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失败的原因,在于用人不查,和遇事优柔寡断。他自称忠于刘邦,然而蒯彻口出祸国之言时,他不仅没有一剑杀死蒯彻,反而认为这是蒯彻忠诚的体现。他一面坚守着自己的所谓忠诚,另一面又包容乱臣贼子。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游走于叛与不叛之间,把自己摆上了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从勾践复国称霸,来看当时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性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韩信失败的原因,在于用人不查,和遇事优柔寡断。他自称忠于刘邦,然而蒯彻口出祸国之言时,他不仅没有一剑杀死蒯彻,反而认为这是蒯彻忠诚的体现。他一面坚守着自己的所谓忠诚,另一面又包容乱臣贼子。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游走于叛与不叛之间,把自己摆上了既不忠又不奸的尴尬位置。如此的韩信,他的结局也可想而知了。
[var1]
抗命灭齐
刘邦兵败彭城后,诸侯尽叛,魏王用家人生病的借口请假回国,刚回魏国就立即派兵封锁汉、魏边境,并向楚国派出了请和的使者。赵国主事的陈馀听说刘邦没有杀死张耳,也召回了赵军,转变为中立状态。因为失去仆从,刘邦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汉二年八月,刘邦分出部分兵力交给韩信,令他去攻打这些反叛的诸侯,韩信的传奇人生就此开始。
九月,韩信在安邑击败魏军主力,魏王举国而降。闰九月,韩信袭取了赵国属国代国。三年十月(十月是岁首),韩信在井径口与赵军主力决战,二十万赵军在三万汉军的进攻下全线溃败,主将陈馀也战死沙场。
[var1]
赵军虽然被击溃,但没有被消灭。分散在赵国各地的赵军又被组织起来抵抗,韩信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兼并整个赵国。之后,实力弱小又孤立于北方的燕国迫于兵威选择归降,整个北方只剩齐国仍保持中立。
刘邦让原赵王张耳“官复原职”,让韩信当赵国相,命他收聚赵国兵,准备进攻齐国。但是谋士郦食其认为,田氏在齐国根基深厚,若派兵攻打,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取胜,汉军在前线节节败退,战事危急,他愿亲自去劝降齐国,希望能让韩信早日抽身带兵来前线支援。
刘邦认为有理,派郦食其入齐,但没有向韩信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这就给韩信抗命攻齐增添了借口。待到韩信带兵向齐国进发时,齐国归降的消息恰好传来,他本来准备收兵,却因蒯彻的妖言改变了主意。
[var1]
韩信何曾想过和郦食其比功高?蒯彻蛊惑他道:“你带兵三万征战一年,也才攻下了赵国五十多座城池;郦食其依在车栏上耍耍嘴皮子,就能降伏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你征战数年,功劳反倒比不上一个臭书生?”
蒯彻这番话,刺痛了韩信,挑起了他的争斗心。此时部队正在向齐国行进,而刘邦并未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若带兵回国,自己和郦食其就能相安无事,若继续进军,就可以铲除郦食其,把灭齐的功劳夺过来。
生死福祸往往仅在一念之间。韩信放纵了自己的贪念,选择了后者,向死路迈出了第一步。
齐国既然已归降,自然就撤掉了齐、赵边界的驻军,韩信一路上未遇抵抗就突进到了齐国都城临淄。此时齐王和郦食其正在酒宴上畅饮,守城军官突然上殿,说汉军已兵临城下。
[var1]
大难猝临,齐王误以为这一切都是汉国的圈套,威胁郦食其到:“你能阻止汉军,我就让你活,如若不然,我就烹杀你。”郦食其虽然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宁死不从,最终被扔进大鼎活活煮死。
齐王乘乱突围逃到高密,并向项羽求援。项羽派龙且带兵救齐,楚军号称有二十万之多,实际上可能只有三五万,人数与汉军齐平。楚军入齐后与齐军会合,龙且自恃人多,傲慢轻敌。濰水之战中,龙且纵兵渡河袭击汉军,楚军仅有一小半人过河时,汉军全军迎击,领队的龙且和这小股楚军全部战死,未过河的楚军见主将已死便纷纷溃逃。整个齐国就落入了韩信手里。
胁主求名
郦食其是刘邦的重臣,资历很老,地位也非同一般。韩信害死了他又怎会不害怕?前线战事危急,刘邦多次性命垂危,韩信因为贪功在齐国滞留,他又怎会不心慌?可能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韩信做起事来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也在死路上越走越远了。
[var1]
兼并了齐国的韩信,既担任赵国相,又实际上控制着齐国,还对燕国有极强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并且手握重兵。他一人控制着赵、燕、齐三个国家,权势堪比刘邦项羽。韩信走上了人生中的极点,也变得飘飘然了。
他向刘邦送去了一封信:“齐国人狡诈成性,反复无常,又毗邻楚国,臣愿担任代理齐王一职,震慑齐国,以防生变。”韩信写这封信时,汉军刚在成皋打了胜仗,勉强能和楚军形成均势,刘邦和项羽各自带着主力在前线对峙,谁也不敢进攻谁,谁都无法脱身。韩信想当齐王,谁能阻止?刘邦不同意又能怎样,他敢不同意吗?
这封信在这种时候送出,信中的内容哪里是请求,完全就是胁迫。
[var1]
刘邦看到信后,气得当着众人的面就大骂起来:“我受困于此,日日夜夜盼着韩信早日带兵来援,他既然要在齐国自立为王!”身旁的张良和陈平立刻去踩刘邦的脚,暗示接下来的话万不可说出口,刘邦也突然醒悟,立马改口骂道:“堂堂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真没出息!”
当刘邦敢骂韩信时,说明还把他当手下,当刘邦不敢当着众人的面骂韩信,要因惧怕他而改口时,说明这份君臣关系已经完全变质了。刘邦派去齐国封韩信为王的使臣,是地位很高的张良,这个安排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和敬意,也给足了韩信面子。
高帝四年,汉军由劣势转为优势。刘邦趁着项羽回援,在成皋击败楚军主力,夺取了楚军全部辎重。项羽赶回前线后就面临着粮草见底的困境,双方在广武对峙时,汉军坚壁不出,楚军求战不得,日子拖得越久楚军就离失败越近。龙且的战败也给楚军士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项羽终于还是扛不住了。他派人向刘邦求和,约定划洪沟为界,双方日后再不互相侵犯,刘邦也同意了。
双方都撤兵后,张良又劝刘邦道:汉国已占据大半个天下,诸侯皆附;楚国如今兵疲食尽,是消灭它的好时机。不可放虎归山!刘邦认为言之有理,就带兵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并向彭越和韩信送去了书信,约定某时在某地与楚军决战。
[var1]
结果韩信和彭越都没带兵来,刘邦的主力追到固陵时被遭到项羽反击,汉军大败,只能筑起壁垒坚壁不出。彭越好歹回了一封理由牵强的解释信,韩信则是连句解释都没有。两人若不派兵,汉军迟早要战败。刘邦只能用张良之谋,提前分封天下,他发誓将睢阳以北到穀城的区域封给彭越,将陈城以东到大海的区域封给韩信,之后两人才带兵赶来和刘邦回合,最终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如果说索要齐王时韩信还有所收敛的话,此次不与盟会,眼睁睁看着刘邦落入包围圈,则是肆无忌惮了。韩信何至于此呢?张良何曾像这样要挟过刘邦?英布何曾像这样要挟刘邦?难不成不这样要挟的话,刘邦就不封张良三万户了?就不把九江国封给英布了?
韩信抗命灭齐、害死郦食其时,刘邦对他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索要“假齐王”时,刘邦便有了灭韩信之心,不与盟会时,刘邦铲除韩信的念头就变得坚定了。韩信之死,难道真的没有自作自受的成分在里面吗?韩信为了争灭齐之功害死郦食其,也因此误入歧途,最后害死自己,令人唏嘘。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