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日本入侵琉球王国,目的是为了和明朝贸易

1609年日本入侵琉球王国,目的是为了和明朝贸易

()
中文名:
1609年日本入侵琉球王国,目的是为了和明朝贸易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德川家康在暗地里针对丰臣秀赖同时,也没耽搁日本国的政务。首先他替丰臣秀吉处理了一个烂摊子,之前秀吉两次派兵入侵朝鲜,最终以失败告终。 德川家康 日本和朝鲜、明朝关系就此断交,家康为此主动派人联系朝鲜,提出与之和好。为了表达诚意,还释放了大

宋朝名人推荐

德川家康在暗地里针对丰臣秀赖同时,也没耽搁日本国的政务。首先他替丰臣秀吉处理了一个烂摊子,之前秀吉两次派兵入侵朝鲜,最终以失败告终。

德川家康

日本和朝鲜、明朝关系就此断交,家康为此主动派人联系朝鲜,提出与之和好。为了表达诚意,还释放了大部分所有的朝鲜俘虏回国。

朝鲜由于刚刚被入侵,元气大伤。正需要喘息之机,所以和日本签订合约,从此两国恢复正常邦交。家康主导下的日本依然想跟明朝恢复交往,尤其是跟明朝恢复贸易。即便有朝鲜联络但也被明朝拒绝。

为此家康想到一个办法。明朝有诸多附庸国,江户幕府为此盯上了除了离朝鲜外距离自己最近的琉球王国。琉球王国是日本今天的冲绳县,距离在台湾的东北部,日本的西南部。家康决定派兵入侵琉球。

入侵琉球的任务则交给了萨摩大名岛津忠恒,岛津忠恒是岛津义弘的儿子。1602年岛津义弘退隐,岛津忠恒继承为家督。真田幸村的“日本第一兵”这个名号就是岛津忠恒取的。

岛津忠恒这个人很会观察形势,随机应变。在关原之战中,岛津义弘参加石田三成一方作战,而且是家康的劲敌。在关原之战后,家康对岛津义弘、岛津忠恒父子的处置方式与其他大名截然不同

琉球群岛与中国-日本的位置关系

家康及其老臣派使者带着誓约书到萨摩,对岛津忠恒君臣百般安慰,承诺岛津氏的领地没有任何变化,并敦促岛津忠恒上京。于是,岛津忠恒上京拜见家康。

家康不仅没有责备岛津忠恒在关原之战中与德川家作战,还饶恕了逃到岛津忠恒那里的浮田秀家的性命。家康父子不断让其他大名出钱、出力修建城堡,但从来没有让岛津忠恒出钱、出力修建城堡。可以说,家康对岛津忠恒相当优待。家康打算用怀柔政策感化岛津忠恒。

岛津忠恒

岛津军战船

于是岛津忠恒归顺德川家康。岛津忠恒不再关注丰臣家的命运,更无野心夺取天下。他所考虑的是岛津家业的长期稳定。这次家康要求他入侵琉球,他便领命。1609年2月,岛津忠恒发兵征服琉球,俘获了琉球国王。岛津忠恒带着琉球国王来到江户和骏府,请示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康如何处置琉球国王.

虽然琉球是一个小国,但押解小国国王到日本,这在日本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岛津忠恒立下了一件奇功。因此,德川幕府论功行赏,让岛津忠恒统治琉球。

琉球人服饰复原

家康让岛津义弘出兵是控制琉球王国,而不是消灭。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琉球王国”的名义来和明朝交流与贸易,征服琉球的最初几年明朝还和已成为日本附庸国的琉球往来。

但过了几年后明朝察觉琉球已经实际上被日本吞并,由于明朝之前在朝鲜半岛与日本的战争中消耗了大量钱财,再加上琉球对明朝而言不算太重要附庸国,于是没再向上次那样派兵拯救琉球,而是断绝和琉球往来。

很多人以为琉球作为中华附庸国是在清朝时期丢失的,因为1879年(光绪年间),琉球王国国号废除,正式灭亡作为一个县纳入日本。其实早在1609年琉球已经实际上从中华朝贡体系中被迫脱离。

日本冲绳,昔日琉球王国

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和朝鲜作战,大量将士丧命,结果朝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今日本与朝鲜议和成功,在琉球也成了日本的附属国,朝野上下都认为这是德川家康的丰功伟业。相比之下,大阪丰臣家威望也随之跌落,认同丰臣政权的日本百姓越来越少。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