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赵国和秦国是战国中后期的“死对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赵国和秦国王族竟然是同一个祖先,他们都是商朝人蜚廉的后代,并且,他们都是“嬴姓赵氏”。而且,赵国与魏国、韩国一样,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的,并与魏国、韩国合称为“三晋”。 在赵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韩非子死得冤枉吗?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从勾践复国称霸,来看当时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性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世人都知道,赵国和秦国是战国中后期的“死对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赵国和秦国王族竟然是同一个祖先,他们都是商朝人蜚廉的后代,并且,他们都是“嬴姓赵氏”。而且,赵国与魏国、韩国一样,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的,并与魏国、韩国合称为“三晋”。
在赵国前期,赵国采取了与魏国、韩国结成“三晋联盟”的措施,并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使得国力日益强盛。后来,由于“三晋联盟”的破裂,赵国受到了来自魏国的威胁,以及赵国贵族之间战乱不止,导致赵国的国力日益衰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国力迅速增强,奠定了赵国霸权的基础。至此,赵国逐渐成为了能够与秦国、齐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并在五国罚齐之战以后,成为了山东六国中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战国中后期仅次于秦国的“二号大国”。长平之战以后,赵国虽然遭到了重创,退出了“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是,国力依然很强,成为了最让秦国忌惮的诸侯国。可以说,赵国不衰亡,秦国不敢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的“守护神”!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赵国的历史吧!
[var1]
一.起源
赵国王族的先祖是一个叫嬴费昌的人。嬴费昌的五世祖伯益由于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大舜赐姓为嬴。而伯益的五世祖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
夏朝末年,嬴费昌由于看不惯夏桀的残暴和荒淫无道,投靠了商朝。随后,嬴费昌在商汤灭夏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于是,嬴费昌能够拥有了自己的部落,成为了商王朝的贵族。至此,嬴氏家族开始日益强盛起来。
商朝末年,嬴氏家族的蜚廉和儿子恶来坚决拥护商王朝的统治,对抗西周王朝。后来,恶来被周武王杀死。随后,嬴氏家族受到了西周王朝的排挤和冷落。
周成王即位后,愤怒不满的嬴氏家族参加了商朝旧贵族反叛西周王朝的战争。最后,叛乱被周公姬旦派兵平定。随后,西周王朝废除了嬴氏家族的贵族地位,流放了嬴氏家族的众多成员,甚至,还有一批嬴氏家族的成员成为了西周王朝的奴隶。至此,曾经十分显赫的嬴氏家族地位一落千丈,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var1]
然而,蜚廉的两个儿子却成为了嬴氏家族重新兴起的关键人物。蜚廉的大儿子就是被周武王杀死的恶来,小儿子名叫季胜。其中,季胜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让中原诸侯国闻风丧胆的赵国王族的祖先,而恶来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让中原诸侯国瑟瑟发抖的秦国王族的祖先。
一百多年后,季胜的五世孙造父由于擅长驾车,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嬴氏家族才有了重新强盛起来的“萌芽”。后来,造父又帮助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正式被周穆王封在了赵城(今洪洞),并以“赵”为姓氏,成为了嬴氏家族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赵氏家族开始兴起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造父被封在赵城的时候,季胜的后代和恶来的后代并没有分家,而是居住在一起。等到造父被封在赵城以后,恶来的后代就跟随造父一起去了赵城,并与造父一起改姓为赵。
虽然后来,周孝王把恶来的后代非子封在了秦地(今天水一带),但秦国王族却没有改变姓氏的权力,不能以秦为姓氏,仍然只能以嬴为姓,以赵为氏,即“嬴姓赵氏”。所以,秦始皇嬴政实际上姓赵,最不济也只能姓嬴,但是却不能姓秦。这就是为什么秦国王族姓嬴姓赵却不姓秦的原因,也是秦始皇为什么不叫“秦政”的原因,更是现在众多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实际上应该叫“赵政”的原因。
[var1]
不久,造父又向周穆王推荐了擅长养马的同族大骆(恶来的后代)。于是,周穆王开始重用大骆。后来,周孝王把大骆的儿子非子封在了秦地,成为嬴氏家族重新崛起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秦国王族开始兴起的标志。
至此,恶来和季胜的后代都拥有了封地,嬴氏家族开始逐渐强大起来。相同的是,刚开始的时候,造父和非子虽然都拥有了封地,但是,他们却都只是周朝的大臣和附庸。不同的是,非子的后人秦襄公由于互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有功,被册封为诸侯,而造父的后人赵叔带则是主动投靠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贵族。
西周王朝后期,曾经十分强盛的周王朝渐渐衰落了。这一次,赵氏家族为了防止重蹈西周初年的覆辙,开始主动寻求强大的邻邦晋国的保护。不久,赵氏家族的首领赵叔带就带领赵氏家族正式投靠了晋国。由于赵氏家族是主动投靠晋国,所以,赵氏家族拥有了成为晋国贵族的权力。至此,赵氏家族逐渐在晋国扎下了根。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一次内乱,使得赵氏家族的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能够掌控晋国的朝政大权。
[var1]
晋献公晚年的时候,十分宠爱一个叫骊姬的妃子,于是,晋献公立了骊姬所生的公子奚齐为太子,逼迫太子申生自杀。此后,晋国公室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大批公室成员被杀。至此,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都感觉受到了威胁,开始流亡到其他诸侯国。而赵氏家族的首领赵衰则是跟随公子重耳一起流亡,受到了公子重耳的器重。
公元前636年,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杀死了晋怀公而即位,这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前,晋国已经经历了连年的公室动乱,大批的晋国公室成员被杀。以至于晋文公即位后,深感公室之内无人可用,只能重用晋国的大臣,任用大臣掌权。此后,晋国逐渐出现了一个个权倾朝野的卿大夫家族。这就导致了后来晋国彻底由卿大夫家族掌权的局面,也为后来著名的“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而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则与狐偃、先轸、贾佗、魏犨(战国时代魏国王族的祖先)一起成为了晋国当时的“五贤士”,受到了晋文公的重用。
不久,赵衰就被晋文公册封为上卿,封在了原地,这就是赵成子。赵衰则成为了晋国赵氏家族的第一位宗主。此后,赵氏家族以此为基础开始迅速走向强大。至此,这个后来在战国时代叱诧风云的赵国开始一步步建立起来了。
如果说赵氏家族在赵成子赵衰的时候,拥有了根基,势力开始强大起来,那么,赵氏家族在赵衰的儿子赵宣子赵盾的时候,势力开始急剧膨胀,权倾朝野,控制晋国的军政大权。
赵盾是晋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权倾朝野、集军权和政权于一身的大臣,成为晋国仅次于国君的“二把手”。同时,赵盾也是赵氏家族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宗主,正是在赵盾时期,赵氏家族一跃成为了晋国的头号卿大夫家族。
[var1]
从晋襄公时代开始,赵盾就一直担任晋国的元帅和执政大夫,掌管晋国的军政大权长达20多年。并且,赵盾还在晋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晋国的国力更加强大,有效的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晋国霸业。
不过,就在赵氏家族权倾朝野、风光无限的时候,一场毁灭性大灾难的到来,险些让这个十分显赫的家族差点灭亡。
由于赵盾的权倾朝野,晋国的君权第一次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使得晋国的君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削弱,晋国已经出现了要被卿大夫家族架空君权的萌芽和火花。
随着赵盾权力的日益膨胀,让晋灵公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对赵盾产生了杀心。不久,晋灵公开始设计杀掉赵盾,却被赵盾逃出了晋国都城。不久,晋灵公就被赵盾的堂弟赵穿杀死。于是,赵盾回到了晋国都城,拥立公子黑臀为国君,这就是晋成公。晋成公即位以后,继续由赵盾执政。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晋成公的儿子)听从了屠岸贾的谗言,以赵盾杀死晋灵公为理由,将赵氏家族满门抄斩,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以及赵氏家族300多口人全部被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氏孤儿”案。
[var1]
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由于是晋景公的妹妹才幸免于难,被送到了宫里。此时,庄姬公主已经怀有身孕,不久,他就生下了赵氏家族的遗孤——赵武。后来,程婴在庄姬公主的请求下,将赵武带出了宫,小心抚养,并认了仇人屠岸贾为义父。赵武长大以后,在晋国的一批卿大夫的支持下,杀死了屠岸贾,成功复出。至此,赵氏家族才得以继续延续下去。
春秋末期,就在东周王朝王室不断衰落的同时,一批诸侯国的公室也日益衰落,权力被国内的卿大夫控制。曾经雄霸天下的晋国公室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权力逐渐被六个卿大夫家族所控制。这六个掌握晋国大权的卿大夫家族分别是赵氏、韩氏、魏氏、智氏、中行氏、范氏。
其实,晋国公室的衰落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历史上的必然。因为,我在前边已经讲过,晋国由于经历了晋献公到晋文公之间的内乱,大批公室成员被杀,使得晋文公即位后不得不重用晋国的大臣,从而导致了晋国卿大夫家族的不断强大,进而控制了晋国的大权。其中,赵氏家族的宗主赵盾更是开启了晋国大臣权倾朝野的先河。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家族势力已经十分强大了,并彻底的控制了晋国的大权。
[var1]
公元前497年,范氏、中行氏一起攻打赵氏,将赵简子打得大败,赵简子被迫逃到了晋阳,接着,晋定公派智氏、魏氏、韩氏一起救援赵氏。至此,晋国爆发了长达7年的内乱。直到公元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被彻底灭亡。至此,晋国只剩下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这4个卿大夫家族。其中,智氏家族的势力最强。
后来,智氏首领智伯瑶提出:由智氏、韩氏、魏氏、赵氏一起向晋国国君交出一份土地。事实上,这些土地在名义上是交给晋国国君的,实际上,这些土地是交给智氏的。韩氏首领韩康子和魏氏首领魏桓子害怕智氏的势力,就各自交出了一份土地。但是,赵氏首领赵襄子却拒绝交出土地。
于是,智伯瑶大怒。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联合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包围了赵氏的封地晋阳。至此,历史上著名的、长达两年之久的晋阳之战爆发了。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派人策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一起反攻智氏。不久,智氏首领智伯瑶兵败被杀,智氏灭亡。至此,晋国只剩下了赵氏、魏氏、韩氏这3个卿大夫家族。
晋阳之战以后,赵氏与魏氏、韩氏一起瓜分了智氏,又瓜分了晋国剩下的几乎所有领土,只给晋国国君留下两座城池。至此,“三家分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公元前403年,赵襄子的孙子赵籍与韩氏首领韩虔、魏氏首领魏斯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至此,这个在战国中后期叱咤风云的赵国终于建国了。
[var1]
二.兴盛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赵国,也是赵国的兴盛阶段。这一时期的赵国国君有赵襄子赵无恤、赵桓子赵嘉、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赵武侯(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赵敬侯赵章、赵成侯赵种、赵肃侯赵语。
在这一时期里,赵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和扩张战争,使得赵国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并维持了赵国的大国地位。与此同时,赵国还与韩国、魏国结成了“三晋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赵国的大国地位。不过,“三晋联盟”瓦解后,赵国开始受到魏国的威胁,加之赵国贵族之间战乱不断,导致赵国的国力日益衰退。
[var1]
虽说赵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赵氏、魏氏、韩氏的首领为诸侯正式才开始,但是,如果要讲述赵国的历史一定要从晋阳之战开始讲起。
晋阳之战以后,智氏被灭。从此,晋国只剩下了赵氏、魏氏、韩氏三个卿大夫家族。于是,它们瓜分了晋国的几乎所有领土,只给晋国国君留下两座城池。至此,“三家分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赵襄子是赵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在位期间,不断开疆拓土,使得赵氏的实力大增。早在晋阳之战之前,赵襄子就在夏屋山杀死了代王,接着,赵襄子出兵猛攻代国,一举占领了代国,使得赵氏的力量大大增强。至此,代国灭亡。晋阳之战以后,赵襄子又与韩氏、魏氏灭了智氏,又瓜分了晋国剩下的几乎所有领土,进一步增强了赵氏的力量。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并让他的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即位。不过,赵襄子的儿子赵嘉驱逐了赵浣而即位,这就是赵桓子。至此,赵国开始了长达上百年贵族内乱的先河。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24年,赵桓子去世,赵氏人以赵桓子即位并非赵襄子的本意为理由,杀掉了赵桓子的儿子,迎立赵浣即位,这就是赵献子。
公元前409年,赵献子去世,他的儿子赵籍即位,公元前403年,赵籍与魏氏首领魏斯、韩氏首领韩虔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这就是赵烈侯。至此,赵烈侯成为了赵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君。
赵烈侯即位时,魏国已经通过李悝变法而国力大增,逐渐成为了战国时代的霸主,战国格局也由此进入到了魏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赵烈侯也是赵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不想使得赵国的国力落后于同为“三晋”的魏国。于是,赵烈侯任用了公仲连、牛畜、荀欣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颁布了一系列的仁政,使得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了。
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他的儿子赵章年幼。于是,赵国的大臣拥立他的弟弟赵武侯即位。一直到公元前387年,赵武侯去世,赵国的大臣才重新拥立赵烈侯的儿子赵章即位,这就是赵敬侯。
赵敬侯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平定了赵武侯之子赵朝的叛乱,又在邯郸打败了援助赵朝的魏国;不久,赵敬侯下令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打那以后,邯郸一直都是赵国的都城。
赵敬侯即位时,赵国经历了其父赵烈侯的改革,并与“天下霸主”的魏国结盟,实力日益强大。于是,赵敬侯开始积极对外扩张,与其他诸侯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和扩张战争,并以齐国作为他的重点进攻目标,进一步增强了赵国的国力。公元前385年,赵军在灵丘大败齐军;公元前384年,赵敬侯派兵支援魏国,在廪丘大败齐军;公元前381年,赵敬侯派兵占领了魏国的棘蒲;公元前380年,赵国与韩国、魏国组成了联军,一起攻打齐国,一直打到桑丘;公元前379年,赵敬侯派兵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黄城;公元前378年,赵国与韩国、魏国组成联军,一起救援被齐国攻打的燕国,一举打败了齐国,一直打到灵丘;公元前376年,赵敬侯与魏武侯、韩哀侯一起瓜分了晋国剩下的所有领土,至此,晋国灭亡;并且,赵敬侯在位期间,还不断与卫国、中山国交战,不断扩充赵国的领土。
[var1]
值得一提的是,赵敬侯之前,赵国一直都是当时已经跻身于“天下霸主”魏国的盟友,赵国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是建立在与魏国结盟的基础上。由于赵国与魏国结盟,赵国的扩张战争和争霸战争才比较顺利,有一点“狐假虎威”的味道。
但是,公元前383年,兔台之战爆发,这是从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以后,赵国和魏国的第一次正面交手(不算魏国参与赵国贵族内乱的战争),标志着三晋联盟开始瓦解。从此,赵国不得不面对来自“天下霸主”魏国的威胁。
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他的儿子赵种即位,这就是赵成侯。
赵敬侯时期,赵国由于一系列的争霸战争和扩张战争,国力强大。到赵成侯即位后,继承了父亲赵敬侯的遗志,继续进行着激烈的争霸战争和扩张战争,不断增强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并开疆拓土。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派兵大举攻打卫国,占领了卫国73座城池;公元前371年赵成侯在高安打败了秦军;公元前370年,赵国攻打齐国,一直打到鄄地;公元前369年,赵国在狝泽打败了魏国,包围了魏惠王;公元前368年,赵成侯派兵入侵齐国,占领了齐国的长城;同年,赵成侯又联合韩国打败了周朝,接着,赵国又与韩国联合,将周朝一分为二;公元前365年,赵国攻打卫国,占领了卫国的甄城;公元前364年和公元前363年,赵国为了救援魏国,在石阿和少梁两次与秦国交战。
[var1]
赵成侯和他的儿子赵肃侯时期的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一个变法高潮时期,也是一个明君林立的时代。各个诸侯国都在忙于变法,增强国力。公元前361年,也就是赵成侯即位的第14年,一代雄主秦孝公即位了,并在公元前356年开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公元前363年,韩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韩昭侯即位了,并在公元前355年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将魏国都城迁到了大梁,以此来将魏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公元前356年,齐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即位了,并开始任用贤能,使得齐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340年,楚国中后期最有作为的君主楚威王即位了,并将楚国的势力扩张到江淮地区,使得楚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
然而,就在其他诸侯国都在进行变法来增强国力的时候,赵国却因为一场大战的到来,使得国力遭到了重创。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大举进攻赵国,并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给予了赵国以沉重打击。虽然后来,赵国在齐国的帮助下,赶走了魏军,并且,齐国还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中痛击魏国,造成了魏国元气大伤。但是,赵国也经过这场战役,国力遭到了重创,元气大伤。此后,赵国虽然与其他诸侯国继续保持着争霸战争,但是却一直败多胜少,一直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这一局面才开始改善。
[var1]
此消彼长!由于其他诸侯国都在忙于变法,而赵国却并没有变法,使得赵国的国力被其他诸侯国远远甩开。加之,赵国经过了公元前354年的邯郸被围,国力遭到了重创,使得赵国日渐衰落。
公元前350年,赵成侯去世,他的儿子赵语即位,这就是赵肃侯。
赵肃侯即位后,继续与各个诸侯国保持着争霸战争,以此来挽救赵国日渐衰落的趋势。公元前344年,赵国攻打齐国,占领了齐国的高唐;公元前343年,赵国公子赵刻率军攻打魏国的首垣;公元前326年,赵肃侯派兵与韩国组成联军,包围了魏国的襄陵。
并且,在赵肃侯时期,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战役正在到来。公元前343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打不过魏国,只好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国和魏国于公元前341年在马陵进行了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战役,这就是马陵之战。最终,齐国大败魏国,杀死了魏国大将庞涓,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消灭了魏军10万多人。马陵之战是战国格局的分水岭,从此,魏国全面衰落,由魏国“一家独大”的战国格局宣告结束,一个“群雄并立”的战国格局已经全面到来。
[var1]
总体来说,赵国在这一时期里,虽然通过赵烈侯变法、与魏国结盟、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和扩张战争,国力日益强盛。但是,赵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崛起,始终是一个不温不火的诸侯国。后来,赵国由于“三晋联盟”破裂而不断遭到魏国的进攻,以及列国都在变法,使得赵国国力日益衰落。
与此同时,赵国国君之位更替混乱,严重制约了赵国的进一步发展。赵襄子去世时,让他兄长赵伯鲁的孙子赵浣即位,结果,赵襄子的儿子赵桓子赵嘉驱逐了赵浣而即位,至此,开启了赵国贵族内乱的先河;赵桓子去世后,赵国大臣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拥立赵献子赵浣即位;赵烈侯去世后,赵国大臣以赵烈侯的儿子赵章年幼为理由,拥立赵烈侯的弟弟赵武侯即位;赵武侯去世后,赵国大臣又重新拥立赵章即位。
从赵襄子开始,赵国只是国君之位更替比较混乱。但是,从赵敬侯开始,赵国的贵族开始不断爆发争夺国君之位的战争。赵国第三代国君赵敬侯时期,赵武侯的儿子赵朝叛乱,并联合魏国攻打邯郸;赵国第四代国君赵成侯时期,公子赵胜发动了叛乱,与赵成侯进行争夺国君之位的战争;赵国第五代国君赵肃侯时期,公子赵緤发动了争夺国君之位的叛乱,并在失败后逃到了韩国。
由此可见,赵国的国君之位更替混乱,叛乱不止,严重阻碍了赵国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就在此时,赵国出现了一位明君,彻底改变了赵国的国运,使得赵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了战国中后期除了秦国以外最强大的诸侯国。
至此,赵国进入到了鼎盛阶段。
[var1]
三.鼎盛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赵国,也就是鼎盛时期的赵国。这一时期的赵国国君一共有3位,分别是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长平之战前的赵孝成王赵丹。
这一时期里,赵国通过公元前307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国力大增,逐渐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大国,一举奠定了赵国霸权的基础,赵国逐渐成为了与秦国、齐国、楚国并驾齐驱的大国。随后,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在位期间,赵国不断任用名臣和名将,继续增强赵国的国力。赵国逐渐成为了能够与秦国、齐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战国格局也由此进入到了秦国、赵国、齐国“三足鼎立”的局面。五国罚齐之战以后,齐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彻底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从此,战国格局进入到了“秦赵并霸”的局面。至此,赵国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唯一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赵雍即位,公元前323年,赵雍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由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中山国组成的“五国相王”活动,正式称王。这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也是赵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赵武灵王了。至此,赵武灵王成为了赵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国君。
[var1]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的国力并不是十分强大,并且,赵国与其他诸侯国继续进行着激烈的争霸战争,却几乎都被打败,严重损耗了赵国的国力。公元前318年,函谷关之战爆发,赵武灵王派兵参加了由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韩国组成的五国联军,一起攻打秦国,结果,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打得大败;公元前317年,秦国为了报复赵国、魏国、韩国参加了函谷关之战而发动了修鱼之战,结果,赵军、魏军、韩军被秦国大将嬴疾打得大败,联军损失了8万多人;公元前316年,赵国的中都、西阳等地被秦国占领;公元前313年,赵国的蔺地被秦国占领,赵国大将赵庄被秦军俘虏。
连年的争霸战争使得赵国的元气大伤,严重损耗了赵国的国力。至此,赵武灵王决定改变国策,先通过胡服骑射来增强国力,再通过与北方的胡人进行扩张战争来开疆拓土,然后再与其他诸侯国进行争霸战争。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正式开始实行“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的改革措施如下:(一)赵国人都要抛弃长袍宽袖,改穿胡人服装;(二)淘汰战车,改由骑马射箭的骑兵来取代车兵,之后,赵武灵王建立了以骑兵为主要兵种的赵国军队,成为了汉族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队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战国时代继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之后又一件对我国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变革,它顺应了我国古代骑兵兴起的趋势。从此,车兵开始渐渐的退出了我国古代战争史的主要舞台,而以灵活机动为主要特点的骑兵则开始全面兴起,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兵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赵国命运的转折点。从此,赵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大增,一举赶上并超过了韩国、魏国、楚国、燕国等诸侯国,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大国,奠定了赵国霸权的基础。随后,赵国逐渐成为了能够与秦国、齐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战国格局也开始进入到秦国、齐国、赵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var1]
不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拥有巨大的局限性。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忽视了对农业生产上的变革,使得赵国在农业生产上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而战国时代的变革主题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和农业生产这两方面,即所谓的“耕战”。至此,赵国成为了军事实力强大但农业生产落后的“瘸子”大国。此后,历代的赵国国君都没有改变这一弊端,农业生产落后也一直都是赵国的短板,严重制约着赵国的进一步发展。为后来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甚至是赵国的灭亡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在战国中后期,秦国与赵国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秦国拥有强大的粮草补给能力。
与此同时,赵武灵王还不断开疆拓土,开始暂停与其他诸侯国的争霸战争,而是向北扩张,与北方的胡国和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进一步增强赵国的国力。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派兵进攻中山国,一直打到中山国都城灵寿附近的宁葭,使得中山国元气大伤。接着,赵武灵王派兵占领了秦国和林胡交界的榆中,对秦国形成了压迫之势,并逼迫林胡向赵国献出了大批的良种马;接着,赵武灵王不断攻打林胡和楼烦等国,占领了大片领土;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猛攻中山国,中山王尚向赵国投降,至此,中山国彻底灭亡。
与此同时,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战役的到来,更是给赵国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爆发,秦国、齐国、韩国、魏国组成了联军,在垂沙大败楚国。垂沙之战以后,楚国国力受到了巨大损失,成为了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至此,楚国逐渐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垂沙之战也是战国格局的转折点。从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开始的由秦国、齐国、楚国“三足鼎立”的战国格局宣告结束,由秦国、齐国、赵国“三足鼎立”的战国格局已经开始到来。
赵武灵王原来的太子是赵章,后来,赵武灵王因为宠爱吴娃而改立吴娃所生的赵何为太子。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为了专注于军事而退位,正式传位给赵何,这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改称为“主父”。
[var1]
后来,赵武灵王对赵章有了愧疚感,封赵章为安阳君。赵武灵王本来是以此来弥补赵章,但是,却壮大了赵章实力,为后来的赵国内乱——沙丘之乱埋下了隐患。公元前295年,赵章起兵造反,赵惠文王派赵成、李兑率军镇压叛乱,不久,赵章兵败并逃到了赵武灵王所在的沙丘。于是,赵成和李兑攻打沙丘,杀了赵章。接着,赵成和李兑害怕赵武灵王将来报复他们,把沙丘包围了3个多月,将赵武灵王饿死。
赵惠文王前期,赵国已经彻底的发育成功,全面进入到了“超级大国”的行列,与秦国和齐国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赵惠文王是赵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在位期间,任用了廉颇、蔺相如、赵奢、赵胜等一大批名臣和名将,继续增强赵国的国力。
并且,赵惠文王不断对外用兵,开疆拓土。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派大将廉颇占领了齐国的昔阳;公元前280年,赵惠文王派大将赵奢占领了齐国的麦丘;公元前276年,赵惠文王派廉颇占领了魏国的几;公元前275年,赵惠文王派廉颇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防陵、安阳等地。
与此同时,赵惠文王还不断打退了秦国地进攻,使得赵国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唯一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诸侯国,也使得赵国成为了东方六国阻挡秦国东出的主力。公元前270年,阏与之战爆发,赵国大将赵奢大败秦军,消灭了8万秦军;接着,廉颇又在几大败秦军。
[var1]
也就在赵惠文王时期,又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战役正在到来。公元前284年,赵惠文王派兵参加了由赵国、秦国、燕国、韩国、魏国组成的联军,发动了五国罚齐之战,齐湣王兵败被杀,齐国几乎灭亡。之后,齐国虽然成功复国,但已经元气大伤,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丧失了东方六国头号大国的地位。
至此,赵国成为了东方六国的头号强国,也是唯一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战国格局开始进入到了“秦赵并霸”的局面。从五国罚齐之战开始,一直到秦始皇兼并六国,赵国和秦国这两个嬴姓诸侯国一直都是“死对头”,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战场。因为,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机会已经完全落到这两个拥有同一祖先的嬴姓诸侯国的身上了!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丹即位,这就是赵孝成王。
此时,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开疆拓土而实力大增,奠定了赵国霸权和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又经历了赵惠文王任用贤能和不断打退秦军的进攻而彻底成为“超级大国”;到赵孝成王前期,赵国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刻,成为了让其他诸侯国羡慕的、与秦国共同称霸的“超级大国”。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改变赵国国运、也改变着战国格局的战役正在悄悄的到来。至此,赵国进入到了衰亡阶段。
[var1]
四.衰亡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从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到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占领赵国代地的赵国,也就是衰亡时期的赵国。这一时期的赵国国君一共有4位,分别是长平之战后的赵孝成王赵丹、赵悼襄王赵偃、赵幽缪王赵迁、赵王嘉赵嘉。
在这一时期里,赵国虽然经过长平之战而由盛转衰,但是,赵国的实力仍然很强,成为最让秦国忌惮的诸侯国。只要赵国不衰亡,秦国不敢发动灭亡六国的战争,这就是说,秦王政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是建立在赵国衰亡的基础上的,可见当时赵国有多么的强大!
[var1]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率军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于是,韩桓惠王主动派人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以此来换取秦国退兵。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而是打算把祸水引到赵国,通过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来换取赵国出兵,逼迫秦国退兵。于是,冯亭派使者去见赵孝成王,商量将上党郡并入赵国的事情。
赵孝成王得知此事,十分高兴,就派平原君赵胜去接管上党郡。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率军围住了上党郡。赵孝成王得知这个事情,立即派大将廉颇率领20万大军去救援上党郡。结果,廉颇到达长平(今高平)的时候,秦军已经占领了上党郡。廉颇得知上党郡失守的消息以后,只好在长平屯兵。而王龁在得知赵国屯兵长平的消息以后,迅速进军向长平进军,与廉颇在长平对峙起来。至此,一场改变秦赵两国国运、也改变战国格局的战役即将打响。
[var1]
王龁向廉颇发起了猛攻,将素有“战国四大名将”之称的廉颇打得节节败退。于是,廉颇只能坚守不出。在廉颇的坚守下,王龁被一次次打退,无可奈何。于是,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宣称:廉颇一定会被秦军打败,而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子赵括,只要赵括担任赵军统帅,一定能把秦军打败。
于是,赵孝成王听信了谣言,任命赵括为赵军统帅,率领25万大军去长平接管廉颇。至此,参加长平之战的赵军已经达到了45万人。而秦昭襄王则秘密任命白起为秦军统帅,代替王龁,指挥长平之战。
赵括担任统帅以后,废除了廉颇的所有法令,下令全力出击秦军。而白起则是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引诱赵括出兵。等到赵军打到秦国营垒时,白起迅速派2.5万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又派5千人将赵军分割为两部分。与此同时,白起还派人切断了赵军的粮草。随后,秦军将赵军围困了40多天。最后,赵括不得不亲自率军突围,却被秦军乱箭射杀。赵括死后,40多万赵军不得不向秦军投降。随后,白起放走了200多个年幼的士兵,将其他所有的赵军全部坑杀。
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赵国霸权的终结点。这场战役中,赵国一共损失了45万人,赵军的主力被消耗殆尽,赵国称霸的局面宣告结束。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主动发动大规模战役。
[var1]
同时,长平之战也是战国时代的分水岭,它深刻的改变了存在数十年之久的战国格局。从此,从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而开始的“群雄并立”的战国格局宣告结束,从公元前284年五国罚齐之战而开始的“秦赵并霸”的局面也宣告结束。从此,由秦国“一家独大”的战国格局已经全面到来。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人口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于是,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一直致力于恢复人口,抓紧恢复国力。
赵国虽然衰落了,但是,它的实力依然很强,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让秦国不敢小看的力量。并且,就在此时,赵国还联合其他诸侯国,打赢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战役,给予秦国以沉重打击。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凭借着长平之战的胜利,以赵国违反约定不割让六座城池为理由,派大将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至此,长达两年的邯郸之战爆发。
邯郸之战中,整个赵国同仇敌忾,誓要与秦军血战到底。结果,刚刚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竟然一举挡住了秦国的进攻。秦昭襄王不得不派兵支援邯郸战场的秦军,并改任王龁为统帅。但是,秦国仍然不能占领邯郸。随后,赵国联合楚国、魏国大败秦军,使得秦军损失了20万人以上。至此,秦国遭到了商鞅变法以来的最大惨败。
[var1]
与此同时,赵国不仅在与秦国的战役中,能够不断取胜,成为可以震慑秦国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赵国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役中也不断取胜,成为了一个“小霸”。
赵孝成王在位后期,赵国与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并将燕国不断打败。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主力损失殆尽的缘故,派栗腹、卿秦为统帅大举进攻赵国。赵孝成王派廉颇为统帅,去抵抗燕军。不久,赵军一举打败了燕军,燕国统帅栗腹被杀,卿秦被俘虏,燕国遭到了重创。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249年,赵孝成王派廉颇和乐乘一起围攻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不得不派人向赵孝成王求和。
并且,赵孝成王还派大将李牧镇守北方边境,抵抗匈奴。李牧是赵国的名将,与廉颇齐名。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不断打败匈奴,使得匈奴损失了10多万人,成功保卫了赵国北方的安宁。此后,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只能主动躲避赵国。等到匈奴再次南下的时候,已经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事情了。
[var1]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偃即位,这就是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即位时,廉颇正在率军攻打魏国的繁阳。等到赵悼襄王即位后,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感觉自己受到了排挤,率军攻打乐乘,乐乘不得不离职逃走。随后,廉颇也离开了赵国,前往魏国都城大梁居住。后来,赵悼襄王想要召回廉颇,却因为郭开的阻挠而没有成功。由于廉颇、乐乘离开赵国,导致赵国的实力大大受损。
不过,廉颇、乐乘虽然离开了赵国,但是,赵国还有李牧、庞煖等一批名将,仍然可以不断击退秦国的进攻,并在与其他诸侯国的战役中不断获胜,继续保持着“小霸”的地位。
由于廉颇、乐乘离开赵国,赵国国内缺少大将。于是,赵悼襄王不得不把正在北方抵抗匈奴的李牧调回来。
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占领了武遂、方城;公元前242年,燕王喜派大将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大将庞煖迎战燕军,结果,赵军大败燕军,赵军杀死了燕军统帅剧辛,消灭了2万燕军;公元前241年,庞煖率领赵军、楚军、魏军、燕军组成的联军进攻秦国的蕞地,却没有占领蕞地,随后,庞煖率领联军转攻齐国,占领了齐国的饶安;也就在公元前241年,赵国参加了由赵国、韩国、魏国、卫国、楚国组成的联军,一起进攻秦国,结果,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打得大败;公元前239年,赵悼襄王逼迫魏国割让了邺城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占领了貍阳城,结果,秦王政趁机派王翦、桓齮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9座城池。
[var1]
也就在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他的儿子赵迁即位,这就是赵幽缪王。
秦国和赵国同出一脉,都是嬴姓诸侯国,而且,这两个诸侯国还惊奇的相似。比如,秦国和赵国都进行了对我国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变革;秦国和赵国在强大起来以后,都是明君、名将辈出,秦国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而明君辈出,赵国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而明君辈出;秦国任用了白起、王翦等战国顶尖名将,赵国则任用了李牧、廉颇等战国顶尖名将;秦国和赵国都是因为出现了一代昏君和奸臣就导致亡国的国家,秦国是因为出现了秦二世胡亥和奸臣赵高而彻底衰亡,而赵国则是因为出现了赵幽缪王和奸臣郭开而彻底衰亡。
事实上,秦二世胡亥和赵幽缪王赵迁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花花公子,品行不端;并且,国君之位最开始都并不是传给他们的,赵悼襄王已经立他的长子、赵幽缪王的兄长、品行端正的赵嘉为太子,而秦始皇则是打算让他的长子、秦二世的兄长、仁爱宽厚的扶苏来继承皇位。所不同的是,赵悼襄王是由于过于宠爱赵迁的母亲赵悼倡后,而改立赵迁为太子,而胡亥则是由于赵高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被赵高扶上了皇位。
[var1]
赵幽缪王即位时,赵国仍然凭借着李牧等一批优秀将领,不断打退秦军的进攻,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互有胜负,不仅保存了赵国,也在客观上保存了其他诸侯国。至此,赵国成为了东方六国抵抗秦国的“中流砥柱”。公元前234年,秦王政派大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结果,赵军在平阳被秦军打得大败,赵国大将扈辄被杀,10万赵军被消灭,赵国的平阳、武城等地被秦军占领;公元前233年,秦王政派兵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赵幽缪王任命李牧为统帅,率军抵抗秦军,结果,李牧在宜安、肥下等地大败秦军,桓齮逃回了秦国,樊於期流亡燕国;同年,秦王政再一次派兵攻打赵国,再一次在平阳大败赵军,占领了赵国的宜安等地;公元前232年,秦王政派兵攻打赵国的邺地、太原等地,结果,李牧将秦军打得大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国依靠李牧等优秀将领,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互有输赢。秦国若要想灭亡赵国,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很快情况就发生了逆转。
[var1]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杨端和率军攻打赵国,占领了赵国的井陉等地。随后,秦军遭到了李牧和司马尚的顽强抵抗。于是,秦王政派人收买了赵幽缪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诬告李牧和司马尚反叛赵国。结果,赵幽缪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将李牧杀死,并罢免了司马尚,改由赵葱、颜聚为统帅,继续抵抗秦军。
李牧是秦国最害怕的将领,也是赵国最优秀的战将。如果说,赵国是东方六国最后的“守护神”,那么,李牧就是赵国最后的“守护神”。由于李牧被杀,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也使得秦王政终于可以肆无忌惮、毫无后顾之忧的攻打赵国了,更为秦王政兼并六国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王翦猛攻赵国,彻底打败了赵军,赵国统帅赵葱被杀,颜聚逃走。随后,秦军一举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并将赵幽缪王流放到了房陵(今房县)。至此,赵国灭亡。
赵国虽然灭亡了,但是,赵国仍然没有被秦国彻底占领,而且,赵国抵抗秦军的战争也没有结束。因为,赵幽缪王的兄长、被赵悼襄王废掉太子之位的赵嘉逃到了代地,继续抵抗秦军,为赵国续命6年。
邯郸失守以后,赵嘉带领赵国贵族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被赵国贵族拥立为赵王,这就是赵王嘉。
[var1]
随后,赵王嘉在代地领导赵国残余势力继续抗击秦军,并长达6年时间。但是,赵王嘉毕竟势力太过于薄弱,很快就惨遭失败。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将王翦攻占了代地,赵王嘉被秦军俘虏,赵国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
至此,赵国彻底灭亡。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