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根,常被认为是没文化的皇帝,不过从其留下的文化作品来看,朱元璋并非胸无点墨之人。 比如上面这首诗,便是洪武十八年宴会群臣时所作。 就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寡妇携子面圣,还拿出一样东西,朱元璋:孩子封王吧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根,常被认为是没文化的皇帝,不过从其留下的文化作品来看,朱元璋并非胸无点墨之人。
比如上面这首诗,便是洪武十八年宴会群臣时所作。
就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桩奇闻,看似荒诞不经的,却也凸显了朱元璋的文化底蕴。
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令人深思。
01
话说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历经十余年的经营,大明王朝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天,朱元璋刚用罢早膳,就有内侍来报:“殿外有个山西农民,自称姚小五,有冤情要诉于陛下!”。
按理说,堂堂天子,哪有时间理会这些升斗小民?但在洪武一朝,这种景象却并不稀奇。
朱元璋起事之初,就深知元朝吏治腐败以至于民怨沸腾,因此他创建大明后,为惩治贪官污吏,特令允许百姓可以进京告御状,沿途官员不仅不得拦截,还要负责告状者的饭食。
基于这样的背景,山西农夫姚小五进京告状,哪个敢拦?
待将姚小五召来一问,朱元璋才发现他所谓的冤情很简单:“媳妇被人抢了,恳求陛下主持公道,帮我把媳妇讨回来!”。
朱元璋顿感莫名其妙:“你一大老爷们儿,为何这般怂?”,姚小五这才声泪俱下地道出了缘由。
据他所说,他是山西洪洞县人,与媳妇史灵芝结婚多年,生了三个娃娃,日子虽说算不上富足,倒也过得去,可就在几个月前,一个叫唐闰山的小兵硬说史灵芝是他媳妇。
彼此间互不相识,我这一家五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突然有人跑过来要抢走我媳妇,这能同意?
姚小五当然不同意,由于唐闰山是军人,两人的官司,于是从洪洞县县衙到兵部一直打到京城刑部,案子的判决结果始终如一:
驳回姚小五的请求,支持唐闰山娶史灵芝为妻!
既然有刑部审判,谁是谁非,就将卷宗调出来一阅便知!
待朱元璋见到卷宗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大明都建国十八年了,还能发生这种事!
02
案件的由来是这样:
许多年前,还是元朝的时候,唐闰山的哥哥与史灵芝定有娃娃亲,但唐闰山的哥哥还没长大就死了,史灵芝成年后就嫁给了本地的农夫姚小五。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唐闰山当了几年大头兵,还孑然一身,这时他发现“嫂嫂”史灵芝虽然不再年轻,但也算得上相貌端正,便想着将她据为己有。
于是,唐闰山便以“兄死弟继”为由,状告姚小五,要求他将“嫂嫂”还给自己。
要说这唐闰山真是无赖之极,他的哥哥与史灵芝只有口头婚约,并没有夫妻之实,算得上哪门子“嫂嫂”?所谓的“兄死弟继”又从何说起?
那么,问题来了,从县衙到刑部,大小百余位官员,为何都像商量好了一样,任由唐闰山胡闹?
这还得从元朝一项奇葩风俗说起。
所有参与审案的官员,都曾经在元朝做过官,他们深知游牧民族的传统:女人是财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因为地广人稀,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人口繁衍,实施一夫多妻制和收婚制,简单说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他的老婆为妻;舅舅死了,外甥可以娶舅母为妻;兄长死了,弟弟有权力继承哥哥的妻子。
譬如西汉王昭君出塞时年方妙龄,而她的丈夫呼韩邪单于却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两人生活了不到三年,呼韩邪单于就病死了,留下王昭君和刚一个出生不久的儿子。
思乡心切的王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回归中原,汉成帝却敕令她“从胡俗”,就这样王昭君不得不嫁给了亡夫的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一起生下了两个女儿。
再扯回来,蒙古人统治中原,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这种风俗后来也影响到了民间,以至从上到下都见怪不怪了。
但现在元朝已经成为历史了,我老朱治下的百姓,岂能还沿用前朝的风俗?
朱元璋很生气,第二天早朝时,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刑部尚书王峕(读[shí],同“时”),听他作何解释。
03
王峕认为,处理这类民事纠纷,应该以民俗为主,律法为辅,律法不应该凌驾于民俗之上。
即便是史灵芝与姚小五成婚多年,但对唐闰山而言,她还是名义上的“嫂嫂”,因此以“兄死弟继”的民俗判决她改嫁唐闰山,并无不妥。
话音刚落,兵部几位官员也附和称是。
啪!朱元璋一拍案,当场勃然大怒:“无稽之谈!都改朝换代这么多年了,你们领着明朝的俸禄,却拿着胡元风俗说事,是嫌活得太长了么!”。
随后,一道通杀令,从刑部、兵部、所有涉案的各州县官员,统统人头落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刑部尚书王峕。
王大人死得冤吗?一点儿都不冤!
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便确定了《大明律》,表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时隔多年,司法部门还在拥护元朝的风俗治国,这显然不是朱元璋这样的铁腕人物愿意看到的。
深受元朝压迫的朱元璋,尤其痛恨蒙古人制定的那些有悖人伦的风俗,为表明自己“恢复中华”的决心,这桩案子处理完后,朱元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吁!昔我中国先圣先贤。国虽运去,教尤存焉。所以天命有德,惟因故老。所以不旋踵而雍熙之治,以其教不迷也。胡元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三年矣。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虽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
不得不说,朱元璋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而伟大的。
时代始终是向前发展的,对于传统我们应该有正确的立场,那些违背人性的传统就应该遭到唾弃,这才是一个社会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之路。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