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在世,朱棣敢起兵夺位吗?

如果朱标在世,朱棣敢起兵夺位吗?

()
中文名:
如果朱标在世,朱棣敢起兵夺位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兄弟二人相差五岁。 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标和朱棣都不是马皇后所生,但朱标自幼便被父亲当成继承人来培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朱棣出生一个月后,朱元璋下令设立儒学提举司,任命宋濂为提举,“遣世子受经学”。 这里的

宋朝名人推荐

兄弟二人相差五岁。

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标和朱棣都不是马皇后所生,但朱标自幼便被父亲当成继承人来培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朱棣出生一个月后,朱元璋下令设立儒学提举司,任命宋濂为提举,“遣世子受经学”。

这里的世子是指年仅五岁的朱标,也就是说从此时起,朱元璋已经把朱标继承人的身份公之于众。

当时朱元璋只是自称吴国公,而且刚在龙湾击败陈友谅的大举进攻,此役对朱元璋而言是最凶险的一战。

朱元璋艰难胜出,历劫重生后,立即公开宣布朱标的世子身份。

朱标自幼被寄予厚望,受到悉心教导和培养。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二十七岁,与马皇后已经成亲三年。

盼了数年,终于喜得贵子,朱元璋对这个十分珍惜和喜爱。

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正式册立朱标为世子。

四年后,朱元璋登基称帝,册封朱标为皇太子,此时朱标虚岁十四。

为了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储君,朱元璋煞费苦心,命詹同考察前代东宫官制,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 冯胜等朝廷重臣全都兼领东宫官职,辅导太子。

从名师、书籍到伴读,朱元璋把最好的全都给了朱标,一心将其培养成为能干的接班人。

朱标成年后,朱元璋充分放权,开始让他练习处理政务,手把手地教他为人君的本领。

自从,官员的升迁、任免要先经过朱标的审阅,再送呈御览。朝中官员的自身前途系于太子之手,谁会越过太子与远在边塞的藩王深交?朱标在朝中的关系根深蒂固,他百官心中的地位是燕王朱棣难以企及的。

朱元璋对朱标的爱,朝廷众臣都是看在眼里的,谁会冒着惹朱元璋不高兴的风险为藩王出头?

朱棣十六岁时与徐达的长女成亲,不久,被派往凤阳常驻,练兵演武,了解民间疾苦。

后来朱棣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朱棣二十岁时就藩北平。

也就是说从十六岁开始,朱棣就没有多少时间、机会与朝廷大臣有过多的结交往来,不可能在京师发展出自己的势力。

在京师,在朝廷,是朱棣的父亲和大哥说了算。

从始至终,朱元璋都是将朱棣作为藩王来培养并寄予希望的。

或许,朱元璋十分喜欢朱棣,但绝不会容许朱棣挑战朱标的权威。事关国本,不仅朱元璋不许,朝中大臣也不会允许。朱标的地位是由嫡长子继承制决定的,这是天然的优势。

更何况朱标能力不弱。

洪武二十三年,三十岁的朱棣奉命率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将领出征漠北,成功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这是朱棣首次展现其过人的军事才能,从此威名大振,此时他三十岁。

朱标当时三十五岁,已经当了二十余年大明皇太子,正值盛年,阅历、学识、能力都处于巅峰状态,无论从哪方面比较,朱棣都无法与之竞争。

朱标当了这么多年皇太子,从朝廷大臣到藩王,几乎零差评,由此可见能力不俗。

在朱元璋的敦敦教导下,朱标十分看重兄弟亲情,身为兄长, 在弟弟犯错要被父亲惩罚时,朱标总是及时站出来,苦苦求情,在藩王中很有威信。

如果朱标在世,起兵夺位根本毫无胜算,英明睿智的朱棣怎会轻举妄动?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