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卿大夫智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己的死亡划分了春秋和战国

晋国卿大夫智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己的死亡划分了春秋和战国

()
中文名:
晋国卿大夫智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己的死亡划分了春秋和战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司马光将“三家分晋”放在《资治通鉴》的开篇,足见司马光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是四卿把持朝政,其中智氏(智伯为族长)一家独大,已经具备兼并韩、赵、魏三家独代晋宗的实力,但最终智氏的族长智伯没能成为一统江山的英主,反而成了“三家

秦朝名人推荐

司马光将“三家分晋”放在《资治通鉴》的开篇,足见司马光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是四卿把持朝政,其中智氏(智伯为族长)一家独大,已经具备兼并韩、赵、魏三家独代晋宗的实力,但最终智氏的族长智伯没能成为一统江山的英主,反而成了“三家分晋”的垫脚石。

智伯是谁?

曾经强大的智伯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智伯的失败为什么最终促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司马光为什么要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带着这些疑问,大漠今天和大家一同走进《资治通鉴》第一篇《智伯之亡》,看看智伯是怎样将一手好牌打烂,最终走向灭亡。

(一)为什么要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助手刘恕问司马光:“咱们写通史,为什么开始就写三家分晋,前面的历史为什么不写呢?”

司马光讲:“前面的历史,像东周是周平王以来的历史,有孔子删定的《春秋》,而孔子删定的《春秋》是我们不能改的。”

刘恕又问:咱接着孔子的《春秋》往下写不行吗?

司马光讲:圣人的经不可以续。

司马光是一个儒者,恪守礼法,前面有圣人写的书了他就不写,以此表明自己恪守礼法的态度。

这是《资治通鉴》开始就写三家分晋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这件事情标志着“天子自坏礼也”。

《春秋》一直有以下犯上的诸侯国君,但周天子并没有认可。而周威烈王正式把以下犯上的韩赵魏三个卿大夫册封为诸侯国国君,这是天子自己毁坏“礼”。

司马光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是第一次“天子坏礼”,所以《资治通鉴》开篇就写这件事情。

[var1]

这件事情其实就一句话:威烈王二十三年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这句话的意思是:周威烈王做国君的第二十三年,出于利用韩、赵、魏三家的动机,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二)周天子贵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还要利用韩赵魏?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发生在公元前453年,是在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国的前五十年。

真正的三家分晋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重要人物——枭雄智伯。

[var1]

晋国当时是四卿专权的政治格局,智伯是四卿中间的老大,但他最终被韩、赵、魏三家连起手来消灭了。

智伯的败亡发人深省,所以司马光写完“威烈王二十三年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句话后,接下来就追溯三家分晋前的历史,就讲到了智伯这个人。

(1)那么智伯是怎么覆亡的呢?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来看智伯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公元前457年,作为晋国权势熏天的卿大夫,智伯家大摆宴席,张灯结彩。

智伯宴请一个重要的客人,四卿中实力最弱的韩虎,酒至半酣,智伯突然拿出一幅画《卞庄刺三虎图》。

“卞庄刺虎”这个典故见于《战国策》,讲的是鲁国勇士卞庄,发现两个老虎在打架,然后等它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把两只老虎都打死了,使自己能够一人杀二虎,名垂青史。

而智伯的这幅《卞庄刺三虎图》是三只老虎在抢一只羊,画上还有说明。

[var1]

智伯怕韩虎看不明白,就给韩虎念这个说明:三虎啖羊,势在必争,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举兼收,卞庄之能。

那这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说三只老虎在抢一只羊,他们一定会打起来,等他们打累了、打疲倦了,卞庄就可以趁机把三只老虎都给打败,显示自己的能干。

故事说完后,气氛有点压抑。

智伯还加了把火,说:齐国有一个人叫高虎,郑国有一个人叫罕虎,足下你叫韩虎。这不凑成仨虎了吗?

韩虎突然受到这种赤裸裸挑衅,竟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韩虎的家臣段规从后边上前一步,跟智伯讲,“按照礼仪规范,你不应该称呼我主人的名字啊,现在足下直呼其名不太合适吧?”

段规长得比较矮,站在智伯跟前,才及乳下。

智伯一抬手摸着人家脑袋说:“小东西,你想干嘛?三只老虎吃剩下的羊杂碎你吃吧,这有你说话的份吗?”

段规气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家臣,是陪着主人来的,他不便自己直接发作,眼睛直瞪瞪地盯着韩虎。那意思就是,主人你说个话呀,你要是同意,我能跟这小子玩命,没他这么欺负人的。

但韩虎已恢复冷静,不能跟智伯闹翻,闹翻了惹不起。

怎么办呢?装醉吧。

“喝多了,喝多了,不好意思,智伯你说得挺对,实在不胜酒力,告辞。”

带着段规走了,一场宴席不欢而散。

(2)智伯是晋国四卿中间实力最强的,他为什么要宴请实力最弱的韩虎呢?

智伯虽然独断晋政、权尊势重,想取代晋国的国君,但晋国还有久经考验的韩、赵、魏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单个打、单个论,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可是合起来智伯是打不过的。所以智伯想鲸吞蚕食韩、赵、魏,却又感觉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嘴。

智伯的家臣郄疵(qie ci)出了一个“食果去皮”的主意。

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韩、赵、魏三家。就说最近这些年我们晋国越来越弱,称霸的是吴、越而不是我们,我们要恢复晋国的荣光。

怎么壮大呢?每家都拿出100里土地来给国君,然后土地产生的物产作为赋税培养军队,强大晋国。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让人无从拒绝。

韩、赵、魏每家献了100里土地后,当然不可能给晋国国君,智伯就会笑纳。

智伯凭空增加300里土地,韩、赵、魏三家各少了100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也削弱了对方的力量,这就叫“食果去皮”。

那如果中间有不听话的不交土地怎么办?不交土地就是不为了晋国服务,那就人人得而诛之。

智伯决定实施这个政策,捏柿子先从软的捏,所以智伯就先找韩虎要土地,但韩虎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凭空交出来。

可是要拒绝,智伯就会翻脸揍他。

那怎么办呢?

韩虎很犹豫,谋士段规献计说:“智伯好利而愎,如果不给他土地肯定会先打我们,因此要给他还得给他好的土地,这样就会让智伯自信心更膨胀,利益观念更膨胀。然后他就会继续跟赵、魏要,赵、魏如果不给,他们就会打起来,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就能渔翁得利了。”

韩虎觉得很有道理,赶紧划好土地奉献给智伯,智伯看第一步计谋实现了,所以宴请韩虎。

(3)宴请就宴请,干嘛要给韩虎看《卞庄刺三虎图》?

智伯性格强势,要通过一幅画来彻底摧毁韩虎的心理防线。

“你这么积极献土地不就是惹不起我,又想拖着我让别人跟我打起来,看我笑话吗?”

我告诉你,我就是卞庄,三虎一块儿收拾。

他就是这么强势,就是要告诉韩虎这个意思,所以当他把画上的说明念出来的时候,韩虎也不是傻子,立刻就感觉到了这种嚣张的肃杀之气。

(三)智伯在晋国干了哪些大事?

智伯做了卿大夫以后很快靠他的才能干了三件大事。

(1)第一件事情:扫除二卿,瓜分封邑

晋国自骊姬之乱开始,晋献公逐、杀诸公子,晋国从此没有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这是当时晋国独特的政治生态,也就是说与国君有血脉关系的人要么被国君赶到国外流亡,要么被国君杀害。

朝堂上逐渐由卿大夫占领,到了春秋晚期逐渐形成了卿大夫专权的局面。

当智伯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恰逢四卿专权,四卿里边为首的是赵家的族长赵简子。

赵简子死后,智伯联合韩、赵、魏三家彻底瓜分了之前另两个卿大夫,在四卿专权之前是六卿专权,有中行氏和范氏两家大夫,这两家大户被打跑了但是它的封地还在。

赵简子那会,没有瓜分中行氏和范氏两家的土地。

智伯做了卿大夫以后,他就带领韩、赵、魏三家把中行氏和范氏的土地瓜分了。

瓜分后智伯得益最大,实力大大膨胀。由此开始显露出蚕食鲸吞三家进而独代晋宗的阵势。

(2)第二件大事:扬威敌国,彰显实力。

一个权臣,要想真正让人佩服。不能光“窝里横”,得在敌国面前彰显威风。

智伯当政期间,一次兴兵讨伐齐国、两次率军讨伐郑国都取得了胜利,所以智伯给自己树立起了英勇善战的形象,威震诸侯。

(3)第三件大事:拥立新君,携君自重。

韩、赵、魏、智四卿专权时代,晋国国君晋出公决定从鲁国和齐国借兵来讨伐自己手下这四个尾大不掉的卿大夫,不小心走漏了风声,于是智伯联合韩、赵、魏三家先发制人,把晋出公打跑了,而晋出公在逃跑的路上死了。

智伯趁机主持拥立晋哀公,逐渐把持了晋国国政,经过智伯苦心经营,原来“四卿并治”变成“智氏一家独大”。

在这种状况下,智伯开始实施蚕食鲸吞三家的计划。

(四)智伯怎么覆亡的呢?

过程说起来很简单,智伯跟韩、魏两家要地,韩、魏两家给了,于是智伯又跟赵家(赵毋恤)要,不但要地还嚣张的要人家没法给的地(宗庙所在地),赵毋恤被迫与智伯开战。

智伯联系韩、魏两家一起围攻赵毋恤,水淹赵毋恤的根据地晋阳城,眼看就把晋阳城攻下来了。

智伯因为说话不注意,让韩、魏两家起了猜忌之心,然后赵毋恤联合韩、魏两家,三家合兵突然袭击把智伯杀了。

智伯是怎么灭亡的?智伯的失误有三点原因。

1.一是“三观”不正。

“三观”指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智伯戏弄韩虎、段规,本家劝他不能这么干,这么干灾难就不远了。

[var1]

智伯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意思是:要发难也是我找别人的茬,我不找别人的茬,谁敢找我的茬。

这句话非常嚣张,可以说强横、蛮霸之至。

2.二是不勤小物。

“不勤小物”是说不勤察细节,不注意小节。

“不勤小物”集中体现在智伯和赵毋恤交恶这件事上,赵毋恤为什么那么恨智伯?

智伯兴兵伐郑,他让韩、赵、魏三家都要出兵,赵家就是赵毋恤带兵跟他一块去打,打仗在军营里边没事的时候就喝酒。

智伯喝多了以后就强迫赵毋恤喝酒。

赵毋恤说:我不胜酒量,不能喝。

智伯说:不喝我就揍你。

打完仗回国以后,智伯直接去找赵简子(赵毋恤的父亲)。

跟人家赵简子说:你这个儿子,一个窝囊废,连酒都不能喝,我揍他一顿。我劝你呀,也别让他做世子(世子就是接班人)。

智伯要废掉人家赵毋恤的继承人位置,那赵毋恤能不恨智伯吗?

3.三是贪愎不羁。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需要一系列的天时地利人和;要毁掉一番事业,也是一系列的错误和问题累积叠加的结果。

(1)贪:

智伯的贪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跟别人索取的时候贪,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另一方面是自己舍不得往外面掏,实际上是吝啬。

智伯跟韩虎(韩当家人)要地的时候,韩虎的家臣段规劝解韩虎说:给了他就助长娇气。

智伯跟魏驹(魏当家人)要地的时候,魏驹也不愿意,但魏驹家臣任章就跟魏驹讲:我们得给,智伯要了地以后就必然骄傲,最后智伯会因为平白无故的跟别人得到一个又一个好处,就会越来越骄傲。而被迫献地的卿大夫因为害怕他的权势熏天就会抱团取暖,一帮团结起来的人去跟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做对手,那智伯的灭亡是指日可待。

[var1]

魏驹家臣任章还引用了《周书》上的一段话: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什么意思呢?准备打败一个人,你先成就他一些事;你要想取一个人的性命,你就先给他点好处。

这样的话,智伯就会利令智昏,果不其然,当智伯再向赵毋恤(赵当家人)要地的时候就有点过分了。

智伯自己指定需要赵毋恤献地的地方,并且智伯指定的是赵家发家的时候祖先得到的封地蔺和宅皋狼(赵家的宗庙之地)。

赵毋恤说什么都不能答应,答应了以后这个当家人他就没理由当下去了,这次侮辱让赵毋恤忍无可忍、无路可退。

《礼记·儒行》里讲:士可杀不可辱。

智伯这么做逼得赵毋恤只能跟他打仗,从这一点来讲智伯不智。

晋阳之战僵持不下的时候,为了防止韩、魏与赵氏勾结,智伯的手下就建议智伯拿出两个万户大邑送给韩、魏两家最重要的谋臣段规和任章,从而保证韩、魏和智氏战线巩固。

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建议,但是智伯舍不得,不给。从这一点来讲智伯不明。

(2)愎:

“愎”是指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智伯手下不是没有能人,比如郄疵(qie ci),就给智伯出了“食果去皮”的建议,后来赵氏在晋阳城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敏锐发现韩、魏两家当家人不但没有高兴反倒面露忧色,提醒智伯注意韩、魏两家已经跟你不同心了,要早做防范。

郄疵说了以后,智伯不但充耳不闻而且没心没肺,转天跟韩虎、魏驹就讲:“我的家臣郄疵(qie ci)说你们哥俩想反我,有这回事吧?”韩虎、魏驹当然不承认。郄疵(qie ci)一听自己被智伯卖了,非常生气,找个借口远走高飞。

从这件事情来看,智伯不知人善任、不虚心纳谏,智伯不贤。

(3)不羁:

“不羁”就是不通人情世故。

眼见晋阳城岌岌可危的时候,很难守下去了。智伯带着韩、魏两家卿大夫巡视战线,晋阳城没被水淹到的地方只剩三块筑城板的高度,城里边已经都被水淹了,非常狼狈。

智伯得意洋洋、忘乎所以,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今天我才知道水这么厉害,可以亡人之国呀)

韩虎、魏驹一听这话后脊梁就冒冷汗,赵毋恤趁机去策反韩、魏,并且成功。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智伯刚愎不羁的性情展露无遗。

越是接近成功越应该小心谨慎、安抚人心。

而智伯反其道而行之,智伯之亡不冤。

(五)智伯的失败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1)选贤任能,以德为先

司马光在评论智伯灭亡时就讲:智伯亡在才能胜过德行。

司马光把一个人的能力分为才能和德行,才能是聪明、明察、坚强、果毅,德行是正直、公道。

司马光认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因此他把人分成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种人。君子是德大于才,有才无德的是小人。

司马光认为小人本来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一些图谋,如果把小人放到一个位置上,相当于给老虎安上了翅膀,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实现自己不受约束的邪恶意图。

司马光指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历史现象:

[var1]

什么意思呢?

有德行的人外在表现上,让人感到总是板着脸,不刻意跟你套近乎,不容易让人接近。而有才的人,人人都喜爱,因为喜爱所以就容易亲近,甚至容忍一些问题和缺点。有德的人外表严厉容易疏远,当需要用人的时候,一般想不起有德行的人。所以考察人才的时候往往是被人才的才能吸引,而忽略了德行。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规律,治国理家都要考虑德行和才能,究竟哪个先哪个后?

古人讲:“唯才是举”。但是“唯才是举”大多指的是乱世,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太平盛世用人怎么样?一定要以德为先,德应该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司马光的观点。

(2)但存大体,处事以情

智伯的谋臣告诫智伯要“勤小物”的时候,还专门引用了《周书》上的话,“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什么意思呢?结怨有时候很小,也许一句话一个小事就能够结成大冤家。

当然了你要口吐莲花,也不见得能够让已有的仇恨一笑而泯。

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怎么办?

我们想到唐代的魏征,《唐史》记载:魏征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时,“但存大体,处事以情”,工作成效人人悦服。

“存大体”是什么?就是守道;“处事以情”呢?就是要体察下情,避免太自我、太主观臆断。

《红楼梦》里有副对联: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就是说人情世故很重要。

智伯这个人呢?在人情世故上是有欠缺的。

[var1]

这句话是荀子讲的,意思是:做领导最重要的是把合适的人任用在合适的岗位上。

而智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不识大体,又不能体察人情世故,智伯犯了领导者的大忌。

(3)德能聚财,施仁布德

《论语》中有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说的就是有德能聚才的意思。

[var1]

领导得凭借自己德行的感召力来影响大家。

有德行的人“人不忍欺”,有能力的人“人不能欺”,有威严的人“人不敢欺”。

从“不敢”到“不能”到“不忍”,最高明的是“不忍”,人家从内心就不忍欺负你,所以做事就不会背离约法,不会出问题。因此要施仁布德,而智伯性格中间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不仁。

[var1]

司马光讲:“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启特智伯哉。”

意思是:从古至今,祸乱国家的臣子,败亡家族的孩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复亡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智伯自己。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闲山岛海战:日寇主力舰队被灭(《闲山岛海战》)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俄罗斯,不想再出卖子宫了 |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