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颗人头落地后,朱元璋看到了7个字

6颗人头落地后,朱元璋看到了7个字

()
中文名:
6颗人头落地后,朱元璋看到了7个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01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一天,太祖朱元璋发火了。 惹他大怒的,是工部尚书呈上的一份密告。 所谓密告,等同现在的举报信。 话说朱元璋登基后,推出一种新的举报形式,叫“风闻言事”。 这种玩法很有意思。不需要亲眼所见,也不需要偷拍,

宋朝名人推荐

01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的一天,太祖朱元璋发火了。

惹他大怒的,是工部尚书呈上的一份密告。

所谓密告,等同现在的举报信。

话说朱元璋登基后,推出一种新的举报形式,叫“风闻言事”。

这种玩法很有意思。不需要亲眼所见,也不需要偷拍,录音,啥证据都不要,只要你听说谁谁谁收钱了,受贿了,作风不正瞎扯淡了,尽可举报。

而这些密告,甭管事大事小,皆须交由朱元璋亲自批阅。

批完,派人去查。没事,拉倒;有事,事主要么罚要么杀,举报者奖。

据传,这一玩法还催生了一个新行当:职业密告者。一天到晚不干别的,就琢磨人玩儿,撒网捞鱼似的到处偷摸塞检举信。万一碰正当,有人被抓,马上跳出来认账:是我,我干的!

嘿,赏银到手了。

扯远了,回正题。

“胆敢瞒上欺下、营私舞弊,我看他们是活腻了。”

看罢密告,朱元璋当场冷脸,下旨抓捕应天府吏任毅、丹徒县县丞李荣中等一众官员。

如遇狡辩或试图逃脱,把脑瓜子带回就行,身子不要了!

02

也难怪朱元璋生气,这几位爷的胆儿也真够肥的,居然敢在他亲自督办的国家级大工程上动手脚。

早在多年前,元朝还健在呢,朱元璋便采纳帐下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谏言,决定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朱升进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早已攻下应天府的朱元璋遂大兴土木,全力打造“新宫”。

如今,盘桓70里的四重城墙已粗具模样。朱元璋每天都巴巴地盼着尽快完活,以向天下人展示大明的地标建筑。

你说,他能允许人暗中做手脚,耽搁进度吗?

很快,应天府吏任毅、丹徒县丞李荣中等六人,便全被抓进了刑部大牢。

史载,这桩案子是朱元璋亲自审办的。他就想瞧瞧,这几个敢揩他油水的货,究竟有何能耐,又有多刚?

孰料,比较失望——

人刚带到,便听“噗通噗通”一阵响,六人全跪地认了怂。紧接着,咣咣咣,磕头如捣蒜。

你磕得响,我磕得比你还响,恨不得把地面给磕出个坑来。

坦白从宽,回家过年嘛。

“你们可知朕为何找你们?”朱元璋沉声问。

“臣罪该万死。”六人全争着抢着哭唧唧恳求饶命,并来了个竹筒倒豆子,全撂了。

03

原来,为加快建造南京城墙,朝廷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征调工匠及民夫参役。甚至,于南京服刑的罪囚亦在军队管制下,悉数投身明宫建设。

因丹徒知县空缺,暂由二把手,即县丞李荣中代行职务。一接到应天府征调民夫的文件,李荣中小眼睛滴溜溜一转,禁不住眉开眼笑。

发财的机会来咯——

只要出钱,即可免服劳役。

想想民间那些吓人传说:秦始皇修长城,长城下埋了多少尸骨?隋炀帝修大运河,河底填了多少条命?谁愿意去修城墙?

紧接着,李荣中将同为佐贰官的主簿,负责文书往来、相当于办公室主任的典史,主管治安的巡检等同僚全叫到了一块儿。

要下水全下水,省得将来胡乱咬。有钱一块赚,脑袋一起掉。

头碰头,一合计,制定了市场价:

谁不想去,交钱2.2两。拿出1两,打点应天府吏任毅。毕竟人家主管这差事,得拿大头;剩下1.2两,5人平分。

《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初,一两银子能买大米二石。以米价折算,相当于人民币大约700块。

2.2两,1500多块,对普通人家来说当算一笔大数目,不是谁都能拿得出的。

最终,有1265人交钱逃过服役,也有人将密告塞进了工部的门缝。

这不摆明了跟我对着干吗?朱元璋越听越来气,“啪”的拍了桌案:

“一个个阳奉阴违,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拉出去斩了!”

04

为遏制、打击贪渎之风,朱元璋素来奉行重典治世。还经常亲自审理案件,并加以汇编出版,训诫天下臣民遵纪守法,此即《明大诰》。

更狠的,还发明推出了令人肝颤的“剥皮揎草”之刑。

不得不说,应天府吏任毅等人真是走了狗屎大运,恰赶上马皇后生辰。念及不宜太黄暴,朱元璋又命人将早吓得尿失禁的几人押了回来。

“今儿个,朕先不杀你们。”

偷窥到朱元璋脸上阴转晴,杀气渐散,任毅等六人暗松口气,又是一通暴风骤雨般的磕头:“谢皇上隆恩。”

“死罪虽免,但为了让你们长点记性,还得小小惩罚一下。”

怎么罚?小到啥程度呢?

任毅等人心下正犯嘀咕,只见朱元璋笑了。笑得很灿烂,很阳光,语气也很是和蔼可亲:

“你们贪钱收银子,用的是手吧?来人,把他们的手指全剁了。齐茬剁,一根不准留。”

刀起刀落,嘁哩喀喳,眨眼功夫,地上多出一堆手指头。

行刑者捡起断指,点数交差。咦,咋多出一根?

丹徒县丞李荣中强忍锥心痛,呲牙咧嘴回禀:

“回皇上,罪臣是…六指儿。今后,臣可咋上茅房啊?”

05

这桩公案,至此暂告一段落。

“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朱元璋语)

朱元璋出身寒微,深知百姓疾苦,故即位后便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在严惩的同时,还推出了另一项制度:戴刑还职。

惩戒完毕,发还原单位,令其继续履职当差。

对应天府吏任毅和丹徒县丞李荣中等6人,朱元璋也是这般处理的:收缴赃款,各断十指,押回本处,继续负责“著勾赴工”事宜。

一转眼,数年过去。

但说这日,又一封举报信呈上了朱元璋的案头。

这次不是密告,而是实名举报。举报者姓周名善,是个军户。

军户,即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一入军户,世代为兵;只要打仗,必须出军,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看着看着,朱元璋突然觉得举报信中提及的名字有些眼熟:任毅、李荣中、马保三…

好像在哪儿见过。想起来了,是被我剁掉手指头的那几个货。

军户周善声称,县丞李荣中等人不仅没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将免役价码提高到了每人4两白银!

因上头有指标,为凑够人数,李荣中等人便将原本在免役之列的铺兵、生员、军户等数百家,统统摊派了出丁任务。

谁家若敢不出,那就拍他黑砖,砸他家大门;烧他草垛,挖他家祖坟。反正,祸害人的损招有的是。

不待看完,朱元璋便气炸了肺管子:“抓!”

06

再度将任毅、李荣中等一众涉案人员收捕下狱,经审,军户周善所言句句属实,几无差池。

“皇上,饶命哇,臣知错了。”任毅一如上次,跪地咣咣磕头。

朱元璋紧盯着几人,不知不觉间蹙紧了眉头。

足足思忖半晌,才幽幽说道:“斩了吧。”

这桩公案并非杜撰或传说,就发生于建造南京城墙期间。随着6颗人头落地,骨碌碌滚动,朱元璋恍惚看到了7个字:“人心不足蛇吞象”。遂亲自撰文,将此事昭示天下。

对此,《全明文》亦有收录:

丹徒县丞李荣中等六人受贿575贯,将应当服役的1265人免役,而将应免服役的铺兵、弓兵、生员、军户周善等数百家,一概遍乡勾拿动扰,意在搪塞,于内又复受财作弊。被扰之家至京揭发,情况查明,枭首示众。

而朱元璋皱眉,是在想:

他们本已十指秃秃,为啥就不怕脑袋也秃秃,还敢收银子?又是如何拿银子的?

再者,尽管严令“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尽管出了《大诰》出《续编》,出《三编》出《武臣》,尽管我老朱肃贪下的功夫堪称史上最多,可为啥大明的贪渎之风也最盛最严重?

忒吊诡…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