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躲避灾难,折嗣伦率领全家逃到陕西西府县,根据谐音,改姓折为“佘”,从此隐居下来。虽说隐居,武功世家,艺业却不能荒废,佘家辈辈尽出豪杰。到了唐朝末年,佘家已成大户。老族长佘从阮有两个儿子,长子佘表字洪江,次子佘存字洪洲。这对亲兄弟武艺都很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为了躲避灾难,折嗣伦率领全家逃到陕西西府县,根据谐音,改姓折为“佘”,从此隐居下来。虽说隐居,武功世家,艺业却不能荒废,佘家辈辈尽出豪杰。到了唐朝末年,佘家已成大户。老族长佘从阮有两个儿子,长子佘表字洪江,次子佘存字洪洲。这对亲兄弟武艺都很高,性情却大不相同。
哥哥佘表重名利,轻是非,为了高官厚禄,竟然扶保了晋高祖石敬瑭。弟弟佘洪洲劝他说:“石敬瑭为了当儿皇帝,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这种卖国贼,岂能保他?”这本是金玉良言,佘表却当耳旁风,仍为石敬瑭卖命。又过了几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兴兵伐晋,委派扫北将军、火山王杨衮主持军务。杨衮英勇善战,曾屡次生擒佘表。
佘表为人狡诈,每次被擒之后,都答应共同抗辽。为了国家利益,杨衮便放了他。他一旦恢复自由,立刻反悔,并扬言借助辽兵攻打杨衮。杨衮帐下有位大军师,名叫呼延凤,他是杨衮的表弟,为人足智多谋。为了收服佘表,他向杨衮献计:“大帅,据我所知,佘表有个幼女,名叫佘赛花。她和您的七儿杨继业年龄相仿。您何不与他订为儿女亲家。有了这种情缘,佘表就不会再反了。”
[var1]
迫于当时的形势,杨衮应承下来。佘表再次被擒,呼延凤当场提媒,佘表满口应允。获得释放后,他却把三岁的女儿送给了胞弟佘洪洲。并说:“从今以后,赛花就是你的亲生了,绝不让她嫁给杨门。这是我的遗嘱,你必须执行!”说罢,单人独骑去辽国借兵,途中却被匪徒杀害。
在全套“杨家将”第一部《火山王杨衮》中,曾说佘赛花是佘表的女儿。此部《金刀杨令公》又说她是佘洪洲的女儿,读者看官必生疑问,这个疑问至此解开。再说佘洪洲。他手中大刀,英勇无敌。由于不愿扶保石敬瑭,便四海为家,浪迹天涯。有一年,他来到佘塘关,恰逢一伙江洋大盗关中作乱。
他们杀了守关总兵,烧了帅虎堂,虏夺民财,奸淫妇女,闹得佘塘关民不聊生,佘洪洲出于义愤,立马横刀,将大盗杀退。当时政局混乱,两三年换个朝代,各地官员都拥兵自立,谁也管不着谁。于是,佘塘关官民一致请愿:您姓佘,是老天爷给佘塘关派来的救星,千万别走了,就在这儿保护我们吧。我们给您重修帅虎堂。
佘洪洲也没地方去,就答应了。官民欢呼,有的出人,有的出钱,把烧毁的帅虎堂重新修建。说来凑巧,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出许多大缸,缸里装满窖银,也不知哪朝哪代留下的,足有二十多万两!当时人们迷信,都说这银子是佘洪洲带来的福气,便把佘洪洲视为神仙!有钱好办事,佘洪洲重建了帅虎堂,厚葬了前任总兵,自己当了佘塘关首领。又用那批窖银召募了一万青壮儿郎,经过训练,成为铁骑。
[var1]
从此,佘塘关固若金汤,佘洪洲在此定居,并将夫人、三个儿子,小侄女赛花一同接来。直到大宋朝立国,他才被加封为佘塘关元帅。“继业。”老元帅讲罢往事,叹了口气。“唉,我哥哥余表在世时,曾和你父亲对立了一辈子,又成了儿女亲家。当年,你父亲走南闯北,曾两次来过佘塘关,和我建立了交情却不知我是佘表的胞弟。”
“奈于当时的状况,我把赛花的事也一直瞒着他。天意难违,是夫妻捧打不散。你在关外射兔,于七星庙和赛花相逢,这是姻缘早定,否则,不会这么巧呀!”继业连连点头:“岳父大人,我父亲为我订下赛花的事,孩儿早就听说过。十几年没有信息,我以为早就完结了。那日七星庙相会,小姐报名佘赛花,我还愣了一阵子,以为同名同姓。谁知天底下有这样的巧事,赛花若是知道真情,她一定惊奇。”
“她三岁跟了我,不知身世。还是尊重她生父遗嘱,隐瞒到底吧,也可减免是非。”“遵命就是。”“明日大吉,我为你们举行婚礼。”“一切凭您作主。”边关诸将都跟杨继业相处很好,又都敬佩他的为人和武功。更何况老元帅嫁女,谁不真心祝贺?这场婚事办得十分热闹。
赛花是位巾帼英雄,夜入洞房,并不拿拿捏捏。只是含笑问道:“夫君,妾有一事不明,想和你当面求教。”继业笑道:“赛花,你我夫妻虽然相敬如宾,可也谈不上'求教’二字。有事请讲,只怕愚夫答不上来呀。”
[var1]
“这件事情你最熟悉了。记得我小时候,曾经见过公爹两次。他老人家性情豪爽,和蔼可亲。有一次,我正在演练刀法,被他老人家撞见,他老人家便滔滔不绝地称赞起来。我借此机会向他请教,老人家却说,如果学枪法,他能教我几招,若学刀法,他平平常常。当时我还信以为真。今日看来……夫君,老人家是不是有意哄我呀?”
“赛花,你怎么能这样讲话?既然进了我杨家门,就该相信我杨家人的品德。我父亲是你的尊长,他怎么会哄你呢?”姑娘把小嘴一撅:“哼,连你也哄我!”继业有点发傻:“这,这话怎讲?”“早先有个笑话,大猫教小猫学艺时,会什么教什么。等到教老虎学艺时,却留下了上树这一招。哼,你们爷俩都把我当成老虎啦!”
杨继业哈哈大笑:“我明白了。当年,我父亲曾说对刀法平平常常,而我恰恰使用紫金刀。你的意思是,我父亲对你留后手,而把刀法传我。这就叫'哄你’,对也不对?”“明白就好!”赛花不依不饶。“误会了,误会了。赛花,我父亲确实不谙刀法。他一生使枪,这是世人皆知的。至于我这口紫金刀,那还是很有来历呢。”
赛花给丈夫倒了一杯热茶:“夫君,月白风清,长夜寂静。我倒想听听这口紫金刀的来历。”“说来话长,还得从我父亲的那杆长枪谈起。我父亲少年时节,枪法极为平常……”“你又哄我,公爹的枪法不是纵横天下,英勇无敌吗?”“那是后来的事情。”
[var1]
继业喝了一口热茶,接着说道:“我祖父名叫杨会,唐僖宗在位时,曾任金斗潼关三省大帅。祖母呼延氏,也是武将世家出身。他们老夫妻只生我父一人,望子成龙的心情十分迫切。当时,我祖父杨会号称'天下第一刀’,他本想将刀法传授给我父亲。我父却说:'您是第一刀,我学得再好,也是第二刀。要当就当第一,不当第二!”
“为此,父亲决定学枪。他向神枪手夏书琪、花枪手夏书湮、白马银枪高思继学来六合枪,十七岁那年,便成为天下第一了。于是,找到'世间无敌手’李存孝争夺'无敌牌’。二马交锋,几乎被李存孝摔死!从此,父亲隐居火塘寨,准备再访名师。”“访到了吗?”赛花兴致盎然。“夏书琪、夏书湮、高思继都是当代绝伦枪手,他们教出的徒弟,谁还敢教?”
“那怎么办?”“老天不负有心人。太原府有个破落户,名叫刘琪。这个人的祖上很有根基。传到他这辈,由于吃喝嫖赌,家道败落了。刘珙的名声很坏,尽管他有文有武,可是谁也不用他,只落得替人挑水为生,终日劳碌,不得温饱。”赛花笑道:“莫非这个挑水的无赖,成了公爹的师父?”
“不然。刘碘命运多劫。有一次他挑着满满的两桶清水,疾走如飞。谁料扁担勾折了,后面的水桶落地,致使扁担头从后向前飞起。说来也是该着,扁担头恰恰落在一个行人的头 上,那行人当场身亡。身亡者又恰恰是太原府四品知府的亲外甥。这场大祸不小,刘珙几乎吓死。偏赶上我祖父从此路过,亲眼目睹了全过程。”
[var1]
“他安慰刘珙说,这是误伤,并非有意害命,我可以替你做证。刘珙千恩万谢,并说,自古来官官相护,万没想到原潼关三省大帅不偏向知府,而愿为一个挑水汉出力。我祖父告诉刘珙,天下只有一个公理,不论什么身分,都得按公理办事。后来,在我祖父的极力周旋下,罚了刘琪五百两银子,问了个充军罪,免于一死。”
“刘珙家贫,那五百两银子由我祖父代付,感动得刘珙热泪涕零。充军上路时,特向我祖父磕头辞行。我祖父又给他二百两银子路费,使刘琪更加感激。他说:大帅恩重如山,小民不敢称谢。这次充军发配,未必能回来了。为了报达大帅的恩情,愿将我家祖传之宝奉献您老人家,请您千万不能推辞。起初,我祖父以为是珠宝玉器,本想谢绝。后来见他拿出一本书,题名为《罗家枪谱》,不由大惊失色,忙问这本书的来由。”
赛花听得入神,问道;“夫君,那《罗家枪谱》是本什么书呀?”“唐初,名将罗成的枪法天下第一,很多武士要向他学枪。由于罗成天性孤独,一概拒绝。他有个爱妾名叫刘娇,专司罗家机密文件,那本《罗家枪谱》便由刘娇保管。后来,罗成战死淤泥河,刘娇便携带枪谱,回归娘家。”
“她哥哥刘成也是武林人物,知道这本枪谱价值连城,便严密收藏,定为传家之宝。挑水汉刘珙便是刘成的后代。为了报恩,他将这本书赠给我祖父。祖父心里明白:谁得到这本书,再能苦心钻研,谁就会成为天下第一枪。于是他又给了刘珙三千两银子,将枪谱买下。然后,按照枪谱的指示,传授我父亲枪法。”
[var1]
“父亲确实聪明,又有很深的基础。经过十余年,他把罗家枪加以演化,逐渐形成杨家枪,从而威名远震,成了当代豪杰。你想,我父亲毕生的心血都花在枪法上了,他对刀法平平常常,这是哄你呀?”“这……夫君,我还有一事不明。你们杨家枪名震天下,早被武林公认。那么,你为什么摒除祖业,弃枪学刀呢?”
“问得有理。”继业接着说道:“我已经告诉过你,那个挑水汉刘很有些根基,他本人又是文武双全。只因为不走正路,才破落下来。自从误伤人命以后,他便洗心革面,重振精神。充军期满后,还剩下两千两银子,他便以这些银子为本钱,与人合伙跑了几趟买卖。大概是时来运转吧,刘珙很快富足起来。他一面经商,一面将本族子侄聚集在太行山金顶寨,习文练武、招兵买马。在他的众多子侄中,有两个人胸怀大志,一个是他的亲侄儿刘知远,另一个是他的堂侄儿刘崇。”
“刘知远、刘崇,这两个名字好耳熟呀。”“尽人皆知,刘知远是后汉开国皇帝,刘崇先是晋阳侯,后来成了北汉创业天子!”“啊?”赛花十分惊异。“无赖挑水汉,一门二君王,谁敢相信呀!”“刘知远打天下时,我祖父已经故去了。父亲最重义气,在他看来,满身枪法,来自刘家,为了报恩,便扶保了刘知远。”
“谁料刘知远心胸狭窄,称帝之后,容不得他人。父亲只得找了个借口,辞去官职,回归火塘寨。到后来,北汉皇帝刘崇请他出山,老人家才当了北汉元帅。谁知碰上赵匡胤,二人才有那段'铜锤换玉带’的盟约。这些事情的经过,都是父亲临终时才对我讲述。”
“说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这与你使刀有什么关系?”赛花最爱刨根问底。“我父亲性情耿直,品德忠烈。他认为:杨家枪来自罗家枪,罗家枪谱又是北汉刘家所赠。既有'铜锤换玉带’的盟约,我就要扶保赵匡胤。将来,赵家必与北汉刘家有一场血战。用刘家给的枪法去杀刘家,有失忠义。所以,老人家做出决定,令我弃枪学刀,只能用刀斩汉将。不准用枪挑刘室!”
[var1]
“唉,公爹他老人家太忠厚了。”“这是我杨门家风。”“那么,你的刀法是祖父传授吗?”“说来,这又是一件巧事。”“怎么巧事都被你家赶上了?”“夫人休要取笑,先听我讲一段故事。早在春秋战国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最爱千里马。他曾派出许多人四处寻找,怎奈三年不得。”
“后来,有一个叫太康的人主动请战,愿为大王寻马。大王便给了他三千两银子,限期一年寻到。太康离京不远,发现几个百姓正在分食马肉,并用马骨架起火堆,火堆上热着米酒。太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紧跑几步,抓出一块烧焦的马骨,大哭起来。众人不解,询问因由。”
“太康泣道:这是一匹千里马,世上难得,可惜它死了。我愿出白银千两,买回这块马骨。众人惊异:一块马骨价值千金,一匹千里马,肯定价值连城了!这件事被楚王得知,不由心头大怒。太康却说:大王千金买马骨之事,用不了多久,势必海内流传。凡获千里马者,争名逐利,谁不向大王竟献?一年之内,不得千里马,臣愿将人头奉上,果然,只过去半年,楚王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这个典故我也听说过。它与你练习刀法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祖父杨会得到一部《罗家枪谱》,就赏给刘珙三千两银子。这好比千金买马骨,很快流传开了。于是,往我杨家送各种兵器谱的人源源不断,闹得我祖父几乎无法招架。这些兵器谱真真假假,既有汉唐善本,又有后人伪造。人家送来了,又不能拒收。直到祖父逝世前,破书烂本收了一屋子,把我家资财耗费了大半。祖父逝世后,这个举动才算停止。我祖母曾对我说:你爷爷要是再活几年,咱家就得要饭了!”
[var1]
赛花笑了起来:“后来又怎么样了?”“祖母娘家复姓呼延,她逝世时,娘家侄儿、我的表叔呼延寿亭带着儿子呼延赞前来吊孝。表叔也是一位武将,外号人称大刀手。丧事过去,我父亲把'弃枪学刀’的打算告诉了表叔,并请表叔教我刀法。”“我这才明白,你的刀法是表叔教的。”
“不然。表叔对我父亲说:我这口刀,稀松平常,十战九败,把孩子交给我,那就全耽误了。就连我自己的儿子呼延赞,都改成使鞭了。继业若想学刀,我可以给他介绍一个人。这人是个老道,出家在太行山鹅头峰三义观,道号尘缘,本名关大烈。据说,他是三国名将汉寿亭侯关夫子的后代,真伪无人考证。”
“不过,尘缘仙师品德高尚,刀法出奇。他和我是结盟兄弟,情深如海。有一次饮酒微醉,他将密藏的《关家刀谱》展示给我看,并说,按谱练刀,可天下无敌。当时,我想把呼延赞给他当徒弟,道长认为:呼延赞天资不高,因而拒绝。继业的天资比赞儿高出十倍,他若能拜在尘缘道长的门下,我敢保前途无限!”
“那么,你当了小老道?”赛花明知故问。“哈哈,学艺未必都出家呀。我若当了小老道,就娶不成媳妇了!”继业笑了起来。赛花粉面娇红:“竟瞎说,快接着往下讲吧!”“我父亲很高兴,为了表示敬重,他亲自领着我,在呼延表叔的陪同下,来到鹅头峰三义观。尘缘道长虽然不认识我们,却也知道杨家的名声。”
[var1]
“经过几天考查,他同意收我为徒。拜师会上,道长多喝了几杯素酒,上了年纪的人,酒多话就多,于是,他滔滔不绝地吹开了《关家刀谱》。说什么这册刀谱是海内孤本,除了关家嫡系后代,再无处寻觅。当时,我表叔呼延寿亭也喝多了,他对道长说:《关家刀谱》虽然罕见,未必就是孤本。”
“他们老杨家收藏着一屋子兵器谱呢,说不定有新的发现。道长争强好胜,当时就要我父亲领他去查阅。我父亲无奈,只得领着他们回归火塘寨。尘缘道长独具慧眼,他在那堆兵器谱中,果然有了新的发现。”赛花听得入神:“莫非发现了第二册《关家刀谱》吗?”
“不是。那堆兵器谱中,有两册真本。一册是春秋时节赵国元帅廉颇留下的《廉家刀谱》;另一册是东汉名将马武留下的《马家刀谱》。尘缘道长发现了这两册刀谱,又激动、又惭愧。他这才对我父亲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不能把话说绝。我关家只有一册刀谱,你杨家却有两册。我有这一册便时常玄耀,你有两册却从不自夸。看来,你杨家为人胜我关家!”
赛花笑道:“这位尘缘很知好歹。”“我父亲忙说:这多亏道长慧眼识珠,否则,两册宝卷埋在土中了。尘缘道长很高兴,他又对我父亲说:三册刀谱,各有所长,我准备将廉,马、关三家归一统,绘制出一册新书,并命名《杨家刀谱》。”赛花称赞:“好办法!”
[var1]
继业摇头:“不行,不行。我父亲认为;那廉、马刀谱虽是杨家收藏,却是尘缘发现,杨家岂能无功受禄?除此而外,我杨家以大枪著称武林,继业学刀,是万般无奈的事情。他的后代儿孙,还要恢复杨家枪法。为此,那册新书绝不能冠以'杨家’二字,干脆,就叫它《金刀谱》吧。”
赛花点头:“也对,你们杨家枪早已经定形了,将来,你的儿子……”“哈哈哈,应该说咱俩的儿子!”“去你的!”赛花脸蛋一红。“哼,想得还挺长远呢!”“我父亲态度诚恳,令尘缘道长十分感动。他潜心研制出《金刀谱》,并认真传授于我。学刀五年,我总算不辱父命。”
“出师的时候,道长将镇庙之宝--紫金刀赠我使用。并说:这口大刀净重八十二斤,乃魏文帝曹丕所制。虽不能切金断玉,却也能立刃吹毛。凭着这口刀,再加上你的品德、武艺、兵法,足可以成名于天下!只要切记我一句话:你的天性过于诚实了,害人之心当然不会有,防人之心千万不可无。”
“这……”赛花忧虑起来。“尘缘道长的眼光不会错,可是,可是防备谁呢?”“哈哈哈,师父说说而已。天地之间,哪有那么多坏人?再者,凭我手中刀……”这时,外屋有人说话了。她是赛花的乳母,在佘家有点地位,说话也不用客气:“姑娘、姑爷,人家小两口入洞房都亲亲热热,你们小两口怎么刀啊、枪啊,说起来没头呀?鸡都快叫了,有话明天再唠吧!”
[var1]
继业、赛花偷偷一笑,只得熄灯上床。良辰美景,不必细表。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眨眼之间就是一年。杨继业虽然只是区区守备,由于他韬略过人,刀法出众,同时又是老元帅佘洪洲的女婿,无形之中成了佘塘关的首领。在他的治理下,佘塘关经济富足,人心平定。全关上下无不称赞他的功德。
在一片喝彩声中,小姐佘赛花最会凑趣,头一胎就为继业生了两个儿子。这对双胞兄弟虎头虎脑,十分着人喜爱。乐得个佘洪洲谢天谢地。在两个孩子满月时,摆下酒席,大宴宾朋。酒酣人将醉,城门官风风火火跑进帅虎堂。抱腕禀手、声音发颤:“元帅,圣旨到!”
“啊!”在座诸人,酒劲都吓醒了。皇帝圣旨不是轻易下的,尤其在塞外边北的佘塘关,大宋立国以来,只下过一道“封官旨”。今日下旨莫非朝中出了大事?佘老元帅急忙令人撤去残席,自己更换官服,率领诸将,出城接旨。只见奉旨钦差年龄不大,也就三十来岁。从服饰看来,非同小可。头戴三山冠,迎门镶美玉。身穿杏黄袍,腰系玉带。根据章法,能穿这套衣服的,起码是位王爷。
佘洪洲心想:朝中的三位王爷我都有耳闻。头一位是柴王,后周天子遗孤,据说年龄甚小,被皇上贬到云南去了。第二位是东平王高怀德,当今皇上的老妹夫,据说有四十多岁。看来,眼前这位王爷三十来岁,肯定不是小柴王,也不是老高王。那么,他一定是郑王了。郑子明被斩以后,郑印承袭汝南王,据说年纪轻轻,为人正义。
[var1]
他来干什么呢?此时无暇多想,上前拜见;“臣佘洪洲接驾来迟,请郑王千岁恕罪 。”佘洪洲的年龄不小了,社会经验也很丰富。按理说,当朝的三位王爷他都没见过,本不应冒冒失失地口称“郑王”。这里有个原因,第一,为两个外孙子办满月,老元帅的酒喝多了,此时还有点朦眬眬;第二,奉旨钦差来得太突然,老元帅精神紧张,顾不得深思,“郑王”二字便脱口而出。说完了才觉得后悔:他若不是郑王,这场见面礼就太尴尬了!
钦差一愣,先是紧皱眉头,后是略带喜色,微笑说道:“佘元帅,进城听旨。”“遵命。”佘洪洲忐忑不安,将钦差领得帅虎堂。命人摆下香案,跪候圣旨。钦差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立国以来,天下太平,黎民安乐。唯边关诸将百般辛苦,功昭日月。今特委襄理王赵光义为钦差大臣,代朕巡视边关,犒赏诸将。望诸将忠于职守,不忘皇恩。钦此!”
这道圣旨平平常常,是传给各关将领的,只含慰劳的意思,并不很重要。可是佘老元帅听罢,却浑身发抖,汗流浃背。心说:糟了,这位钦差是襄理王,我却喊他“郑王”。王爷的封诰是随便错叫的吗?说小了,是不够敬重,说大了,是有失国体。看来,罪名担定了。想到此处,他跪着不起:“王爷千岁,恕臣罪该万死,将王爷封诰呼错……”
“请起,请起,不知者不怪。”襄理王赵光义态度随和。“哈哈哈,佘元帅,借你这句吉言,不但没罪,将来还兴许有功呢!”一句话,闹得佘洪洲莫名其妙。看官会说:不但佘洪洲莫名其妙,我们也莫名其妙了。书中交代: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弟兄三人,赵匡胤居长二弟赵匡义、三弟赵匡美;另外还有个小妹赵美容,嫁给了当代著名武将高怀德。
[var1]
赵家祖籍涿州,世代行伍。据说,早在五代十国初年,天下混战,国无宁日。他们的父亲赵弘殷投军从戎,一去两年,音讯绝无。为避兵火之灾,母亲杜氏领着十岁的长子赵匡胤,抱着刚过周岁的次子赵匡义,千里寻夫,风尘仆仆。那时,三子赵匡美和姑娘赵美容尚未降生。母子三人从涿州走进陕西,乞讨于华山脚下。当时,逃难的百姓很多,人人叫苦连天埋怨乱世,盼望真主平息天下。
华山脚下有座大庙,称做“棋盘观”。庙主自称“棋盘道人”,本名陈抟。山民称他“陈抟老祖”。这位“老祖”很爱行善,他把庙中的杂粮一锅煮,开了个大粥棚,施舍逃难的灾民。当杜氏夫人领着两个儿子讨粥时,“老祖”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谁说人间无真主?一母所生两条龙!”
不言而喻,这“两条龙”自然暗示两代帝王。上述传说肯定是杜撰的。来源何处,无法查考。估计有两种可能,第一,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赵家的亲信,他为主子夺取江山而制造舆论。第二,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也许是赵匡义的谋士。因为赵匡胤登基数年,尚无太子。很多有权有势的显贵,都在觊觎着皇位。赵匡义编造这段故事,可以顺理成章地“以弟继兄”。
如果有人反对,可用“天意”搪塞。总之一句话,不管来源出自何处,“一母所生两条龙”之说,在当时流传甚广。历代帝王最注重皇位,时刻防备他人篡夺。且不说昏君,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英主,为了皇位,也曾有过斩杀手足的“玄武门之变”。赵匡胤当然不会例外。
[var1]
他对“两条龙”忌讳颇深,登基之初,虽未开杀戒,却传下圣旨:二弟改名赵光义,三弟改名赵光美,不准和自己同用一个“匡”字。表面上这叫“避圣讳”,内心想破坏两个胞弟的“风水”。除此而外,按皇家制度,光义、光美本该加封为亲王,地位在诸王之上。而赵匡胤却假装糊涂,迟迟不封。
直到大臣上疏、皇太后过问,他才万般无奈,加封二弟光义为襄理王、三弟光美为赞理王。封建社会,王与王之间区别很大,字数越少的王爵,地位就越高。比如西海平王、靖东怀王,俗称“三字王”,多加封给外番,只是个荣誉称号,并无实权。再就是朝中的东平王、汝南王,俗称“二字王”,既是皇亲,功劳又很大,地位高于“三字王”。
再往上是“一字王”,地位最高。如秦末项羽称“楚王”、西汉刘邦称“汉王”、三国曹操称“魏王”、先唐李世民称“秦王”,这些人后来都当了皇帝。“一字王”人数极少,权势显赫,俗称“一字并肩王”,可与皇帝平起平坐。北宋初年,只有二字王,并无一字王。光义、光美也没有“一字王”的奢望。可是差头就出在这个封号上了。
且说封王完毕,百官祝贺。赞理王赵光美回到王府,心中也很高兴。傍晚时节,襄理王赵光义过府拜访,神色十分暗淡。光美心中不解:“二哥,你我终于被封为王,应该庆幸,我看你神色似乎不悦呀。”“三弟,这个王爵真值得高兴吗?”“啊?不知此话怎讲?”“嘿嘿,咱大哥当了皇上,早就忘了手足之情。他跟咱们哥俩也动心眼呀。”
[var1]
“我更糊涂了,请二哥明示。”“封咱们二字王,咱不挑他的理。可称号怎么解释?从字面来讲,我是襄理,你是赞理。襄者,协助的意思;赞者,帮助的意思。好,谁也不是正式王爷。玩这套把戏,只能骗三岁孩子,满朝文武,都在暗中议论。三弟呀,咱这种王爷,当着有什么意思?”
赵光美的心计不如二哥,脾气却比二哥暴躁。他一拍桌子:“哼!原来如此呀。明天早朝我去问他,看他怎么答对。嘿嘿,不封个正牌王爷,咱不保他了!”“三弟,忍了吧。郑子明怎么样?论武艺、论军功、论交情、论身份,都比咱不低,还不是说斩就斩,更何况你我?”“咱是他亲兄弟呀!
“你读书太少,凡是当皇上的人,从不讲亲情。历史上斩杀父兄的皇上太多了!”“这…… 这口气怎么咽?也罢,我干脆辞去什么赞理王,当个平民百姓吧。”“更为不妥。那样一来,他便知道你闹义气,兴许对你下狠手呢。”“你,你说怎么办?”赵光美方寸已乱。
赵光义年龄虽轻,却城府很深。他放低声音:“三弟,世上有个'两条龙’的传说,你一定早有耳闻吧?”赵光美吓出一身冷汗:“二,二哥,你,你想贪图社稷吗?”“父传子,家天下。大哥若有太子,咱们不争不夺。可惜大哥并无宗桃,赵家的江山不归你我,还能让给别人吗?”
[var1]
“嗐,你怎么把我也搅了进去!”赵光美比二哥诚实一点,这么大的事,他有点害怕。赵光义微微一笑:“大哥对咱们不仁,咱就对他不义。什么'两条龙’,应该是'三条龙’!江山社稷,咱哥三轮流坐。老三,现在得忍耐,等时机成熟,我先当皇上,你就是一字并肩王。我死以后,社稷就是你的!”
“可,可是,咱那贺氏皇嫂正在身怀有孕,她如果生下太子……”“先不管那些,事在人为,你我弟兄得做些准备。”“准备什么?”“要做的事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人心。将来称帝时,文武大臣首先得拥护咱们。另外,还得掌握几员良将。我在京中明查暗访,发现康平公主的义子潘仁美很有将才……”
“二,二哥,看来,你早有这个心眼了。”赵光义有些尴尬:“哪,哪能这么说呢。我,我是封王之后,才有点想法。”其实,赵光义雄心很大,他对皇位垂涎已久,只是人单势孤,难成大业。他这才拉拢三弟,共图江山。至于什么“三条龙”,完全是手段,以此求得三弟的支持。
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了,赵光美被“三条龙”弄得懵头转向:“二哥,你要我做些什么?"“京都的人才,我联络得差不多了。这批人交给你,你可要巩固守成。”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名单,交给了三王。三王疑惑:“二哥,你……”“当今皇上雄才大略。他在治理京师的同时,又不忘边陲。昨天傍晚,他传我入宫,让我代表皇家去边陲慰劳将士。机会难得,我打算表面上替他劳军,暗地里为我们选拔嫡系。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归在你我的名下。三弟,这件事十分机密,你切莫外传。”
[var1]
“我懂,我懂。”三王连连应承。赵光义对于巡边热情很高,他主动进宫请示:“陛下,不知要臣几时动身?”“只要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启程。”赵匡胤犹豫片刻,“二弟,有件事情,朕委托你去办。在佘塘关中有个六品守备名叫杨继业,他的父亲叫杨衮,当年和朕有过'铜锤换玉带’之盟。你这次在佘塘关见到杨继业,把朕那条玉带讨回来,哼,省得他拿着鸡毛当令箭!”
“遵旨。”赵光义也犹豫了片刻,“陛下,关于'铜锤换玉带’的盟约,很多人都知道。您若…… 您惹毁约,怕,怕……”“怕什么?当年盟约,我冲的是杨衮。杨衮是虎父,杨继业却是犬子!”“是……陛下,恕臣斗胆,陛下并没有见过杨继业,这一定论由何而来?”
“不必多问。”赵匡胤的消息来源于京娘,由于他对京娘有那种特殊的情谊,无形之中,便对杨继业产生了反感。当皇帝的偏听“老情人”打小报告,终究摆不上台面,为此,赵匡胤不愿多说。“臣,照办就是。”赵光义心说:好,我得重点考虑一下杨继业,看他有没有真本领。若有真本领,你把他摒弃了,我正好拉拢,用他成为我的嫡系大将。
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摆不上台面。就这样,赵光义离开京都,别的地方不去,头一站直达佘塘关。由于他年龄较轻,又是新任不久的王爷,帘外官员对他不熟。佘老元帅酒后失言,称他为“郑王”。赵光义先是不满,后来又十分高兴。为什么?原来这“襄理王”的封诰暗含“协助”之意,不算正牌货。可是佘老元帅称他“郑王”,郑、正同音,歪打正着,赵光义觉得这是个喜兆。
出京头一站就当了“正王”,肯定此行不虚。所以,他才说了一句:“借你吉言,将来兴许有功呢。”这段暗笔铺垫完毕,下面还得书归正传。却说老元帅佘洪洲虽然莫名其妙,他也不敢多问。只是含笑说道:“王爷千岁,不知有何吩咐,请您示下。”“佘元帅,本王初临佘塘关,第一个印象嘛,嘿嘿,你这佘塘关军纪不严呀!”“啊?”佘洪洲面如土色!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