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
中文名: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 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

宋朝名人推荐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

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国,长安洛阳经过安史之乱、黄巢起兵、藩镇混战和朱温叛唐,不知被攻陷过多少次,而每一次兵灾对长安洛阳来说都是一场劫难,史载东西两都“十焚六七”。换句话说此时的长安洛阳与汉唐时候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就算赵匡胤有心将都城设在这里,饱受兵灾破坏的两地也承担不起作为首都的职能。

其次是气候的变化和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中国的经济中心整体向东南移动,关中优渥的农业环境基础不复存在。在很多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里,我们多少能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彼时关中的样貌,沃野千里且植被繁茂,与今天光秃秃的西北高原相比宛如两个世界。这是因为西周秦汉时期,关中气候整体湿润,北方雨量充沛,故而从渭河平原到河西走廊都是一片水草肥美之态,黄土高坡上更是森林密布,鸟兽成群。

这样的状态从东汉末年开始就走向下坡,随着气候逐渐变冷,西北的农业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许多半耕半牧的少数民族竟也向关中渗透。至隋唐时期,仅靠渭河平原上的土地已养活不了长安庞大的人口,朝廷要么前往东都洛阳就食,要么靡费财力人力从东部向关中运粮。而经过战乱破坏之后,长安洛阳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至北宋建立之初,即便是条件尚好的洛阳也不过残存两万人口,与盛唐时期那种动辄百十万人的大都市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至于大运河的开通,则对削弱长安洛阳的经济地位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尽管隋朝因运河而亡,但东部却因运河而盛,尤其是江南地区,自此贡献天下一半的财赋。而开封居于运河之侧,不仅维系着南北经济,更可控制天下财政,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东京汴梁便是当时开封的繁华写照。当然上述原因多是客观方面的考虑,从主观上讲,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更是极力反对迁都之事。

唐宋之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其中除了后唐定都洛阳之外,其余四个朝代均定都开封,这使得官僚集团们的利益在开封城内盘根错节。北宋通过和平过渡取代后周,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朝皇族和官僚群体做出妥协,而这部分人又都是定都开封的坚定支持者。其中北宋二号人物赵光义更是公开反对迁都事宜,原因就在于赵光义时任开封府尹,其所有的势力均盘踞在汴梁,一旦迁往别处,其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

最后一点就是来自正北方向的威胁,我们常常乐道于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气概,但反观宋朝岂不是另一版本的“天子守国门”?彼时幽云十六州已尽数落入契丹之手,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如果选择定都关中,朝廷倒是颇为安全,但整个中原都要面临辽国骑兵的扫荡。赵氏兄弟对国家的前景有一整套的设计,他们不会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宁愿囤驻重兵于开封周围,也要死死守住帝国的北部边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大明律》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大明律的历史影响)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千年来书院盛衰和官府对民间社会的管制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