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为哪般?明成祖朱棣为何如此看重祥瑞麒麟?

郑和七下西洋为哪般?明成祖朱棣为何如此看重祥瑞麒麟?

()
中文名:
郑和七下西洋为哪般?明成祖朱棣为何如此看重祥瑞麒麟?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1403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有一支规模庞大,气势奢华的船队即将首次开始大西洋之旅。这支船队由皇上钦点,三宝太监郑和带领,准备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航海旅行。 三宝太监郑和在朱棣没登上皇位之前就进入燕王府当了太监。他14岁开始就成为了朱棣的

宋朝名人推荐

公元1403年,即明成祖永乐年间,有一支规模庞大,气势奢华的船队即将首次开始大西洋之旅。这支船队由皇上钦点,三宝太监郑和带领,准备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航海旅行。

三宝太监郑和在朱棣没登上皇位之前就进入燕王府当了太监。他14岁开始就成为了朱棣的亲信。郑和原本并不姓郑,郑姓是他有一次立了战功,朱棣赐给他的。

郑和虽然是一名太监,但是他精通陆战和海战战术,很有外交才能,而且仪表堂堂很有气度,做一名宣扬国威的外交官非常符合条件。

郑和不仅对朱棣忠心耿耿,而且他对海外知识有更多了解。不仅如此,他还信奉伊斯兰教和佛教,派他出海就再合适不过了。

郑和一共下了七次大西洋,从首次航行到最后一次共经历了28年,从永乐年间一直到宣德年间。他的航行足迹遍布30多个地方和地区,包括国外、巴基斯坦、国外、马尔代夫、肯尼亚等地,最远的地方已经到了红海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带领的船队海员人数、船只数量都是航海史上最多的,船只规模最大,共有二百多艘船,包括战备船、指挥船、物资船等。这支船队在当时放眼整个世界来看,也是最先进的一支航海动力船队。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比欧洲地方的航海探索时间早了将近一百年,堪称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何要打造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让郑和下西洋呢?

一直以来,有一明一暗两种说法。明的说法和暗的说法又是指什么呢?

明面上来看,明成祖朱棣继位以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且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军事和经济,使得明朝的国力不断向上发展,山河一片大好。在政治上,朱棣牢牢把控着帝权,明朝的封建集权统治也显得非常牢固。

这个时候,任何一位皇帝看着这安稳的江山社稷都会很满意。然后就会想到要把自己的势力往外发展,国内已经被掌控了,那自然会把眼光放到海外去。朱棣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朱棣让郑和带领一支极尽奢华的船队到海上走一圈,首先是想展示一下大明王朝的国威,展示明朝各方面的强盛,让别的地方臣服于大明王朝,也能起到震慑他国的作用。毕竟朱棣费了很大劲白把蒙古赶到长城以外,他是不想再与别国发生战争的。

其次,郑和下西洋时,带着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种植、丝绸、茶叶、瓷器等,明成祖也想借这样的航海机会建设一条类似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之路,加强与海外的经济交流。

另外,也有人认为朱棣是想与周边一些地方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

郑和下西洋确实扬了国威,加强了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不同于西方地方的殖民掠夺行为,是一次友好的对外交流,是中外友谊的开端。

但其实,这么多次航海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实际上、肉眼可见的利益,而且每次航海都耗资巨大,后来朝廷也就支持不了航海的代价了。

另外一种私下的说法,其实朱棣派郑和一次又一次地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他的侄子朱允炆。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本来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就引起了朱棣的强烈不满,后来朱允炆又听从了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新规,把朱棣逼得起兵造反。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从而夺取了皇位。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很快宣布建文帝朱允炆伤亡,但是却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首,他也弄不清楚朱允炆是伤是活。

后来一直有传言说朱允炆并没有在战役中伤去,而是被护送到了海外,一直活着。这个传言不知真假,但是却让朱棣寝食难安,毕竟朱允炆才是正统皇帝,而他却是个乱臣贼子。

最后,朱棣实在是担心朱允炆会在哪一天突然回来抢夺皇位,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朱允炆。于是,他才派郑和一次次去往海外,打着扬我国威的旗号,偷偷地四处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可是,直到朱棣离去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朱允炆的线索。

可能,朱允炆早就伤了,只是朱棣心里有鬼一直放心不下而已。当然,这种说法大多来源于民间野史,真假很难分辨。

郑和下西洋也发生了一件当时很轰动,令明成祖龙颜大悦的事情,就是郑和在海外找到了传说中的麒麟。

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他病倒在了国外附近的一个小国,只能在当地修养一阵。在当地,他领略到了东南亚时尚,见识到了当地的一些动物,这让郑和惊叹不已,遂用金银珠宝换取了一些动物带回来。其中就包括两只“麒麟”。郑和看这“麒麟”和古书中记载的非常相符,非常高兴。

而且在索马里语中,称这种动物为“giri”,读成“基林”,和麒麟的发音很相近。郑和等人便以为这真的是麒麟。

于是,在郑和这次下西洋回来时,提前给朱棣发了快报,快报中称他找到了神兽麒麟,并且带回了两头麒麟。这个消息令明成祖喜不自胜,甚至亲自跑到港口去迎接神兽的到来。

为什么明成祖会那么激动呢?这就要从神兽麒麟身上说起。

远古时代,民间一直把麒麟、貔貅、龙、凤、龟并称为五大瑞兽。《孟子·公孙丑》记载:“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孟子用麒麟类比于圣人君主,可见麒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有麒麟出没的地方,必定会带来祥瑞。麒麟能带来四方之财,能保太平盛世。还用麒麟来比喻有才能的贤德之人。

所以,可想而知当朱棣听到郑和带回麒麟事有多么兴奋了。毕竟这代表着他这皇帝好像得到了天命一样。

据古籍记载,麒麟的整个身体像麝鹿一样,尾巴像龙的尾巴一样,带着点绒毛,还长着龙身上一样的鳞片,并且头上长角。这种说法是流传最多的,也有一些书中描述的麒麟不太一样,但大体上都描述为龙头,马身,龙鳞,有角。

那郑和带回来的“麒麟”是什么样子的呢?身材高大,比人还要高上许多;头有点小,但是和传说中的龙头相似;身子像鹿也像马,而且头上长着两个肉角。在阳光底下看,它的身上还有一片一片的鳞甲。

郑和向朱棣和大臣们介绍了一番,言之凿凿地说这就是麒麟。而朱棣等人并没有真的见过麒麟,便信以为真了。

朱棣对这两只麒麟非常喜爱,当即就命宫里的画师给它们画了多副肖像画,并且还请文人墨客给麒麟写诗作文。还给两只麒麟修建了专门的宫殿,命专人伺候。

朱棣之所以那么看重麒麟,当然不是因为麒麟的稀有,他看重的是麒麟身上祥瑞的象征。

古代帝王最是迷信天意,特别是朱棣这样一位不正统的皇帝。古代皇位继承除了先皇传位以外,还有就是希望“天降祥瑞”来证明自己的皇位顺应了天意。那么,麒麟就太适合用来给朱棣当个证明了。

郑和作为朱棣的心腹,怎么会不知道朱棣的顾虑呢?于是,他将错就错地带回来这两只麒麟,给因为一直找不到朱允炆而不安的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

因此,不管是真是假,当得知郑和带了神兽“麒麟”后,明成祖都是欣喜若狂的,心里对正统皇位的执着终于实现了。

于是,郑和带领船队回来那天,明成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去迎接,把欢迎庆典搞得轰轰烈烈,誓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得到了天命正统。

既然皇帝陛下做出了喜迎瑞兽的大动作,那文武百官自然是要顺应皇帝的心意的,普通百姓更是没有见识,看到这两只“麒麟”都很激动。于是乎,在场所有人都被写祥瑞之兽折服了,跪下齐齐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之间,朱棣仿佛终于扫去了心里的阴霾。

麒麟的任务完成了,被安置在精心建造的宫殿里。只可惜,那两只“麒麟”好像并不能适应大明王朝的水土,过了几年,静悄悄地都伤掉了,只留下几幅刚进宫时画的肖像画,留给后世子孙瞻仰。

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春去秋来几百年就来到了现代社会。

当这几幅明代麒麟肖像画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世人惊讶地发现,画中的麒麟好像有些面熟,这长着长长脖子的动物不是长颈鹿吗?

再仔细一看,黄棕色的皮毛,两个可爱的鹿角,细长并且底部带毛的尾巴,这确实是长颈鹿无疑了。

原来,郑和带回来的所谓“麒麟”竟然是长颈鹿!明朝那些人竟然都错把长颈鹿当成了神兽麒麟,确实有些啼笑皆非。

但也难怪,毕竟不管是麒麟还是长颈鹿,几百年前的古人都没有机会见过呀。麒麟来源于神话传说,而长颈鹿主要生活在非洲地区。而且,古籍中记载的麒麟确实和长颈鹿有些相似。

世人想要嘲笑朱棣没见识其实大可不必,在当时,不管这是真麒麟还是假麒麟长颈鹿,它都必须扮演祥瑞麒麟的角色。这是天命所为,也是朱棣和郑和的有意为之。

麒麟和长颈鹿的乌龙事情,在令人觉得好笑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启发。

几百年来,学者一直在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事迹。这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古代走向世界,探索海外的开始。郑和也永远是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