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
中文名:
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唐末五代十国鼎立,混战不断,赵匡胤征程不断,于一生戎马中结束了近七十年的混乱,完成了整个华夏地区的统一。 赵匡胤为饱受战争摧残的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环境,仅这一点便能让其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历史上也多是其积极评价,他出色

宋朝名人推荐

唐末五代十国鼎立,混战不断,赵匡胤征程不断,于一生戎马中结束了近七十年的混乱,完成了整个华夏地区的统一。

赵匡胤为饱受战争摧残的民众创造了一个安定、可靠的生产生活环境,仅这一点便能让其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历史上也多是其积极评价,他出色军事才能,政治权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

与赵匡胤生平相关的事件诞生了许多轶事典故,其中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更是我们在历史教材中耳熟能详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君王,离开人世时却非常突然。

一代开国皇帝的落幕

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的一天夜里,宋高祖猝然崩逝。

这原本是与平常看起来毫无异常的一晚,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猜测和疑问。

其实关于宋高祖的崩逝,与一个道人有关。

同年三月份宋高祖在京城边的水池洗手之时遇到了一个老道人,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夜晚席间吃饭时,赵匡胤问老道人:“朕的寿命还有多久?”

本以为会是一片祝好,万寿无疆的措辞,谁知老道人说道:“今年的11月14日,如果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则您可以再活12年;如果天气阴沉,则陛下可能要另做打算了。”

果然到了这一夜,殿堂外大雪纷飞,宋高祖却因预言闷闷不乐,遂命将弟弟赵光义请来陪他饮酒。

二人烛光摇曳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夜晚三更。

这时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也许是喝到兴头上,宋高祖还和光义用柱斧登阁铲雪,边铲还给光义说:“好做,好做。”

酒喝得尽兴,也与亲近之人铲了雪消遣,宋高祖乐哉乐哉地解衣入眠了。

谁知这一睡便再也没有起来,至此宋高祖殂,享年50岁。

那一夜的情景本是自家人温馨热闹的场面,最终却造就了宋高祖的猝然崩逝,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人不禁猜疑。

而最终这一夜的崩逝之谜也生成了典故—烛光斧影。

时光掩埋了多少真相

烛影斧声中赵匡胤死因众说纷纭,但凶手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人——赵广义。

其实,在了解了赵匡胤兄弟俩之间的事情后,有这一点猜疑并不奇怪。

二人都参与了陈桥兵变,赵光义还是此次兵变的主要推动者,但最后却一步步看着兄长权倾朝野,两者对比之下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再生出取而代之的想法也不足为怪。

11月14日夜里四更,宋高祖崩逝后,当时的孝章皇后立刻命令亲信侍卫王继恩,召见秦王赵德芳继承皇位。

可是在这之前,太后与赵匡胤都曾许诺要让弟弟光义继位。

王继恩“违命”没有走向秦王府邸的方向,而是径直奔向了开封府寻光义继位。

到了晋王赵光义门口时,还遇见了光义的老朋友程德元。

程德元说道:“我晚上听到似乎有人敲门,说是晋王召见。我担心晋王的身体出状况,于是在这里等候。”

赵光义听到继位的消息后先是大吃一惊,连忙说不可不可。

可没一会儿却开始和家人商议,最终继恩着急催促道:“继位的事情拖不得,慢了就被别人抢占先机了。”

赵光义这才一改拖沓,直奔皇宫。

皇后听到脚步声临近,便问:“是秦王到了吗?”

继恩这时抢先答道:“是晋王来了。”

这时皇后脸色一变,先是极度的惊诧,转瞬就变为了惊慌。

她知道大局已定,只能转口向晋王托付:“我和孩子的性命,就交给你了。”

光义虽然心里舒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是假装非常悲痛,流下几行泪水回答说:“皇后无忧,当同保富贵。”

至此宋高祖崩殂,赵光义顺利继位,一个朝代的更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可只要略微深究便能发现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皇后指定的人是秦王德芳,而赵继恩一个小小官员为何敢违命直去晋王府?

在赵光义府邸门口与程德元的相遇,时间上颇为蹊跷。

如果是心晋王身体,为何要在门外,可见程德元之言不能自圆其说。

进入寝殿时,皇后问的是秦王,而继恩带来的是晋王。

皇后担心母子安危,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及惊愕也就事出有因了。

由此看来,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继位就是一起有预谋的篡位行动,赵光义与王继恩、医师好友程德元串通,实行了这一计划。

于是王继恩敢违命直找光义,门口还有人接应,至于赵光义听到继位消息后先是拒绝而后又犹豫,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弑兄篡位的举动变得顺理成章。

其实各种史料多有记载,赵匡胤与太后都打算以后将皇位交给赵光义,那么光义为何还要冒如此风险呢?

其实正是这种普遍认可且已经确立的继位者最易着急篡位,历史中已经确立的太子弑父篡位的也不在少数。

如著名的杨广弑父,亦是因为矛盾与欲望的增长,等待的时间过于漫长就变成了枷锁。

也许是漫长的等待过于熬人,也许是日益增长的欲望会战胜理智和亲情,这种信任给予的优先继位权,反而成为了赵光义着急篡位的主要导火索。

当然也不得不提到年龄,赵光义比赵匡胤小12岁,赵匡胤向来也没有大病大灾,若活得年长一些,赵光义也垂垂老矣,着急之下铤而走险也就较为理解了。

还有野史记载赵光义好色,垂涎兄长后宫费氏的美色等等。

“烛光斧影”是历史中著名的悬案,但正史中并未对于凶手和赵匡胤的崩逝留下解释,到了今

日,大众普遍认知的凶手就是赵光义。

饮酒当日,寝殿内与赵匡胤接触的人也就只有光义,其次后续其一系列的反常举动,让人很难不信服,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继位。

历史中关于赵匡胤的崩逝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几个字,而这几个字的背后却是一场厚重的,有漫长准备的政治夺权斗争。

时光的洪流碾过当日的危机,我们只能从具体小事件,人物的举止言行,产生无限想象。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撰写

赵光义做了为世俗伦理所不齿的事情,为何还要一个名正言顺?

也许是怕史官的记载,他才处心积虑地策划这出瞒天过海的戏码。

然而史官却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手中的总会记录真相。

于是乎赵光义大手一挥,删除了所有对于自己不利的记载,其中赵匡胤崩逝的史实记载更加显得寥寥无几。

政治斗争自古以来的残酷人尽皆知。

在今日读历史,不可过分将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极度评价。

作为在欲望、权力、美色、人际关系中周旋的载体,一个血肉之躯有贪婪与矛盾的显现才显得真实,有一些污点出现在历史中的痕迹更显得弥足珍贵。

历史总是在无限重复,每一朝代更迭都有名正言顺的口号:替天行道、秉承天道、推翻暴君等等。

其中有的农民起义因为过分的局限性,过早地夭折于个人显而易见的私欲中,有些暂时顺从民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安稳后久居庙堂,摇身一变又成了上一个暴君。

这是人的生命个体逃不开自身狭隘导致的必然,也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根本原因。

传统史官评价一段历史与君王,遵从的无非就是成王败寇的规则,成功者光鲜亮丽享受褒扬,失败者灰头土脸遗憾退场,胜利者掌握了历史的绝对话语权。

史书作为评价一个朝代功过是非,流传千古的媒介,在胜利者手中完全会被曲解成个人的工具。

李世民在继位后,对于玄武门事变定性为“安社稷、利万民”,这明显的有失公允。

明代1399年6月,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夺取了侄儿的政权,这后来也变成了明显的胜利者撰写的历史。

他虽将自己的举动美化为“周公辅成王”的义举,但这无疑是毫无根据的。

诸如此类的范例诸多,中国古代的史书与政治的牵扯太深,甚至绝大多数时候史书成为了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历史真相与政治史书之间有一条漫长的,如同隔绝般的道路。

赵光义在夺位成功后,一样履行了自己胜利者的特权,那一页宋高祖驾崩的历史变成了空白。

但还是有一部分兄弟情谊在,他也没有丑化宋高祖的崩逝,亦没有抬高自己,这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政权,书写历史的掌权者中属于非常客气了。

汤因比曾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如此看来胜利者完全决定了后代了解某一时期事件的方向。

探寻真相是困难的,不过总体来看,历史总是如螺旋般上升,一圈圈后仿佛昨日重现,历史重演,就如阿房宫赋中那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今日看来,这个道人—张守真似乎预言了宋高祖的驾崩,不过以成功者定历史走向的角度而言,这件事情可信度并不高。

至于老道说如果度过了那一夜可以延寿12年的言辞,更显得无比荒唐。

历史的前行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带有个体私欲的政治斗争,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上演了一出出篡位夺权的荒唐戏份。

事实上,真正的明君能够长治久安的朝代也屈指可数,夺权者大都迷失在了这场权力的游戏中。

胜利者夺权后以自我为中心杜撰历史,在这种封闭的、缺少外界监督评价的内循环中,定会逐渐迷失,因此灭亡也必然是其最终下场。

参考文献:

浅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对宋代政治军事的影响

从“烛影斧声”谈赵匡胤之死

何以“成王败寇”?——政治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官方历史书写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