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其中唯有宋朝选择重文轻武的立国之策。盛世文能安邦定天下,但遇乱世,则需武将鞍马定乾坤。 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抗击侵略、收复国土的忠烈世家。声名显赫的曹家将,“撼山难,撼岳家军更难”的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同为宋朝,《清平乐》和《知否知否》中的婚服为何有红绿之分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寡妇携子面圣,还拿出一样东西,朱元璋:孩子封王吧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其中唯有宋朝选择重文轻武的立国之策。盛世文能安邦定天下,但遇乱世,则需武将鞍马定乾坤。
在风雨飘摇的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抗击侵略、收复国土的忠烈世家。声名显赫的曹家将,“撼山难,撼岳家军更难”的岳家军,以及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将等等。而这其中最负盛名、流传范围最广的非杨家将莫属。若要知最真实的杨门虎将,还需回归大宋江山,听南宋人民与你娓娓道来。
一、山河破碎,乱世之中定民心
关于杨家将的史实与故事,不仅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史书之外的文献也反映了杨家将故事在民间的传播情况。
因此,本文就通过两宋史书之外的历史文献,来讨论杨家将故事在南宋民间的传播。
杨家将之所以能名闻天下,与当时宋朝软弱的背景和人民崇拜民族英雄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关系。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掳北上,大片河山沦陷,整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得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文臣武将还是处江湖之远爱国之士,都立志“以图恢复祖宗之业,而澡靖康之耻”。
正因如此,南宋王朝本应励精图治、夺回故土,以洗刷靖康之变的耻辱,不负天下百姓的期待。但现实却是南宋当权者只顾安逸享乐并无宏图大志。
这就造成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局面,使得爱国将士与仁人志士不得不“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于是人民迫切期望有英雄来挽救他们的国家。
杨家将老令公杨业号称杨无敌,手持金刀立于关门之外,一生金戈铁马,立下战功无数。杨业与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三代并称名将,号为”杨家将“。
杨业之子杨延昭自小便随父亲征战,杨业死后,杨延昭继承先夫遗志,在边关抗辽。与其父亲杨业一样,杨延昭威震边关,被宋真宗赵恒称赞为“治兵护塞有父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此处的父子指的就是杨业和杨延昭。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在军中任职,他先是跟随狄青出征,讨平邕州蛮族的叛乱。随后一路升迁,职位颇高,一度做到地方军事一把手的防御使。当时宋辽和议已经达成,但西夏已经崛起,他主要负责对西夏作战,被称为当时名将。
彼时的杨家将,经过三代人的百年戎马早已威震天下,因此便成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到了南宋中后期,杨家将事迹已经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内容范畴,是参加科考的士子们应该了解的历史常识。
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为了金榜题名入百官之列,都愿意且不得不去了解并记录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同时,因为科举及第难如登天,一些落榜的的考生未能中榜便转而参与到民间的文化艺术创作之中,这使得杨家将的故事得以更好的保留与传播。
除了参加科考的文人愿意了解杨门虎将的事迹之外,一些平民文人也将杨家将的事迹树为典型。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之孙程旸为哀悼抗辽牺牲的程全有诗曰:”死战悲杨业,生降唾李陵“。早在程全死敌的南宋初年,杨业已成为平民文人程旸心中忠臣良将被的忠勇典型
南宋道教经典的《太上感应篇》已经将杨业被逼赴死当成了解释道教“紊人规模,以败人功”的典型案例。到南宋中后期,杨业被逼赴死的事迹在道教信徒中有较为广泛的传播。
不只是文人雅士乐于以杨门虎将为典型,戍守边关的热血将士亦视杨家将为他们收复故土、凯旋归来的保护神。
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族子黄彦平曾有边塞诗曰:
”天家会遣杨无敌,磨斧衔枚夜半来“。
此句话可以看出,在南宋初期,杨业已然成为了戍边将士心中战争胜利和凯旋归来的保护神。也正是由于老令公的威名,为以后杨家将名闻天下做了铺垫。
杨家将的威名不止在人民心中,在许多地名上也有体现。三苏之一苏辙在其诗《过杨无敌庙》中提及宋都开封通往辽都中京的必经之地古北口有杨业的庙宇。宋朝使臣经过此处,都要去瞻仰其威容。到南宋中期已成为当地的风景胜地且已名“杨令公祠”。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的方志如《《大清一统志》《雍正畿辅通志》等志中,就有大量的关于杨家将在霸州、挂甲峪等地屯兵征战的记载。这些应该都与河北燕山周围的百姓和途经此地的百姓口口相传密不可分。
当杨家将的事迹与当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周围的普通百姓和行经此处的人们,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杨业父子的英雄事迹,并且会把他们当作身边的英雄将其事迹广泛传说开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铁血丹心,一片赤诚万古传
南宋时期的杨家将,已然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因此人们不仅仅如实记载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历史事实的虚构内容将他们的故事赋予神话色彩,杨家将开始逐步脱离历史叙述层面进入虚构故事层面。
正因杨家将忠勇无双,他们的事迹才会被人真实的记录树为典型。除此之外,更是在有些书籍中,已然将他们的故事转变成文艺作品,加以渲染和修饰,为杨家将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南宋孙逢吉的史书《职官分纪》记载杨家将“外国皆画其像而事之,云以御鬼疾。”这说明,杨门虎将的故事在南宋时期,已经从记载真实的历史事迹开转化为了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杂糅故事。
事实上。不仅孙逢吉的《职官分纪》中有记载,佚名的《锦绣万花谷》、《翰苑新书》、富大用的《古今事文类聚》也都出现了相似的观点。
这种与真实历史不相吻合的杨家将杂糅故事已经不是某个独特的故事,而是在社会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流传度。
这些内容上的“混搭”与“神化”,已然将杨家将从历史英雄的圣坛拉到了能御鬼的神坛,杨家将故事的传播内容也已经从历史事实的层面逐步转向了虚构故事的层面。
宋朝积贫羸弱,最后被外族所灭亡,所以遗民们更加追忆曾经保疆域卫国、收复失地的民族将领。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得以广泛流传。在流传过程中,民间艺人更是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
至于杨门女将,多为虚构的角色。但据史料记载,佘太君历史上确有此人。《岢岚州志》:“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且折家与杨家皆为宋朝著名的武将世家。
从宋末开始,杨家将的故事开始被不断发酵,甚至被编入戏曲,如京剧经典曲目《四郎探母》,还有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等人,或人物虚构、或事迹夸大,都反映了普罗大众对于忠义英雄的真挚崇拜。连本就十分伟大的杨业,也被凭空添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在元代徐大焯的《烬馀录》甲编中,也有一段关于杨家将虚构故事的记载,其内容已经与史实相差甚远,但这些与真实历史不同的部分却基本与后世“杨家将”的传说及各种文艺作品相吻合。
这说明及至南宋至迟到宋末元初时,杨家将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史实并且增加了杨家父子救驾、杨宗保等与与真是历史不同的人物、情节和内容,杨家将故事变成了虚亦真亦幻的小说故事,并且出现了“杨家将”的专称,“杨家将”这一称呼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综上所述,南宋时期杨家将故事的传播内容已经很丰富,既有真实的历史事实也有虚构的故事,不仅记载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也表达了人民内心渴望英雄的愿望与追求。这些文艺作品,也在杨家将故事传播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杨家将的故事在南宋民间的这种传播受众与传播内容如此广泛,是与南宋时期的社会军事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
宋朝多年的战乱,让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因此南宋人民百姓渴望能抗击侵略、收回故土,内心十分崇尚民族英雄来挽救国家。
南宋的百姓与前朝遗民对英勇抗辽的杨家将更是满怀期望,不断地记录杨门虎将的丰功伟绩并夸张渲染其家族故事。
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的历史事实、诸多的情节人物,为杨家将故事的丰富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故事基础,杨家将得以流传千古。时至今日,杨家将的这种英雄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仍值得后人传承。
参考文献
《杨家将演义·序》
《宋金元词话全编》
《杨家将史事考》
《文渊阁四库全书》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