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当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动了统治者敏感的内心,就有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失去性命。 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杀伐果决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种多疑专制的君王。在明朝初期他为了稳固江山,推行文化专制统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明代中日两国贸易的两个阶段
曾巩
明朝后期继续执行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延续大明江山吗?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宋朝第一次大规模起义是茶商干的,规模比梁山大多了
宋代科技辉煌,农业生产和农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高度发展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宋朝最凄惨的皇帝,掘坟晾尸头颅被做成酒器,元朝皇帝用了九十年
身居高位的人总是关注鬼神之事,金朝皇帝完颜亮问臣下杨伯雄关于鬼神的问题,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大明皇帝万历陵墓挖开全过程:图5郭沫若在现场,图9龙袍发黑变脆
朱元璋有个癖好,让妃子苦不堪言,太监只能偷偷流泪!
汝窑和汝瓷,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大宋宫词》潘玉姝为自己的利益付出,不只是因果关系
一不小心,当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动了统治者敏感的内心,就有可能遭遇牢狱之灾,甚至失去性命。
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杀伐果决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种多疑专制的君王。在明朝初期他为了稳固江山,推行文化专制统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人必须敬仰皇帝的威严,臣子如果犯了他的忌讳,可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朱元璋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幼时常放牛于田野,一场天灾人祸,家中亲人都去世了。朱元璋被生活所迫做过乞丐,出家为僧。因为朱元璋出身低微,被称为“乞丐皇帝”,所以他特别在意子民对他的态度和评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头发,头发是父母天生给予的,剃头是不敬不孝的行为,被生活所迫不得已剃发为僧应该是朱元璋认为最耻辱的事情。因此他最忌讳“光”、“亮”、“秃”、“僧”等字。
常州府学蒋镇的文章《正旦贺表》中有一词“睿性生智”,这本来是一句夸奖人睿智聪颖的好词,但是“生”与“僧”同音,犯了明太祖的忌讳,蒋镇被问斩。
朱元璋带兵起义时,元末的朝廷称之为“贼寇”,胜者王侯败者贼,“贼寇”两字是朱元璋最反感的。
他敏感到浙江府学林元亮的文章有“作则垂宪”一词,而“则”与“贼”同音,他听了感觉很难听,一怒之下将林元亮杀了。
朱元璋的残忍和多疑,让明朝初期的臣民人人自危,文人们不敢轻易发表言论,更不敢随意赋诗作对,非常害怕文章诗词中的语句触怒龙颜,性命不保。
二、明代第一诗人高启的肆意人生
高启是明朝初期声名远扬的诗人,也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才子,他元末时期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家,可惜父母双双早亡,童年缺少父母关爱让他的性格敏感刚毅。
高启聪颖过人,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对历史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词取历代诗词大家之所长,清新刚正,超拔豪迈。
元朝末年朝廷昏庸无道,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生活民不堪命,受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起义军中最有实力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支军队。朱元璋占领北方,张士诚在江南一带称王。
张士诚的下属饶介是一位爱才的有识之士,他听闻高启才华出众,就把年仅16岁的高启招为幕僚。年轻高傲的高启非常不适应官场中尔虞我诈,他23岁时候选择离开官府,自号青丘子隐居起来,每日诗词歌赋清平快乐。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朝政百业待兴,皇帝求贤若渴。
他把高启这位名闻天下的才子招募来,授以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修《元史》,并且为皇子授业解惑。
此时高启已经32岁,而立之年他也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于是他欣然规往。
熟知经史是高启所擅长的事情, 他认真编修和教学,朱元璋对高启非常满意。
三年以后,高启圆满地完成了《元史》的编修。高启提出辞官,想回归乡里,继续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朱元璋身边一同打拼的武将居多,而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的文官却很少,朱元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高启这样年轻的人才。
朱元璋打算提拔高启做户部侍郎,正三品,主管国家财政大权。以高启的才能和皇帝的赏识,未来一定会步步高升,成为朝中重臣,君王的左膀右臂。
三年仕途,聪明的高启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的丰功伟业令人敬佩,但是他阴晴不定的性格,让他的臣子们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一点行差踏错。
高启清醒地认识到,高官厚禄如一片浮云,清高的诗人不在乎荣华富贵,远离朝堂之纷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三、受株连,腰斩而亡,血书三个字
九五之尊的明太祖对于高启的辞官行为,心中非常不满。朱元璋甚至猜测高启放弃大好前程的原因,是否是还在怀念旧主张士诚呢?
高启做张士诚部下的幕僚都可以做七年,如今在翰林院只做了三年编修,马上就要升职解甲归田了。
高启回乡之后,低调地做了学府的教师,平时教书育人,闲时吟诗作对。
高启写了一首小诗《题宫女图》,其中有一句“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看到这首诗之后觉得高启是在借诗讽刺他,他对高启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
高启毫不知情,依然笔耕不辍。苏州府衙残破不堪,知府魏观决定重建一座新府衙,选定新址的就是张士诚原来的宫殿。
房屋重建之日,魏知府按照当地习俗,邀请当地知名文人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谁承想,文中一句“龙盘虎踞”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招致杀身之祸。
“龙”乃古代帝王的象征,把张士诚的宫殿重建,还说是“龙盘虎踞”,你们如此怀念张士诚,把皇帝的尊严置于何地,是想要造反吗?
朱元璋怒发冲冠,他立即将苏州知府魏观和高启捉拿起来,魏观被判斩首。
朱元璋看到这个高启的桀骜不驯,不肯在朝为官,还敢讥讽自己的人,他愤恨不已,决定处以腰斩。
行刑之日,皇帝朱元璋亲自监斩了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眼看着刽子手把高启拦腰斩断,高启拼着最后一口气,用沾满鲜血的手写下:“惨!惨!惨!”三个字,最终气绝身亡。
“吴中四杰”之首高启如星
般陨落,令人唏嘘!令人叹息!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自宋代书院兴起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两套教育体系,一是涵盖了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的官学体系,其特点为官办,接受学政、教谕的领导与管理,与科举制高度结合,以培养预备官员为教育目标。官学之外,传统社会另有一套以书院为代表的民间讲学体系。书院通详情>>