。

朱高炽果然没走太快,用平时朱棣从南京到北京近乎2倍的时间,才走到北京,朱棣依然不满意,觉得他走得实在太快了,把他臭骂了一顿。

其实,这也不过是朱棣鸡蛋里边挑骨头罢了。

而且,朱棣对于朱高炽从南京带了20个厨子过来,也很有意见,怒气冲冲地把厨子赶走了,并勒令朱高炽开始减肥。

朱高炽一个大胖子,那段时间吃得真够寒碜的,别说饭不能多吃,就连想多喝一碗茶,都喝不到,理由是:朱棣不允许。

04、顺利登基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朱高炽当了整整20年的太子,最终熬到朱棣去世,自己顺利登基。

为什么朱棣这么不喜欢朱高炽,却没有废太子呢?我想,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 其一,朱高炽能力出众。

朱棣在位期间,忙于营建新首都北京,以及御驾亲征打蒙古,于是,朱高炽6次监国,时间最久的一次,长达3年10个月 ,最短的,也有4个月。

监国期间,虽然朱棣不断地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朱高炽实质上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反而展现除了优秀的处理朝政能力,在百官之中威望也很高,很多官员都站在他这边,在朱棣找茬的时候尽力保护他。

而且,朱棣也知道,自己太过折腾,劳民伤财,明朝接下来该休养生息了,而朱高炽,则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朱棣实在找不到废太子的理由。

  • 其二,朱瞻基给力。

朱棣对朱瞻基的宠爱,不必多说,而朱瞻基的成长,也让朱棣相当满意。

如果废了朱高炽,必然也要废了朱瞻基,没有太子被废而太孙保全的道理。因此,哪怕是为了大孙子顺利继位,朱棣看朱高炽再不顺眼,也得忍着。

  • 其三,朱高煦不争气。

朱高煦在夺嫡的过程中,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本质。比如说,他居然给自己的护卫取名叫“天策卫”,取自李世民“天策上将”的典故。

他或许是想展示说,自己像李世民一样,比长兄优秀,可是到了朱棣眼里,却变了味:你想当李世民,莫非我要做李渊?

朱高煦蠢事做多了,朱棣后来也受不了,强行赶他就藩去了,朱高炽没有了最后的威胁。

可以说,从朱瞻基被封为皇太孙开始,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就已经稳如泰山了。等到朱高煦被赶走,就更没有什么能真正威胁到他。

朱棣对他的多番挑剔和打压,更多的,是出于皇帝忌惮太子的本能,而不是真的想要废太子。

你觉得是不是呢?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何贪官反而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希特勒的经济困境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历史上项羽、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五位枭雄依名望成就如何排名?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