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皇帝的寝宫,还有吃穿住行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 甚至不管他去哪里,周围都要跟着一群侍卫保卫他的安全。 又因为什么,这些宫女即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一定要杀死嘉靖皇帝? 明世宗年号嘉靖,想要了解明朝的历史是一定绕不开他的。他是明朝历史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武松做错了两件事,被宋江抛弃,但宋江不敢得罪鲁智深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元朝灭亡前夜,统治者内部激烈的内讧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寡妇携子面圣,还拿出一样东西,朱元璋:孩子封王吧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大明皇帝万历陵墓挖开全过程:图5郭沫若在现场,图9龙袍发黑变脆
按理来说,皇帝的寝宫,还有吃穿住行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
甚至不管他去哪里,周围都要跟着一群侍卫保卫他的安全。
又因为什么,这些宫女即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一定要杀死嘉靖皇帝?
明世宗年号嘉靖,想要了解明朝的历史是一定绕不开他的。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在位的前二十年,成就了大明历史上著名的中兴时期。但后面的二十年里,“历经壬寅宫变”之后,他变得有些消极颓废。
也难怪,任哪个皇帝安睡于嫔妃寝宫时被人刺杀,都会有阴影。宫变之后,他的疑心病越来越重,甚至对于朝中的大臣也是怀疑的态度。
这使他慢慢地很少上朝,荒废朝政。他追求长生之术,慢慢将权柄下移,首辅严嵩把持朝政,时值倭寇鞑掳不断骚扰,政治局面一度混乱。
嘉靖帝创造中兴时期,却也将局面一手拉入了泥淖之中。
壬寅宫变,宫女弑君
明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帝宿于嫔妃宫中。夜晚,一群宫女悄悄潜进了寝殿。
影视剧嘉靖皇帝形象
她们想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千古头一遭,所以她们每个人都很紧张,生怕出什么纰漏。
她们挪动步子慢慢靠近嘉靖帝的床边,伸出一根绳子,缠绕到嘉靖帝的脖颈想要勒死他。
但是还是有情况发生了,一个宫女因为太过于紧张将绳子打成了死节。
死结怎么能勒的死人?但已经没有后退之路了,嘉靖帝已经醒来了。
他们只能用力的拉绳子。但嘉靖帝身体太过虚弱,挣扎了几下竟然晕过去了。然而宫女们太过害怕竟然没有想到换一根绳子或者用被子捂着他让其窒息。
而是用头上的发钗刺他的身体,竟然还没有往脖子上去刺。
一名宫女害怕的不行竟然中途退缩跑去叫来了皇后,皇后一来下令将宫女全部处死。
而到最后,嘉靖帝不过也只是受了些轻伤没有危及到他的生命。
他醒后惊恐万分又雷霆震怒,下令将当晚的涉事宫女全部凌迟且诛杀了他们九族,连当时侍寝的曹端妃,张宁嫔也难逃一死。
我想宫女应该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在寝宫杀人他们怎么也不可能活下去,只不过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拖着嘉靖帝一起。
即便没能得手,这带给嘉靖帝乃至大明震撼都是巨大的。
这是大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嘉靖皇帝从前期的励精图治到后来的荒废朝政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国皇帝竟然差点让一群宫女刺杀成功,这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头一遭。
那这些宫女为何冒死也要杀掉嘉靖帝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嘉靖帝经常虐待宫女,稍有不顺心意者立斩无赦。
在他的眼里,宫女是很低贱的存在,他随意决定宫女们的生死,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即便再卑微低贱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宫女们不愿意服侍一位如此暴虐的君主,想要杀掉他。
且,嘉靖帝沉迷于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他不知道从哪个道士那里听说女子经血炼丹有奇妙,于是他责令收集经血。
处于经期的宫女们不但在经期要被杖责打骂,而且在收集的过程中时常被凌虐,导致宫女们起了反抗的心思。
其外,这其中也少不了王宁嫔的推波助澜。宫妃之间经常为了争宠明争暗斗,曹端妃深受皇帝宠爱,王宁嫔不满想要来一招借刀杀人除掉端妃。但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纵使是这样,宫妃的怂恿和和宫女的联合之下,本以为嘉靖帝将难逃一劫,却还是失败了。然即便这个中途倒戈想要戴罪立功的宫女叫来了皇后,她也没能逃脱一死。
皇后来了之后一群太医蜂拥而至,掐人中的掐人中,倒水的倒水。
皇帝终于回过神来。皇后一手处理了本次事件,杀掉了曹端妃和宁嫔以及所有涉事宫女。
但几年之后,嘉靖帝偶然之间得知曹端妃对此事并不知情,于是痛斥皇后。
后来西宫大火,他责令太监不让救皇后,眼看着她烧死。
由此可见他的心狠手辣,如果不是皇后,他可能早在宫变之时就被宫女们刺杀成功。
善权谋,中兴主
嘉靖帝的前期是值得被肯定的,他的功绩至少在明朝皇帝中排前三。
他做的事让百姓和大臣心服口服,在他初登基的一段时间,曾因为要追封自己的父母而遭到大臣反对,最终力排众议,从此可以看出嘉靖帝是一个聪明的人,善于利用人心的人。
这虽然会造成君臣离心,但这位临时上位的帝王丝毫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动不动就要回乡做他的藩王,对当皇帝一事撂挑子不干。
嘉靖帝在前二十年可以称之为明君,他改革有弊病的政治,减免税收,评判冤假错案等等。此外,明朝宦官权势很大,他意识到了这点,明确厂卫职责。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另外,他改革外戚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于科举制度上,扩大了选贤举能的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入场做官。最重要的是嘉靖期间彻底平息了海外倭寇。
另外还击败了入侵的葡萄牙,保卫了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这是嘉靖帝所做的贡献。
君王从此不早朝
一个国家君主,二十多年不上朝,而是沉迷于长生不老,沉醉于炼丹吃药。
内阁首辅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他坐视不理,只牢牢将最高权力把握在自己手里,又任严嵩严世藩霍乱超纲。
不可否认嘉靖帝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身为君主,没有考虑大局,而是太过在乎个人得失。
所以当他一心追求长生术的时候,对于不理朝政的行为就需要有人替他担锅,而严嵩就是最好的这个人选。
嘉靖期间,吏治败坏,国库空虚,倭寇骚扰不断。
但嘉靖帝不管,他只在乎他自己。担责的人成了严嵩,而严嵩也明白帝王的心思。他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致使国库空虚。
但他做事会先讨好嘉靖帝。他酷爱炼丹长生。严嵩就多投资道观,也不委屈皇帝,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嘉靖帝对于严嵩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这也直接造成了嘉靖后期的混乱局面。
皇帝迷信道教,在壬寅宫变之后,皇帝大难不死,认为是道教保佑了他,于是他更加沉迷于炼丹。他虽然怠政,但却没有减少自己的掌控。
他将事情全部推给身后的厂卫,导致嘉靖后年奸臣辈出,民生凋敝。朝政被严嵩这一贪官把持,日渐糜乱。
东南沿海倭寇肆虐,但朝廷却因为财政赤字迟迟拖着不解决。
直到几年之后,戚继光等将领出现,才逐渐平定倭患。
庚戌之变给了大明当头一棒,蒙古铁骑横冲直撞,而大明军队一触即散,毫无还手之力。
蒙古鞑虏烧杀抢掠,而明朝大同边防竟然不想着如何抵抗外敌入侵,而是选择重金贿赂。蒙古人连续烧杀八日,终于逼得明朝签订互市协议。
南倭北虏,如此重大的边防危机,而明朝最高的统治者嘉靖帝,正一心求仙问道,不顾百姓死活。
这位皇帝在位长达四十五年之久,后人难以评价他的功绩与过失。
他前期励精图治,带领大明走进中兴时期。废除弊政,轻徭薄赋,改革外戚和科举制度。但后来,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让严嵩父子这样的奸臣一手把持朝政。
他们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嘉靖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为严嵩颇懂皇帝心思。
嘉靖帝也是一个好享乐的主,严嵩为皇帝修道观修宫殿,只讨皇上欢心却不顾百姓生活。
大明的朝政陷入混乱之中。
后宫里,他迷恋长生之术,折磨宫女,逼他们食桑叶喝露水来保持纯洁之身。他大批采买宫女以获取葵水炼丹。
他暴虐无道,稍有不慎就会被他处死。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壬寅宫变,是嘉靖帝自己给自己做的一个局。如果不是他不把宫女当人,宫女也不会群起而杀之。
一个皇帝高居庙堂则要为百姓忧虑,而不是只在乎个人得失,只顾自己享乐。
如果他不肆意虐待宫女,也许这群宫女不会冒险杀皇帝。
如果没有这场宫变,也许嘉靖帝不会这么怀疑大臣怀疑妃子。他也就不会二十多年不理朝政。
也许是这场宫变让他觉得要活在当下,活自己,不要为了百姓为了天下而活。
但事已至此,他一手促成中兴时期,也一手将大明拉入泥淖。
从一个藩王到成为帝王,他没能学习好帝王之术,而被赶鸭子上架当了皇帝。他善权谋但却不顾百姓死活,他不能知人善用一手放任严嵩父子独大。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