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论语》遇上《春秋》,同样是经典,谁是治国辅政第一书?

当《论语》遇上《春秋》,同样是经典,谁是治国辅政第一书?

()
中文名:
当《论语》遇上《春秋》,同样是经典,谁是治国辅政第一书?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中国历史上,《论语》和《春秋》地位崇高,被列入儒家“四书五经”,是历代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典籍。 《论语》和《春秋》,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因其实用性,对历朝历代影响力极大。 [var1] 孔子像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

秦朝名人推荐

中国历史上,《论语》和《春秋》地位崇高,被列入儒家“四书五经”,是历代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典籍。

《论语》和《春秋》,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因其实用性,对历朝历代影响力极大。

[var1]

孔子像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度成为了标榜《论语》重要性的证明。在我国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提出以《春秋》为法宝,用孔子的思想作为辅政标准,这就是“春秋决狱”。

那么,《论语》和《春秋》到底谁才是治国理政的宝典呢?

[var1]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赵普说的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广为流传,相传,这句话出自宋朝宰相赵普之口。

赵普(922年-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北宋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配飨宋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var1]

赵普,宋朝著名政治家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南宋笔记小说《古今源流至论》记载:

“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意思是说,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的了。

据传,赵普曾对宋太宗说,我读书很少,只能读读《论语》。但这个《论语》我帮太祖定天下的时候,才用去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拿来帮陛下治天下。

还有一说,赵普死了,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看里面什么别的书也没有,就是一部《论语》而已。

[var1]

看起来,赵普读书确实不多,但是要说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则疑点很多:

第一,这样语出惊人的典故,假若属实的话,《宋史·赵普传》就理应提及,但《宋史·赵普传》对此,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第二,南宋大儒朱熹将把《论语》捧为“四书”之一,定为儒家必读的经典,要真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朱熹势必大肆宣扬,借此抬高《论语》的身价。然而查遍朱熹著作,从未见有相关记载。

由此可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多半不是赵普本人说的。

[var1]

宋代大儒朱熹

姑且赵普就算说了,他的意思也绝不仅仅是“只用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好天下”。《论语》虽然内容庞杂,但全书浑然一体,如何拆成一半,谁也不知道。

这句话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流传的说法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夸张。

[var1]

为什么会出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言论?

宋代,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文化昌盛,学院发达,有着朱熹、二程等一批颇负盛名的儒者。然而在宋代,没谁听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

经过考证,“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出炉,恰恰是在儒学地位极其低下的元代产生的。

[var1]

元代,起于骑射的蒙古人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有“九儒十丐”的说话。儒家士子感觉抬不起头来,就找各种机会洗刷自己。

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编了一句台词“半部论语治天下”,冷落的儒生们乍听之下十分欢喜,借机大肆宣扬,聊以自慰。

元代,虽然儒生政治地位低,但是他们垄断了私塾教师的地位。于是,儒生们通过民间教育渠道,想尽办法鼓吹《论语》,这句话因为好记又好听,朗朗上口,因而广泛传播。

[var1]

进入明代,以八股科举取士。《论语》是必考科目,关乎士子们仕途,《论语》地位更加扶摇直上。明、清士子们屡次引“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掌故。

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之下,大家对这句话也就深信不疑了。

[var1]

什么叫“春秋诀狱”?

经历了秦末汉初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潮,儒学在与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领域取得了统治权后,儒学开始向治国方略渗透。

[var1]

大儒董仲舒提出,除了汉朝官方明文的律法,儒家思想这一准绳可以作为案件审理的判断依据,他尤其注重从《春秋》、特别是他专研的《春秋公羊传》中挖掘“微言大义”,作为“判例法”,这就是所谓的“春秋决狱”。

董仲舒不但是思想家,还是实干家,他收录了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中挑选的232个典型案例,编著了一本案例教材,发给大汉百官学习使用。

[var1]

它有三个原则:

——“论心定罪”,就是考察犯罪动机,即使没有犯罪结果,动了心思也不行,这也有罪。原心定罪的结果是,腹诽心谤成了大罪,而杀人诛心成了常态。

——“亲亲得向首匿”,就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亲属犯罪,其他人应为之隐瞒,可以不向官府告发和出堂作证,官府不以此为罪;而亲属如果告发犯罪人,那么,这个亲属却是有罪的。

——“以礼入法”,就是在法律中掺杂进去“礼”,“德主刑辅”、“大德而小刑”。

依靠儒家思想的纲常来断狱,一方面有助于礼法的推行,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缺乏判案标准。

由于缺少法条上的条条框框,“春秋决狱”模糊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使得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也使得汉武帝朝堂上,赵禹、张汤等酷吏喧嚣尘上,肆意罗织罪名,陷害大臣。

[var1]

《论语》和《春秋》,哪个是治国辅政宝典?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var1]

《春秋》,是一部以鲁史为主体、兼记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242年间重要事件的编年体史书,遣词造句十分考究,敢于秉笔直书。相传由孔子编订,用“微言大义”达到赞、劝、惩等目的。战国以后,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解释《春秋》的经文,这就是后来的《春秋三传》。

[var1]

在中国古代,《论语》和《春秋》对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在南宋正式被定为儒家“十三经”。

《论语》侧重宣扬儒家思想和“礼义仁智信”的观念,更利于修身养性;《春秋》因记载史实,历史政治事件丰富,与政治配合较为密切。

无论是《论语》还是《春秋》,最高统治者都可以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都有重要作用。书中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具有穿越时空的普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var1]

治国理政、学习求知,都需要博览群书

其实,大到政治人物治国理政,小到每个普通人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都需要广泛的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很多政治家,其本身也是大学问家。

例如毛主席一生爱书,从革命时期行军打仗到新中国成立后去外地出差,毛主席都带着一大堆书。毛主席阅读广泛,除了报刊杂志和文史哲,对生产科技书籍也有涉猎。通过广泛阅读,从中鉴取历史兴亡之道,悟出自己的为政方略。

毛主席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成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var1]

结语

《春秋》《论语》都是有益之书,是中华文化瑰宝。

但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是修身、还是治国,不管是古代,还是在当代,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照搬,或一概拒绝都是十分有害的。

若想求知善读,好学乐学,就要读更多的书。不管是古代的政治家也好,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人,都需要博览全书,何况是治国理政呢?

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var1]

—全文完—

浏览

@任微言卿

主页,还有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转发、评论。青梅煮酒,以史会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闲山岛海战:日寇主力舰队被灭(《闲山岛海战》)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俄罗斯,不想再出卖子宫了 |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