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
中文名: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

秦朝名人推荐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名老幼以示威慑。

那么长平之战始末如何?赵括在失败中又要负多少责任呢?

长平之战根源:必有一战

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其他的诸侯国已经是国力衰弱,无力与秦国对峙,唯一有一战之力的,只有赵国。

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秦、魏讨伐齐国并击破齐国,公元前279年,秦国派兵,多年来攻打楚国,最终终于攻破楚国国都郢都,此时战国七雄中能有军事力量与秦国一决高下的只有赵国。

[var1]

因此其他国家都把与秦国对峙的希望寄托在赵国上,而秦国要想完成一扫六合的版图必须首先除掉东进路上的赵国,公元前 270 年, 秦国曾经出兵征讨赵国,在赵国的国境周围滋扰。

但是最终兵败,被赵国连连重创重创,这说明秦赵之间的强弱是相对的,事实上,秦赵争强,是秦国在统一六合的大版图中最为棘手的,而关东各国,都把遏制秦国东进的希望寄托在赵国方面。

《战国策 秦策三》,说这个时期"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的事情。也就是说,秦赵之间必有决定生死的关键一战,双方都无路可退,不成功便成仁。

[var1]

上党: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其实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最终是关于韩国上党郡的争夺,当时韩国国力衰微,于是秦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打下了韩国土地野王,韩国在丢失了野王之后更加恐惧于秦国的实力。

况且,韩国领土上党郡十七座城池已经被切断了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因此韩国的王宫大臣们主张把上党郡拱手让给秦国以换来韩国的退兵,但是当时上党郡的太守在请示了上党百姓的意见之后发现赵国才是他们的民心所向,因此索性拱手把上党郡整整十七座城池送给了赵国。

上党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早有战国周公士子说过上党郡据险而守,易守难攻,况且秦国得到上党之后,可以据上党和太原南望,相当于大半个天下已经进了秦国的口袋。

[var1]

不出所料,这一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于是开始筹备消灭赵国,两年之后,秦国正式出兵攻打上党,当时的赵国不以为惧,由于上党民众纷纷舍家投奔赵国而去,赵国便在长平设兵迎接,于是秦军转移方向直扑长平,事态逐步扩大,四月,王龁向长平赵军发动进攻 ,这便是长平之战的开端。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原因

纵使赵括无能,赵国也不会让一个空有纸上经验的毛头小子去统领军队,因此纸上谈兵的论调虽然不可不信却也不可全信,而事实上,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也确实有其他原因。

1. 赵国的政治失败,反制秦国并无效果

其实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也并非束手待毙,而是采取了反制秦国的自保措施,只不过都收效甚微, 赵国当时为求自保曾经与其他国家联合抵抗秦国。

《战国策 秦策三》:"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就是在描述这样一件事。并且在道德制高点上高于秦国,在当时赵国才是夹在秦赵之间的小国更加倾向于的一方。

[var1]

但是道德上的制高点并不能弥补军事实力上的不足,这致使 赵国的朝廷也分立成两个派别,分别主张接受与不接受上党,但是最终赵王采信了以平原君为首的主张接受上党郡的意见,这才招来了秦国的大军。

如《史记·白起王剪列传》所述,平阳君赵豹一开始就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事实上,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对于赵国是否应该接收上党做出过论断,司马迁认为,上党虽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如果赵国接受了上党,必将引来秦国的报复,即使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决战,但是赵国的这一决定会提前引来这场战争,对于赵国极为不利,况且从结果看来,赵王和平原君的观点和举动间接导致了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白起坑杀!

到了近代,也有不少史学家和司马迁的观点一致,即使明明知道收了韩国太守送来的上党会招来刀兵之祸,但是赵王已然被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整整十七座城池所迷惑了双眼,早已顾不上思考这样做的后果。

[var1]

2.赵国的军事失败

赵括在军事指挥上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并非是一无是处,不过当时的亲王在知道了赵国指定了赵括作为将领之后,立即将原定的主将撤换为副将,指定了战无不胜的白起作为主将,并且对外严格封锁了消息,如此一来,一边是刚刚上战场的赵括,另一边是战无不胜老谋深算的白起,孰胜孰败已经一眼可知。

在另一方面,秦国的军队战斗力确实胜于赵国,在长途跋涉到达战场之后,老将白起首先下令坚守不出,韬光养晦,随后又假装失败退兵,赵括大喜,下令追击败军,但是白起的带兵经验确实丰富,在退败之时已经暗中埋一支伏兵寻找良机杀出,不仅配合大部队将赵军团团围住,又将他们一分为二。

[var1]

在围起赵军之后,白起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据说,当时的赵军兵营已经出现了攻击同伴而后分食其尸体的事件,对此赵括也无能为力,只能下令坚守,固守待援。赵军无以为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当时的赵军军营已经极度缺少粮草,说明, 赵国的盟国——齐国已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而楚国方面也不见有什么动静。齐、楚态度的转变, 大致有三个原因 :(1) 两国国君的更替;(2) 秦国的收买;(3) 秦国的武力威慑, 尤其是对楚国的威慑。

在战场上连连败退的情况下,赵国情急之下只能与秦国讲和,但是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在赵国派出重臣与秦国讲和之后,秦国根本不予理睬,而是直接扣押了讲和的使臣。也根本没有讲和的余地,这也在另一个侧面说明赵括统领的40万军队已经是凶多吉少。

[var1]

3.战局紧急,赵括临危受命

史学界一直乐于引用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来解释赵国在长平的失败, 即秦国的离间计使赵括取代廉颇成为赵军统帅, 而赵括只会" 纸上谈兵" 。韩非也说" 赵任马服之辩, 而有长平之祸" 。

实际上, 在当时的情况下, 赵括取代廉颇, 意味着只能靠战场上迅速决战求得生机的赵国, 将一位愿意出战的将领替换下了不愿出战的将领。因此赵括只能选择尽快与秦军决战以求得一线生机,但是偏偏白起避其锋芒不与赵括交战,又一步一步诱敌深入,年轻气盛的赵括自然不是对手。

[var1]

据此分析, 《史记》中秦国用离间计的说法值得质疑。赵军缺粮, 秦国大可不必急于决战, 坐等赵军自己溃散不更好么? 换一个角度看, 赵括只会" 纸上谈兵" 的话, 秦国又何必派出白起来指挥决战呢?

由此看来,当时的赵国在国力上虽然不弱于秦国,但是在政治外交上其实已经处处受制于人,而赵括其实也只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出战的将领,所接到的命令也只是尽快决战,只不过历史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替罪羊用以告诫后人而已,其实,长平之战已经必败无疑。

参考文献

1.《国家大地图集》

2.刘向 . 战国策

3.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8 卷

文/羽昕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闲山岛海战:日寇主力舰队被灭(《闲山岛海战》)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俄罗斯,不想再出卖子宫了 |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