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这一年,赵国出兵,进攻小国卫国。卫国的历史很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但遗憾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了。在强大的赵国面前,卫国根本就不是对手。 不过好在,作为小国的卫国,也有自己的生存办法。早在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从勾践复国称霸,来看当时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性
[var1]
这一年,赵国出兵,进攻小国卫国。卫国的历史很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但遗憾的是,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已经衰落了。在强大的赵国面前,卫国根本就不是对手。
不过好在,作为小国的卫国,也有自己的生存办法。早在历史刚刚进入战国时期的时候,卫国就倒向了战国七雄的那个魏国,认魏国做了大哥。而在战国初期,魏国因为率先变法,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战胜魏国。
[var1]
有这样一位霸主级的大哥罩着,小弟卫国之前的日子,倒是也能勉强过得去。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作为顶尖大国的赵国,却选择了对卫国出手。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因为三家分晋那件事,导致韩赵魏三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一直都是最亲密的盟友。三晋联盟,基本上可以做到包打天下。
这样一来,魏国面对的问题就很尴尬了:作为一个带头大哥,到底是要保护自己的小弟,和赵国撕破脸?还是为了保住盟友,放弃卫国这个小弟呢?
当时魏国高层到底是怎么讨论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在这之后,魏国直接出兵,帮助自己的小弟撑场子,而且直接和赵国开战了。
[var1]
在强大的魏国面前,即便是赵国,也会觉得压力山大。所以最后,双方在今天的河南省清丰县一带打了一仗。结果不出所料,赵国大败而回,魏国也算是成功替自己的小弟撑了场子。
放在战国时代,魏国和赵国的这场战争,规模其实并不算大。至少和后来那几场著名的大战相比,不管是参战人数还是规模,这场魏国和赵国的战争,都被压制在了很低的水平。
但同时,如果从整个战国历史的大背景来看,这场战争的影响,却可能比那几场著名的大战,来的更加深远。
因为这场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原本亲密无间的三晋同盟,彻底破裂了。而魏国和赵国之间,也从原本的盟友关系,逐渐转变为敌对关系。
[var1]
对于魏国当时的这个选择,后世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普遍持鄙视态度。因为在此之前,韩赵魏三国同盟,实力极为强大,几乎可以压制其他所有大国。而在这个联盟当中,魏国因为国力比较强,又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就在这场战争发生几年之前,魏国刚刚在河西地区,用五万新兵,击溃了秦国五十万大军。那一战,不但打掉了秦国的大部分精锐,同时也震动了整个天下。所以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当时的魏国,应该坚决魏国三晋同盟,和韩赵两国搞好关系,然后一门心思去灭了秦国再说。
一旦魏国彻底吞并了秦国,占据了整个关中地区。那么接下来,魏国的国力将会再次飙涨,甚至比当年的晋国更猛。而且,灭了秦国,占据了整个关中之后,魏国就有了更多的战争资源,容错率也会更高。
这样一来,魏国将来就会很有可能横扫天下,最后统一整个中原了。
但是这一切,随着魏国主动和赵国撕破脸,都彻底成了泡影。之后的魏国,不得不面对四面迎敌的局面,强大的国力也被渐渐耗尽,最终逐渐衰落。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魏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记昏招!
而使出这记昏招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保护卫国这么一个小弟。不得不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们暂且不讨论。在讨论魏国决断对错之前,我们可以先来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当时魏国会主动选择和赵国撕破脸,自己主动破坏三晋联盟吗?
难道说,这真的是战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记昏招?真的是因为当时在位的魏武侯,太过昏庸无能,目光短浅,所以才会做出这种蠢事吗?
如果当时魏武侯选择放弃卫国,继续和赵国结盟,维持三晋联盟的存在。后来的魏国,到底又有几成把握,能够彻底灭掉秦国呢?
[var1]
想要说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简单来捋一下,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历史。
早在这场大战七十年之前,当时还是春秋末期,晋国还存在。那一年,晋国内部最强的四大家族,发生了混战。先是最强的智家,带着韩魏两家,一起围攻赵家。然后,赵家私底下联系了韩魏两家,最终成功反杀了智家。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以后,晋国高层权力,基本上被韩赵魏三家彻底瓜分,包括智家在内的其他所有大家族,全部出局。然后,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韩赵魏三家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最后,三家干脆就联手瓜分了晋国。
[var1]
这就是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瓜分过程,其实大概持续了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因为在瓜分的过程当中,三家也需要不断扯皮,不断交换各自的领土。
在昔日晋国强盛的时代,封给这些大家族的领土,往往是极为散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三家既然要彻底瓜分晋国,彻底独立,那自然要让自己的领土尽量抱团。而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扯皮之后,最终,魏家分到了陕西、山西、河南交界的地区。虽然地盘依然还是有些散乱,但至少有一个统治核心了。
[var1]
而接下来,当魏家解决了地盘问题之后,就开始大力招揽各地的人才了。当时魏家掌权的,是魏武侯的父亲,魏斯。在魏斯的带领下,魏家迅速吸引整个中原的人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叫李悝的人,来到了魏国,后来又帮魏国迅速完成了变法,革新了社会体制。
因为成功变法,所以,魏国在还没正式开国之前,就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且,当时魏家内部的体制,非常先进,远比其他老牌诸侯国更强。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公元前403年,魏家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去周王室撒泼打滚,最后终于逼得周天子给了他们正式的册封。
[var1]
打这开始,韩赵魏三国,也就算是正式开国了。
因为有着之前的那段历史,刚刚开国的韩赵魏三国,可谓是同气连枝。接下来,三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三晋联盟,整体实力比之当年的晋国,还要更胜一筹。
同样还是这个时代,其他几个大国,处境则都相对一般。齐国那边,国内的田氏家族把持了大权,正在忙着篡位,根本没空管外边的事情,之前还被三晋联盟暴打了一顿,根本不敢吱声。秦国那边,正在闹四代乱政,旧贵族和国君之间,相互争权,弄得高层常年不稳定,国力也是在一直稳步衰退。
[var1]
南方的楚国,情况稍好一些。但是之前在春秋后期的时候,楚国曾经差点被吴国灭国,后来一直在养伤。此时的楚国,虽然养伤养的差不多了,但整体国力的强度,依然存疑。在春秋时期,楚国全盛的时候,面对晋国尚且被压制。如今楚国国力早已不复当年,三晋联盟又比当年的晋国更强。这样一来,楚国在正面战场上,自然就只能被三晋联盟压制了。
三晋开国之后,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除了和楚国打了一场大仗,最终大胜而回之外,基本上没怎么动武。这主要是因为,三晋刚刚开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整顿内政。而魏国这边,除了要忙改革之类的事情之外,之前还占领了中山国,此时正在忙着消化中山国。另外,当时魏国还开始训练新式军队,组建职业军队。
[var1]
这些事情,都是千头万绪,实在是很麻烦。
所以,之后的几年里,魏国基本上很少对外主动出击。而几年之后,到了公元前396年,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斯,终于去世了。而魏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魏击顺利登基,这就是魏武侯。
从魏国高层的角度来说,这次换国君,其实并没有引发任何动荡。一方面,魏武侯作为一个新的国君,之前经历过系统的继承人培养,绝对算是一个合格的国君。魏武侯很小的时候,他爹就给他找来了一堆名师,围着圈教育他。
[var1]
等到他长大一些之后,魏文侯又给了他足够的历练机会。包括之前魏国吞并中山过,就是魏武侯去负责的。而中山国被吞并之后,魏武侯又被直接任命为中山君,负责彻底消化中山国。
这样的魏武侯,可谓是文武双全。不管是在学问上,还是在行军打仗方面,都非常出色。有这样一位新国君接班,对魏国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另外,魏文侯去世之前,还给魏武侯留下了一套超强的班底。既有李悝这种顶级名相,也有西门豹这种治国大才,更有吴起这种不败军神。当时的魏国,可谓是人才济济,让其他国家眼馋的很。只要魏武侯能够善用这些人才,魏国的扩张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var1]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在魏武侯上位之后不到一年,那位名相李悝就去世了。因为李悝的死,导致魏国高层有些工作,必须得交接一下。魏武侯本人又是一个刚刚上位的新君,很多工作还不熟悉。所以接下来的两年里,魏国高层一直在熟悉业务。
如此,等到两年之后,魏武侯彻底熟悉了朝政之后,这个时候的魏国,就开始发力了。
有了之前魏文侯时代留下的家底,此时的魏国,兵强马壮,制度先进,同时又有韩国和赵国这么两个强力盟友。这个时候的魏国,要是还不扩张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所以,从公元前393年开始,接下来的七年当中,魏国开始对外持续扩张。而且,扩张的手段非常粗暴,基本上不需要用任何谋略,直接凭借强大的国力碾压过去就可以了。
[var1]
公元前393年,魏国首先开战,便是两线开战。这一年,魏国同时进攻秦国和郑国。这一年之后,魏国不但打到了郑国家门口,遏制住了郑国的要害,同时还击败了秦国。
公元前391年,在和秦郑两国的战事结束之后,魏国又主动牵头,和韩赵两国结盟,一起打楚国。在三晋联盟的打击下,楚国很快就节节败退。最终,楚国丢掉了在河南地区的大部分地盘。包括军事重镇大梁,也就是后来的开封,都被魏国给夺走了。
[var1]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后来的魏国,便是以大梁为首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大梁其实是楚国的地盘。正是因为魏武侯的进攻,大梁才成了魏国的地盘。而到了魏武侯儿子在位期间,魏国才正式迁都大梁。
因为楚国被暴打,在一旁观战的齐秦两大强国,此时也坐不住了。他们也不愿意看到,楚国就这样打趴下。所以接下来,当楚国主动联系他们,希望他们出兵的时候,秦国直接出兵,进攻三晋联盟当中最弱的韩国,齐国也开始从背后牵制三晋。
[var1]
这样一来,齐秦楚三大强国,等于是暂时结成了同盟。上一次这种局面出现的时候,还是春秋中期楚庄王在位期间。那一次,楚国直接成了霸主。可是这一次,楚国却只能勉强自保而已。
当时的三晋联盟有多强,由此可见一斑了。
此后的两年里,三晋联盟同时被齐秦楚三大强国针对,扩张的脚步算是暂时被止住了。但同时,魏国却越战越勇,国内对外扩张的情绪非常高涨。于是,两年多以后,当秦国再度来袭的时候,魏国打了一场极为精彩的防守反击。
[var1]
那一年,魏国以吴起为主帅,用五万魏武卒新兵,正面击溃了秦国五十万大军!此战之后,秦国整体战力,瞬间被打掉了一大截。原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也被魏国彻底占领。
这就是历史上的阴晋之战。
这场大战,彻底震惊了整个天下。因为在这之前,不管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打得多惨烈,这种情况却从来没出现过。在以往的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某个强国出动几十万大军,最后被另一个国家,用几万人给正面击溃了!
[var1]
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天下都瞬间哗然,所有人都开始重新评估魏国的战斗力。甚至很多人都开始怀疑,有这样的魏国在,三晋联盟会不会同时击败齐秦楚三大强国,最后统一天下!
那可是当年晋国鼎盛时期,都没做到的事情。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魏武侯却做出了那个被后世很多人鄙夷的决定。在这之后,魏武侯就选择停止进攻秦国,转过头就和韩魏两国翻脸了。而魏武侯的这个决定,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魏国的国运。
[var1]
从魏国的角度来看,魏武侯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很蠢?
别着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转换一下视角。看看同时代其他几个主要国家,当时都是什么情况。
首先是秦国。
作为一个老牌强国,秦国在春秋时期,曾经强极一时。但是到了春秋后期,因为晋国一直压在秦国东边,让秦国始终无法东出。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内部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
简单来说,因为秦国无法扩张了,所以秦国的那些贵族,再想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只能更多的去压榨百姓,或者和国君争权。这样一来,秦国的内斗就开始变得严重,国力自然就持续下降了。
[var1]
而在春秋战国交替的这段时间,这种矛盾,终于彻底爆发。当时秦国甚至出现了大臣联手逼死国君的事情,这事在历史上,叫做‘四代乱政’。整整四代人近六十年的时间,秦国高层一直内乱,国力更是暴跌。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魏国和秦国交战的时候,能够轻易击溃秦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当时的秦国士兵,被上面的贵族压榨的太狠了,贵族和国君又在内斗。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要是还能打赢魏国,那才是怪事呢!
[var1]
照理来说,秦国越弱,魏国想要吞并魏国,自然也就越容易。此时对于魏国而言,其实是一个吞并秦国的天赐良机。
但问题是,如果魏国接下来继续打秦国,真的就能吞并整个秦国,继而变得更强吗?
恐怕未必!
因为当时在秦国旁边,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国家,叫做义渠国!
对于很多战国历史的爱好者来说,义渠国这个国家,并不是太有名。和战国七雄相比,这个国家似乎并不算强,而且到了战国中期,就被秦国吞并了。这导致很多人听到义渠国这个名字的时候,总会觉得这个国家其实并不算强。
[var1]
义渠国不算强,这确实是真的,但那是秦国完成了商鞅变法之后的事情。
在春秋战国交替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义渠国最强大的一段时间!
义渠国的前身,就是当年灭了西周的西戎。准确来说,义渠是西戎的一个分支,而当年灭西周王室的,是西戎的另一个分支犬戎。而在整个春秋历史上,义渠则是不断崛起,最后横扫整个西戎,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权。
在秦国四代乱政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义渠国最强大的一段时间。当时的义渠,实控范围接近二十万平方公里!虽然这其中大多数都是草原,领土质量可能比不上中原核心农耕区域。但这个国力,依然很可怕。
放眼整个天下,当时除了楚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领土可以比义渠国更大。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魏国继续针对秦国,强行灭秦。那么接下来,义渠国也会同时出手,从北方和西方出兵,和魏国一起联手灭秦。这样一来,魏国或许能灭了秦国,但绝对不可能吞并整个秦国,义渠国至少也会占一半。
而接下来,将势力范围彻底扩张到关中平原的义渠,将会成为魏国新的敌人。而且,新崛起的义渠国,有可能会比秦国更强,更让魏国头疼!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当时的魏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保留秦国。阴晋之战结束以后,秦国整整五十万的精锐,被魏国打垮。被彻底打残的秦国,在魏国面前,已经不足为虑。一个半残的秦国,既能替魏国阻挡西边的义渠,同时也不会再威胁魏国的西方。
[var1]
自此之后,魏国就可以调出更多兵力,去其他方向扩张了。
所以,保留秦国,其实要比彻底吞并秦国,更有好处。而且,退一万步来说,秦国作为一个老牌强国,底子还是很厚的。如果魏国真的要强行灭秦,且不说秦国这边,会给魏国造成多大损耗。旁边的楚国和齐国,也不可能干看着。甚至就连作为盟友的韩赵两国,也未必会看着魏国就此一家独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魏武侯,并没有选择继续进攻秦国,而是选择先消化从秦国这边占领的河西地区再说。
只可惜的是,魏武侯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在这之后,义渠国那边开始内乱,高层常年互斗,给秦国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秦国这边,后来则是结束了高层乱局,然后又进行了商鞅变法。仅仅几十年之后,原本已经被打得半残的秦国,就再度崛起,而且成了魏国最可怕的敌人。
[var1]
但那些变化,都是后来的事情了。谁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从魏武侯的角度来说,他只是尽量做出当时觉得最正确的决定而已。
既然西边的秦国不行,那么,南边的楚国以及东边的齐国,是否可以扩张呢?
和秦国相比,楚国和齐国,确实是更好的扩张方向。但同时代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魏武侯的计划,没能成功执行。
齐国这边,在这个时期,田氏家族已经彻底控制了齐国,正在准备谋朝篡位。照理来说,这样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自然最适合魏国扩张。但问题是,如果魏国想要吞并齐国,就势必要解决一大堆的小国,因为双方接壤区域有限。而这些小国,则是包括了鲁、宋、郑、卫等一大堆名字。
[var1]
虽然这些国家,到了战国时期,都是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小国。但加在一起,整体力量也不容小觑。再加上背后有齐国的存在,魏国想要一步步灭了这些小国,然后再吞并齐国,难度也是很大的。
至于南方的楚国,那就更更费劲了。和秦齐两国相比,楚国此时的情况最好。虽然之前被魏国压着打,但整体的体量依然很大。想要吞并楚国,以当时魏国的国力来说,绝对不可能轻易做到,最多只能边敲侧击,一步步进攻。
但这样一来,魏国灭楚的剧本,就和当年晋国灭楚的剧本一样了!春秋时代,晋国虽然可以长时间压制楚国,但是因为楚国地盘太大,晋国始终也没能灭了楚国。最后还是因为晋国扶持了一个吴国,这才彻底击败了楚国。但是距离吞并楚国,还是差了很远。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魏国当时把齐楚哪个方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都会演变成一个很漫长的剧本。也许,魏国最后可以灭了齐楚两国,但这个时间,注定要在几十年之上!
[var1]
如此长的时间,谁又能保证中间不出意外呢?
对于古代国家来说,制定计划很好,但是如果要制定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计划,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相比之下,首先对盟友下手,或许反倒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从魏武侯的角度来说,此时的魏国,国力已经远超韩魏两国。之前三家分晋的时候,三家所以愿意同气连枝,共同瓜分晋国,主要是因为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同时以一敌二,战胜另外两家。但此时的魏国,则是已经有了这个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魏国,完全有机会直接吞并韩赵两国,恢复当年晋国的疆土。一旦背刺盟友成功,魏国以后在北方就没了威胁,最多只是受到草原上匈奴人的袭扰。而在战国初期的时候,草原上根本就没多少人,魏国的压力真不算大。
[var1]
最关键的是,背刺盟友的难度,要远比灭了秦齐楚这三个大国,更加容易。反倒是联合韩赵,继续维持三晋联盟,不确定性更大。谁又能保证,未来三晋联盟完全压制其他国家之后,韩赵两国会不会为了自身安全,直接和魏国翻脸,和其他国家一起针对魏国呢?
危险,必须要扼杀在萌芽当中。
而在韩赵两国当中,相对来说,赵国显然是更好的吞并对象。因为韩国的位置比较特殊,向南可以对抗楚国,向西可以牵制秦国。唯有赵国,地处北方,除了拖魏国后腿,让魏国后方变得不安全之外,意义并不算大。
[var1]
最关键的是,当时的赵国,实力真不算强。和后来完成胡服骑射运动之后的赵国相比,这时候的赵国,实在是太弱了。
赵国虽然和魏国一样,同时瓜分了晋国。但是赵国开国之后,赵国的初代国君赵烈侯,眼光确实不如魏国的初代国君魏文侯。
所以,当魏文侯忙着收拢人才,对内搞变法的时候,赵国内部,虽然也收拢了一些人才,并且也对内进行了改革。但赵国的改革,主要偏向于选用贤能官员,节约财政之类的内容,并没有动土地问题。
[var1]
简单来说,赵国当时也想改革,但是赵国的路走错了。
这就导致赵国的这场改革,基本没啥大作用,后世知道的人也很少。更要命的是,从赵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认为自己已经改革过的。直到战国中期的时候,赵国才意识到自己是因为没变法才落后。但那个时候,其他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变法,不会再给赵国和平变法的时间。
所以,在这之后,赵武灵王才会搞胡服骑射运动,专精军队方面的改革,把其他方面的改革拖后了。按那个结果,也直接导致赵国在制度上存在短板,无法提供强大的补给资源。所以后期秦赵对峙的时候,赵国才会被秦国轻易耗死。
[var1]
当然,那是后话了。
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因为变法不成功,所以赵国国力基本没有提升。后来,赵国又和中山国开战,本来是想着让魏国当出头鸟,自己渔翁得利。但是没想到,之前魏武侯太出色,直接把中山国给独吞了。
这就导致三晋同时开国,但在这之后,魏国却迅速把赵国落在了身后。
更离谱的是,赵国的初代国君赵烈侯去世之后,因为他儿子比较年幼,所以暂时由他的弟弟接班,这就是赵武侯。而赵武侯去世之后,大家有转而支持赵烈侯的儿子接班,这就是赵敬侯。
[var1]
因为国内传承乱了,所以这就进一步给了魏国插手赵国内政的机会。
就在阴晋之战结束一年之后,魏国就把背刺盟友这件事,当成了国家的主要战略方针。那一年,赵国的赵武侯去世,赵国拥立了他哥哥赵烈侯的儿子接班,但是赵武侯的儿子却不愿意,所以就跑来请求魏国的支持。
赵国的内乱,对于魏国来说,自然是天赐良机。这个机会,其实要远比之前的阴晋之战,对魏国诱惑更大。
阴晋之战打赢了,就算魏国想吞并秦国,也需要继续打很多大仗。但是赵国不一样,赵国和魏国,本就是同气连枝,而且双方刚分裂没多少年。如果这一次,魏国能通过这件事,插手赵国内政。事成之后,再架空赵国国君,不断渗透赵国。
这事一旦做成了,魏国几乎就可以兵不血刃,吞并整个赵国。而一旦赵国被吞并了,魏国恢复当年晋国的疆域,甚至更上一层楼,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这种好机会摆在眼前,谁会错过呢?换其他人到魏武侯的位置上,一样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所以在这之后,魏武侯大力插手赵国的继承问题。但结果,因为赵国那边团结一心,魏武侯的插手,最后还是失败了,赵国那边的赵烈侯,最终还是坐稳了位置,并没有给魏武侯控制赵国内政的机会。
[var1]
同样还是在这一年,大概在魏武侯插手赵国内政的一年前后,魏武侯还做了几件事。而这几件事,也深刻影响到了魏国的国运。
第一件事,叫做吴起出走。
吴起作为当时魏国最能打的牛人,一手训练出魏国的新军,并且在阴晋之战当中,击败了秦国。但问题是,在这之后,魏国的新军,都是出自吴起门下,而且吴起的声望,也有些过高了。
对于魏武侯来说,这样的吴起,威胁已经有些过大。而对于这位大功臣,如果杀了他,虽然可以免除后患,但却有可能让大家寒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逼吴起离开魏国。
[var1]
所以,在这之后,吴起出走楚国。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吴起到了楚国之后,把魏国的这套改革变法,全都照搬了过去。短短数年之内,楚国战斗力飙升,再也不会被魏国压着打了。
从权力的斗争角度来看,魏武侯做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但从战略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大错。
第二件事,则是魏武侯当时放了一个秦国公子,回国夺权。这事的目的,其实也和之前插手赵国内政差不多,都是一样的目的。但没想到的是,这位秦国公子能力极强,后来不但摆脱了魏国的控制,而且回国之后,还迅速整顿了秦国内政,结束了秦国四代乱政的局面。
[var1]
这就是后来那位搞变法的秦孝公他爹,秦献公。
第三件事,则是当时魏国为了背刺盟友,吞并赵国,所以就必须先稳住齐国。为了稳住齐国,魏武侯主动示好,帮田氏家族去周王室那边讨要了封号。自此之后,田氏齐国正式开国,田家也再也不是什么叛臣了。齐国内部,矛盾也彻底消失。
这几件事,几乎同时发生在同一年内,最多相隔不到两年。
从战术角度来说,这件事,其实都是正确的。至少从魏武侯的角度来说,他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管哪一件事做成了,对魏国的短期利益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var1]
但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四件事,全都从根本上伤害到了魏国。
这大概就是战略家和普通将军的区别了。
后面三件事的影响,我们暂且不说,只说插手赵国内政这件事。
既然魏国插手了赵国内政,并且直接出兵进攻了邯郸,那其实就已经是等于和赵国撕破脸了。所以在这之后,赵国自然也要反击。两年多以后,赵国直接进攻魏国的小弟卫国。既是想要给魏国一个教训,同时也想把自身势力范围,向中原核心扩张。
[var1]
而接下来,魏国自然也要反击。
就这样,魏国和赵国,终于是彻底撕破了脸。而这场仗打完之后,原本还算紧密的三晋联盟,就算是彻底破裂了。自此之后,魏国也就不得不面对四面树敌的局面,最后被其他国家,联手围殴衰落了。
回顾魏武侯的这段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从战术角度来说,魏武侯真的是一件事也没做错。每一件事,他的选择都是最符合当时魏国的利益。
但结果,这些选择,却从长远角度,彻底导致魏国崩盘了。
所以说,一个好的战略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的是至关重要。在战略角度方面,魏文侯做的就很好。但是魏武侯,确实是要差了很多。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